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浙传的老师们都“卷”起来了!

奋发向上的 浙江传媒学院 2022-06-04


从绍兴鲁迅电影城到日本京都美术馆

从红色电影课堂到革命根据地“沉浸式”教学

在“”里的课堂

老师们竞相施展“十八般武艺”

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不仅很好地传授了专业知识

更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融入课程教学中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张伟:用有情怀的声音叩问心灵 


以选题为靶向,以教师为引领,以声音作品为成果,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张伟老师用独特的声音打通课堂内外,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选题+思政:让课程思政有目标

选题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选题的策划往往要做到精心且有前瞻,并在课程实施前论证并确定。张伟老师在上课半年前就完成了广播剧《十二根金条》、先进人物事迹广播剧《点亮星星的人》的选题策划与论证。选题的确立让这门课程早早就拥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课堂+课外:让课程思政有土壤

张伟老师说:“在《文艺作品演播》课程中,学生们会利用假期带着创作目的去感受新时代的中国,去领略祖国巨变。这一创作过程,既是一次家国情怀的构建过程,也是课堂链接课外的有益尝试和塑造。”

《十二根金条主创史依依的创作回顾和感受


教师+学生:让课程思政有引领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一方面要具备过硬的政治、专业素质,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张伟表示,每一次创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团队需要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激发其创作激情、保持创作的温度。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剧本围读

作品+传播:让课程思政有成果

截止目前,张伟老师带领学生们创作的短音频系列作品《行走中国》《阅读中国》已在福建台播出50期,广播剧作品《一代明吏白居易》《阴差阳错》《罂粟、罂粟》《医路前行》《春晖》《点亮星星的人》等近20部作品在学习强国等中央、省级平台播出。

广播连续剧《十二根金条》上线云听后的社会反响



电视艺术学院

 管熠:让课程思政在影片创作中润物细无声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电视艺术学院的教师管熠确定了“以兴趣探索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理念,选择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让课程《影视摄影造型》中的教学案例“有趣、有味、有魂”,结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更新案例,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将课程思政融合在实践创作中。在他的指导下,19摄像2班同学创作的课程作业《一百年有多久》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此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革命中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一代一代青年的影响及传承。 
2班另一组同学的课程作业《百年珍藏》获得了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二等奖和第二十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专项赛三等奖。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徐祖福和他的红色收藏的故事,将红色收藏与传承的革命精神与今年特殊的时代主旋律——“建党百年”相结合,以青年大学生的视角,结合嘉兴本土历史文化特征,表达献礼百年的深刻寓意。

还有一组学生的纪录片作品《我们的土地》获得了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二等奖,登上了央视。该作品表现了主人公投身乡村振兴的故事,贴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青年学生在选材、拍摄、制作的过程中了解作品主人公的奋斗经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思政实践过程。

在小学期期间,管老师还组织举办了“百年・青春”2021浙江传媒学院小学期红色影像短视频大赛,鼓励同学们用影片来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展望中华民族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通过对影片创作过程的讨论执行,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王寒冰:探索”新媒体”中的创意思政 


在课程、项目和竞赛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王寒冰老师的探索。让学生们主动去探寻,寻找思想根基、文化命脉,追寻人生的意义和国家的未来。

日本京都美术馆展映学生们的作品

新整修的京都美术馆外人头涌动,一年一度的“冈崎的黎明”建筑投影灯光节再度上演。由王寒冰老师策划,数字媒体艺术VFX实验室团队创作的《禅··画》(Zen·Poem·Painting)正在展映。一幅幅充满中国文化色彩的画面被大功率激光投影仪投射在京都美术馆的外立面上,让不少游人驻足观赏。

数字媒体艺术系师生团队连续三年受“冈崎的黎明”组委会邀请,参加此项艺术展演,作品受到了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等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并斩获“奖励赏”“审查员特别赏”等奖项。

王寒冰老师受浙江卫视邀请,策划并指导创作了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的建筑投影节目,数字媒体艺术系和动画系的学生也参与其中。

王寒冰的新媒体艺术课程也在一次次的项目与竞赛中展开。2019年7月,暑假的机房火热异常,VFX实验室的创作团队正在热烈讨论。伴随着团队每天的头脑风暴,作品内容逐渐明朗。团队中建筑组、美术组、宗教组和民俗组各自分工明确,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高涨。

从“战疫、杭州亚运会宣传视频征集活动,到2021年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比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获奖越来越多,学生们在创作中获得的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提升,更收获了思想和文化的自信。

除了组织学生们参赛,王老师还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多多参与实践:虚拟仿真实验让同学们能在雷峰塔、悉尼歌剧院等世界知名的标志性建筑上投射个人作品,肆意挥洒的创意让学生们感受到利用虚拟平台达成现实中极为挑战的成就感。

课程思政的推广在日常课程的训练和创作主旨的提炼中随时切入,用新媒体的精神去创作与传播中国青年的艺术理想。



华策电影学院

 李骏:在电影课中讲好“中国故事” 


华策电影学院李骏老师致力于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传媒艺术类人才,让电影类课程群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先行一步。

课堂中,李骏在所任教的电影类课程立足具体影片文本,分析并阐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叙事的策略、方法,使学生从专业角度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涵及其传播,引导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 

李骏老师重视通识选修课的课程思政改革,申报了2020年第十五批校级教改项目以及首批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中国故事的讲述与传播——电影类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与方法》。其中《百部电影导读》早在2018年就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建设,获评优秀课程;所著新教材《电影视听语言:视听元素与场面调度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版)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

电影教育,要能体现电影的语言、电影的方法。他以分析、阐释主流意识形态在电影中的表述和传播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经典、优秀主旋律影片的学习、研讨,归纳其叙事策略及成功经验;通过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比较取得成效和失败的案例,阐释这些影片所表现的文化症候;通过和美国电影的比较,拆解其意识形态的神话,并借鉴它的叙事策略。这就实现了专业学习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以电影教育的润物无声、化解思政教育的宏大表述,使思政教育更入心。

同时,李骏老师作为电影制作党支部书记,积极将课程思政建设的教研成果与支部党建工作结合,与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结合,利用海宁九斤电影珍藏馆“党建基地”等渠道,建设了党员之家及“红影流年”红色主旋律电影资料库,组织开展面向学生的主旋律电影系列讲座、展映,带动支部党员教师将自身专业所长应用于主旋律电影研究。并在此工作基础上,创建了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完成了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项课题《红色电影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设计艺术学院

 宋伟君:美术团队探索实践新路径 


2021年11月17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为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题诗60周年,由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绍剧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首映仪式在绍兴鲁迅电影城举行。该剧是继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的第二部绍剧猴戏电影,由我校设计艺术学院宋伟君老师美术团队全程提供场景规划与执行。

宋伟君老师坦言,这部历时三年制作完成的4K数字电影,第一次实现了舞台体现与影视表达的完美交融,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彩传承与对话,是迄今为止学生实践难度最大的一个项目。前后参与执行的《影视美术创作与体现》课程组里,既有早已毕业的04级学生,还有在校学生,参与学生将近100人次。 

同时,宋老师表示,因为此项目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在创作各阶段结合具体的创作困境与攻坚策略,积极思考研讨了一系列问题,找到了课程思政导入的新路径。比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绍剧如何创求新生;传统戏曲电影如何当代化表达;对毛泽东同志题诗的现代性解读以及在重读、重塑中国“经典”故事中如何发掘自身专业优势,寻求中国故事的核心表述价值等。这种深度契合该电影主旨的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肯定。


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不仅可以给课程内容“增味”

更可以“提鲜”

让人“回味无穷”

你的课堂是不是也这样精彩有趣

快来评论,和我们互动吧~


往期推荐

1.“六讲六做”进行时丨我校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2.@浙传人,重要通知,请查收!

3.速点!一周精彩都在这了!

4.十秒教你画浙传!点击获取教程!


百年恰是风华茂,学习党史正当时。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官微推出"学习党史"专栏,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引导浙传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不懈奋斗。


 ——  浙江传媒学院官微出品  ——

文 | 彭珊 蒋笑颜

图 | 本人提供

编辑 | 郭晨曦 曾梦圆

责编 | 高洁

责审 | 何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