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紧急提醒!一晚接诊20多例,严重可致命!最近很多人爱吃

扬州晚报 2024-04-12

大家都在看


警方通报!一医院15人被捕

热搜第一!知名男星回应!

突发山火!知名景区公告:暂停开放

你爱吃的它 降价啦!


最近,在连云港

随着小龙虾上市量大幅上升

小龙虾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

最低甚至跌破10元一斤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预计未来半个多月小龙虾的价格依然会保持在相对较低的区间
不过
吃货们可要注意了


近日

一到夜里12点后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皮肤急诊

总会收到同一种食物过敏的患者
有时10多个,甚至20多个

并且这种情况已持续1个月


4只小龙虾下肚

有人差点没命


24岁的朱先生(化名)在5月27日和朋友宵夜时,干掉了小半盆麻辣小龙虾。几小时后,朱先生突然开始感觉浑身又痒又痛,身上满是红红的疹子,忍不住反胃


朋友赶紧将他送到就近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被送到医院时,朱先生双唇红肿,全身皮疹,吐词模糊,手脚出现轻度肿胀,并且胸闷呼吸不畅。经积极抗过敏治疗,半小时后,朱先生口唇红肿及躯干红色皮疹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缓解。


接诊的皮肤科主治医师孟慧敏表示,这是吃小龙虾过敏引发的急性荨麻疹。进入吃小龙虾旺季,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碰到10多个,甚至20多个过敏急诊,并且过敏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比如据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报道,近日义乌一名28岁的小伙小楼只吃了4只小龙虾,就差点要了他的命。



“吃完后,到了晚上10点,肚子开始隐隐作痛,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去上班,出现了喷射性呕吐的症状,吐完后整个人乏力、头晕,四肢出现疹子,同事就赶紧送我来医院了。”送医就诊后,小楼的情况比较严重,医生说再晚个半个小时,就可能危及生命。


“病人来急诊的时候,人很虚脱,头晕比较明显,我们当时就给他检测了血压,发现只有60/30毫米汞柱的血压,马上考虑他可能是过敏性休克。


吃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急性荨麻疹?


小龙虾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物质,而且属于“异种外来蛋白”。一些特殊人群对异体蛋白特别敏感,大量摄入之后,很容易蓄积在体内,从而产生相应的lgE抗体。


而lgE抗体存在于人体中的很多部位,比如说鼻、咽喉、气管、皮肤等淋巴细胞当中,如果过敏原和lgE抗体结合之后产生相关抗原抗体反应,就会导致皮肤风团、喉头水肿、血压降低等症状。


其实,吃小龙虾所导致的急性荨麻疹就是由于对异体蛋白过敏所产生的症状。急性荨麻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病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内源性和外源性。


内源性诱因

一般多为持续性,诱因包括劳累、感染、淋巴瘤以及炎症性肠病等。


外源性诱因

一般包括物理刺激、食品、药品等,相对而言它的发病情况是暂时性的。


如何预防食源性急性荨麻疹?


首先,要养成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特别是本身为过敏体质的人群,饮食需清淡,辛辣食物、海鲜类食品、各种酒类最好不吃或者限量(关注自身反应)食用。


其次,要避免接触花粉类物质,增加身体运动,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免疫系统出现紊乱,诱发相关皮肤疾病。


不建议哪些人群吃小龙虾


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食用小龙虾一定要谨慎。


痛风患者

如果正处于病发期,一定不要食用小龙虾,因其属于高嘌呤食物,食用只会加重病痛。如果没有发病,可以少量食用,建议单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


吃小龙虾要注意什么?


购买需谨慎

购买时,尽量选择人工合法养殖场售卖的小龙虾,一般清水养殖的小龙虾重金属含量相对偏低。不要为了贪图便宜购买不明出处的小龙虾,当心潜在危害。


清洗需细致

吃小龙虾卫生至关重要,买回小龙虾之后,建议先放在清水中养1-2天,让其吐净身体中的泥沙和其他杂质。


清洗小龙虾,先将鳃、细爪剪掉,然后将虾体背上的黑色肠线抽掉,用小刷子将虾壳刷洗干净。


完全加热,拒绝“半生不熟”

烹调小龙虾时,温度一定要达到100℃,并且持续加热20分钟以上使其完全熟透。如果小龙虾是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更要适当延长加热时间,这样才能熟透。


选择靠谱的餐厅食用

大多数人吃小龙虾都会选择“外食”,建议选择信誉较好的中大型餐厅,对于大排档、路边小餐馆而言,卫生情况、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拒绝过量,偏向安全部位

吃小龙虾应注意“适量”,每周食用最好不超过2次,不要因为过度食用给身体带来负担。


一般虾体当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大多富集在外壳、内脏和鳃当中,所以吃的时候请选择小龙虾的虾肉,避免食用内脏和头部。


现吃现买,避免剩余

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一旦储存不当很容易导致腐败变质,所以最好现吃现买、一顿吃完,避免剩余。


小龙虾,建议大家靠谱选择、科学清洗、健康食用、因人而异。拒绝“过敏症状”、拒绝“食源性急性荨麻疹”,健康食之。



— 近期热门视频推荐 —


来源:综合央视财经、成都商报四川名医、新华社、科普中国

新媒体编辑:刘雷

文字校对:王海艳

(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龙虾虽好吃,千万要注意!转发提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