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为中国“两弹一星”装上心脏,却没有多少人把他的离世放在心上......

2017-12-31 凤凰财经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在介绍他之前,

先来看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老人,

瘦骨嶙峋、面容沧桑,

戴着一个工地很常见的安全帽,

看上去很普通,很普通。


可是你知道吗?

是这位老人,

为中国的“两弹一星”装上心脏,

也是他让美日对中国再不敢妄动!

可刚刚最痛心的事情发生了,

竟全国悄无声息,无人问津!


他,就是童志鹏



1924年,他生于宁波慈溪童家村,

家中经营药材生意,

虽非大富大贵,生活倒也安稳。

可日军侵略的铁蹄,

彻底踏碎了他本应美好的童年。


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丧心病狂,

亲历了国破家亡的锥心之痛,

小小年纪的他,就深刻明白到,

什么叫做:国强则民安。


从此,让祖国变得强大,

成了他一生最执着的追求!



1937年,他随全家迁居到上海,

在动荡不安中发奋苦读。

1942年,他以优异成绩,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最热门的电机系。



1947年,优秀的他又被,

世界顶级名校,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研究院电子工程专业录取。


他踏上了开往美国的轮船,

可此去绝不是为了荣华富贵,

而是为了:

取有用之学术,

救我垂危之国命,

舍图科学之发达。



刚进校,满腔爱国情的他,

就加入了两大组织:

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

和著名的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时刻关心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在留美科协成立大会上,

他对在场的人说:

我们都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

亲眼目睹着侵略者对我们的亲人、

朋友所做的一切罪行。

虽然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去复仇,

但我们一定要用双手、

用科学建设新的中国,

再也不允许任何人侵略她,

再也不允许任何人欺凌我们!


慷慨激昂,字字句句,

皆是痴心的爱国情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远在美国的他听到消息喜极而泣,

恨不得马上回去为祖国的建设出力,

他说:

祖国的解放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兴奋,

我们骄傲自己,

是四万万被解放人民的一分子,

更觉得自己负有前所未有的沉重责任,

这是对每一寸被解放土地所担负的责任。


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

他就立即准备启程回国。

可当时美国当局对他百般阻挠,

离岸禁令越来越严,

美国还以高薪诱惑他,

可他丝毫不为所动,如何回国,

成了他日夜思虑的头等大事。


童志鹏在美国


历尽千辛万苦,他终于可以回国了。

可是担心离境时海关阻挠他,

他干脆把自己在美期间的,

全部家当都留在了美国,

只带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权威书籍,

和一些自己的学习笔记。


新中国一穷二白,他也知道,

迎接他的将是难以想象的贫苦与艰辛,

可他毫不畏惧,

只因那片土地的名字,叫中国!



同期归国的留学生大多选择,

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

可他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能从事,

为祖国做更大贡献的工作。


而当时,国内电子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中国迫切需要发展电子工业。

于是1950年,他进入天津电信局,

电工二局任工程师,

正式踏上创建中国电子工业的征程。



1950年,为阻止新中国的发展,

美国把战火烧到了新中国的边境线上,

抗美援朝开始了。


而当时我国志愿军,

使用的步谈机大多是,

从敌军手里缴获而来的老旧装备,

不符合作战需要,用几次就坏了。

他临危受命,立即日以继夜地,

为前线研制起军用无线电台。


经过无数次实验、试制,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

他就成功研制出了:

第一台中国自主品牌的军用步谈机,

702型步谈机。



更让人惊讶的是,

它比美式电台还要轻便省电、

信号覆盖范围更广、更清晰。

之后702型步谈机迅速装备前线部队,

成为我国志愿军中装备最多的一种电台,

在战场发挥出如虎添翼的重大作用。

他感慨地说:

“当时一下子就生产了八千多部,

从工厂直接运到战场,在部队上很受欢迎,

可见这个步谈机来得多么及时。”


许多人都看过电影《英雄儿女》,

英雄王成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中,

对着步谈机大喊:向我开炮!

可是你知道吗,王成原型,

步谈机员于树昌在战场上使用的,

就是他研制的702型步谈机。



1955年,他又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

综合性电子科研机构,第十研究所。

他先是担任副总工程师一职,

后来又升任总工程师、副所长等职。


留美归来的他,深深明白,

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为尽快赶上美国,

他总有种时不待我的感觉。

没有加班费,可他几乎,

每天加班到晚上12点以后,

周末也在加班,

宵夜就是馒头加咸菜。


如此艰辛的时光,

可他回忆起来,却满心眷恋:

那是我最愉快的一段人生时光。


为落实国防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中央将研究所统一归属部队,童志鹏也第一次穿上了军装。


当时的研制任务,

可以说一切都是白手起家,

制作时要什么材料?

不知道。

制作时要用什么理论?

也不知道。

该在什么环境里研究比较好,

更不知道!


西方更是对中国进行封锁,

因而生产研制任务面临着,

各种各样的技术挑战和难以预计的问题。

于是,为了从苏联专家那里,

得到前沿科技资料,他刻苦地自学俄文。

最终,他敏锐地把握核心技术,

制定出十所发展规划,

研究部署通信领域新产品开发,

跟踪通信领域关键新技术,

并运用在重大项目上。


他还常常鼓励青年技术人员说:

“困难肯定是有的,

这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找到问题解决就好,

有的时候其实是现象复杂,

但原因往往简单,不要放弃,再坚持一下”。



正是这份坚持,在他的努力下,

美日对中国再不敢妄动!

他先后为祖国研制了战机机载雷达、

微波通讯接力机等一批,

填补空白的国产装备。

他还主持了第一代同步卫星遥测技术保障,

为建设完备的航天测控系统积累了宝贵经验。

他主持研制成功的地面微波脉冲接力机、

中国第一代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与系统,

后来更成为,

“两弹一星”电子系统的核心装备,

为“两弹一星”装上了电子心脏。



而当轰轰烈烈的文革来袭时,

做出如此多贡献的他也没能幸免。


他被打成“特务”,

在研究所监督劳动了6年。

什么苦活、累活都给他干,

背砖、背水泥、运沙石土,

好多次发高烧,他还被强迫着,

背50多公斤一袋的水泥,

身体被折磨得遍体鳞伤。

可尽管如此,他也不肯屈从,

说出了掷地有声的十个字:
“历史将会证明我是好人。”



在这段苦难的岁月里,

他居然还为祖国,

做出了一系列贡献。

1972年,他圆满完成了,

有关电子测控系统调试任务。

1974年,他担任卫星通信工程,

测控系统总体任务负责人,

期间主持研制的,

测控系统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987年,他又受命出任电科院院长。

当时中国科研基础还相当薄弱,

可他没有放松对世界前沿的追踪。

当时互联网的概念还没出现,

而同一时期,

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打造集通讯、情报、

指挥、控制为一体,

被称为C3I的信息战平台,


于是,他领导研究与国际开放系统,

互联标准一致的中国研究网,

成为中国与国际联网最早、

最成功的系统之一。

更是在海湾战争爆发后,

创造性地提出,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新概念,

而美国类似的概念也是两年后才有的。

正是他的长远预见,

为中国军事科技今天的赶超奠定了基础。




1984年,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图为童老(右二)与十所科研人员一起领奖合影。


半个世纪漫漫征程,

从小电台到大系统,

他已经为中国做了太多太多,

可即使到晚年,他还是,

为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1997年,73岁的他,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不是他事业的终点,

他居然又开始攻克世界级难题:

平流层飞艇。



平流层飞艇有多重要?


美国一位首席科学家高瞻远瞩地说:

如果平流层飞艇研制成功的话,

就会对未来的作战模式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这是曾在国际上风靡一时的项目,

只是碍于项目本身难度太大,

日本、俄国都曾多番尝试、

却仍然收效甚微后不得不作罢,

美国还在继续研究,

却也迟迟得不到突破。


而他,就是想攻关这一个,

难倒全世界的难题。



他十分清楚平流层飞艇的战略意义,

他说:

它可以填补卫星和飞机空白,

一旦飞艇研制成功,不仅仅是项目本身,

对带动基础工业的发展,甚至能给,

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良好的效益。

所以,他希望中国能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平流层飞艇的国家。


为了在这场与美国、日本等国家,

展开的同场竞技中占据上风,

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可这个项目实在太过棘手,

一研究,居然就研究了20多年。



转眼间他已经90岁,

如此高龄,理应颐养天年,

可他却还是不顾身体,

坚持每天工作,奋斗在最前线。


一次他约好第二天要去湖北,

参加平流层飞艇测试试验。

结果那晚他在北京家中摔了一跤,

情景非常严重,

很多人都劝他不要过去了。

结果第二天测试的时候,

他还是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还用阿Q精神笑着说:

“我虽然摔得头破血流,

但还没有粉身碎骨。”

在场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他还题写了这样的诗句,

来激励自己:

耄耋老人赤子心,卆寿更向百岁行。

少年负笈学成归,志存高远为国兴。

自强不息攻难关,鹏程万里耀国威。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成因。


他的口头禅就是:

“我要在有生之年,

看到平流层飞艇上天!”


他还想为祖国做更多更多,

他多么渴望看到,

中国的平流层飞艇上天,

然而无情的死神却永远带走了他……



2017年12月19日,

科学家童志鹏因病逝于北京,

享年93周岁。



这位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

开拓者和奠基人,走了,

这位真正的中国脊梁,走了,

他是在时代的巨变中,

殚精竭虑,为祖国昌盛,

付出自己全部的芳华后,

留下功在千秋的事业后,

才走的……


可最近搜索网站公布的,

2017年度关于人物的搜索前十名,

却是这样的:



一眼望去,焦点人物都是娱乐明星,

而童老,即使离世,

竟也惊不起一丝波澜!


可中国真正的巨星,

应该是,

让中国有足够底气的巨星。

让世界为中国侧目的巨星。

让敌对势力不敢妄动的巨星,

让中国更强大、民族更强盛的巨星!


因为保密原因,

他的名字曾经不能为人知,

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

肯定心里也没有渴求过,

能有多少人能知道他、记得他。

可我们却不应该觉得,

这就是理所应当啊。


一个民族,正是有像他这样,

仰望星空的人,

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

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

英雄已落幕,但却不该被遗忘,

今天就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

志存高远,鹏程万里,

童志鹏!


德国优才计划:欧洲最大自媒体,欧洲最美微刊,带您重拾历史,为中欧文化代言。更多精彩阅读请添加微信号:德国优才计划(togermany)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finance_ifeng@163.com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凤财君

推荐一个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