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4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 Total % Received % Xferd Average Speed Time Time Time Current Dload Upload Total Spent Left Speed 0 0 0 0 0 0 0 0 --:--:-- --:--:-- --:--:-- 0* Trying 147.8.205.46... * Connected to research.jmsc.hku.hk (147.8.205.46) port 8000 (#0) > GET /html?fn=gh_37e8f642ee58_2018-04-15_2651140242_yxN3Shfrc2.y.tar.gz HTTP/1.1 > Host: research.jmsc.hku.hk:8000 > User-Agent: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5.1; rv:13.0) Gecko/20100101 Firefox/13.0.1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 Connection: keep-alive > 0 0 0 0 0 0 0 0 --:--:-- 0:00:01 --:--:-- 0 0 0 0 0 0 0 0 0 --:--:-- 0:00:02 --:--:-- 0

全球股市进入“轰炸区”,一份散户专属的存活攻略,收好不谢!

全球股市进入“轰炸区”,一份散户专属的存活攻略,收好不谢!

2018-04-15 特约发布 凤凰财经

川普这两个月变化无常搞得全球市场都跟着动荡。周末七十多岁老头打架,一晚上花掉两亿美金,还开发布会,一刻也不消停。


敏锐的人,早就逃了,例如巴菲特,去年就已经减仓;某队也在川普搅局前,成功逃顶。最近也有朋友吐槽——



所谓的信息优势到底多不平等?多重要?


一、专业团队的数据终端开销,比我工资高出十倍


我当记者的时候,报社给我配备的数据终端大概有这些:


一台彭博终端,一年年费是20万。

一台是万得终端,当时的年费是三万到四万(现在价格是八万到九万)。

老的投资人还会申请一段时间内上交所出过的TopView数据,那个数据一年年费大概也是三万左右。


所以差不多一年给配的数据终端开销差不多30万,比我当时收入还高。很多散户甚至股票账户都未必有30万,更不用说一年可以亏30万或者是花30万的投研成本。


现在整个市场环境越来越好,也有很多廉价的数据来源,我离开报社后都用的Choice数据终端,但是尽管如此,也是六千块一年。


再退一步,即使拥有这些终端,很多散户也不会使用,非金融相关的人士需要很长的摸索时间。


因此我也推荐身边的朋友找这个捷径——券商研报,特别是每年都会获奖的团队研报。


二、中国散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


在国外,像高盛、摩根斯坦利、瑞银等券商的研究报告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看到,但在中国,券商研报在互联网满天飞,可惜散户根本不重视、不珍惜。


以上年的妖股方大炭素为例,光大证券著名的“炭素哥”王招华就曾在券商研报中多次强烈推荐。



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方大炭素开启了“一涨不回头”的道路,成为了2017年黯淡市场中最光彩的妖股。



但是也有很多研究员太年轻,也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给出不太客观的结论。


三、15年股灾,研究员们被疯狂打脸!甄选研报需谨慎!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15年4月份的时候,整个市场都疯了,部分研究员的研究报告也跟着市场发疯,给出的逻辑和结论完全脱离客观标准。


一位管理过十多年券商研究所、管理过上百位研究员的前券商研究所所长,在2015年4月份的朋友圈里,有感而发:研究员们啊,再过两年你们看看自己的研究报告,你们会无地自容的。


没想到,不用两年,只两个月后,股灾就来了,那些跟着市场疯狂的研究员惨遭打脸。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我们知道研报的重要性,也担心遇到这种“坑爹”报告。


现在每次看到市场一个机会的时候,我会做的是,尽量多地收集券商报告,目前我知道的更新最快最全的是wind终端,研报基本都是实时更新的,再从中去甄选。


现在的话,有一个习惯就是在订阅号“老严在线”的【为您选研报】栏目直接阅读。


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我选研报的时间以及成本,很多我现在无法获取的终端数据都直接在研报里反馈了。而且,可以很安心地“偷懒”,毕竟十几个人胜过自己一个人,不用一个人天天用鼠标点击这些研究报告看,导致严重的肩周炎……


比如4月2日主笔分析师分享的《干货满满!除了4月金股分享外,择时女王还喊创业板要补缺口啦!》,在我被创业板的火热烧迷糊的时候,成功提示风险

 

成功提示风险


再比如当时3月22日出的这个消息——


▼新闻办就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我觉得会是件大事,但我一直找不到比较全面的资料,我在后台联系了【为你选研报】的主笔团队,主笔人只跟我说一句话:时机未到,再等等。


一个星期后,主笔团队提醒我内容更新了,起涨点我也刚好踩到了!


这个公众号栏目虽然非常好用,唯一缺点——它是收费的,一篇精选研报合集19.8元,一杯咖啡的价钱也在我接受范围内,包月相对更划算。


对于大多数的A股投资者来说,这依然是物超所值的栏目,因为它可以帮你过滤掉非常多“浑水摸鱼”的研究报告,让你把更多精力放在逻辑的梳理以及投资计划的拟定。


当时是一个私募朋友推荐,主笔团队里有圈内知名的人物(这里就不方便说了),抱着崇拜心情去关注的。主笔团队随时在线,对内容有不理解甚至质疑都可以直接对话,聊一段时间后,还有点惺惺相惜的味道。


把它推荐给你,希望也能对各位有所帮助,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即可。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为特约发布,不代表凤凰财经立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