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视去水之后,自制和老剧能否拯救卫视?

许心强 影视独舌 2022-05-07


2022年3月23日刊 | 总第2820期 

开年以来,一部《人世间》用平民叙事,下沉到了千家万户,至今二轮播出,收视仍高。一部《开端》以类型开拓的姿态,俘获了年轻观众的心。

但这两部爆款,仍无法掩饰剧集行业的落寞。与电影一样,留住观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那些聚拢了大批国剧迷的社交平台上,近期一直都有一个疑虑高频次出现:为什么我看不进去在播剧了?与之相对的是,人们讨论老剧的帖子明显增加。

对普通观众来说,影视行业的负面新闻可能比内容更吸引眼球。明星偷税漏税,行业知名人物被调查…每件都在不断透支着人们对影视行业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于从业而言,尽管2022年的第一季度还未完全结束,但很多容易被低迷大环境遮蔽的现象和变化正在发生。行业格局是否会出现变动,我们将冲出低谷还是继续沉沦,或许就隐藏在这些变化之中。

收视去水,卫视划水还是进击?

开年以来,对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治理取得阶段性胜利。

以春节为拐点,63城黄金档的收视率统计数值出现断崖式下跌,几大卫视剧集以往动辄破2乃至破3的盛况不再,目前连破1都很难做到。这不是周期性的循环,而是实打实的变化。

尽管它引起的业外关注度有限,但它对卫视和制片公司的影响肉眼可见。卫视的收视焦虑迎刃而解,制片公司不必再花费巨额成本进行“数据维护”。

五大卫视播二轮剧是个旧闻。但进入到2022年后,形势更加凶险。一直独播的湖南卫视,在金鹰独播剧场黄金档11年来首次排播了非首轮剧《超越》。江苏卫视则在近期二轮播出了《人世间》。

收视率去水之后,即便是非首轮剧,它们在各大榜单上的表现也很有面儿。长此以往,卫视或许会养成“重质轻新”的习惯。毕竟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脱离观众视线,何乐不为?

当然,渴望凭借新剧打开新局面的选手也有。河南卫视在3月初首轮播出了电视剧《医圣》,广东卫视于3月14日非黄档上新了自《七十二家房客》《外来媳妇本地郎》之后的又一部自制剧《追梦者联盟》。

今年剧集行业清库存的动作看起来都有些特殊。《医圣》早在2013年杀青,已经积压八年之久。前不久在各大平台上线的《天下人家》,由高希希执导,于和伟、杨童舒等人主演,更是积压超过10年。年初还有一部潘粤明主演的《啼笑书香》,也早在2014年杀青。明天,我们还能看到一部由张翰、焦俊艳领衔主演的抗战剧《烽烟尽处》新鲜开画。而这部剧,也在2019年年中便已杀青。

制片公司正在放弃幻想,哪怕只能卖出白菜价也要清理库存。卫视和平台低成本投入充实自己的内容库。从制播角度来看,这些决定都合情合理。但在观众看来,开年以来释放出的这些剧集就有些“划水”的嫌疑了。

好在,无论是河南卫视播出《医圣》还是广东卫视播出《追梦者联盟》,都给业界传递出了一个信号,二三线卫视能够在积压剧中寻找符合自身品牌建设的剧集,它们的自制能力在影视行业不断发生巨变的这些年中,也没有消失。

虽说二者都没有在舆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但有人划水有人进击,此时的一小步,或许就是将来的一大步。

自制拯救行业?

湖南卫视播出《超越》,并没有削减它在卫视中的地位。江苏卫视播出《人世间》,仍然吃到了这部剧的流量红利。但观众的鲜花和掌声往往是给剧和首播平台的,而非这两家。

因此,对平台而言,新剧和自制仍是提升影响力的不二法门。其中,就今年的业界新动向来看,自制更是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

往小了说,播出平台要节流,在有限的预算内达到最大的播出效果,就势必要介入到选题规划、创作生产、运营传播的各个阶段。往大了看,自制剧也是平台突破长视频困局、破解剧集盈利难题的基础。

此前,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与影视独舌的对话中明确提到,版权剧未来会越来越少。因为它的价格不便宜,买的只是一个有固定播放期限的新媒体长租权,它不能给视频网站带来任何其他权益,投入产出比非常差。

这里说的其他权益,其实就是播出平台正在进行的剧集盈利的探索。

爱奇艺在去年年末播出的《风起洛阳》乃是降本增效的典型:拍摄过程中的搭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些场景和镜头还会陆续出现在后续产品如VR视频中;播出时与该IP的其他品类如动漫进行联动,发挥多方位引流优势;播出后对地方文旅进行授权,实现影视与文旅的双向奔赴,赚取不菲的授权费…

芒果TV和湖南卫视探索的是另一条路。依托着湖南广电内的自有生态,芒果大家庭中诞生出了小芒电商这个“满仔”。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两位大哥为小芒电商导流,而“满仔”则承载着打破湖南广电长视频天花板、延伸两大平台IP产业链的使命。

在自有生态内进行三方合作,用视频播出平台为电商平台导流,最便捷和最核心的要素当然也是自制。

在今年芒果季风剧场热播剧《江照黎明》的研讨会上,芒果超媒副总编辑易柯明在有关领导和业界专家面前坦诚直言,要以耕耘周期的态度忠于艺术。也就是说,平台会秉持务实的态度,将剧集运营看成一个周期性的发展。在这个周期内,争取高水平作品的产出,也接受衰减变化。

总而言之,制片公司仅靠用概念和创新包装的PPT就能和平台谈业务的时代彻底过去了。

尽管说,自制剧和版权剧共生才是一个良性的行业生态,近几年的很多头部版权剧不断证明着自己制造话题炸弹的能力,它们或许在今后仍是平台刚需,是在与友商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筹码,但腰部及以下的版权剧,前景无比堪忧。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唯有积极拥抱变化才是出路。

总有人能闻风先动,老牌影视公司华策影视早在2020年就与小芒电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扶持原创品牌以及孵化自有品牌。

卫视重回混战江湖?

五大卫视全面收缩,行业亟需内容出口,拍剧成本没有了往日的夸张,这对二三线卫视来说是个机遇吗?

当河南卫视凭借一档晚会走红时,恐怕没人会认为,它能一直维系热度,但一年多过去,谁也不会再否认其“网红卫视”的名头,热搜榜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去年,河南卫视在微博向网友征集“河南卫视2022节目”,其中提到古装剧的人数众多,官方索性将这一问题单拎出来,在各大社交平台收集反馈:如果河大卫(网友对河南卫视的昵称)进军古装剧,你有什么建议?

有问题,有回应,《医圣》不就在今年来了吗?尽管只是一部普通的积压剧,但仍能从侧面看出河南卫视的新活力和更上一层楼的野心。

深圳卫视曾和北京卫视拼播《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广东卫视在《追梦者联盟》之前,以先网后台的形式播出了《锦衣之下》,和北京、东方、深圳、河南等卫视拼播了《啊摇篮》,甚至还独播了《我的不惑青春》。

采购能力不强,二三线卫视在这几年除了多轮播出,还断断续续走着从积压剧中寻宝的路。比如,陕西卫视就首播过由杨洋、张嘉倪、连奕名、宋佚等人主演的民国剧《武间道》。

到了今年,二三线卫视又多了一个成本可控的自制剧这一想象空间。

年初,有媒体走访了全国各大卫视乃至地面频道的相关负责人,就近年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果和今后的展望做了一番调查,形成了专题报道。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获知几个信息。

其一,卫视和频道进行的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年轻人才上,能干者上,让这些身处边缘的媒体开始散发出新活力。河南卫视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证。

其二,过去几年,二三线卫视和地面频道总体上以社会效益为先,紧跟国家大政方针,产出了一系列宣传作品,但经济效益也没有落下,不少机构都开拓出了“广告收入+政企合作+新媒体收入”的新路,并没有沦落为地方财政百分百拨款的纯事业单位。

第三,对这些频道而言,自制能力发展需要时间,版权采购需要资金,在剧集市场还未完全明朗时不会贸然进行大规模布局。

至于以后,还不好说。也许有时候,差的就只是一个契机,和一个决心。

【文/许心强】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