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 VS 东方韵味,拜访王逢陈、杨桂东工作室
“中国时装设计师”
近年纷纷在国际时尚的舞台崭露头角,
他们重塑边界,游刃西东
消解东西方设计语言的界限,
呈现出属于新时代的“美”
独有的中国五千年历史,创造了只属于“中国风”的风格特点,包括服装、建筑、色彩、装饰等,然而“中国风”则时常被带着固有的刻板印象简单粗暴的直接搬运使用。纵观全球化在时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断崛起的新一代“中国时装设计师”游刃中西,用作品诠释着中国当代时装。
接受海外时尚教育行业归来的他们,是如何通过时装设计语言,打破固化标签,在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的呢?跟DECO一起,在他们的工作室里寻找答案。
王逢陈,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百年历史以来招收的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男装设计师。创办设计师品牌Feng Chen Wang,亮相纽约时装周后开始在时尚界崭露头角,她将品牌定调为“摩登未来、多元化、真实性”,强调中性服装如建筑般的层次感和实穿的舒适度。
梦想做建筑师的服装设计师
王逢陈小时候的梦想是想做一名建筑师,目前仍对室内设计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周末喜欢逛老洋房。
在这位设计师的眼中,服装装载人体,也是某种“软建筑”。她说:“人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环境是我们的宿主。”旅行的时候,王逢陈会被“宿主”如画般的山水秀色感动,也会因为与胡同、石雕、糕点和柿子树的相遇而感到欢乐。
Feng Chen Wang每一季的灵感,都和王逢陈的个人情感紧密相关,对父亲母亲的情感,对故乡福建的眷恋……她会去乡村走访,跟手工艺人一起做竹包,去看蓝印花布的布料,自己兴致勃勃地参与中草药植物染、茶叶染,实践从品牌诞生以来坚持至今的环保态度,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赋予旧时风物新生。
从伦敦到上海
工作室里的旧椅子
王逢陈的第一个工作室设立在东伦敦。两年前,王逢陈将工作室搬到上海,离新天地很近,整层楼面被分为两个区域,进门的区域有一张用建材管道和透明玻璃自制的工作桌,棱面镜效果的隔断墙分割工作区。
谈论起工作室时,王逢陈说道:“原来这里是格子铺,很多小间, 全部弄掉我自己重新设计,楼下的工作区域往下沉,比我们这里高半米左右。我的办公室一定要面对窗,这样我可以对着窗外的树发呆!”
除了自己设计之外,王逢陈平时还很爱收集各种旧椅子。有趣的是,可以看到工作室里的椅子款式都是可折叠的,而细节处的趣味性却各有千秋:墨绿枝蔓、中国水墨松树、芥末黄丝绒、红色皮革……“我特别喜欢椅子,工作室里的椅子是1950到1980年代的,那把竹藤编制的椅子是这里最古老的,还有我家里的椅子更有意思。”
水火交融,重塑边界
王逢陈,这位留着齐耳bobo头的中国设计师近年来在时尚圈开疆拓土,打破常规,联名跨界,不亦乐乎。她从男装设计开始创立品牌,之后发现很多女性消费者都在穿,包括自己在内。
在刚结束的Feng Chen Wang 2022春夏的秀场,王逢陈选择了层高低矮的k11停车库,用火聚焦视线,模特们则踩着水行走秀场。
“大家都说水火不容,我们的秀场就做成水跟火交融的状态,开场隐喻着凤凰涅槃重生,其实也是阴与阳,男与女的意思。以前我们说凤求凰,凤和凰有分别,现在凤凰变成了一个词。在传统文化中凤凰是雌雄同体的,这和我们品牌的理念不谋而合。”
📖
BOOK
来自王逢陈的时尚类书籍推荐
Vintage Menswear
作者: Douglas Gunn、Roy Luckett、Josh Sims
Vintage Showroom 由复古服装的收藏家们精心策划,汇集了大量20世纪的稀有作品,在书中时装设计师和造型师,可以在单件服装的剪裁和细节上,寻找到灵感。
杨桂东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女装设计师专业,2015年在伦敦成立SAMUEL GUÌ YANG品牌工作室。独特的廓形,精致的裁剪及新颖有趣的高科技面料都被运用在产品中,成为他的标志性元素。
服装与空间的关系
杨桂东擅长用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诠释神秘的东方韵味。并对中国文化中留白的概念很是着迷,在他看来“人和衣物之间从来不是完全贴合的,两者的缝隙与裁剪的方式密切相关。服装就像软建筑,服装和身体会有很多互动,当你站在某个场景中,你会看到空间和自己服装的关系,这很有趣。”
为了筹备品牌的最新系列,杨桂东九月初回到了上海。SAMUEL GUÌ YANG的2022春夏系列围绕“身体将来式”(The Future body)的主题展开,同时也是品牌发布的第十一季。
关于秀场,杨桂东设想集合“露天”和“植物”两个要素,通过朋友辗转介绍,最终寻觅到一栋民国时期的老洋房作为场地—进入隐秘的花园,洞见新的绿色王国。“我们的构思是身着品牌最新设计的女性从洋房中慢悠悠地走出来,姿态好比是屋子的女主人,给大家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
中国旧木方桌错落排开,在葱茏一片的背景里,“粉色的女人,从绿色中走来,又从留白的背景中化成了红色的轮廓。”
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伦敦工作室
刚从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毕业的时候,杨桂东曾强烈地想要抒发自我,经过两三年沉淀,在2018年品牌得到更多的市场反馈之后,SAMUEL GUÌ YANG开始向更成熟的设计师品牌路线上发展。这几年在时装周期间来回奔走,如他在品牌介绍里写的那样:“坐标伦敦和上海。”
伦敦的工作室位于Totenham,现在有很多独立设计师开始入驻。工作室有三百多平米,由工业风的老厂房改造而成。
在伦敦工作室客厅的墙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圆形灯具装置由5片订制的LED灯条组成,岩石玻璃茶几亦为工作室特别定制,右侧座椅是来自Philippe Starck设计,Ghost 系列沙发来自意大利品牌Gervasoni,由 Paola Navone设计。
SAMUEL GUÌ YANG在伦敦有六名员工,上海有两名。在回国的隔离期,杨桂东晚上和伦敦的工作室沟通,白天和上海团队交流。每一系列的作品都辗转于伦敦和上海之间,连接了之间的关系。
工作室中面料储藏架上有往季剩余面料,有来自英国的传统羊绒呢料,也有国内搜集来的老花布和日本的新型特种面料等。
版房制衣间内,缝纫线布满墙面。
杨桂东最近正在给自己的家添置新物件:“我会在网上淘些有年代感的设计单品,比如木头茶几,很难描述具体风格的椅子,总之,它们有很棒的雕花!我也关注了一些北欧家居设计,原始、实用,经典不过时。我不特别关注品牌,当一个空间里有很多名贵的设计单品时,我会觉得生活没有自己的选择了。”
东西之间,值得莞尔
回国期间,杨桂东忙里偷闲看了《兰心大剧院》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他直言:“我更喜欢娄烨早期的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推拿》……我喜欢影视类作品是因为它很饱满。不经意间走出来的人,和环境之间也有许多互动,从灯光到动作,都是包含导演意图的。”
最近,他刚买的一本《庞德与潇湘八景》,作者是与余光中齐名的诗人、诗学研究大家叶维廉,这本书是关于美国现代诗坛巨匠庞德,从中国传统美学母题潇湘八景中获得启发的探索。
随手翻来,中英双语,图文并茂,从西方视角反观中国古典美学,犹如隔岸看汀兰,云端看山顶,这种特质也充盈于SAMUEL GUÌ YANG的设计之中,如他所说,“我喜欢观察”。东西之间,值得莞尔。
📖
BOOK
来自杨桂东的时尚类书籍推荐
Costume Patterns and Designs
作者:Max Tilke
书中收录了从古代到 20 世纪几乎每个国家的服装图案和服装设计,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可以带来灵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