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评|素材是一样的素材,《数风流人物》何以新意迭出?

李星文 影视独舌 2022-07-06

2022年7月4日刊 | 总第2923期

眼下,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荣誉出品,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数风流人物》正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以及爱奇艺热播中。

《数风流人物》由余丁执导,王青伟编剧,侯京健、李乃文、菅纫姿、孙坚、张洪睿、何建泽、张粟、战菁一、许敏等人主演。

这部剧从1919年的救亡图存讲起,到新中国成立落幕。它以如椽巨笔写了30年间曲折蜿蜒的革命史,它以翔实的考据揭开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章,它以诚恳的笔触记录了革命者的信仰之美、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美。

中国革命史是国产电视剧的题材宝库。在建党、建国、建军的重要纪念年份里,革命历史剧往往会迎来丰收年。历史素材是恒定不变的,创作者多年以来反复耕耘,后来者如何才能规避窠臼、推陈出新?

沉郁顿挫全景图

这是一幅全景图,一部群像剧。

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党的主要创始人是重点,在他们启发和引导之下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蔡和森等领导人也是重点。以林祥谦为代表的基层革命者和以汪孟邹为代表的党外友好人士,同样得到了不少的笔墨。

参加一大的13个代表的人生起伏都有明确的追踪,毛氏三兄弟的生平脉络也有较为清晰的交代。诸多男性革命者的壮怀激烈和侠骨柔情得到了充分的书写,女性革命者如向警予、杨开慧的斗争故事和爱情篇章也得到了具象的表现。

这部剧写了革命者的百折不挠,也写了他们的分化和别离。

毛泽东暗夜寻路多时,在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引下选定马克思主义为信仰。

他在城市组织工人运动,在农村开展乡野调查,在国共合作又分断的血与火的洗礼中,悟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不住上海的高楼大厦,回湖南组织秋收起义,又率部进军井冈山。

毛泽东一步步走向正确的道路,剧中对此进行了提纲挈领的展现。而党的总书记陈独秀在同一时间划出了另一条轨迹:

他在党成立初期,对内像灯塔般凝聚人心,吸附更多的人加入,对外不肯做共产国际的分部,保持党的独立性。到了国共合作时期,他对内听不进意见的“大家长”作风日益显现,对外妥协退让的机会主义路线为害日甚。到国共决裂之后的“八七会议”上,他的错误被纠正,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边缘人...

陈独秀由高峰到低谷的人生,剧中也进行了准确、细腻的还原。除此而外,我们还看到一大代表大浪淘沙的不同路向:

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在斗争中被敌人杀害,王尽美积劳成疾而病故,他们是革命烈士。李达在与陈独秀激烈争辩后脱党,但仍然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新中国成立后再度入党;李汉俊曾经脱党,仍然坚持革命斗争,被敌人杀害,其丰功伟绩在解放后得到承认。

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一直参与革命、领导革命,并最终走向胜利,站在了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

这样一个完整而庞杂的进程,被《数风流人物》艺术化表现,可以想见主创人员需要下多大功夫打捞历史细节,构建戏剧场景,吃透人物的心理动因。

这部剧写了革命由小胜到大胜的累积层进,也写了革命的挫折、低潮、哀歌、沉痛。

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暴动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慢慢燎原,中央苏区发展壮大,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这些中国革命的标志性进展,在剧中得到了浓墨重彩的表现。

然而,南昌起义前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疯狂反共,之后是绵延不断的白色恐怖。不断有党的高级干部被捕获、杀害,不断有优秀共产党员血洒刑场。这些牺牲与承受,更是在剧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记录。

剧情还在延展,我们已经看到了李大钊、陈延年、陈乔年、李汉俊、邓恩铭、罗亦农、杨开慧、向警予、夏明翰、瞿秋白、蔡和森、刘伯坚、何叔衡、恽代英、方志敏...倒在了敌人的屠刀、绞索和枪口之下。

我甚至感受到了一种执念,主创人员就是要通过这些年龄、阅历各不同但意志如铁的死难者,在地貌、气候各不同的刑场上浴血的场面,直观地告诉我们:胜利来之不易,吾辈必当珍惜。

革命历史剧有很多种拍法,《觉醒年代》重思想启蒙,《恰同学少年》重书生意气和爱国热情,《长征》重逆袭破局,《大决战》重国共优势劣势转化的内因探析,而《数风流人物》在蛙跳式写史不漏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重点写了信仰之重和代价之痛。

看这部剧,我们得到了一幅波澜壮阔、沉郁顿挫的革命全景图。

细节生动活历史

如果只有大历史的轮廓和大事件的显影,那只能算是影像化的教科书。《数风流人物》在宏观表达的同时,也使用了情感叙事、细节叙事、家事国事交织叙事。

开篇就能感受到主创人员面对历史的激昂之情。1919年6月,陈独秀登高撒传单被捕入狱,经多方营救出狱。这部剧营造了一个艺术想象场景:他走出囚牢的一刻,众多的师友和学生站成一排欢迎他,齐声吟诵李大钊的名篇:你今出狱了,我们很欢喜...

陈独秀火一样的激情贯穿于生活和工作两线。李大钊是生活中温和敦厚,思想上激进昂扬,他站到演讲台上如同换了一个人。

陈独秀的三任妻子都出现在了剧中,这在文艺作品中非常罕见。第一任妻子高晓岚是传统家庭女性,她舐犊情深,一双小脚行走安徽和上海之间。陈独秀对她充满愧疚之情,化装前往“约会”地点,终究不敢露面。

第二任妻子高君曼是新女性,她伴随陈独秀走过了人生的巅峰时期,也承受了担惊受怕和“后妈”的酸楚。她最终忍受不了“见自己的丈夫还要别人带话”的委屈,一个人离去。

第三任妻子潘兰珍是劳动女性,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明丈夫真实身份。她照顾陈独秀的生活起居,哪怕他再度下狱也不离不弃,一直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陈独秀的三任妻子,是当时不同知识和阶层女性的典型代表。陈独秀做的是解救天下人的大事业,而自己的人生却被三个女性在不同阶段解救。如果没有她们,陈独秀断然不能做稳号令天下的先驱和领袖。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蔡和森和向警予的同盟,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离合,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悲欢...在展现历史大事件犹嫌篇幅不够的情况下,《数风流人物》匀出笔墨,把镜头对准了革命者的家庭生活。

这不是一片未经开掘的领地,出新关键在于细节的撷取和切入的视角。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炽热情诗,今天读来依然感人肺腑。杨之华倾尽财力给瞿秋白买一支好笔,可见彼此相知之深。不写向蔡同盟最初的先锋和深情,而写他们遇到的感情困局。不写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相濡以沫,而写他们的失子之痛。

历史素材已经摆在那里,选对了选准了、写深了写活了,就能摧折人心。这一招,用在情感铺陈上情感增色,用在人物塑造上人物添彩,用在历史揭秘上历史更加丰盈饱满。

陈独秀生活窘迫,去找办杂志的老搭档汪孟邹诉苦。汪给他算一笔账:原本,你当编辑一月600块,当教授一月300块,出杂志一月300块,写文章一月300块,加起来一月1500块,富翁级别。现在你干革命,编辑、教授不当了,杂志、文章不挣钱,所有收入归零了。

这笔帐一算,职业革命家的苦楚不言自明。而陈独秀偏偏还不用一分钱党的经费于生活,他能不清贫?

国共合作时期的广州,已经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陈公博,请同为一大代表的毛泽东、董必武、包惠僧、张国焘吃饭。几个人席间冷嘲热讽:菜和主义一样,换来换去就不正宗了。

这顿饭一吃,陈公博的浅薄炫耀跃然纸上,有奶便是娘的哲学当家,日后成为汉奸也不稀奇。而毛泽东嘴上不饶人,言语间多有比拟讽喻,也是一目了然。

毛泽东不满陈独秀的软弱退让,以养病为名执意回湖南,陈独秀留他不住,写下养心宁神的方子相赠。两代革命者之间,既有策略之争,也有情感关切。

瞿秋白在党内取代了陈独秀的负责人之职,又拎着剃头箱子登门给陈独秀理发。公是公,私是私,不可因私废公,而公事已了,私谊尚存。

白色恐怖之下,两人后来又在上海的图书馆偶遇。这一次,瞿秋白热情邀谈,陈独秀却寒暄后离去。理由是:人生偶遇乃小快乐,知己偶遇是大快乐,要回家慢慢品味。这实际上反映了他的疏离心态,自命“撒翁”,与他曾经的属下不再同槽。

宁都会议是毛泽东的人生低谷之一,他失去了红军的指挥权。过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对此正面表现。《数风流人物》里让项英等人与毛泽东当面辩驳,足见当时左倾盲动思想在军中之盛。

这些章节,有对历史的秉笔直书,有对生活的趣味还原,有对性格的侧面描写,有对公案的点到为止。在革命历史剧程式化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最佳的解药。

《数风流人物》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它有着宏阔的视野,澎湃的激情,细腻的笔触,精良的制作。它以写史的方式回答了世纪之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它以烈烈扬扬的精神热源,激励着我们读史明志,奋勇前进。

【文/李星文】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