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担生态使命,展万象林生”丨快来pick你最爱的林生作品!

这世上总有些生命藏在大家不知道的角落,或许是微风,亦或许是落叶,它们可能在数着天上的星辰,也可能在唏嘘高楼的不可攀。当以此为灵感时,我们的林生学子们在瞳孔里、在笔墨下又将是怎样的风景呢?

经过收集筛选和学生投票后,“担生态使命,展万象林生”主题征文与摄影比赛的十佳优秀作品新鲜出炉!(同票数各十二名)各位小伙伴们快来看看这些灵动的图片、雀跃的文字,不知道有没有能让你心动的那一个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的作品,并挑选出最令你心动的吧!

图片作品

01

一号作品:

绘花的人



生态育人,育生态人,自然生态孕育人文生态,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品中的浙农林人描绘的不止是花,更是生态!享受的不止是绘画的乐趣,更是自然之美!


02

二号作品:

水镜



西山粼波水呈明,

东湖镜辉日光倾。


03

三号作品:

白鹭栖于林



这张照片拍摄于10月13日,我站在东湖边用长焦镜头捕捉到一只孤单的白鹭栖息于湖心岛。湖心岛的树木枝叶繁茂,为白鹭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可以体现自然生态之美。


04

四号作品:

炊烟



院落的老香樟下有个灶台,在炊烟中升起的一个个日子在时代的见证中远去,流向城市流向发展,留了下燃烧过后旧时代的灰烬。现如今,乡村这个“老灶台”在乡村振兴这块“新柴”的帮助下再次炊烟燃起,只是这次,升起了新的希望,新的生活。


05

五号作品:

与杏共生 与光同辉



时值深秋,满园金黄的银杏是我校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春去秋来,银杏树陪伴并见证着浙农林学子的成长。与银杏共生,与落日共辉,与自然同行。不断传承着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浙农林精神。


06

六号作品:

生如林木,欣欣向荣



生如林木,欣欣向荣。生态被冠以和谐美好之名,林生学子通过生态体育,寓教于乐,向上生长,向下扎根,诠释了体育与自然的相融交织,体现了生态关怀和人文精神。


07

七号作品:

与秋日



从南往北,看农林的秋天。我看见橙色落日,金黄落叶,橘红栾树。


08

八号作品:

追蝴蝶的人



金斑喙凤蝶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们的“国蝶”,但是数量濒危。作品拍摄于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刻画了在深山老林里追寻并保育蝴蝶的忙碌身影。


09

九号作品:

光的形状



阳光穿过树林产生“丁达尔效应”,显现出一条或数条光亮的“通路”。


10

十号作品:

亮眼的红



照片拍摄于2022年4月,教二教室内。图片展示了学校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中,一抹鲜红的“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才使命”分外亮眼,展现我校我院积极向上的人文生态!


11

十一号作品:

银杏映国重



银杏与国重同为浙江农林大学标志,一个是生态环境的维系者,一个是生态环境的研究者,在农林大学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担生态使命,创农林未来。


12

十二号作品:

三色



图片构图分为三部分,上下为草地,中间部分是湛蓝的湖水,在交界处的马匹使得层次更加分明。







文字作品

01

一号作品:

呦呦闻鹿鸣,枯时具生息

若秋天的光降临,风将裹挟着它,吹进少年寒冷的梦境,从此,这里的百川山岳,将归生息。

——题记

“又坏了。”

我顿了顿足,看着手中的相机,镜头中一片黯淡,看不见一丝光。不禁叹了口气,摆弄了一下,确认了是真的坏了之后,只能盖上镜头盖,往沿湖小路走去。

“夏天也没有过去很久,为什么就秋深了呢?”望着路边满是枯落的叶片,远眺而去,鹿鸣岛满是秋枫,风轻轻吹过,窸窸窣窣的声音浸入我的耳中。

我慢慢走向这片平静的树林,它们没有因为风而有一丝一毫的动作,然而当我踏进这片空间,如海浪般的声音席卷而来,轻而易举将我的世界封闭。我挑了个小路边的座椅坐下,随后拿起刚刚坏掉的相机,认真观察了一会,旋即正式宣布放弃。我扶着额头,闭上眼轻轻皱眉回想着最近的事。

最近身边的坏事几乎层出不穷,一层叠一层,我坠入其中,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响起,仿佛没有尽头。一日连着一日的重复时间,几乎陷入毫无生息的轮回,清晨揉着睡眼惺忪的眼出门,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卡着门禁的点回到宿舍。学习、实验、工作将我的心脏紧紧堵住,四肢重复着已经预知的生活,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

“忽觉秋深年将尽,又把浮生叹。”

一个清脆的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拉回,我轻轻转头,是一颗枫果落到了我的脚边。我望着它,轻轻叹气。

“本就是深秋,何谈生息”我重新闭上眼,静静地享受这一点在夹缝中的休息时间。

一阵蹄声轻点将我惊醒,我睁开眼,一只小鹿静静地站在我的面前,它轻轻点着蹄子在原地踏步,我惊讶的望着它,不自觉的将手慢慢搭在它的角上,不该有温度的鹿角却传来了片片温热。讶异之时,它轻巧移开了头,转过身形,轻抬前蹄,就这么凭空点在了空中,我眨了眨眼,努力确认自己的意识仍旧正常,然而就这么一点时间,它却消失在了我的面前,留下一道浅浅的光。突然,一片狂风卷入森林,红枫在风的威压下低吼,这时,一声嘹亮的鹿鸣声传来,我的耳边重归了平静,眼前的光影片片崩解。我茫然的看着一片黑暗,努力睁开眼,鹿鸣岛重新出现在眼前,风在林中轻轻穿过,窸窸窣窣的声音在风乐此不疲的穿梭中逐渐归于一致,许是这声音恍若鹿鸣,将我从梦中惊醒。不知道为什么,这只小鹿让我感到如此的亲切,它好像传说中的九彩神鹿,在我的梦境中掠过,身后满是鲜花。

原来是睡着了。我拍了拍自己的头,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小憩,却睡如此之深。我静静的望着高大而致密的红枫,风已经带走了属于它的颜色与生机,叶片都已枯萎,地上铺满寂静。

“啪!”一颗枫果再次落了下来,重重的砸进落叶之中,明年这里又将长出新的红枫吧?想到这里,我的心轻动了一下。

即便它诞生于万物枯落的季节,可是岁月远处那片盛大的生机,又将是它来撑起。我正静静想的时候,一点温热突然出现在我的手背,我低头看向手背,是一束阳光。

“咔哒”,一丝很轻很轻的声音从我心里流出,我轻轻的闭眼,我感受到一股暖流从心脏的地方逐渐流向四肢。

我慢慢起身,离开了这片红枫,沿着小路,往回走着。秋天的阳光降临在了这里,它很暖和,正合我意。

其实忙碌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有的时候会把那片属于少年独有的青春覆盖。

可现在风带着光来到了这里,它把青春翻盖在生活的荒芜上,河川轻淌,山岳渐起,充满生息。

我望着路边的银杏,它正在和风嬉戏,它小心翼翼的把叶片赠与风,风再将它卷起,飞到了它从未到过的高度。

也许在某个夜晚,其它叶子会惊叹于风的强大,悄然飘落,希望风也能带着它们,飞到它们所憧憬的星辰之下,而风却将它们轻轻托起,卷进了平静的水中,带起一片涟漪。叶子们看着水中的星辰惊叹星河的美丽,触手可及的星光让叶子们感到不可思议。

“星星可真美丽。”

直到有一天,有一片叶子会不羡慕于风的强大,追逐到真正属于它的星辰,它向其他叶子说,“这颗星星不会消失,因为它不是水里的流光,它是我日夜追逐,不愿放弃的梦。”

“这片土地从未荒芜,我日复一日的努力注定会让它充满生机,那片星辰是我憧憬的,也注定是我应得的。”

“而我的心里,也有可以承载这片星光的生生不息。”


“同学?”

我正闭上眼睛感受阳光的温暖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入了我的耳朵,我睁开眼,转过身,是一个女生,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是学长……吗,这好像是你掉的东西。”女孩慢慢把手里的东西递过来,是我一直带在身上的书签,上面有很重要的东西。

“浙江大学吗”女生见我接过东西,小心翼翼的问道。

“嗯,是的,谢谢你帮我捡到了。”我微笑着回应她。

“今年吗?”

“嗯,是的。”

“学长加油!一定会上岸的!”

女孩子坚定地望着我,一脸肯定。

我愣了一会,点了点头。待女孩走远后,我转过身静静地看着充满秋意的东湖,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闭上眼睛,张开双手,恍若与秋相拥于晚风。

也许秋天从来都不是枯萎的季节,它应该是万物生息的开始,也必定是我触摸到那片追逐了许久的星光的纪录片尾。


——致所有为了考研上岸而日夜努力的追星人,我们身披星月,终将得偿所愿。




02

二号作品:

月亮桥村

天目南麓

月亮桥村
借住天目峡谷
形成
弯弯一月
在绿色的林海之中
你缓缓绵延几公里?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月亮桥铺起沥青路
通陈达陆贯金坞
村落景区新建设
月亮桥建起民宿居
腌笋切瓜剥核桃
家家户户映笑面
月亮
美在清丽皎洁
而月亮桥
美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03

三号作品:

述竹之历史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怀竹之禀赋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前言:

竹,是中华生态文明的象征。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识竹、用竹、咏竹过程中造就的竹文化,历经不断发展、完善,已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竹子是我院的重点科研对象之一;我校“竹子研究院”也在近年成立,以竹为载体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竹文化历史为主线,剖析竹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及带来的重要启示,与同学们共勉,共同努力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综述

中国是世界上竹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人民养竹、用竹历史悠久,竹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密切。独特的竹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历经传承、弘扬、创新与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竹文化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指称意义。

(1)上古时期的竹文化

在上古奴隶社会,竹文化便已产生,并与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联系。西安半坡村发掘出土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陶器可辨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歌谣《弹歌》便以竹象征英勇豪迈的先民:“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舜帝以孝行闻名,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九疑山:“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留下了湘妃斑竹的神话;《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士人阶层与竹子的精神联系便有清晰的演变脉络,竹子开始成为君子的象征。

(2)封建社会的竹文化

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收获方式被先进的牛耕铁犁取代,社会生产力相较于奴隶社会有了质的飞跃,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阶级分化;中央集权制度出现,并不断发展。基于封建统治背景下,竹多用作被压迫者坚强、虚心、抱节、不屈的象征,也指称本固、谦虚、节贞,怀有崇高抱负的士人。同时,竹子被制成书简、日用器具、建筑用材,竹文化得到了广泛普及和传播,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战国时期李冰以竹笼盛物筑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秦始皇一日阅读竹简文书120斤的史事,使中国竹文化的历史内涵为之一振;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被广泛认可,更是映照了能人志士的高贵品质和民族气节。苏武囚漠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凭借顽强毅力“杖汉节牧羊”;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并称“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是清流名士的象征;南宋文天祥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留气吞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宁死不屈。

直至清代,竹子的传统形象象征仍然是文人的极大关切点之一。但发展至清朝的封建社会已出现显著的弊端和衰退,行将就木。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值此时期,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有志之士,以君子之眼冷察民间冷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晚清的救国志士借竹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将此前普遍以个人品格修养为中心的竹文化内涵扩展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使得竹文化的君子形象和象征意义更加深刻、广泛。至此,竹子的象征形象开始产生质的飞跃。以君子自喻的社会精英阶层开始将视线投向以往历代为人所忽视的大多数人群——民间百姓,并将关注点从品格和修养等精神取向转向民间疾苦与基本民生问题。

(3)新中国的竹文化

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先驱近百年的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在正确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大地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窠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华民族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领袖对竹文化皆深具情怀,从中可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1961年散文《井冈翠竹》明确将青青翠竹作为革命的象征:“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毛主席也借用“斑竹”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表达为民族翻身解放而奋斗的革命情怀:“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20世纪8、90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规划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华大地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批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设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中南海人物春秋》以“风中劲竹”赞誉小平同志为国家富强而贡献毕生的传奇一生。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在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愈发凸显。2001年3月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贵州代表团说:“退耕还竹是条好路子。”胡锦涛同志重视基层竹产业,支持遵义“退耕还竹”计划,启动“百万亩造竹工程”,打造“三百里竹廊”,实现竹文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竹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新时代的竹文化,正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不仅竹产业发达,还是“两山理论”发源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第一竹乡”安吉指出:“安吉由‘竹'出名,做好‘竹'文章,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从此,“浙江竹子看安吉”的说法逐渐成为业内定论;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时指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著名的“两山理论”便在安吉百万亩竹海中诞生了。“两山理论”也因此被赋予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把中国竹文化的文化象征提升到至高境界,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君子形象。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更加深刻,竹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从此,中国竹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中国竹文化富有空前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崇高的品格和恢弘的社会辐射力、世界影响力。竹子是中华民族象征的历史命题,在当代更会有更完美的创新和呈现。

二、中国竹文化的现实价值

中国竹文化能够绵延五千余年,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其必然拥有独特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必然拥有强大的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必然顺应历史更替和时代发展,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的现实价值是无穷的。

(1)竹是中华民族外在形象及内在品质的写照 

竹为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分布广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在演化历程方面,竹的祖先于 4200万年即出现,物种历史悠久,演化历史长;形态特点方面,竹通体中空,但具备坚韧的茎和密集的地下茎,能够扎根岩石,抵抗强风;枝杆挺拔、修长,直立生长,能够长至十余米甚至四十米之高;四季青翠,傲雪凌霜;生理特点方面,竹拥有较强抗逆境能力,对于外界环境、营养元素的需求不苛刻;生长迅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能够于生境当中占据优势地位;指称意义方面,竹是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象征,代表着高风亮节、坚韧不拔、虚怀若谷和忠贞不屈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

中华民族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是历史融合的产物。正如费孝通所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纵观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发展历程,刚柔并济、迎难而上、向善崇德一直是民族品性的主旋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在各方面引领世界发展,作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存在。中华民族也不同于西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以探索、扩张、掠夺为发展之基,而是以礼治国、以德治人。在经历近代的衰落后,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了民族复兴的关口——竹不可不谓中华民族坚贞而尚德品格的真实写照,竹文化不可不谓中华先进而独特文化的真实写照。

(2)中国竹文化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竹文化的应用价值和潜在市场不断增加。集中体现在竹子科技研究的重视、竹林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竹制品的生产、竹文化的发掘、竹林旅游及配套产业的发展。近年,浙江农林大学运用自主研发的刨切微薄竹技术,以毛竹为原材料制成录取通知书。相关技术获得8项国家专利,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果也被称为“史上最有科技含量的录取通知书”;农林大也于2022年正式成立竹子研究院,整合了竹子领域的人才、成果等优势,分赴浙江余杭、富阳、德清、安吉等地,科技赋能当地进行竹产业转型升级,充分证明了竹文化和竹资源广阔的发展前景、应用价值。   

三、中国竹文化之于中国青年的启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青年:要努力争做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回顾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也必将在正确领导下取得更多的伟大胜利。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局势变换幻莫测,冲突仍在局部地区上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世界气候、粮食、生物安全遭受威胁,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仍未结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分配制度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前进道路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我们当以中华之竹为学习对象,以竹之禀赋武装自我,对竹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启发意义进行深刻领悟,通过对中国竹文化的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1)争做自强不息,温恭自虚的有才青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从不畏惧来自四方狂风的击打,于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其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当代青年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磨难和困境;现实生活也不总是一帆风顺,正如历史总是在蜿蜒曲折中进步发展、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实践中取代旧事物,学习、思考的过程,即是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过程,即是不断跌倒,不断吸取经验而后爬起的过程。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我们要积极学习,全面发展,时刻保持危机感和求知欲,在虚心求教中进步。争做怀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虚怀若谷求识心态的有才青年。

(2)争做一身正气,秉节持重的有德青年

竹生于破岩屹立不倒的秉性,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为文人骚客所叹,为能人志士所仿。不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都向来推崇大公无私、看重公道正派、主张清正廉洁。身为青年,要养涵正气、坚守底线,断不能投机取巧、心存侥幸,要敢于担当、直面不公,要自觉扛起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大旗,脚踏实地、扎实做事。

(3)争做心怀家国,善建不拔的有为青年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刘孝先以一首《咏竹》直抒自己报国无门的胸臆;郑板桥托竹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正如竹文化的空间底蕴从个人、文人阶层、黎民百姓,扩展为中国人民,再到全人类的广大范围;树立远大报国志向,筑牢理想坚定信念,是当代青年的任务所在。而面对当前社会外来文化入侵严重的局面,我们要清醒意识,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坚定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正处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奋进时代,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代表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韧不拔,不断超越,定能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04

四号作品:

农林大四季诗

《春》

湖碧波微风习凉

草绿茵茵柳絮飘

红紫缤纷鸟衔巢

学生趁早读书忙


《夏》

后山遍地蓬蘽子

枝叶葳蕤果艳红

春时花素多不识

丹果绿丛人人知


《秋》

鸭脚枝枝绿渐黄

秋菊株株沁雅香

白鹭栖栖鹿鸣岛

残荷泠泠乌泥塘


  《冬》

朔朔北风凄凄雨

凉凉白露片片霜

夜深廊间灯犹亮

原是耕读农林人


05

五号作品:

归来

Part1

归来,是曾经在这儿。

初夏的清晨,雾从不缺席,大片大片的白笼罩着这个世界,充满着过生日拆礼物的神秘感。森最喜欢这种天气,因为雾的背后总充满惊喜。

一大早,雾的各个方向就传来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鸡狗的鸣吠声,还有大人小孩的叫喊声。森捧着饭碗,随意地坐在门槛上,向着无尽的雾发呆。突然,森动了动耳朵,依稀听清雾背后传来了隔壁王大爷的喊叫,“小小!吃完了没?吃完就快点出门,老黄还等……”声音逐渐走远,模糊。

森愣了一下,眼底闪过一道光。接着他连忙起身,拍去裤子上的灰,然后转身进门,丢下饭碗就往外跑,留下森的奶奶在那气得直跺脚,“臭小子!跑慢点,记得回来吃饭!”“知道啦,奶奶!”森应了一声,消失在了雾的世界。

“小小!你在哪儿?”森双手撑成一个喇叭在雾里大喊着。

“这儿呢,这儿呢!”森顺着声音寻去,雾中的一团黑影向着他靠近,渐渐清晰。小小牵着他家的黄牛老黄从雾里走了出来。

森笑着迎上去,“小小,我们快走吧,要来不及了!”说着摸了摸老黄的头,“老黄,今个我们带你去吃全天下最嫩的草!”老黄低哞一声,用头蹭了蹭森,“哈哈,好了好了,快走吧!”森牵过老黄的缰绳,拽着它往前走,嘴里不停催促着,“快些,快些!”和小小一同消失在了田垄上的雾世界。

山坡一块被雾隔绝的草地上,老黄慢悠悠地吃着沾着露水的嫩草,小小和森靠坐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流动的雾,在等待着什么。

忽然,雾开始由翻滚归于平静。森激动地笑道:“来了,它来了!”一阵清风拂过山坡,老黄似乎也有所感应,抬起头望向那滞留的雾面。

这一刻,人、兽抬头看向雾,风止草静,雾也凝固,仿佛世界都静止了。扑通,扑通,心脏的跳动清晰可闻,牵动着这方天地,一束金光也随之一次次向着雾的边界发起冲击。心跳与光交织在人与兽的脑海里,“轰”,雾被划开了一道口子,一束接着一束的金光涌进了这片世界,雾迅速消散,光占据了天地,刺得人与兽不得不闭上了眼。光一闪而过,他们连忙睁眼望去。

骄阳东悬,霞占据了一方天,是光在云中折射,呈现出了江南粉黛的无尽变换,与天的蓝交相呼应。一边是五彩斑斓的云霞,一边是摄人心魂的蓝,小小与森目不暇接,连老黄都有些痴迷。

天边,一行白鹭缓缓飞来,把人与兽拉出天的梦幻,拉回了地的现实。但这里没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只有那一群白仙散落人间,在妇人洗衣的湖旁嬉戏,在男人劳作的田中觅食,在人与兽共存的世界里自由振翅飞翔。

将眼界放大,湛绿的稻谷随风摇摆,与远处的木林构成了绿的底色,稻田旁灰白的房屋加以衬托与点缀,凸显了人与万物的存在,和谐而美好,似一幅精致细腻的水彩画,描绘了一处桃花源。

太阳不知何时到了头顶,老黄把小小和森从沉醉中撞醒,向着炊烟袅袅的村庄哞了几声,“是该回家了。”森轻声道。

两人和黄牛踏着骄阳烤硬的田垄走向了桃花源。


Part2

归来前是离开。

到了上学的年纪,森被父母带回城里读书。从未见过城市喧嚣的他加上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场。之后森仿佛就变了个人,孤僻拘谨,常常望着窗外发呆。

第二年一个夏末的清晨,森透过窗户看见了一片“雾的世界”,尽管有些浑浊,却也勾起了他的回忆。他匆匆吃完早饭,背上书包,想要出门寻找雾的世界。森刚推开门,身后就传来了母亲的嘱托,“森,出门记得戴口罩啊!这些天外面雾……”嘭!门被森带上了,后面的几句话被隔在了屋内。

森最终还是没有戴口罩。他站在天桥上,形形色色的路人戴着口罩与他擦肩而过,看着桥下车流来回穿梭在“雾的世界”,他静静地等待着什么。“雾”后的光依旧闪耀,却怎么也无法穿透“雾的边界”,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转眼过了晌午,森抽了抽干涩的鼻子,一股股呛人的空气被捕获,他轻咳了两声,戴上了口罩,顺着人流走向了回家的路。

自从上了学,森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桃花源,直到森读高中后的一天。

“妈,您就跟我们走吧!您看看这村子里还有哪家老人没有跟孩子去城里住?再说,您一个人我们怎么能放心呢?您看啊,这城里……”森的父亲站在老屋院里苦口婆心地劝说森的奶奶进城。老人不说话,就静静地躺着,双眼放空,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森明白这场口水仗还得打好一会,转身打量起老屋,破损的屋檐、长满青苔的石砖、被风吹得吱吱作响的木门,一切是那么萧条,与他记忆中的老屋大相径庭。森推门而出,走在记忆中的小路,沿途荒无人烟,杂草丛生,他的心止不住的冷。一抬头,他已经走到了那熟悉的山坡,森的心底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平了平心情,向山坡上走去。当森走到熟悉的高度,深呼吸了一下,猛地转身,入眼,不会被光刺破的“雾”笼罩着这片天,显出不正常的白。白鹭早不知去了何处,湖水表面漂浮着各种垃圾,死气沉沉,田野被几种不知名的植物占据,木林只留下了光秃秃的树桩,村子破败不堪,这里仿佛被世界遗弃了。森的眉紧皱成一团,胸口是钻心的痛,他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么繁荣,和谐的桃花源会变成这样?森一口气跑回了老屋,看着奶奶被抬上了车,一行人又回到了城市。

从那以后,森的脑海里时常交织着桃花源的繁荣与萧条,他的潜意识告诉他:我要做些什么!我必须要做些什么!


Part3

归来,是想明白了,还是得回来。

萧条与残破的桃花源成为了森考取农业类大学学习生态农业的动力。大学四年,他沉迷于对农村生态的规划与设计,为了他唯一的目标——恢复桃花源的繁荣。

研究生毕业后,森正赶上了党中央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给了森更大的信心。他拉起了一个自己的队伍,在政府乡村振兴补助金的帮助下,开始了对桃花源的修复。

冬去春来,当森再一次坐在那块山坡上时,曾经的孤僻与自卑早已消失。眼前是归来的桃花源,天是湛蓝的,白鹭在清湖上翩翩起舞,崭新的房屋重新飘起袅袅炊烟,田野里种植着的还是那湛绿的稻谷,人与万物和谐相处,进城的老人们也纷纷返乡,落叶归根。一切都已归来。

森总想起那位神秘哲学家说的一句话:“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终究是归来!


06


六号作品:

照见无限星河 邂逅东湖之畔

傍晚时分与好友骑行于银杏大道,金灿灿的阳光将两旁的银杏叶上色,同学们结伴而行,落叶被踩出沙沙声,光影摇曳,人影移动。我的心情暖融融的,突然意识到:浙农林大迎来可爱灿烂的秋天了呀。

成为浙农林人转眼已近两个月,开学当天兴奋、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仍记忆犹新。爸爸妈妈搂着我在南大门合影,“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爸爸妈妈为你骄傲。”红色的校标在阳光下闪耀出别样的光芒,仿佛在向我招手,欢迎我来到它的怀抱。我迈开大步,身穿绿色志愿服的哥哥姐姐们热情地接过我的行李,心中原本的不安与陌生逐渐被阳光、充满善意的笑容消融。我被温暖与感动包裹着,暗暗下定决心:我明年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帮助新加入的弟弟妹妹们。在浙农林大的日子里以及以后的以后,我都要做一个温暖热情的人。

为期十天的军训也无疑是照亮了我前进道路的一颗璀璨星辰。有“太阳之子”别称的浙农林大人在原本有些凉意的早秋也受到了太阳公公的特别关照。腿绷直,挺胸,收腹,抬头。同学们一动不动,成为“站如松”的最好诠释。从第一天的叫苦不迭到后来的训练有素,听从指挥,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体态变好了,集体荣誉感变强了。滴落的汗水陪伴我们成长,回响的口号见证我们决心。军训期间,我们在收获健康体魄的同时,我认为更重要更珍贵的是,我们收获了坚强的意志,团结的精神,更强的同理心。九月十八号上午,当急促的警报拉响,全体师生脱帽低头默哀。我注视着草坪,耳畔警报声环绕,仿佛回到了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突然之间,我感受到了脚下这片土地之前所经历的伤痛与苦难。但,它在朝我微笑,似乎在对我说:“孩子,你要加油。为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军训结束后我的大学生活渐渐步入正轨。经验丰富、亲切和蔼的老师教授们让我渴望探索知识的海洋,可爱真诚的同学们让我想要交心与作伴,风光迤逦的校园让我想漫步徜徉。在波光粼粼的东湖之畔,我近距离观察黑天鹅,抬头追随白鸥飞翔;在校园内的道路旁,我不时与现身的猫猫狗狗玩耍;在夜晚的操场,我在漫天的星星下,摇晃着闪光灯大声合唱。在浙农林大的每分每刻,我的心都如此热烈地跳动着——“像春天一样”。

与浙农林大,浙农林人邂逅的所有时光,都灿烂耀眼。因为天气好,因为天气不好,因为天气刚刚好。心怀善良,热情,真诚与梦想,我们于东湖之畔,美好启程。




07

七号作品:

山水之畔

云雾缭绕于琉璃般的湖面

蜂蝶迷乱在烂漫无边的花海

树木苍翠辅以秋日枫红

涟漪荡开 繁花缀落


三两为伴 双人成行

沟通学术交织秋日光华

寓学于趣 寓情于景

人文温度浸润四时风光


暮色浸染 天幕落下

万般色彩没入温凉夜色

唯一两清风与二寸月色 拥入我怀

淡然悠然 天目巍然如旧


08

八号作品:

晚秋标准地调查有感

徐风暖阳深秋里,书院对旁鹿岛中。

饮湖五舟立标地,搭建罗盘稳如心。

坡脚胸径测高忙,健步丈量郁闭值。

行遍九州万里路,测尽中原天下树。


09

九号作品:

请不要倒下,请不要倒下

早雾瞬起

冰凉的、湿润的绿意在森林弥漫了

正在呼吸的 山的锦衣

那肆意喷薄的暖金色的细碎流光


喧闹的生命破土而出

丝丝缕缕的泥腥味在翻涌了

苍老的枝桠盘虬卧龙,是四季的骨骼

虔诚的年轮沉默不语着

暮色升起


林鸟突然受了惊

那扬起的斧头啊

枝干的胸膛绽放了血淋淋的花

森林的嘶鸣:

请不要倒下 请不要倒下


万物倾跌进了深渊

可这里的花和叶啊

本该永不落尽

我赤脚在破碎的森林里奔走、跌撞

我无声地呐喊:

请不要倒下!请不要倒下!


10

十号作品:

盛意以青山

白雾浩渺,风声絮语,枝叶婆娑沙沙作响。起伏着,起伏着,深青色的山林,温柔遣绻的风,在她辽阔无际的梦里吞没了一切。跃动的褐色精灵,尾翼随着身姿左右摆动,唤醒了沉睡的绿野,清越喜悦的叫声透过撒着阳光的林面,将时日蒸腾的水汽灌入她的耳廓。

暖黄色的帘子,恍然晕染开一荡浅色,是掩埋经年的佳酿,未启先闻醇香。悠长的呼吸似宁静山涧泉水经淌的声音,沉迹于不知名的森林。

曦光透过五指间的缝隙,印映在她清澈的眼瞳上,黑色的眉睫不急不缓地打下层层阴影。她梦见了什么……青山吗?

汽车的鸣笛响亮着,将绵绵不绝的思绪残忍地拉回了现实的彼岸。洗簌穿衣吃饭,满碌的生活是高三的开始,虽然经年的梦不会时时回想,但在往返的路途她总不自觉的走在林荫小道上,在每个略带困意的早晚自习她总不自觉将目光停在窗外青葱繁茂的花草树木中。她喜欢闻含笑花清幽的香气,也要念上一句“初到江南春尚寒,深山含笑绽开颜。知是元宵佳节至,故送清香暖人间。”她雀跃雏菊的稚雅,每每想到“满园橘,金换绿,高树晚蝉西风徐,雏菊待新雨。”的诗词。她热爱竹节的风骨,故而总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挂在嘴边。她觉得自己好像能听得懂植物的呼吸,每一片叶子,每一簇根茎;她想自己时常做的梦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她没有想到这将是一个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高考的志愿填报,即使在亲戚好友填报师范、金融、文法类专业的建议下,她依然坚定不疑的报考了农林类大学。

房间里,微弱的灯光似烛焰,时而黯然,时而闪烁,在二月的微风下漾出湿湿的雾气,使人心生熨帖--这是记忆里外公的守林小屋。依稀记得那是春节前后,顽皮的她被妈妈丢给外公去体验生活。小屋的条件很差,没有太多的生活储备设施,但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这一切只有深深的新奇。早上寒气透过棉被急急催人醒,熹微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枝叶,汇成暖黄光斑的河流,虽然雾气蒙蒙,但森林已经伸展开绿意,外公拉着她细弱的小手带她看灰喜鹊、麻雀、白鹡鸰,小小的眼睛充满好奇,却盛不下一整个世界的绿意。

日复一日的,回到车水马龙的小镇上,她总是梦到青绿一片,心里早已根深蒂固着广袤的山林。

大学四年,与草木花林相依,在芬芳馥郁的校园环境里她找回了那个冬天早晨望见阳光过目、林木葱葱的喜悦。一切不言而喻的,积淀、发酵,使得她坚定走上了森林保护的道路。从一开始跟着导师实地考察学习,到成为选调生在林业领域工作后独自勘察测绘,她始终不曾与初心错付。

在不经年的某一天,虽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有了专家的头衔,她却仍然奋斗在第一线。薄云吻着森林早晨第一缕水汽,她拥着万里青绿。这一刻她觉得,她或许不仅仅是她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林业工作者。他们或许稚嫩青涩,或许功成名就,却始终心拥绿水青山,怀抱生态使命。

他们不求前程如锦绣,只愿日后盛意以青山,举杯铸川林!




11

十一号作品:

金秋之拥

银杏飘洒,错落参差砖瓦,拂去往日尘埃,惜过往绿茵葱荣,灰黄旧墙残影,比肩前行的人儿,行走在农林的大地,帆布包中装满未知前方的梦想。

步过澄澈的明镜,踏上呦呦鹿鸣之屿,木桥吱呀好似伴奏,黑羽的禽鸟也轻声和唱,伸手似是想要触碰,却只碰一片波澜,荡进他的心房,久久未能平静。暮光下轮廓模糊,似曲终落幕,又不见悲伤,也许明日再见,依是旧时模样,又或者,见他步入辉煌。

走过满园的怒放,秋菊傲立,簇作庆典,簇作盛宴,高呼着生命的命题,他捡起一片孤独的零落,赠与一次新生,一场欢送,让它回归诗与远方的轮回。丛花中矗立着,风车悠悠轮转,转过数个春秋,此一瞬,他来到,他见证,半眠的余晖承诺他彼时的荣光。

行过金黄的璀璨,云影难掩璞玉辉光,霞光更添遍地金叶灿烂,似是通向荣耀的地毯,任人践踏过,雨水浸润过,沾满旁路泥土,仍是熠熠生辉。秋日微风轻吹,掀起树影婆娑,折落与夕阳同光般旧叶,坠落,坠落,予树下的他一个轻吻,一片祝福。

他立于铺满银杏的大地,立于给予奋斗的时光,立于走出迷惘的抉择,立于怀揣理想的誓言,再忆起四度岁年的农林时光,向最后的残阳,最后的光影伸出手,将这夕照下的自然之景,连同未曾实现的理想,一并拥入怀中。




12

十二号作品:

坐忆经年

笔墨江南,诗赋临安。或许我在这儿站了有两百年了,我和这片山是老熟人了,我看老了这片山,她也把我给看老了。

绿阴渐浓夏日长,深林倒影入池塘。这满山的绿,绿得晃眼,绿也在燃烧着它的热情。偶尔窜过一阵香气,我知道那是机敏胆小的小灵猫,她向来亲近我,浓厚的热气闷着,她就爱倚在我的枝头藏在阴凉处懒懒地窝着,我也总会把最鲜美多汁的果子留给她。夏日的甘霖是万众瞩目的,他把蜷缩的叶片冲舒展了,鸟儿的皮毛也被他刷得油光发亮,整座山都变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不知从哪一年起,阳光瞬间变脏了,就连月亮也一起老了,头顶总是阴沉沉的。山脚下,水泥柱开始一根根立起来,涌出滚滚黑烟,直冲云霄。往年温和的秋雨不知怎的突然变得如此陌生,酸得我睁不开眼,也不敢尽情呼吸。酸涩的秋雨浸泡得脚下的土地也变得贫瘠,无奈,我们只能更加努力地向下扎根去找寻净土。然而,曾经最纯净最甘甜的地下水竟然也能品出酸味。周围的朋友们身姿仍然挺拔,但我们的枝叶不断萎缩,我们胸中充满了浊气,他们有的直直地沉睡,也有的永久地倒下。河流也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浑浊,已经回忆不起清脆悦耳的叮咚作响,耳边传来的只有日渐微弱的喘息。我看不见从前明净的天空,看不见苍翠繁茂的森林,看不见灵动的小灵猫雀跃的身影,也看不见春天的光。

后来啊,起了一阵风,把春天给吹回了这片土地。曾经这里鲜有人迹,现在一支支队伍络绎不绝。他们肩负起责任,重新立起一棵棵树苗,净化一道道溪流,换回一片片净土。一天天,一年年,荆棘覆上原本稚嫩的双手,风霜爬上原本青涩的面庞,他们慢慢走进大山,融入大山,他们离开了又仿佛不曾离开。他们留下的不只是足迹,还有春光。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晨起远眺,碧野无际,苍岩高峙。我发现春光是一种药,最能给人疗伤。我的朋友们正开始缓缓苏醒过来。溪水潺潺流淌,映出天光的晴朗,清风徐徐拂过,飘来林中的欢笑,满山遍野尽是碧色苍茫。我与山水对语,尽是诗意与温情。







此次投票将截止于

11月23日0:00

快快点击下方,

为你最爱的摄影和文字作品投票吧!


END

      欢迎大家投稿,内容包括原创文章、推送话题、校园风景、班级活动等。

      要求健康积极向上,编辑“班级”+“姓名/昵称”发送至邮箱341131619@qq.com。

      浙农林林生之家期待你的投稿。

林生团学融媒体中心编辑

文字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图片 |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编辑设计 | 雷蕙萌 毛嘉宸

责任审核 | 郭辉 毛嘉宸

终审 | 李阳 练晨洋 罗睿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