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FZ DESIGN
城市之道,在于把民众的生活、人文雅致和自然哲学升华为街巷的氛围。
文化历史的物质遗存,是一种隐性的传统,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温度。一座城市再繁华也需要记忆的沉淀,而城市的记忆是否会随着一个个新区的规划,一个个新地块的开发而逐渐被掩盖和稀释?
东郊记忆是成都东城区工业文明遗址的历史记忆建筑群,承载了城市发展的时代印记。万科天荟位于东郊记忆的南侧,150 米城市地标以及5.0 容积率的要求让我们更加谨慎,如何通过用地规划分配和城市空间打造来呼应东郊记忆,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所以说,天荟·万科城市广场这个项目既有很多的限制性条件,又有不少的想像空间和可能性。
▲ 从万科天荟商业街鸟瞰东郊记忆 © JZFZ
用地规划的合理分配关乎城市空间的成败,我们的想法是:拉高拍低,形成空间的通廊,与东郊记忆相呼应。
用地规划,5.0的容积率,在狭长的地块中其分配为四个部分:150+120米建筑组团(容积率7.0)、80米城市通廊、120米建筑组团(容积率6.5)、三层商业街(容积率1.5)。这样的规划,不仅满足了城市关于150米地标建筑的要求,也满足了城市空间向东郊记忆一侧渗透的开放空间,给东郊记忆最大的视线通廊和空间释放。
通过拉高拍低的城市微更新,将天荟商业街的肌理与东郊记忆的肌理建立呼应与关联。
在万科天荟,我们可以看到新和旧的有机融合。新与旧,相融合,但彼此又有差异。我们对东郊记忆建筑群的内部动线和建筑空间节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城市轴线和城市院落的肌理。在城市轴线上,我们通过东郊记忆南入口的火车头广场,将东郊记忆的动线连接到天荟商业街,将城市界面和城市空间打通。在城市院落上,我们将商业街的建筑群落规划为7个大小各异的天井院落,与东郊记忆的空间院落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城市空间的延续和再造。▲ 东郊记忆“火车头广场”和商业街入口的关系 © JZFZ穿越新建筑的同时,总是会看到老房子的影子。新加旧,传统加现代,就是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一个视觉体验特征。
万科天荟建筑设计,我们认为,首先他一定是现代建筑,但同时,建筑应该跟东郊记忆是有脉络传承的,设计上需要唤起到城市的记忆。年轻人、老人、儿童、恋人,怎么去享受这处“未来的传统”的城市场所,是非常重要的。东郊记忆建筑群立面的经典元素为:红砖、青钢、灰瓦和玻璃。我们希望利用这些元素,并且通过现代手法重新地去演绎与组合,让商业街的建筑既能与传统对话,又能体现出现代建筑的活力。▲ 商业街沿街建筑立面,融合红砖,青钢,青瓦,玻璃建筑元素 © JZFZ▲ 商业街入口处,玻璃体与红砖元素的碰撞,也象征着现代与历史的传承和延续 © JZFZ▲ 临东郊记忆一侧商业街界面,红砖、金属格栅和玻璃交替呈现 © JZFZ商业建筑设计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的城市发展判断力,一个成功的商业定位,能决定城市活力的衰败与繁荣。
万科天荟的微更新,不仅仅停留在空间和建筑设计上,商业街的业态定位也是微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城市的发展的脉络和需求相匹配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如何挖掘东郊记忆和城市周边的人口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真正的为片区商业和文化注入活力与催化剂。业态需要多元化,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从而起到优化城市人口结构的作用,带来更新的城市消费升级,从而提升城市活力。城市,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创造,作为设计师,我们无非是让这样的探索,自然而然的渗透在街巷之间,培育思考,找寻场所的价值。
设计团队:郑自强 吴义全 田甜 黄毅 王坤 刘家源
展示JZFZ近年来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品牌代表性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