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万淘宝卖家被敲诈,阿里首次封杀“知产流氓”!

2017-02-07 电商在线 卖家

◇ 恶意投诉已经成为黑色产业,2016年阿里平台近103万商家和超600万条商品链接遭受恶意投诉,卖家损失过亿。


◇ 恶意投诉占到阿里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总量24%,多来自类似杭州网卫的“知产流氓”。


◇ 专家呼吁恶意投诉非法牟利入刑。

作者 | 电商在线


阿里巴巴首次对恶意投诉骚扰敲诈网络卖家的“知识产权流氓”发布封杀令。2月6日,阿里巴巴决定全平台停止受理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发起的任何投诉,并呼吁品牌权利人终止与该公司的合作。同时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正在考虑诉诸法律途径维护平台及商家权益。


封杀令背后,是以“杭州网卫”为代表的恶意投诉黑色产业的形成与肆虐,据统计,2016年阿里巴巴平台总计发现有恶意投诉行为的权利人账户5862个,近103万商家和超600万条商品链接遭受恶意投诉,造成卖家损失达1.07亿元。包括NIKE等品牌权利方被恶意抢注,甚至“微信”商标注册证和马化腾签名都被伪造,以达到李鬼投诉李逵式的骚扰勒索。


遭到抢注的耐克商标


伪造的“微信”商标注册证


深圳某知代公司伪造的带有马化腾签字的腾讯公司委托侵权证明


恶意投诉已成黑色产业


通过故意虚假陈述、伪造凭证和抢注商标等方法,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对合法商家发起大量虚假投诉,造成商品下架乃至商家被迫关店,超过百万淘宝卖家的正常经营遭到严重影响。在一些经销商的操纵下,此类公司成为经销商私下合谋打击对手的黑色工具,利用投诉机制达到渠道和价格管控,实现暗箱操作下的利益分配。同时大量“知产流氓”也以此胁迫商家收取保护费。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披露,目前恶意投诉总量已占到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接受投诉总量的24%。绝大部分恶意投诉,正来源于各类“知产流氓”公司。

 

进行大量虚假陈述、滥用通知-删除机制是此类公司骚扰胁迫众多商家的通用手段。以某代理奢侈品品牌的公司为例,经事后核查,其投诉成立率在2014年仅为1%,在品牌方发现问题并更换代理公司后,投诉成立率即近100%。而多家代理公司投诉成立率不足10%。大量此类代理公司的恶意投诉,在2015年影响商品量即增加150%超过200万条,2016年则猛增至600万条。

 

恶意代理公司还通过抢注商标的方式对平台商家发起侵权投诉,在投诉成功后高额勒索商家,再进行撤诉。例如某代理公司注册“机车”、“花苞”、“邮差”甚至“破洞”等淘宝热搜词,与热搜词相关的70%左右的卖家都遭到恶意投诉,或商品链接被下架,或被迫支付高额赔偿。另一代理公司在箱包类别抢注NIKE的Y型图案,甚至对NIKE官方旗舰店和官方授权店铺发起恶意投诉。在阿里巴巴平台介入沟通下,NIKE提供著作权证明,该代理公司才停止这种堪称李鬼投诉李逵的行为。据统计,由该公司发起的各类投诉,成立率仅为24%。


被恶意投诉人张某某注册的“破洞”商标

 

伪造凭证或专利证明也是“知产流氓”常用手段。某代理公司甚至伪造了马化腾的签名和腾讯公司的公章,并注册大量同机账号骚扰勒索正常卖家。在阿里巴巴平台介入下,最终以腾讯公司报警才得以处理。


专家呼吁恶意投诉非法牟利入刑


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披露,目前恶意投诉总量已占到知识产权保护投诉总量的24%。绝大部分恶意投诉,来源于类似“网卫”的各类“知产流氓”公司。

 

恶意投诉在2015年影响平台商品量即增加150%超过200万条,2016年则猛增至600万条。而绝大部分恶意代理公司投诉成立率不足10%。

 

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鼓励创新、维护市场公平激发市场活力,本是品牌、商家和市场的保护屏障;而“知产流氓公司”恶意利用这一机制寄生于大量合法商家,给商家和品牌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大量占用浪费平台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人力、物力投入,更是对市场公平秩序的严重破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分析认为,法律要求电商平台建立的通知-删除机制,是为了保护正当维权的权利人,如果有证据证明是恶意投诉,而非正当的维权,那么平台有权利拒绝。她同时呼吁,除了电商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 “自救”外,法律上也应尽快制定出配套方案,包括合格通知(投诉)的门槛设定、恶意投诉行为的法律认定、恶意投诉导致损失的救济性规定以及相应的平台免责措施等等,甚至在恶意投诉达到相当危害程度时候,建议追究投诉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还有这篇值得一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这些品牌1月最热销!

波司登超ONLY成行业冠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