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深圳楼市11年前的那场集体葬礼

2017-05-29 尹香武 房地内参

各色人等。。。

 

■拂去一个年代的尘土

 

在我昨天推送的邀宠:你有待悟透的楼市悖论一文后,网友留言谈到了2006年的不买房运动。看来很多人并不知道内幕和详情。而我也看着各种风云,一直保持沉默。

 

过去11年了、一个年代还有多了,现在说出来也不会伤害到谁了。公布来龙去脉反而可以增进很多人面对一些信息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今天就谈谈这个。开谈之前提醒你:

 

6-4周日上午,我的“密讲年中场”---《绝机暗藏十二年,结构巨变扑面来》www.banq.cn/html/28932.htm,将在深圳中心区国际商会大厦2楼多功能厅举办,现只剩尾段名额,正式进入倒计时。

 

会场有限、占位抓紧、过期不候。会务即找李杰小姐13266798623。言归正传,开谈真相。

 

奥一网的需要

 

2006年1月南方都市报接手当时的“深圳热线”,对其改版接手运营上线,原深圳热线成为奥一网的附属子频道。

 

或许是为了抓热点、也或者迅速打响网站知名度吧,也可能两者都有吧,反正基于很简单的理由,但是就盯上了热点:房地产。而房地产最热点无外乎房价引起的民意反应。

 

当时网络正在起飞阶段,不像现在网红多,我算是房地产行业突出的。2006年4月中,南都记者B先生,首先找到我商量所谓的“不买房运动”。

 

B先生说,不占用你时间,由南都撰写好不买房运动的公开信,而你半求是从网络起家的,与网民关系密切、交流比较多,又是研究房地产的,你用你的名字发布在奥一网的论坛,然后报社再跟进操作。这样,你半求可以扩大知名度、巩固地位……

 

当时我想都没想,说那怎么行啊?不符合规律和趋势啊这样做我以后会遭人骂的……

 

■爆红的邹先生

 

最后南都的B先生就找到了邹涛先生,这位邹先生我至今也没见过、不认识。好像当时是某个大厦物业管理的事,邹先生带领维权有了些知名度,用他名义发布也能说得过去。

 

应该是2006年4月底(没记错的话是周三或者周四),邹涛先生就在奥义论坛上注册,然后发布事先写好了的《“不买房行动”公开信》这就是“不买房运动”的来龙去脉。

 

邹涛先生自此声名大噪,波及全国,甚至引起外媒关注,上报纸、上电视各种采访、作为市民代表参与政府价格听证会…还与众多大佬站上了舆论主阵地,成为了“不买房运动”领袖。

 

而众多的网友,竟然也能够被调动情绪、糊里糊涂就被卷了进去、媒体将错就错一景之壮观,让我大感吃惊,自此知道,人的差别可以如此巨大、人性如此经不起考验、人的欲望可以如此被点燃,这是8964之后我见过的最令我吃惊的事件。

 

我为何减少露面传统媒体?

 

面对此种极度虚无的社会状况,看着火烤一般的楼市舆论,我感到非常难过,为此请一位老领导晚上吃蟹粥、聊天谈人生说世事。当时吃蟹粥的西乡海边现在已经变成高速路了,时间可真快啊。

 

喝蟹粥啤酒的时候,我其实与老领导没有说这个事,没有明说,但聊到了类似的情况。聊过之后,让我洞明了不少,随即决定减少与传统媒体的来往,对于不该有的名气就更是警惕了。

 

所以,2006年中之后,我在媒体的露面就急剧减少了、而是有选择地接受采访,就是这个原因。大家可要知道,当年还没有自媒体概念、传统媒体生杀予夺之权很大。要是没有骨子里的认识,作为商业化独立生存的我,是绝不敢做此决策的。


但回想过往,不免唏嘘感叹。


■感叹于身边的过眼云烟


在下2000年开始在网络上,以“半求”为笔名做保护撰写房地产文章,事实上拉开了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帷幕,但到现在接近18年了,多少的云烟过眼而去、多少的人物轮番上下,唯独我还在琢磨房地产的一切,有时都不免反问自己,到底是我的定力足够、还是我太过固守?


由于家族中有泥水匠、砖瓦工的原因,以及很早时看过邓小平关于住房往年提的谈话,1992年刚到深圳,我就以江西在深圳建设的庐山花园为契机,开始了对房地产的管产与研究,2000年更是拉开了民间房地产研究对外传播的大门,研究的时间已即将25年!


而从小我就喜欢具备永恒态的东西,至今我还存有初中开始收集的很多东西。正由于这个原因,我的购房发生时间也非常早,1998年开始了购房投资,在深圳购入第一套房,至今也快19年了。19年的投资经验,唯有客户一直陪伴着我,身边的其他就像跑马灯一样。


以上的这一切,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研究、实操、营销的叠加经验,从而对房地产的认识更为立体、全面。但是如果要我重来一次,到底是不是还会这样?我还真不知道。这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运气、又或许是从未见过的父亲在幂幂之中的指引、还或许是社会的需要。


但无论怎么说,无论我怎么努力,在房地产投资上,我能够影响的人总是那么少,唯独在房地产研究、楼盘营销上,我能够影响到的人多一些。稍微给了一些安慰。


有时候真是急啊,甚至有过拿个大喇叭到街上去挨家挨户、见人就喊的提醒的冲动,为何有这么多人不理解房地产的独有特性及其规律呢?但众所周知,不要说这样做了,即使我通过文字就呼吁,企图唤醒人们对世纪性机会的注意,最终就此收获的确实口水远多于掌声。


幸好是典型的草根与寒门出身,如果我是富二代、官二代,恐怕早就没有了这种坚持的热情与感同身受,压根不会有这种对寒门、草根尽快摆脱致贫思维、走上财富自由的内心执愿。我同样相信,这一段话会引起80%的人的嘲笑、不解、误会甚至攻击。。。习惯了。

 

■在意识层面完成交易博弈

 

过了11年,到底应该怎么看待“不买房运动”?我觉得去谴责内部编造等等毫无意义。虽然公开信是南都写的,但信件内容反应的就是大众的心声:房价太高、一起不买、一定会跌。

 

房地产是城市化的生意,城市化的规律特殊、房地产的特征独有,这些现在还没多少人相信呢,当年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信件中毫无意识,甚至可以说认知水平极低。

 

当年的这个不买房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首先从逻辑、从思想根源划分了阶层。符合那个运动逻辑的人产生无痛损失、反对那个逻辑的人获得全部利益,将交易博弈提升到了思想意识层面,很多人连动手都来不及就牺牲了。


这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没有必要的社会成本,这或许是我亲见的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意识博弈了,惨烈到什么境地呢?不见血、人太多,几乎是通杀,因为在当年内相信的人可能达到了70%。


2006年深圳的人口1300万,劳动日人口占70%就是910万人,其中70%的人信奉“不买房运动”的逻辑,这也就意味着,637万人在意识上是被屠宰掉了。如果要计算全国,被屠宰的人就更多了。


而讲道理将规律的声音却没有人听取、传播。所以最近我总是有“能救一个是一个、能富一个是以族”的念头,但即使如此,我们的密讲每次也就100~150人之间,太太太小众了。

 

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反向检验的方式,对不同的人进行了惩罚或者激励,受惩罚者失去的是以两、三辈子记的劳动收益,激励者获得的当然是世界级的财富回报。

 

第三个作用是,经此一役,经过一年之后深圳的房地产走势,强迫民智上了一个大台阶,房地产的普及教育多完成了一些。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炒房团,这些在其它城市顺风顺水的团体吗,在深圳完全掀不起风浪,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其它作用,这里就不多说了。也希望今天我公布这个真相,可以警醒更多的人,并因此增强自己的鉴别能力。新闻都是假的、之后背后的真相才是真的,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有待你悟透的悖论

 

说到这里,继续说上次留的一个话题:“房价上涨有产者当然会赢,但是如果房价下跌特别是崩盘,有产者就输惨了、而无产者就会赢定了”。但社会演绎的结果,却是与这个想法相反的,这其中的逻辑特别开脑洞,相信绝大多数人没有悟透。我就留个尾巴,密讲或者以后撰文说一说。

 

你自己先琢磨一下。当然,前提是多参阅已走过发展过程的经济体的相关资料,不要想当然。否则不但没悟透,还因为唔错了而导致房地产投资的动作变形了。最后再次提醒:

 

最近发现一个十二年来的重大现象---这是绝未被认知到的现象,蕴含着重大机遇,极难得的。而且,我们荣幸获得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安排之一、重大的结构性调整政策内容,以提前研究,如落实影响巨大。

 

包括对房地产问题又有了洞穿感的分析结论。这些都将首先只通过密讲让粉丝们感受在资产领域的高峰体验所以6月4号周日上午,在深圳举办我的“密讲年中场”---《绝机暗藏十二年,结构巨变扑面来》www.banq.cn/html/28932.htm。

 

报名现已进入尾段,会场容量有限、额满即止,过期不候,能救一个是一个吧。占位、抢占福利即找李杰小姐13266798623。进入网址或点击屏幕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即可知详情。








猛戳【阅读原文】,报名“资智通见”密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