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好!我们是浙传青年志愿者!

志愿服务的 浙江传媒学院 2022-06-04


青年直抒胸怀 志欲奔赴山海

从第一个红十字会的诞生

到新冠肺炎防疫的最前线

一捧志愿奉献的火苗

燃起全世界互助友爱的热潮



正值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作出表彰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的决定,浙江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为进一步展示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营造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校团委组织开展“学百年党史,行志愿青春”主题活动。我校优秀志愿者代表分享暖心的志愿故事与成长历程,诠释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大爱与担当。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个人的涓滴努力

为国家注入朝气蓬勃的青年力量

奉献的星星之火

照亮民族在新时代铿锵前行的坦荡通途


志愿是萤萤星火,勾勒昼焰之光

接下来,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志愿故事




01

我愿做那西部的点点荧光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张宇娇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02

将公益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雷彤
作为一名2018级的学生,雷彤有着多重身份,志愿者,设计师,创始人……无一例外,她的每一个身份都与公益有关。用她自己的话说,无论身份再多,她一心想做的,是新时代征程中的赶考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前线医疗物资紧缺,雷彤第一时间联合厦门大学师生,发起并成立“担当者共克时艰志愿者团队”,通过募捐形式直接捐赠口罩59048只、防护服3787件、医用手套17700只。与此同时,雷彤关注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引发的群体心理问题,制作心理知识科普动画在《学习强国》上发布,得到广泛好评。团队事迹先后受到人民网、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等18家主流媒体的采访报道。

共克时艰团队常态化运行后,雷彤又将目光放到了乡村振兴上。她关注到家乡农产品滞销的情况,便发挥专业特长改造升级产品包装,运用传媒优势进行宣传推广,截至目前已帮销农产品共计2000余斤。初战告捷,她有了更大的公益梦想

“我希望将公益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做。”为了延续公益,雷彤与朋友注册成立了吾人造梦(杭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一村一品”“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助农事业,利用在校所学为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升级。目前,为厦门航空设计的扶贫助农茶杯外包装已作为厦航36周年庆服务产品登上飞机,与青选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接农业合作社,已帮助贫困户154户,帮扶学校6所。


03

镜头,让爱更有力量

设计艺术学院 “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

2014年,一群学生带着相机走进台州永溪乡,拍下了几张当地的珍贵照片,村民们热情地邀请他们一定要再去做客。于是每年暑期,全国各地的山区总是少不了他们忙碌的身影。

“移动三脚架”志愿服务队以摄影专业学生党员为主体,依托摄影摄像专业优势,连续七年开展“影像扶贫”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七年,为各地村民拍摄肖像照万余张,举办“百人百村”乡村影像档案记录计划影像展览48次,拍摄浙江金华榉溪村乡村振兴主题微纪录片《寻根:走进榉溪村》、“中国黄汤第一村”平阳县新联村宣传乡村记忆库照片2000余张……建党百年之际,他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各村百岁老党员拍摄专题纪录片,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于此同时,他们组建30余支摄影摄像志愿服务组,服务博鳌论坛、“春水如蓝”钱塘江诗路影像展、“五月薪火”国际青年艺术季等大型活动,曾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省部级以上荣誉9项,主流媒体相关报道100余篇。

前行路上,“镜头,让爱更有力量”是他们不变的宗旨,镜头记录家国变迁,影像传递温暖力量。他们的青春,相伴祖国共成长。




01

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

党史教育宣讲 助力学后“双减”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携手绘梦”志愿服务队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02

智慧助老,爱伴夕阳

媒体工程学院

“青春伴夕阳”老友计划志愿服务队

“除了陪伴,我们想尽己所能带给老人们更多帮助。”“青春伴夕阳”老友计划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与数十个养老机构及社区进行结对,六年来定期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志愿服务事迹多次被钱江晚报、浙江在线、浙江共青团、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浙江新闻等媒体报道。

2021年,“老友计划”入围全国“智慧助老”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关爱老人之余,“老友计划”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针对老年人生活状态及他们对于新科技的使用需求,设计《老友计划之网络反哺》手绘手册,通过简笔画的形式,教老人正确认识、使用智能手机,同时利用VR设备自主开发的“西湖十景”软件,满足老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游山玩水的休闲娱乐需求,与老人们共享现代科技,助力消除“数字鸿沟”

六年多时间里,“青春伴夕阳”老友计划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百余次,招募志愿者千余人,服务老人近万人。智慧助老,让爱常伴夕阳。


03

送的不只是戏曲

更是中国百年党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院 月雅戏曲社

月雅戏曲社成立于2002年,多年来秉持传播优秀戏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宗旨,开展送戏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为民众科普戏曲文化。建社以来,陆续前往桐乡、海盐、杭州、台州、嵊州等地开展公益性演出,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2021年,我校第一个社团党支部——月雅戏曲社党支部成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发展“党建+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红色戏曲”送戏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并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场演出,在传统戏曲中融入红色文化,以艺术的形式传达了新时代青年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京剧《蝶恋花·答李淑一》、越剧《江姐》、秦腔《洪湖赤卫队》等优秀剧目的展演,不仅将传统戏曲送进了寻常百姓家,更是把中国共产党恢弘的历史故事送到了老百姓的心里。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的形式与内涵,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01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优秀志愿者代表

电视艺术学院 王奕皓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02

打通AED宣传推广的

“最后一公里”

研究生 “心跳延续”志愿团队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像普及灭火器一样普及AED”的提议引发了网友热议。AED是什么?为何频频有人为它发声?为更好地普及AED相关知识,一支名为“心跳延续”的研究生志愿者队伍应运而生。两年来,团队走社区、进学校、访机构,研究杭州市AED普及的现状,致力于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专业优势,打通AED宣传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相关志愿服务事迹曾被央广网报道

在校内,“心跳延续”团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省红十字会专业教师为我校师生普及AED等急救知识;开办“急救培训进校园”活动,提供“红十字救护员证”校内考核通道,提高学生群体的自救互救能力。平日里,团队走进社区志愿为当地居民普及AED相关急救知识,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作为传媒学子,我们有责任去呼吁全社会一起提高对AED普及的重视。希望AED在中国的状态,能从‘没得用’‘不会用’‘不敢用’到‘随处可用’‘人人会用’‘人人敢用’。”

看似微小的善举,却在无形中积聚起拯救生命的强大力量。打通AED宣传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彰显浙传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展现青年志愿者的动人品格


03

用心守护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音乐学院 “梦想家”公益文化服务站


依托音乐学院专业优势成立的“梦想家”公益文化服务站行至今日,已有7个年头。7年来,他们秉持“以艺术为梦,成公益所想,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通过有针对性地“扶贫先扶智”,激发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守护着边远山区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从浙江到甘肃,他们的足迹踏遍“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一方面从守护山区儿童读书学艺梦想为出发点,开展音乐支教,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个人+社会”的音乐助学服务模式,让小朋友的艺术梦得以延续。同时通过在校内外开展微心愿认领社会众筹等方式,帮助解决贫困儿童实际学习生活困难。

另一方面以文化扶贫为抓手,通过在服务地开展技能培训、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提升贫困地区脱贫内生动力。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与市场接轨,探索脱贫帮扶长效机制

“梦想家”一如他们的名字一般,多年来持续深耕“教育扶贫”,尽己所能将艺术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01

彬彬有礼,美美与共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会场及活动服务组礼仪志愿者负责人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周晓彤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02

“志愿者”是我的另一个名字

华策电影学院 汤皓晨

作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从入学那天起,汤皓晨的生活便和“志愿服务”密不可分。大一初入校园时,身着红马甲的身影从她手中接过行李,温暖的善意点亮了她关于“志愿”的梦想。后来她如愿成为校青志的一员,直至大三成为校青志的负责人,仍尽可能地参与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做志愿是她不变的追求

连续两年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工作,带队过多次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500小时,她的生活几乎被志愿服务填满。但对于她来说,更重要的是另一些“小事”。

听到身边同学反映没有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积极推进献血车进校园、快递盒回收、青海捐衣等活动,联系学校周边敬老院、小学等,为同学们搭建更多志愿服务的平台;注意到关于志愿活动开展问题的反馈,她第一时间根据意见建议完善校青志工作机制,努力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志愿氛围

在她看来,她的志愿者身份有着多重含义——不仅要帮助有需要的人,更要“服务”好每一位热心的志愿者。“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能散发出更大的光和热,志愿服务精神常驻浙传学子心间。”

(左一为汤皓晨)


03

让志愿红成为我成长的底色

新闻与传播学院 曹依婷


从参与教育扶贫主题暑期社会实践到挑战互联网公益项目运营,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铜奖到“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获奖,曹依婷的“进阶”之路一直以“志愿服务”作为指引。

“是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经历给了我创新创业的灵感,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如何让教育扶贫落地生根发挥应有效能?她撰写《困境与发展:教育扶贫的浙江实践与浙江经验》,提出教育扶贫七重困境的对策方针;自己是否能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之力?她应学姐邀请,前往湖北省鹤峰县拍摄并制作专题纪录片,记录当地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实践;健康中国视阈下生命文化传播体系亟待完善?她聚焦生命关怀需求边缘群体,推出“服务3步走+影像记录”的公益模式,推动我国生命关怀教育全面铺开、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

助力精准扶贫、聚焦乡村振兴、凸显生命关怀、拓展公益传播……曹依婷在大学期间未曾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而每一段志愿经历都推动着她不断思考如何拓展公益的宽度与广度,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成长历程。她期待着进一步将创新的点子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实践,将公益梦想的蓝图变为大有可为的现实,而志愿红将是她成长道路上那抹不变的底色。

(后排左三为曹依婷)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


我校连续多年新生志愿者注册率达100%

年均志愿者人数超5000人

年均志愿服务时长万余小时


在浙传,还有数以万计的青年志愿者,为师友、为校园、为社会、为家国,付出力所能及的力量,帮助每一位有需之人。他们的细微善举,如涓滴细流,如丁点星火,让脉脉温情与融融暖意,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把强校兴国的责任扛在肩上

将服务社会的宗旨刻进心里

用青春书写动人的志愿故事

以奉献彰显磅礴的浙传力量



谢谢你,浙传青年志愿者!

祝愿全体志愿者节日快乐!



#往期推荐#

大咖“云”集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召开

在这一角遇见你

# 燃爆!浙传4K电竞火出圈!

通过验收!


——  浙江传媒学院官微出品  ——


来源丨团委

编辑丨全宏博

责编丨赵立英

责审丨何  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