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的名义》不是孤峰,说说周梅森的一溜扛鼎之作|国剧初心谱(1)

马海明 影视独舌 2019-12-27


2019年10月16日刊 | 总第1931期

编者按

秋高气爽,独舌专访系列再次开张。

从“中国电视剧60讲”,到“剧匠访谈录”,我们一直在整理国故,探寻去路。

走访过程中,我们始终为国剧过往的辉煌成就激荡着,为每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的艺术激情与上下求索所燃烧着。

但国剧发展史前后60余年,经典作品恒河沙数,成篇数万言亦是挂一漏百。

因此,这个秋天我们再负行囊,向电视剧创作的源头进发,从类型角度梳理,遴选每个题材的源头大拿再作探访。

政治剧、谍战剧、历史剧、家庭剧、刑侦剧、秘史剧、军旅剧、戏说剧、言情剧、武侠剧……这些功臣创作者大多在类型之初,主导塑形了初始样本,又接着在同领域的创作深耕中,见证了类型流变。

回到初心,总有些道理颠扑不破,总有些常识源远流长。

今天第一篇,我们请周梅森老师开讲,细诉他跌宕起伏的政治剧创作生涯。

很多年轻观众知道周梅森,是从《人民的名义》开始的。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文学和影视两个领域成绩斐然。

他是作家。自1978年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起,他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沉沦的土地》《庄严的毁灭》《黑坟》《此夜漫长》《大捷》等一系列中长篇“历史生活”小说,为他赢得盛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头扎进了电视剧创作,成为一个类型剧的代名词。

周梅森

《人间正道》《忠诚》《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人民的名义》…...他的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宏阔的政治剧方阵。

他是“探险者”。“我永远不知道我明天会创造出什么,会写出什么来。一部好的剧本,一部好的小说,应该有这种探险精神,不甘平庸的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