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最热资讯】人工智能将取代律师?法律人工智能十大趋势分析

2018-03-22 中国律师商学院

在2016年谷歌公司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之后,法律人工智能也被带“火”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律师的报道不绝于报端。近年来,全球法律科技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从2009年的15家增长到了2016年的1164家。

 

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开始改造整个法律行业,而改造的规模和速度将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发展和进步的步伐,而且取决于整个法律共同体对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接纳程度,而这需要政策支持和发展导向。


本文是腾讯研究院未来科技中心高级研究员曹建峰对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中的应用和影响总结的十大趋势,选摘自《人工智能》一书。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律人工智能十大趋势


第一,智能化、自动化的法律检索将深刻影响法律人进行法律研究(检索)的方式。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法律研究(检索)正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学习的语义检索和法律问答已经在开始改造传统的法律检索服务。比如,号称世界首个机器人律师的ROSS就是基于IBMWatson系统的智能检索工具,利用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向律师呈现最相关、最有价值的法律回答,而非像传统法律数据库那样,仅仅呈现一大堆检索结果。此外,语义技术,文本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图像和视频技术已经为商标和专利检索及版权监测等知识产权法律工作的自动化提供了可能性,比如TrademarkNow


 

新形式的、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法律检索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智能化。在这个阶段,依然需要人类律师明确需要解决或者回答的法律问题是什么,法律搜索引擎识别相关案例并评估其价值,形成专业回答。ROSS是这一阶段智能法律检索的典型代表。第二个阶段是自动化,意味着不需要人类律师指明法律问题是什么,系统自身可以理解一段事实陈述并自动识别其中的法律问题,然后完成检索并提供最佳法律信息,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人类律师的深度参与。这几乎是将人类律师从烦琐的法律检索工作中解脱了出来。

 

第二,人工智能将持续推动法律文件自动化。

 

法律文件自动化趋势将可能给法律行业带来规模相当甚至更深远的变化。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律文件审阅自动化。基于NLPTAR(技术辅助审阅)、机器学习、预测性编程(Predictive Coding)等技术的电子取证程序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大大节约审阅文书的时间,而且准确性不输人类律师,因此成为了法律科技市场的一大细分领域,微软等公司都已介入。法律文件审阅自动化的另一个主要领域是合同分析。德勤(Deloitte)借助机器学习合同分析系统Kira Systems,只要15分钟就可以读完原本需要人类律师花费12个小时才能审阅完的合同。


第二个层次是法律文件生成自动化。法律人使用法律格式的方式正从模板向法律格式文件自动生成转变;也许未来1015年,人工智能系统将可能起草大部分的交易文件和法律文件甚至起诉书、备忘录和判决书,律师的角色将从起草者变成审校者。未来,随着软硬件性能以及算法的持续提高,起诉书、备忘录、判决书等高级法律文件也可以自动生成,但依然需要人类律师或者法官审阅,形成人机协作的关系。

 

第三,在线法律服务、机器人法律服务等替代性商业模式(Alternative Business Structure)不断涌现,使得法律服务的提供日益标准化、商品化、自动化、民主化。

 

美国法官波斯纳曾将法律行业形容为“涉及社会的法律的服务提供者的一个卡特尔”,意即是一个垄断的行业。然而,在线法律服务、机器人法律服务等替代性商业模式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向终端用户提供法律服务,有望使法律服务标准化、商品化、自动化、民主化。商品化意味着法律服务的提供不再主要依赖于特定的人类律师的专业素养,而可以以自动化的方式提供;民主化意味着大部分人将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一般的法律服务。在这个层面上,国外有专家预言律师将走向没落。

 

无论如何,法律机器人都将对法律服务的提供产生深远影响,将持续推动法律服务走向标准化、系统化、商品化、自动化,使人人都可以获得法律服务,帮助消除法律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实现更为广泛的司法正义。如今,在美国,最知名的法律品牌不是哪一家知名律所,而是LegalZoom之类的在线法律服务提供商,这些新型的技术派的法律服务商代表着法律服务提供的未来趋势。

 

第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案件预测将深刻影响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和法律纠纷的解决。

 

从案件结果预测到犯罪预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预测性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案件预测技术在研究上取得进展。2016年,研究人员利用欧洲人权法院公开的判决书训练算法系统,构建了模型,来预测案件判决结果,预测准确性达到了79%。另一方面,案件预测已经用在了诸多实务领域。比如,Lex Machina公司提供的服务,通过对成千上万份判决书进行自然语言处理,来预测案件结果。其软件可以确定哪位法官倾向于支持原告;基于对方律师过去处理的案件来形成相应的诉讼策略;针对某个特定法院或者法官形成最有效的法律论证,等等。Lex Machina的技术已经用在了专利案件中。

 

案件预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帮助当事人形成最佳的诉讼策略,从而节约诉讼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法官实现同案同判,也即所谓的大数据司法确保公平正义。但案件预测的弊端在于可能扭曲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带来新的偏见和滥用。

 

第五,在线法院(Online Court),以及人工智能法律援助,将促进司法可得性(Access to Justice),帮助消除司法鸿沟(Justice Gap)。

 

人们为了解决彼此之间的法律纠纷,一定得去有实体场所的法院吗?技术的发展已经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比如,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繁荣,在线争议解决机制(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ODR)开始流行,在电子商务eBay上,大量买卖纠纷通过SquareTrade这一ODR服务商在线解决,当事人通过ODR系统在线提交事实陈述和证据,使纠纷在线得到处理,甚至不需要人类律师介入,很多案件也根本不会进入法院审判阶段。据悉,英国已经投入10亿英镑现代化、数字化其法院系统。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智慧法院与国外的在线法院类似。20167月发布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建设“智慧法院”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1612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智慧法院”建设,推行电子诉讼,建设完善公正司法信息化工程。在2017511日举行的全国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提出,智慧法院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人民法院工作的一种形态。2017626日,中央深改小组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未来,在线法院的进一步建设和普及将促进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帮助消除司法鸿沟。


 

公共法律服务中的法律援助不足也是司法体系的一大问题。未来,法律机器人可以向当事人提供基本的法律援助,而法律援助律师仅在必要时才介入,这可以显著提高司法援助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公平正义。

 

第六,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成为法律系统的主要进入点。

 

无论是律所和律师,还是法院,抑或当事人和终端消费者,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交互界面”(Intelligence Interface)将成为法律系统的主要进入点,法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其中的核心。对于律师而言,未来的法律实践比如法律检索、案件管理、法律写作等将主要通过具有智能交互界面的法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来完成,这就好比医生现在主要借助各种复杂的医疗器械来完成医疗活动一样。对于法院而言,司法审判的数字化和在线化,意味着类案检索、裁判文书写作、证据分析和推理等也将在法律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进行,甚至为其所取代。对于终端用户而言,交互性的、基于互联网的问答系统可以以文本或者语音对话的形式同用户交流,并生成所需的法律信息,或者指导其完成基本的法律文件和格式。在此背景下,律师当前的角色将会发生变化,一些角色可能被机器取代,比如常规性、重复性任务;一些角色可能被机器增强,比如案件预测、法律写作;而对于新法新规,律师依然需要扮演核心角色。

 

第七,律师市场评价将使法律行业更加透明,可能带来“马太效应”。

 

法律市场作为一个双边市场,其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透明的,不像电商平台以及外卖、生活服务等O2O平台,具有较为完善的用户评价机制,确保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消费者的知情权。由于法律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平台化,很难搭建有效的评价机制。然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正在改变这一状况,对律师市场进行评价正变得可能,成为法律科技的一大趋势。当前,律师推荐已经成为法律科技的核心领域之一,国内外都在持续涌现律师推荐和评价类的产品和服务。律师市场评价相当于将律师置于阳光之下,明星律师、普通律师、不合格律师等的区分将透明化,结果可能带来律师市场的“马太效应”,明星律师业务增多,收入增多,而普通律师、资历浅的律师则相反。这呼吁律师转型,即以技术化的低成本模式提供法律服务。

 

第八,法律人工智能职业将作为法律行业的新兴职业而不断涌现。

 

法律机器人和法律人工智能并非凭空产生,需要技术人员和法律专家之间的通力合作。随着人工智能与法律不断融合,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不断增强,法律人工智能职业将作为法律行业的新兴职业而不断涌现。当前,一些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国际律所已经在加强法律IT能力建设,法律开发者、法律数据分析师、法律数据库管理者等正在加入律所、公司法务部门、法院、法律数据库公司等法律机构。法律科技公司更是需要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技术与法律的结合将更为密切,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第九,法律教育与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科学技术将日益密切结合起来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看到了法学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法学”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这是极为高瞻远瞩的设想。笔者曾参与翻译Failing Law School一书,书中对美国“4+3”(四年本科+三年法学院教育)的法学教育模式提出严正批判,认为法学院根本不需要读三年,顶多需要两年,可能一年就够了。而中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读四年本科法学教育,这样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主导的未来法律实践。相比现在的律师,未来的律师将会从事大不相同的工作,所以需要不同的教育。因此,新规划提出的“人工智能+法学”培养模式是有远见的。

 

其实,国外法学院早就开始探索革新法学教育,注重对法科学生的科技和数字素养的培养。比如,早在2012年,乔治城大学法学院即开始提供一个技术创新与法律实践的实践课程,形成特色的“Iron Tech Lawyer”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法律开发能力。2015年,墨尔本大学法学院开始提供如何开发法律应用的课程。未来,法律教育与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科学技术将日益密切结合起来,而能否较早较快实现这一设想,取决于法学教育的反应速度。其实,人工智能不仅仅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而且对其他学科教育也提出了类似的挑战。

 

第十,计算法律(Computational Law),以及算法裁判,或将成为法律的终极形态。

 

英格兰和威尔士上诉法院大法官Briggs在在线法院的倡议中提出了算法裁判,即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法官直接作出裁判。这并非不可能。其实,计算法律学历来就是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思考“除了书面语言,法律可以有更精确、更形式化的表达吗?”这一问题,并探索用计算逻辑和代码来表达法律。笔者此前在知乎网站上看到一个设想:如果能用一列n维向量描述各种事件,将「事件.txt」导入「法律.exe」,从而产生「判决.txt」。将法律条文转化成代码,从而使得判决彻底脱离个人主观判断,并且可以在任何人的计算机上在线。将代码开源,放在类似GitHub的网站上,以便于全民监督。计算法律当前在计税等一些领域有应用,更多则是一种学术研究;但在未来的成熟的信息社会,更普遍的计算法律将可能出现,届时系统将会自动执行法律,不需要律师,甚至也不需要法官,因为那时的法律已经完全自动化了。


书摘选摘自《人工智能》第四篇:智能时代的公平正义,有删节。


重 磅 资 讯

3月31日--4月1日,第五届“人工智能+法律”暨全国智慧律所与智慧法院对接落地峰会将在北京举办。届时,各界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洞悉“人工智能+法律”发展大势,探索成长型律所成长突围之道!



论坛背景


随着智慧法院建设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各级法院对于司法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目前已经利用各种司法辅助系统、司法大数据的运用来服务司法活动,真正打开便民、公开、高效的“智慧法院”法律服务之门。智慧法院的发展带动了对智慧律所的思考。


流程安排




往期精彩




参观游学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

(律所主任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