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琼耳:过往,皆为序章

寻找幸福的 ELLEDECO家居廊
2024-09-07

冬雨霏霏的一日,DECO来到上海西郊的一栋三层别墅。院子里高大的梧桐树、秋千、木马将市区的喧嚣隔绝在外,在调整拍摄机位时,竟还有松鼠、母鸡跃入镜头,瞬时带来乡野农村的野趣。


这里是设计师、艺术家蒋琼耳的家,她正在与这栋房子告别,一个陪伴了她和先生、孩子们五年时光的家。五年前,一家人租下这栋房子,没有做任何硬装改造,仅仅用父辈留下的家具、孩子们的创作、收藏的艺术品等软装陈列,营造出一个幸福之家。


出身艺术世家的蒋琼耳,总是记着外婆的那句话:“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于是,不论搬到什么样的建筑里,她都能立刻把房子变成家,享受当下每一刻。甜蜜的2月,DECO的关键词是“幸福”。在蒋琼耳的家,我们仿佛玩了一场“寻找幸福”的游戏,最后发现,就像蒋琼耳说的那样:幸福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


墙上右侧挂着韩国艺术家李在孝的金属雕塑作品。

蒋琼耳,设计师,艺术家,2010年她和爱马仕合作创立生活方式品牌“上下”。出身艺术世家的她,现在和法国先生与孩子们住在一起,往返于中法两地生活。




                          蒋琼耳和家人的合影






📺点击视频,走进蒋琼耳的家






窗外正阴雨阵阵,这是一个即便是正午时分也显得阴霾的上海冬日,蒋琼耳的家里却十分温暖。客厅中的壁炉正噼啪作响,木柴燃烧带来的气味和温度,将江南渗入骨髓的湿冷一扫而空。蒋琼耳娴熟地为炉中添柴,一边利落招呼着DECO一行人。


冬天围着壁炉举办读书茶话会,是一家人最喜欢的日常活动。

早在创办“上下”之前,蒋琼耳就以设计师和艺术家的身份频频登上时尚设计媒体的版面了。她接受过无数次媒体采访,但为当下这个家接受采访,却是第一次。从上海市中心的公寓搬进西郊动物园附近的三层独栋别墅,今年是蒋琼耳和家人在这里生活的第五年。

“我记得我第一次来看房的时候,就被小区这个街区的树所吸引。你们可以想象吗?在上海的市中心有这样的大树,小松鼠跑来跑去,每天早上都被小鸟的歌声叫醒。”蒋琼耳看重树,她总觉得,不是别的,正是树木为土地赋予了精神。


这个600平的“自然之家”,庭院中有三棵梧桐树拔地而起。大树四季分明、鸟叫虫鸣相伴的情景让蒋琼耳心神向往,于是她毫不犹豫,决定要为此而来。


与蒋琼耳之前费心设计的居所不同,眼下这栋房子是租来的,她没有对其做任何“硬装”,而是保留房子的原貌。


“其实身为设计师,我到任何地方都有欲望去重新改造它。这个家在硬装上的留白,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个尝试。”


没有电视机的客厅,用艺术、鲜花、书和茶相伴。

一楼是主要的公共区域,客厅、棋牌区、书房、餐厅、厨房,都集中在此。二楼是卧室,半地下层则有蒋琼耳和孩子共用的画室、先生的办公室和理疗房。


墙上作品来自丁乙

“这个家没有装修,家中的所有装饰、布置,都来自我自己的、我家族长辈的、我先生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艺术收藏,和自己的作品。”蒋琼耳说。


餐厅里,“上下”的“大天地”系列碳纤维椅,与主人收藏的古董橱柜和边几和谐共处。








半地下室的画室,由蒋琼耳和孩子们共用,最近,蒋琼耳正忙着为自己的下一次画展创作新作品。

蒋琼耳出生于艺术世家。她的外祖父蒋玄佁,早在20世纪初就赴日留学,是最早留学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也是最早把西方油画艺术引入中国的贡献者之一。她的父亲邢同和,是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上海著名地标的建筑设计师。


出生于艺术世家,蒋琼耳从小就跟着家人开始创作,图为4、5岁的蒋琼耳在户外写生。

蒋琼耳6岁时开始跟随大师学艺,国画师从程十发,书法师从韩天衡。之后她进入同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正式开始艺术创作之路,毕业又留学法国,在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院学习家具和室内设计。后来她以艺术家身份为爱马仕设计橱窗,以此为契机,与爱马仕合作创立了“上下”。

最近一年多,蒋琼耳开启了人生新篇章。走進地下画室,她拿出一幅还未完成的圆形画作,这是她为下一次画展创作的最新作品。“远看是山水,近看是不同的小路。圆形就是你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找到你的方向和路径,就跟人生一样。”

同时,她也与我们聊起人生“下半场”的第一件重要设计作品––全球限量一件的跑车。适逢法拉利进入中国三十周年,她受邀为此设计了特别版车型,选用具有未来感的哑光银和中国传统胭脂红作为主基调,创作出融合意式浪漫和东方诗意的作品。“之前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这些尝试,我觉得我一直在跟时间赛跑,在这个新阶段,我还有很多灵感、激情想要去创造。


(上)“上下”的“大天地”系列碳纤维椅和“桥”系列竹丝扣瓷茶具。(中)、(下)为蒋琼耳今年受邀为法拉利中国30周年设计的特别纪念版Roma车型,意式经典风尚与东方韵味相呼应。

除了艺术创作,中西合璧的文化传承和国际视野也自然而然的体现在她的家中。家里摆的、挂的每件东西背后都有来历,都是故事,这间屋子里,凝结了四代人、近百年、横跨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收藏。


外公蒋玄佁的水彩作品,画的是少女时代的琼耳妈妈。

一楼的书房里,靠窗的一面挂着蒋琼耳外公蒋玄佁的泼彩荷花图——“外公去日本留学前在中国学的是国画、书法、篆刻,去日本留学学的是油画、水彩和雕塑,这幅荷花虽然是中国画,但却像西方油画般浓墨重彩,外公是我的偶像,他比我早一百年就在做中西合璧的尝试了。”


(左)书房一角,墙上挂着蒋琼耳外公蒋玄佁的泼彩荷花图,(右)作品细节。

与荷花图遥相呼应,同一个房间的另一面墙上,挂着一件颇为小巧的“石头花”雕塑,来自蒋琼耳非常喜欢的韩国当代艺术家李在孝。

“李在孝所有的作品灵感都来自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完成,他的作品充满着能量,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


边几上是韩国艺术家Jung Kwang Ho的金属雕塑作品;李在孝的木雕塑放在入口处。墙上是琼耳用法国南都有色矿物泥土与水墨结合的三联作品“此刻”。

蒋琼耳还收藏了李在孝金属和木头系列的作品。客厅入口处的显眼位置,就放着李在孝的标志性的、用原生态的木桩组合而成的木雕塑。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件圆滚滚的、高达1.5米的雕塑,但并没有因为它是名家名作而产生距离,反而不管谁路过时都爱抚摸几下,孩子们还会爬上去玩。经年累月,木头的横截面色彩已经沁入时间的印记,与当初大不相同了。


房间内物品与物品之间,对话无处不在。

例如荷花图与石头花雕塑这样,通过巧妙陈列而展开作品之间的对话,在蒋琼耳家随处可见——赵无极少见的水墨画,与蒋琼耳幼年时的、临摹恩师程十发的瓷板画相对。


(左)赵无极的两幅水墨画,(右)墙面上方的瓷画是蒋琼耳儿时临摹其老师程十发风格的画作,后由她的妈妈制成瓷画挂在家中。下方作品是草间弥生早期在纽约创作的版画。

蒋琼耳和先生收藏的民国到明清时代的老家具,和欧洲古董家具摆放在一起,毫无违和感,也与她在“上下”十三年来带领团队创作的各式家具、物件和谐共处。




一楼入口靠窗的一块区域,摆着棋桌,单人椅和懒人沙发。窗外的枇杷树影影绰绰,蒋琼耳和孩子们常常在这里下棋、喝茶、读书。


一楼客厅旁的棋牌区,有着最好的采光,边桌上摆着草间弥生的青铜南瓜。

棋桌一旁的边桌上,摆着草间弥生十分少见的青铜版本的南瓜雕塑。蒋琼耳早在二十年前就有机会在韩国与草间弥生见面,草间弥生那种与时间赛跑式的创作热情,让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蒋琼耳深受震撼。

也许是对当年的草间弥生和自己的回应,青铜南瓜背后,挂着蒋琼耳自己的一组水墨作品。墨汁在白纸上抽象地挥洒,既现代又古典、既东方又西方的意象跃然纸上。


更有趣的是,棋牌桌的另一边的窗台上,摆着一排憨态可掬、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与南瓜和水墨相映成趣——那是蒋琼耳珍爱的“收藏”——孩子们从陶艺课带回来的杰作。


孩子们的陶艺作品


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游戏机,蒋琼耳觉得再正常不过,“孩子们其实很忙,回家做完作业,下棋、看书、做游戏、听音乐、喝茶、聊天、画画。”


家中处处都是适合读书的角落

读书茶话会(在这个使用中法双语的家庭里,也叫“Lecture & Thé”),是这个家里最受欢迎的活动,一周总要举办个四五次。冬天围着壁炉,夏天围着棋桌,每个人选本书躺着的趴着的坐着的,轮流泡茶,大家一起喝茶看书。


蒋琼耳家的新春茶话会,总是少不了好茶好酒和好吃的。桌上的葡萄酒是丈夫为琼耳定制的出生年份的carmagnac酒。

类似的家庭茶话会,从蒋琼耳小时候就有了。“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生活水平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但我爸爸妈妈很有创造力,总是带着我和哥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过春节,他们就会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创作一幅很大的海报,贴在家里面。


“我身处中西文化之间,我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我自己的创作理念,都与父母不同了,但我们的根是一样的,无论是教育孩子、家庭生活,还是我的工作和创作,总结出来都是六个字——爱生爱,美生美。”

有关时间的各式隐喻,在蒋琼耳的话语间无处不在。从这个跨越百年的艺术之家中传承下来的,不只是藏品、知识和审美,还有对家人的珍视,和对时间的认知。在这个家中,儿童的画作也会被悉心保存和陈列,因为他们明白,时间将赋予其意义。


主卧室墙上是韩国艺术家Jung Kwang Ho的金属雕塑作品,床头灯采用Artemide的Tolomeo系列壁灯,蒋琼耳巴黎家中的卧室也是使用同款。

她谈起外婆爱说的一句话:“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谈起法语中的“过去未来时”——一种站在过去看未来的特殊时态。


而时间与空间的交汇、连接,也是她一直以来创作的主题。“我一直在探索的就是这种和时间的对话,在传统在历史中创造未来。”蒋琼耳说。她在“上下”之前的艺术创作“水墨画摄影”,就是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在“上下”期间,也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当代性的演绎,为之开创出时尚的未来。


红色的乐高小车与陶瓷花瓶和烛台组成一组出人意料又格外和谐的画面。

2022年,蒋琼耳完成了自己的新著作,并与法拉利合作特别纪念版车型的设计。在人生展开新篇章的交界处,她回顾一路走来的自己,经历过无数次顿悟时刻,也屡屡在跨界创作上有所突破,而这一切的源点是家。“无论在人生的哪个节点,家都是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点击视频,观看蒋琼耳为“法拉利中国30周年”设计特别纪念版Roma车型的幕后故事

看完蒋琼耳的家,你最喜欢这个家中的哪个角落呢?哪件艺术品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摄影 | Wen Studio  造型 | 吴量

文 | mello   编辑 | 李烨

总制片 | Tango   视频导演 | 马犇

视频剪辑 | 小尹  视频摄像 | 刘仕豪

新媒体编辑 | 徐懿   助理 | 薛晗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兔年的第一个家,能量非凡


去巴黎,寻找这家“没有地址”的工作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ELLEDECO家居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