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公益培训】专家观点︱“大国责任”视角下的“大国财政”分析

2017-05-16 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


樊丽明: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校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政府预算基础及其解读》媒体公益培训专家讲师。


【摘   要】“大国财政”与“大国责任”息息相关,认识“大国财政”首先要认识“大国责任”。只有对大国责任的存在以及大国责任的层次性有所认知,才能理解中国的大国财政及国际公共品供给的层次性等相关问题。本文从大国责任视角分析大国财政问题,系统阐释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大国责任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大国责任的含义及其三个层次,从大国责任的视角解读大国财政概念,并从基于大国责任的财政理念、基于大国责任的财政战略、基于大国财政的政府分配三个层面阐释“中国财政是大国财政”,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思考了大国财政与财政学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大国财政的提出对财政学教学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大国责任  大国财政  国际公共品


近年来,“大国财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2014年12月29日,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建设大国财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牢固树立“大国财政、统筹内外”理念和全球意识、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动参与国际财经交流和全球经济治理;此后又在《做好财政政策研究是大国财政需要》一文中指出,“中国财政是大国财政”,“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规则,也要了解熟悉并主动改善这些规则,要有大国的影响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也撰文指出,中国的大国财政已经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只不过全社会对此缺乏足够的意识和认识,亟须转变观念。这个观念包括有意识地审视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大国财政的作用,也包括突破“国内”的界限,从区域化、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更加宏观的视野去看待财政的职能和政策。

笔者认为,理解大国财政可以从以下问题出发:大国财政是一种客观状态吗?大国财政是一种结合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治理理念吗?大国财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的提法还是一种整体性的国家战略思维?大国财政是否意味着中国财政未来将在国内外诸多事务中起一种主导作用?进一步引申来看,为什么要研究和实施大国财政?大国财政与财政学教学有何种关联?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大国责任”视角下分析“大国财政”,在阐释大国财政问题时侧重从国际财政关系方面来看大国责任下的大国财政分配;大国责任视角下的大国财政应注重考虑长远和防范风险,并建立长效机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在国际事务中有所担当。   

一、中国的“大国责任”

中国的大国责任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认知,第一,中国是大国,第二,大国责任的提出和界定,中国的大国责任。笔者认为从中国的大国责任视角去认识大国财政,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认知这一问题。

(一)中国是大国

中国是大国,对此大概争议不多。至于说中国是不是强国,现在一种主流观点是中国大而不强、将强未强,现在基本形成共识。中国是大国要从以下几重意义上去思考。

1、中国是大国:天然大国。中国是一个疆域大国,是一个国土总面积为世界第四、占世界7.2%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2014年末统计,中国总人口为13.6782亿人,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人口的18.84%;中国还是一个资源大国,尽管资源品种不平衡,一些急需的能源矿产资源要大量进口甚至进口依存度超过50%,但是跟不少国家相比,中国土地辽阔,有着世界第七位的森林面积和世界第三位的煤炭资源,相当多品种的资源储量都较为丰富。

2、中国是大国:政治大国。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这一点应该说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才奠定了我们现在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一个国家是不是政治大国,可以三方面的能力为标准来衡量。首先看其全球影响力如何,即一国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大小;其次看其在国际上的“自由”行动能力,即在既定规则的约束下按照自己的意志采取行动的能力;再次看其自我利益的坚强维护能力,一般来讲大国自我利益的维护能力更强,小国相对缺乏这一能力。据此来看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作为二战最主要的四个战胜国之一、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5个公认的核武器拥有国之一、战后通过各种途径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国家,中国毫无疑问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在全球作出重大决策的能力应该说是超出绝大部分国家。就自我利益的坚强维护程度,中国的能力也在逐步地提高,尤其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在亚丁湾军舰护航、利比亚撤侨、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等领域中国也表现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护能力在逐步提高,也是有很强国际行动能力的国家。因此从这几个角度来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

3、中国是大国:经济大国。197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跌宕起伏,经济增长率高的年份可达20%,经济增长率低的年份甚至低至负20%。但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保持了一个接近10%的平均增长速度,经过近40年的增长,中国与全球GDP的增长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对比,即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大概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或更高一些。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能力上也实现了一路超越,根据相关报告,2000年中国GDP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 200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四, 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2010年以来,大家更为关心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经济体量的对比。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2010年GDP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8.5%;《印度时报》援引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的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2010年的GDP达到了14.8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14.6万亿美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在21个主要经济指标中,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一半以上,并且预计到2025年,中国所有主要经济指标都将超过美国。因此中国是经济大国。

但也应该看到,不论是天然意义上的大国还是政治上有较大发言权的大国以及经济上的大国,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均资源和人均经济总量低;区域、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人口总体素质不够高,受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尚在改革之中;国家尚未完全统一,与邻国存在领土纷争等,都是我们在逐步走向大国的进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历史上中国的经济体量曾在全球名列前茅,公元16—18世纪初,中国人均GDP处于世界前20位以内(第14—18位),属于一个经济发达国家;19—20世纪,中国人均GDP曾一度下降到世界第100位左右(1820年第48位,1900年第71位,1950年第99位,2000年第79位),属于一个发展中国家。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国由发达国家下降为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衰落的过程;根据世界统计数据预测,从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有可能由发展中国家上升为发达国家,这是中国复兴的过程(何传启,2013)。 因此在中国经济逐步崛起的当下,如何认知中国的大国责任也日渐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

未完待续,查看专家更多观点,点击“阅读原文”



 项目每年2期,每期30人,计划在5年内培养300名能准确解读政府预算的媒体骨干,并合作举办相关论坛等。


负责的商业 温暖的世界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未完待续,查看专家更多观点,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