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蓝翔技校改名蓝翔技院,迈向赶超清北第一步

2017-11-17 思大教育


1、你心目中的老司机?

2、蓝翔技校改名蓝翔技院,迈向赶超清北第一步


◐◐◐ 1 ◐◐◐


你心目中的老司机?



嗨咯,大家好,我是胡萝卜。


打个电脑报名的小广告哈


大家是否知道老油条?

对还有一个词是:老司机

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

但是你对它们的看法是什么?

那我怎么知道,你说是不是

老司机

当我问卤蛋菌说:

老油条把妹不错哦~

结果卤蛋菌羞涩的说:

还好还好,世界第三

听说撩妹都能有技术

说明你还真的是老司机了哈

这让我想到一句歌词

老司机带带我我要上昆明啊

老司机带带我我要进省城

啊咧咧~啊咧咧~啊咧啊咧咧

我一直很搞不明白

为什么一说到老司机

或者老油条的时候

有的人就会遐想连篇

也有的人第一反应就是

“我靠,你有病啊!”


那我想回答“那你有药啊”

那么老司机带你提升学历

提升本事

你来还是不来

你有钱,我有资源

快来快活呀~

思大教育带你去飞呀~

秋游一起来呀

快点儿,老司机要开车了

卤蛋菌:

老司机,那你有驾驶证么?

那必须的,你高速杠杠的

没问题

想和我一样老司机的朋友们

注意啦

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你还等什么?

上车啊

◐◐◐ 2 ◐◐


蓝翔技校改名蓝翔技院,迈向赶超清北第一步



大消息,大消息!

蓝翔改名了!!!

就在两天前,山东省政府 正式 宣布,要把“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改建为“山东蓝翔技师学院”。

蓝翔,又名“布鲁弗莱”(BlueFlye)或“不撸谢特”(BlueShit),虽是技校,可究其风头,在国内学校中罕有媲迹者,甚至可秒杀清华北大。虽然北方名校“纽伊斯特(NewEast)”,在江湖上与其齐名,可它充其量也只是“南慕容,北乔峰”式类比,名为技校“双子星”,实力却不在一个量级上。

 

这次改名虽然只是蓝翔校名里的一小步(掐指一算只动了两个字),却是蓝翔建校历史上的一大步。学院诶!画风都不一样了!昨天还是职业学校,今天就成了技师学院,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蓝翔学院和蓝翔大学!赶清(华)超北(大)不是梦!

至少,学校负责人大概是这么想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网友的反馈似乎和预期不太一样:

网友A:如果北京大学简称“北大”,那么蓝翔技师学院岂不是简称“技院”?!

网友B:八百个床位不锈钢!

网友C:您好,我是69号技师玲玲,很高兴为您服务,现在我向您介绍下我们的服务项目……

中国高校“自古以来”有改名的传统,过去20多年,全国2000多所公办高校里,有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大多数都给自己换上了更加“高大上”的外套,一听就狂拽炫酷X炸天。

虽然勉强赶上了高校改名潮的尾巴,但学校(特别是蓝翔这种 民办学校)改名无非一个目的——多招生,招好生。改名“技院”,不,技师学院以后,蓝翔的主要招生对象成了高中毕业生。

招生对象变“高级”了以后,学校自然觉得应该得到更多的支(zi)持(jin),才配得上自己炫酷的名字。比如这次,山东省政府给出的批文上,就敦促济南市进一步加大对学院的支持,督促学院优化办学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可不少网友着了急:什么叫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要的不是这样的BlueShit,以后学不到挖掘机怎么办?!

想当年,蓝翔校长荣兰祥在毕业典礼上痛心疾首地敦促学生:“同学们,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谁曾想,叱咤风云的“不撸谢特”(BlueShit)也会有向金钱低头的这一天。从此,又一所宇宙级名校深藏功与名了,这是全人类的不幸。

根据非权威性调查,蓝翔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学校之一,仅次于清华北大。在中国,你可以不知道排名前十的大学是哪些,但你一定能脱口而出下面这个问题: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蓝翔这么火,那是自我营销做得好,自个儿会给自个儿浇油。

当年冰桶挑战大热,蓝翔主动和清华北大蹭关系,单方面拍了视频,不仅用挖掘机完成冰桶挑战,还点名清华北大。

2010年Google等美国公司受到黑客攻击,《纽约时报》撰文明确指出,黑客攻击与中国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有关。突然间,蓝翔几乎可算“蜚声海外”――黑客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南翔!

婷婷:究竟要多少分才能考上蓝翔啊?究竟要多优秀的人才会被蓝翔录取呀?

小巴:你是考不上的,它不收高考状元。

玩笑归玩笑,蓝翔的变迁其实也是中国教育的镜子。曾经在“唯学历论”的大环境下,去蓝翔学技术还是大家心里的兜底选项,高考失利上不了好大学,大家才会选择蓝翔。

想必大家应该还没忘记当年被高考支配的恐惧,其实在别的国家也一样。

明天是韩国高考,结果下午庆尚北道的浦项市发生了地震,韩国当局紧急决定:将原定第二天的全国高考延期一周!


虽然是个很重要的决定,但是大家的内心都是崩溃的:之后的旅行玩乐计划全部推迟;各大学的招生面试全部延迟;部分服用药物推迟经期的女生受到影响;年糕店老板家的订单全部取消(韩国高考会吃一小块年糕表示高中…);把书全扔了的考生半夜去垃圾场捡书……

但随着高校扩招,人生选项越来越多,技工收入增加,慢慢地蓝翔的腰板儿也硬了起来: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

当社会提出“高分低能”的质疑,蓝翔却在“黑客摇篮”的段子里,从草根变身人生赢家,连山炮味十足的挖掘机,也开始变得高大起来,添油加醋以后,蓝翔更是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在全民大学生的时代,不少人呼吁:我们需要更多的蓝翔!

在2016年“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冯小刚导演就强调电影圈也需要蓝翔技校式的人才培养,认为这是一种“工匠精神”。

为什么呢?中国每年要拍七八百部电影,需要近800个摄制组;电视剧一年3万集,按每部30集来看,大约会有1000个摄制组,如此算下来全国一年将近有2000个摄制组。若按每个摄制组最少100名工作人员算,需要将近20万名工作人员。而现实是,除了演员、导演、编剧、摄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超过90%的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训练,素质较低。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行业都不少见……

教育嘛,当然不只是为了找工作;大学也不真的就是职业技术学校。不过,人生的选择可以更多,大家没必要都守着大学和高考这一条路不放。如果能有更多的正规职业教育机构,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人生选择,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 3 ◐◐


房价该跌吗?房改是怎么回事?



经常有粉丝留言问:“哥,国家倡导租房,房价是不是要跌啊?”

“哥,后悔啊,北京明年的新能源购车指标都没了,早知道两年前搞新能源就好了。现在还要不要坚持摇号?”

“哥,所以买学区房究竟值不值?”

你们这些问题,哥真的没法回答。为什么?看完下面这篇文章你大概就明白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场参与者,我们毕生努力的目标,不应该是获得超额回报,而是尽量避免重大错误和损失。即便只能游走在贪婪和恐惧之间,适当的保守态度和提防姿势,亦有助于降低我们被收割的机率。

而外界种种声音中最应当提防的,莫过于涉及重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政策放风”。这些言论和举措有时会误导我们,甚至阻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比如涉及养老问题的“只生一个好”(1982年);

比如涉及三个省份投资和安居问题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

比如涉及出行问题的“北京不可能作出限购机动车的决策”(2010年)、“广州没有限购私家车计划”(2011年)、“天津的情况跟北京不一样”(2011年)、“深圳不会搞突然袭击”(2014年);

比如涉及住房问题的“房产限购名单不存在”(2011年);

比如刚刚辟谣IPO重启传闻的证监会“半夜鸡叫”(2014年);

比如涉及证券投资问题的“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2015年)……

如今,最新版本的政策放风叫“买房不如租房好”。作为房产长效机制的开路论点,此种言论的逐步出炉过程颇为有趣,事实上也已经改变了部分受众的观念。

房事体大,不可不察。

“没买房的恭喜了”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住房制度改革方向就是“购租并举”。随后,一系列围绕这个核心的政策和声音便接连放出,目不暇接。仅以近半年新闻为例——

《经济日报:让“租房”在住有所居中成为常态》(2017年6月1日)

《南方都市报:租赁新规出台 不买了租房去》(2017年6月9日)

《北京市住建委:引导单身青年通过租房解决住房困难问题》(2017年8月14日)

《新华网:如果房子能稳定地租一辈子 何必买房》(2017年8月23日)

《党报三问租购同权:租房真能上名校?租金会涨吗?》(2017年9月11日)

《证券日报:在北京买房不如租房好 压力太大》(2017年9月27日)

《北京日报:北京租房新政下月实施 松绑京籍无房户子女跨区入学》(2017年9月30日)

《北京上线官方租房平台 政府主导背后隐现互联网巨头身影》(2017年10月31日)

《央视财经:刚刚楼市发出一颗信号弹:租房落户又进一步》(2017年10月31日)

《财新:银行开始切租房市场蛋糕 参与发起三家住房租赁公司》(2017年11月3日)

《人民日报:深圳租房也能贷款了:贷款最长10年 单户最高100万》(2017年11月7日)

《冯仑:欲做房奴而不得的时代即将过去了》(2017年11月8日)

《巴曙松:让租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11月10日)

《证券时报:年轻人要善用“租房贷款”改善自己的生活》(2017年11月13日)

不难看出,整个放风路径是这样的:

“改革号召:租房也是一种可能”——“舆论宣导:买房不如租房好”——“细则出台:租房政策落地”——“企业唱戏:阿里京东上线租房平台 建行上线租房贷”——“故事会: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变种:年轻人不再为买房困扰,通过租房贷款尽早上车享受生活”。

然而,如果只是空口无凭地说“买房不如租房”,似乎很难扭转国人根深蒂固的居住观念。因此,还需要其它合力——

《人民网: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2016年9月26日)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6年12月16日)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房产税将分时分批逐步落地》(2017年7月6日)

《央视网:听说要开征房产税,我是不是得赶紧卖房了?》(2017年8月1日)

《浙江广电:房产税越来越近了 房价会暴跌多套房的人会被征跨!》(2017年10月7日)

《中国新闻网:宁夏明年起开征房产税 税率为1.2%》(2017年10月20日)

《央视:楼市彻底变天 没买房的恭喜了》(2017年10月30日)

《长沙晚报:炒房的要哭了!财政部明确房产税将这样收,还有这些人最害怕》(2017年11月6日)

《黄奇帆:房地产税今后几年一定会出来》(2017年11月16日)

发现了吗?这是放风的另外一条线,即——“舆论定调:沉迷买房可鄙,炒房行为当诛”——“场外分析:房产税征收日,买房奴破产时”——“场内大佬:房产税一定要收”。

如此这般,通过一正一反两种声音,就达到了让买房意志不那么坚定、买房条件不那么齐备的人群逐渐放弃买房念头,安心甚至略带优越感地选择租房的目的。毕竟上上下下都在打击购房,力捧租房,顺潮流而动,总没错吧?

你想当地主,还是做佃农

观察近年住房政策的更迭,如果只是关注密集的调控指令和心电图般起伏的经济指标的话,那么格局依然有限,难以窥及真正的时代脉络。

不妨先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看看城镇化进程没有普照到的地区,在搞什么名堂。

刚刚结束的高层会议上,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确立了两件事:

1.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 “三权分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细分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

这是什么意思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就是已经承包土地的农民,可以在依然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实际使用权流转给他人。简单来说,允许一部分人当“地主”,另一部分人当“佃农”,国家认可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在历史上,我国民间也曾自然演进出类似的策略,即“田骨”和“田皮”。土地所有权即田骨,土地耕种权即田皮。作为佃农,只要交够契约上约定的租金,就可长期稳定地使用土地,不致奔波不安。

政府在土地承包合约到期前续30年长约,允许并鼓励承包人将土地租给他人,政策上认可这种长期稳固的租佃关系……看起来是不是和“住宅70年到期后可以续期(今年两会时总理提出),鼓励租房,并且通过10年期租房贷款、政府中介、相关法规及监管措施,确立长期稳定租赁关系”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在乡村,一个在城镇罢了。

无形中,政策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主,另一类则是佃农(当然这是宏观来看,具体案例中,有些人可能既是地主又是佃农,比如进城农民工)。

神仙打架,听市场的

租购同权,是一个特别令“无房无户”的外来务工人员振奋的消息。就在人们为买不起学区房难过时,天空突然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什么心情?

不过这是个明显要打架的政策,因为也在不久前,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严控特大城市规模:比如北京要死守2200万红线。船满了,上不了船的就是“非首都功能”,请自觉离开首都。

所以北京一边在每年缩减人事局的落户指标,一边还要在保障房指标中留出“新北京人”的位置。打一巴掌给块糖吃,这究竟是要疏解,还是要吸纳?

不过好在,当神仙们左右互搏的时候,市场是永远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的——从早期的房改房、外销商品房、央产房、军产房,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一大批名目繁多的住房品种并存于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光北京就有十七八种,全国得有三十多种”。然而这些政策性住房并未成功打压过房价,也没改善过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

同理,作为具有极高正外部性的一线城市公立教育资源,由于其价格(入学费用)在国内已经被限定为近乎白菜,那么市场就必须要通过其它方式筛选入学名单。如果西城区十几万一平的老破小户主,都还要因为孩子没学上去教育局门口讨说法,凭什么一个租房的就敢臆想自己的孩子能够“租购同权”?

韭菜就是韭菜,只不过这次的政策把诸位搬进了大棚里,暖和湿润,非常舒适。但千万别以为,这样就不会被收割了。

好了,看完了,哥并没有读后感。此处省略500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