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的宁夏,长长的面!宁夏,一座被遗忘的面食之城

耿耿 宁夏文化和旅游 2022-11-18


天之将冷,宁夏人让自己取暖的方式便是吃面

早晨拉面,中午羊排小揪面、晚上拌面......

宁夏人,不可一日不见“面”!



若你单以为面食是山西人的“命根儿”,羊肉才是宁夏人的“独宠”那你真是太年轻!


 

事实上,面,也是宁夏人的主食。


面条,中国人最杰出的美食发明之一。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创造出来。其制作简单,营养丰富的优点,让它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而作为面条起源地的中国,几千年来,由于人们对美味的不断追求,各式各样的面条种类也横空出世,面条在一双双精巧的手中被发明创造出来,直到今天它也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不像北京、山西、陕西和甘肃的面馆那样遍地开花,宁夏的面食常被人忽略,但宁夏人的手中,绝对掌握着不输另外三省的烹面真谛,煮、炒、炸、拌,样样精通。

 

 

面条形状各异


在宁夏,面不一定非得是条状。



羊肉  面的伴侣


羊肉面,宁夏面食的名门望族。



将羊肉切成大丁炒熟。然后将面搓成筷子般粗,下锅煮熟,再浇上用羊肉原汁、羊肉丁和新鲜蔬菜烩成的汤,放入辣椒红油即口可食用,面精肉鲜,风味独特。



不过,这碗名声在外的“羊肉搓面”,仅仅是宁夏汤面界的冰山一角。


羊排小揪面,面片筋道,嚼劲十足,汤面中的羊排不仅增加了汤的鲜美,而且吃起来肉香浓郁,是碗中的精华。




贺兰山紫蘑菇生长在贺兰山的原始森林当中,野生蘑菇面飘出浓浓的菌香,配着羊肉的鲜美豆腐的滑嫩,它的营养成分也是相当高的,而且它的美名竟然比灵芝还要高,被称为“紫丁香山菇”。


   至于传说中未开花的神品,虽亦有之、或难强求……


 

面条也能吃出特色


民间传统面食,面条像柳叶一样,土豆香糯,面条精道。在宁夏农村最典型的家常便饭就数“洋芋面叶子”了,深受宁夏人喜爱。


 “长脖子雁,扯红线,一扯扯到中宁县...”,这句流传于宁夏中宁的歌谣中所说的长面就是蒿籽面,据说已经流传了360多年。


蒿籽面清爽可口,余味悠长,具有健胃、清热的功效,制作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还蕴含“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意义。



在宁夏,蒿籽面,可是意义非凡。无论是大年初七的“拉魂面”,还是新婚第二天的“喜庆面”,或是小孩过满月和百日的“吉利面”,老人过寿的“长寿面”,全被蒿子面所垄断。

 

不到长城你非好汉呐,没吃扁豆子面你真遗憾”,用歌谣来传唱面的好吃,似乎是宁夏的传统。


中卫人对扁豆子面的热爱和自豪溢于言表,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面,一道道熟练的工序,一碗碗美味的面食,吃得舒坦、吃得火爆,用中卫人的话说就是扛得住、踏实!


砂锅鸽子面吃起来也是非常鲜美,冬天吃得热辣辣,暖胃暖心,夏天食得汗津津,爽快淋漓。鸽子面讲究的是简单实惠,追求的是鸽肉汤和面食本身的自然清香。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宁夏的一道风味美食。



生汆面的这个“汆”字非常的形象的阐述了这个面的精华,汤味浓厚,丸子鲜香。生氽面一般选用鲜美的鸡汤作为汤底,面为手工揪节,食用更方便,营养更均衡。



生汆面起源于固原三营,但西吉的更具特色。用水汆出来的羊肉丸子,配上小揪面,酸辣醇厚,回味悠香,是不可错过的西北特色面食。

 

羊肉调和,宁夏一经典美食,多数搭配羊肉,米面混食营养全,香气扑鼻别有一番滋味。



羊肉调和也叫调和饭。腊八在各地的风俗是吃腊八粥,腌腊八蒜,但很多老宁夏,腊八节都是吃羊肉调和的。调和饭就是用米、面、土豆和各种豆子还有豆腐放在一起煮出的小吃,这种老一辈为了不浪费粮食做出的小吃,现在很少有地方做了。但是,总有人念叨那饭上浇的辣椒,热乎乎的吃上一碗,然后去上班。


 

油炸小炒缺一不可


当面遇上热油,真香!



炒出来的宁夏风格


除了煮,面也可以是炒的,炒面非宁夏独有,全国各个地方都能吃到,但宁夏人硬是把炒面做成了特色。


一份炒糊饽,就足以镇住宁夏人的味蕾。


糊饽其实就是死面烙饼,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香味浓郁、配菜丰富,嚼起来非常有口感。

 


中卫炒拉条的做法不同于西北别处。新疆拉条是拌面,甘肃地区炒拉条用的拉条其实为“三细”的拉面。


首先中卫炒拉条的面条很有特点,“以抻代拉”的成条手法与兰州拉面相迥异。其次,中卫炒拉条用“烩”拉条描述更为恰当,因为其并不是将面条直接用高温食用油翻炒,而是在有西红柿和肉的的汤里“烩”的。



荞麦饸饹,荞面是西北人的传统面食,地道的秘制酱料口感丰厚,浓油赤酱,配以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一道以荞面、羊肉、土豆、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齐名。


炒疙瘩色泽深黄,黄绿相映成辉,食之绵软柔韧,醇香可口。制作过程中煮炒兼用。炒疙瘩颜色焦黄,配上绿叶鲜菜,黄绿相间。吃起来又绵软又有劲,越嚼越香。



炒疙瘩源起于北京,是北京的一种特色的炒面食品。而智慧的宁夏人将其好吃的特点于宁夏当地的特色进行整合改良,变成了宁夏新的一种面食,成功的虏获了宁夏人挑剔的胃。


炸出来的民族特色


馓子占了宁夏油炸面食的小半边。




宁夏人做馓子时,把面搓成均匀的长绳状,对头折成两个来回成八股,用手将两头捏在一起,即可放入油锅内炸出。宁夏的馓子看上去黄鲜鲜,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馔。


油香是宁夏民间传统食品之一,根据淡味和甜味不同,调面时会加入鸡蛋、牛奶或者精心调制的调料等。逢年过节是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相互赠送。


 

和馓子、油香一样,羊盘缠也是备受宁夏人喜爱的美食。羊盘缠又叫“油圈子”,是把面盘成一股,再卷成形似手镯的面圈后用油炸。出锅后外表油亮,内里酥软,香甜可口。


不过,要说宁夏的油炸美食,黄渠桥的糖麻丫必须有姓名。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由于入锅前把面团盘得有点像麻花,但又不是特别扭曲,炸好出锅后外形、颜色看上去像烤鸭。当地有这种说法:“糖麻丫,酥麻花,吃一个想拿仨。


馄馍是宁夏独特风味面食,面粉雪白,外形平整,薄厚均匀,色泽光亮,又脆又酥,甜美可口,饼香浓郁,诱人食欲,不易破碎,便于携带



相传在北宋末年至西夏建国时,馄馍就开始在先民当中制作,元朝民间已经盛行。


 

凉拌,也是一种风味


永远不要低估西北人对面食的热情,凉拌面更是一种独特的风味。


牛筋面,表面有细泡,口感有筋度,是用辣椒油或芝麻酱、香油、牛肉酱等调味品拌制而成的面食。吃法多样,春夏秋3季主要是凉拌,冬季热炒或者下在汤中。


酿皮子其实就是凉皮,看起来晶莹透亮,很让人容易误以为是米食,实际却是不折不扣的面食。


精制面粉揉成面团后,用清水反复搓洗形成面筋。部分淀粉被水冲后沉在盆底,加入碱调成糊,用蒸笼蒸熟,酿皮子就是这样做成的。



因为面粉中的蛋白质在水的作用下与淀粉分离,所以酿皮子是半透明的。用酱油、香醋、蒜汁和油辣椒一拌,再配点蔬菜,夏日解暑的必备美食。

 

其实这些都不算稀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宁夏,拌面的容器,也能为一个亮点。


玻璃碗拌面,是宁夏吴忠地区的特色面食,玻璃碗拌面更堪称一绝。一碗面要配上七八个小菜盘子,炒鸡蛋、卤牛肉丝、黄瓜丝、西红柿酱、辣椒酱、香醋汁等,这些小菜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放。面条盛到透明的玻璃碗里,根据口味自己选择小菜,然后拌到一起,真是色香味俱全。

 

宁夏凉面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勾芡过的素汤里面有各类时应的蔬菜,加之芥末等凉性调料的应用,特别能勾起夏天厌食的胃口,味道很正。


搅团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特色小吃,定义为“用面搅成的浆糊”,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



宁夏人爱用荞面做搅团,与醋水一块吃,掩盖了粗粮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强食欲更筋道味美。


 

宁夏种类繁多的吃面方式,既是宁夏人因地制宜的创造,也是他们的生活智慧。

老板,来宁夏吃碗面吧!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与地道风物,侵权请联系删除

耿 婷丨编辑
刘 枫丨责编

往期精彩

山上人家·野宿,不喧嚣的周末,“野”很有趣!

2020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报考指南请查收!

太撩人!宁夏初秋最值得去的山海秘境,晨光日暮美到人心慌!

中卫,一座用美景、美食丈量的城市!

网址:http://whhlyt.nx.gov.cn

投稿爆料:0951—67208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