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复盘了《蜗居》前后的黄金五年,滕华涛重归女性视角都市剧
2020年9月20日刊 | 总第2269期
新世纪前十年,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衍生出了各类社会现象与热点问题。电视剧是书写世间万物的重要载体,许许多多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以及人间故事,都被文艺工作者以电视剧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编剧兼导演滕华涛就是一位时代记录者。
同时,这些作品也给观众留下了数位极具特色的都市女性形象,诸如《双面胶》里精明独立的胡丽鹃、《蜗居》里为爱痴狂的郭海藻、《王贵与安娜》里聪慧美丽的安娜、《裸婚时代》里勇敢纯粹的童佳倩等。
而滕华涛却表示,他从来不去预埋话题,“从剧本到拍摄到播出要一年多,你去找一些话题,等一年后引爆是不现实的。”另外,他也并非有意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不过,以女性角色视角来完成创作的确有多方面的缘由。
曲线救国做导演,“我得先学个技术活儿”
“我觉得导演是一个综合性工作,我得先学个技术性的东西,比如编剧、录音、美术、摄影……”由此,滕华涛走了个“曲线救国”的导演路。
1991年,滕华涛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系主任王迪教授毕业于苏联莫斯科电影学院,回国后创立了文学系,给他们讲苏联电影。当年的文学系师资力量空前强大。
滕华涛笑称,拍电视剧和学的那些欧洲艺术电影理论体系是两码事。但《危情时刻》最终播出效果不错,被文学系熏陶的求学生涯,也确实为他之后的导演之路打下了基础。
期间,滕华涛把以现代剧为主的各类型剧拍了个遍,同时也拍电影,最终真正将他推向都市生活类型剧的有两部作品,一部电视剧《双面胶》,是时机;一部电影《心中有鬼》,是契机。
2006年滕华涛和曹盾赋闲家中,等着一部和华谊合作的大戏《心中有鬼》开拍。恰好无事可做,滕华涛邀曹盾跟他一起搞《双面胶》小说的剧本。
“我认为《双面胶》并非简单的婆媳冲突,而是一南一北的地域文化差异,一种现代都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隔膜和对立。”滕华涛向六六表示了自己对《双面胶》感兴趣的原因,六六听着觉得很有意思,两人达成默契。
“当时分好集后就跟六六零零散散地要东西,比如我指着哪块少了,就说这补两百字。六六的台词是一绝,这种生活性的东西,你写不过她。”滕华涛回忆起来,像在讲一件趣事。就这样,《双面胶》20集左右的剧本成型了。紧接着,滕华涛先进入了《心中有鬼》的执导工作中。
“拍摄状态很好,大家合作过程也很开心,但是这个项目太大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导演成了一个糅合各方意见的执行者,自我表达的成分很少。”
当时滕华涛的想法是,《双面胶》一定不能这么搞。
创作高峰期,“我想呈现的是社会横切面”
新世纪前十年,明星大腕主导发行的现象已然出现。《双面胶》的筹备过程十分艰难,很多投资人都表示,剧本不错,但演员必须是某某才行。滕华涛不以为然,在逐字逐句打磨剧本的期间,他脑海中早已勾勒出了《双面胶》中人物的基本形象和气质,他只想用“对的”,不想用“红的”。
《双面胶》的女主角上海姑娘胡丽鹃的扮演者,他无意间瞄准了海清,当时《玉观音》中她饰演钟宁的一小段戏让他瞬间觉得这就是他要找的人。海清当时不红,但已颇有实力。
然而就是这份执拗,让《双面胶》最终拉到的投资有些“捉襟见肘”。“当时开了个会,我跟他们讲,大家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只要我们不计代价,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要是行咱就能往上走了。”于是,《双面胶》就这么一鼓作气地拍了。
后来,上海地方影视频道拿下了《双面胶》的播放权,用滕华涛的话来说就是“打算垫场用的”,不过,《双面胶》最终还是在2007年的暑假临时补位上了阵。
《双面胶》一经播出便一发不可收拾,开播首日收视大升,电视台的人不敢相信。据说当时有人晚上六七点钟跑到浦东和虹桥那边向卖盗版DVD的问询,一位老板透露当天《双面胶》就卖了400多套,这下不得不承认,《双面胶》确实在看似阵容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大火了。
滕华涛就是如此,立足于生活中的小人物,讲述着平民百姓的都市生活,把时代的横切面打碎了揉在上海的某所公寓,某间砖瓦房,某个弄堂里。
“上海本身是一个文化性比较强,又最具都市性的地方,有都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融。摩天大楼不到一百米就是石库门,镜头转个弯就是另一个世界,很生动鲜活。”
《王贵与安娜》《蜗居》的故事也都设定在了上海。
六六写得很快,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二十万字的小说。但拿到故事后,滕华涛总觉得哪里不对,一直没有开拍的决定。《蜗居》的项目就暂时放下了。
中途,六六给了滕华涛一个讲她父母的短篇,也就是后来电视剧《王贵与安娜》的故事,总共八万字。滕华涛将其发给华录百纳影视老总刘德宏和曹盾,大家都觉得故事特别好,就是感觉篇幅太短了,改编成剧本难度很大。直到后来,找到了编剧李晓明做剧本顾问,《王贵与安娜》的改编才顺利起来,光是剧本,滕华涛和曹盾就打磨了一年。
“这是对于现代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对过去的记录。现在自由恋爱了,但是彼此都走不到最后,而过去那会儿看上去天南海北的两个人,却能拧到一起一辈子。我们带着这个思考完成了剧本。”直到现在,滕华涛依然认为《王贵与安娜》有着经典的电视剧叙事结构,三十集左右的剧本,两个人,一辈子。
“我为什么要拍第三者(郭海藻与宋思明)的爱情故事,这不是我想做的东西。这个故事的核心应该放在郭海萍和小贝身上,这个社会是由普通人的价值观在支撑着,他们虽然境遇不好,对生活有止不住的抱怨,但他们从未越界。这个逻辑才是正确的。”
滕华涛表示,六六的台词处理难度很大,起承转合大,光是背下来就很难,潜台词的部分就更难理解。这一次,滕华涛仍旧选择了很会演生活戏的海清。
由于台词这个东西最终是要由演员来讲的,演员站在角色的角度要是觉得某处台词在情感上顺不下来,或许就是有道理的,滕华涛在一般情况下,会给予他们一些调整的空间。但是《蜗居》在开拍之前,滕华涛就讲了一个前提,《蜗居》的台词不能改。
《蜗居》的拍摄过程很顺利,每个演员都卡在合适的位置上。文章在剧中温柔执着,却又不失理性的80后城市青年形象深入人心,李念凭借现实又让人怜爱的郭海藻一角走红,张嘉译更是因饰演睿智幽默、浪漫多情的宋思明一举成名,很多观众甚至“忘记”了他是一个贪官。
有了《蜗居》较为圆满的拍摄经历,滕华涛拍电视剧的心态没有那么热切了,在这期间也选择了一些新的故事,比如电影《失恋33天》,男主定为文章。
此刻,滕华涛接触到了《裸婚时代》这个项目。《裸婚时代》80后的戏多,当时他们成为了话题中心,社会上给他们的标签是不靠谱。但这跟滕华涛认识的一些80后的朋友不一样,在他看来当时80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很多都成了管理阶层。
不过滕华涛已经在筹备《失恋33天》这个项目了,当时电影的剧本还不成熟,滕华涛想多下些功夫。而文章对《裸婚时代》的热情却很大,想要先拍这部剧。文章表示,“你要信得过我,这个剧本我来写。”滕华涛听后有心将他一军,“先给你三天时间,你出三集剧本,要是看得下去,那就拍。”
三天过后,文章果然搞出了三集剧本,滕华涛看后意外满意,决定分出团队里的一拨人,让曹盾跟文章负责剧本,最终三个人还是赶在《失恋33天》之前,把《裸婚时代》拍了。
找到新方向,“我想做‘小而美’的项目”
“我寻找的题材都是社会现实的横切面,把每个角色都当做我身边真实的朋友,进入他们的生活,在某个阶段和他们相识。在故事结束后,他们继续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滕华涛为剧中角色往往设定开放式结局的原因。他觉得一部剧结束后,要让角色还在一个平行空间继续存在着,不能为他们的命运下一个结论。2012年的《浮沉》做完,滕华涛对都市问题没有了新的想法,也没有发现兼具鲜明人物和社会思考性的剧本、小说。
像《全职高手》这种网络小说,在影像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作品本身的魅力,留住书粉的“嗨点”,在滕华涛看来是很重要的任务。他虽然不打游戏,但是在看过小说之后,也明白了大家对叶修这个人物的热情所在。
“我看《全职高手》的心情其实和之前看武侠小说有相似之处,叶修作为一个‘大神’人物虎落平阳,被俱乐部驱逐,之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最终重回巅峰。叶修这个人物就是他们看小说时候心里的一个英雄梦。”
《全职高手》也是滕华涛和很多更加年轻的演员的一次合作经历。他认为,没有演员能够胜任所有类型的角色,但你只要把他放对位置,就能给你带来惊喜。
近期滕华涛拍摄电视剧的动作多了起来。此前拍摄了两部时代报告剧,一部是抗疫题材《在一起》,一部是扶贫题材的《石头开花》,他在两部剧中各执导了一个单元。
多年以来跟女作家的合作,让滕华涛在作品中保持了一种视角平衡,“以女性视角作为出发点来创作,细腻度更高一些,也更符合较为生活化的都市剧。”
滕华涛从不刻意贴近某种情绪表达,他意在体察小人物的生活之艰,正视现实之困,从中萃取具备真实力量的故事。
目前很多平台来寻求合作的都是大项目,在滕华涛看来,容易出爆款的是中小型作品,黑马都是不可预见的。但这种机会对于他而言,太少了。
“我很希望做‘小而美’的项目,回到当年自己寻找那些合适的演员的状态。”【文/申兑兑】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