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徐庆群:把你的烦恼说给我听

2017-02-14 公大资讯

这个信箱名称是:亲爱的小小

地址是:qinaidexiaoxiao110@126.com

我希望:把你的烦恼说给我听

信箱面向:1.志愿者;2.青少年;3.学生家长。

“亲爱的小小”信箱即日起随时欢迎您的到来,真诚面对全国1亿志愿者,真诚面对全国1亿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真诚面对全国所有家长。所有来信都将被认真,所有我的回信(隐去来信者姓名)都将公布在公众号小的爱(xiaodeai520)上。

“如今,网络这么发达,不用电话、不用微信、不用QQ,我还想用信箱,用这么古老的方式,联结世界,想来也是用心良苦。因为这样,你可以慢慢地写,我可以慢慢读,在慢慢地写和读之间,就是心灵放空与能量聚合的过程,不信你试试。”

小小是谁?小小就是人民出版社团委书记、青年作家徐庆群。

徐庆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文化宣传专委会副秘书长,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副主席,北京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第一、二、三届全国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清泉成才公益基金辅导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衣橱爱心大使等。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学联、共青团中央“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青春励志人物,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队员,2015年9·3大阅兵观礼青年代表。

出版专著《他们在行动》《以学资政》《当我从天安门前走过》《我们在一线》《我经过的时候,你知道》等,歌曲《当我从天安门前走过》《诞生自己》《微笑的杜鹃花》词作者。

近年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探索读书+公益的文化志愿服务道路,被誉为“志愿精神宣传家”。


徐庆群:只要志愿者到达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到达


缘起:“那只是源于我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助人为乐”

1999年的一天,刚到北京“闯世界”、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工作的徐庆群,在报纸上看到了共青团中央招募“雏鹰热线”心理咨询员的消息。“雏鹰热线”是共青团中央开展的一项面向全国两亿七千万少年儿童,通过电话为他们解决成长中诸多烦恼的志愿服务活动。

这条小小的消息激发起徐庆群内心极大的认同和马上行动起来的冲动,她意识到通过电话可以帮助全国各地需要帮助的亿万孩子们,那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于是,她的第一反应是:报名。

这个决定并不是徐庆群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次心灵的选择。1976年8月,徐庆群出生在我国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并在那里生活了13年直至小学五年级。10余年的农村生活让“贫困”这两个字深深刻在徐庆群的童年记忆,她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去。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实现梦想的唯一现实路径就是读书。

徐庆群出生于一个重视教育的底层农村家庭,她的父亲从事过二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母亲由于经济原因并没有念完小学,此外还有两个姐姐和三个妹妹。在父母亲“砸锅卖铁都要供孩子读书”的许诺下,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家训感召下,徐家姐妹在接受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她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徐家姐妹六人顽强且坚韧地相继完成学业(其中五人是国内重点大学的硕士,小妹则是一所名校的博士)。

学业上的成功,为徐家姐妹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瑰丽灿烂的“中国梦”正在她们眼前呈现。徐庆群和她的姐妹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么多年来,她们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于是,徐庆群决定力所能及地回报祖国、服务社会。

如愿成为共青团中央“雏鹰热线”心理咨询员后,每周末徐庆群都要在清晨5点钟起床,换乘几次公交车,辗转着从颐和园赶到团中央。不管什么原因,徐庆群绝不允许自己迟到,尽管很辛苦,经常还会在公交车上打盹,但她更觉得自己幸运、幸福。因为每到8点钟,电话就会此起彼伏地响起来,每一次铃响都是孩子们一声声焦急的呼唤和热切的企盼:

“姐姐你好,我是宁夏的一名小学生,最近我特别苦恼,因为同学们给我起外号,他们好像都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

在被孩子们需要的过程中、在听到孩子们满意的感谢声中,徐庆群仿佛看到了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双双正待展翅翱翔的雄鹰,她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了对孩子们的感激之情、对志愿服务的依恋之情。

今天再回顾与志愿服务结缘的这段经历,说起当初百般辛劳投身其中的原因时,徐庆群说:“那只是源于我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助人为乐。”

跋涉:“只要志愿者到达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到达”

徐庆群参与志愿服务,就其本质而言,是因为她心中有爱。通过参与“雏鹰热线”志愿服务活动,徐庆群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在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她仍然尽可能多地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捐助白血病患者等。

直到2005年,徐庆群多年的志愿服务经历告诉她:不仅要自己有爱、奉献爱,还应让更多的人看到爱、感受爱、传递爱。于是,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徐庆群开始了身与心的跋涉。

2004年,一名志愿者感动了中国,他叫徐本禹。2005年3月14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召开了表彰荣获2004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36位志愿者的大会。通过大会,徐庆群了解了徐本禹和其他志愿者的故事,听到了更多的感人事迹。徐庆群回到自己的小屋,关起门来,她哭了。

徐庆群哭志愿者的勇敢,哭自己的卑微。那时那刻,上小学时同学们抱着柴火到学校生炉子、老师和同学在升腾的“香炉浓烟”中书声琅琅的求学生活,还有父亲曾写过的一篇名为《农村孩子》的小说,这些记忆深处的细节刹那间汹涌地全部复活。

徐庆群知道一个大学生到山村支教、送医扶贫,对山村意味着什么!那真的是一轮太阳,挂在全村的上空,照在老百姓心中,那是光明,是温暖!她也了解到,在欧洲,志愿服务事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志愿精神为全世界所崇敬。想到这儿,她不禁扪心自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奋斗”这许多年,到底是为了什么?!徐庆群困惑了,却又隐隐地觉得自己心里清澈了。

也就是在2005年3月14日那一天,作为记者的徐庆群告诉自己:我要去采写志愿者,和志愿者在一起。

很快,徐庆群向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郑重地提出申请,要去采访志愿者。可是志愿者多在遥远山乡,坐了火车坐汽车,下了汽车找马车,要去穷乡僻壤艰苦跋涉,仅仅交通安全就存在很大的风险。还有到达之后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包括住宿饮食等现实问题,都成为采访过程中必须要时刻面对的阻碍。

那天,她给著名作家王宏甲先生打了电话,她说:“王老师,我要去西部采访志愿者……我能行吗?”王老师从徐庆群的声音中听出她正在流泪。“去吧,这是建设你自己的过程。你能行,因为你还会哭。”得到前辈和团组织的支持,徐庆群坚定了信念:“只要志愿者到达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到达。”

2005年春天,在共青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中国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徐庆群出发了。

河北西柏坡、四川沐川县同心村、内蒙古巴林右旗、宁夏西海固、贵州大方县大水乡……徐庆群一路追随着志愿者,走山路走到双腿浮肿,与各地的志愿者同吃同住,与志愿者一同家访,给他们做饭,跟他们谈心,资助贫困孩子,了解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她还到贵阳、银川、济南、武汉等城市采访志愿者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老师和家长;通过各种方式采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志愿者及当地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回到北京后,她又采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

历经近一年身体与心灵的跋涉,徐庆群以中国百万志愿者服务城乡公益事业、献身遥远山乡为创作背景,用心写出了如著名作家王宏甲所说的“不可谓不厚重”的《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一书,书中呈现了志愿者所到的山区小道、草原边疆,他们的青春抉择、心灵搏斗,以及他们成长中的困惑与追求、感动与震撼……最终,在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该书于2006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

《他们在行动》这部作品汇聚了天南海北许多志愿者的动人故事,更跃动着一位青年作家对青春的探访青春和心灵的叩问。徐庆群的跋涉之旅展现着个人微小生命所应呈现的意义和价值,吸引了人们对活跃在城乡的志愿者群体的关注,她以实际行动和朴实的文字告诉人们:志愿,就是奉献。志愿精神凝聚着人性的真善美,彰显着个人存在的本初含义。

信仰:“别人说我是志愿者的宣传家,这辈子就这么做了”

用行动说话、用作品说话。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一书的广泛关注,以及随之而来对志愿者群体及志愿服务不断提高的认识,在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徐庆群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推介者、志愿者的代言人、志愿精神的传播者。

2006年10月,有孕在身的徐庆群相继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当“说客”,到济南参加山东教育电视台“教育时话”栏目录制;在采访志愿者张大诺的同时,与他一起到京郊福利院看望脑瘫患儿。随之,《光明日报》、《学习时报》、《文学报》、《新京报》、《北方人》、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纷纷对徐庆群的故事予以报道或转载,共同传播志愿精神。

2007年4月,即将为人母的徐庆群应邀参加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行的“西部计划”招募活动,在现场签字赠书;同年,受广东省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邀请,徐庆群在初为人母的辛苦日子里,一边照顾襁褓中的女儿,一边审读广东援外志愿者发来的文章,从改标点改错别字到整段整篇地修改,并多次与志愿者通过电话、邮件联络。2008年8月,记录广东援外志愿者经历的《爱心无国界--广东志愿者绚甸行》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徐庆群受聘为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的专家,从事志愿服务研究。2008年10月,徐庆群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团中央宣传部共同举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青春梦想征集活动的“青春与梦想”专场论坛,并荣获中国青春梦想提名奖,个人事迹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道德观察”节目中播出。2010年年底,徐庆群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这份荣誉是对徐庆群十几年如一日从事志愿服务、倾情记录志愿者的肯定和褒奖。可以说,徐庆群的美丽人生就是在志愿服务中精彩上演的,她的梦想也是在志愿服务中孕育、成长和升华的。

徐庆群:我的青春 我的选择

面对采访时,徐庆群曾告诉我们——

我以为,一个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责任与担当,是在你更多地与社会的互动中产生的。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没有战争硝烟、流血牺牲,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仿佛从天而降。但是当我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人与我们不一样。志愿者徐本禹之所以能感动中国,那是因为他的志愿故事呈现了一个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世界,在广袤的西部还有很多在艰难困苦中跋涉的人们;在城市里我们经常看到为使城市更美好而从事最苦最累工作的农民工兄弟和渴望美好生活的他们的孩子;近一亿留守儿童的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暗淡忧伤。这就是当下的国情,不只是长安街的辉煌灯光、国贸CBD的繁荣景象,还有西部山区的贫瘠干涸、城市灯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当我们知道这些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份责任和担当从心底喷涌而出呢?

从2009年开始,我宣讲志愿精神,被誉为“志愿者的宣传家”,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宣传近40场。2013年,我在母校人民大学宣传志愿精神的时候,一位90后大学生滚烫的热泪灼伤了我的心,当我知道她就是留守儿童的时候,我深深感到向大学生及更多公众传播志愿精神已经成为我的庄严使命和社会责任。所以,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一定要选择实践、选择奉献,因为实践铸成长,奉献是担当。

每每谈到这个时代,我的脑海中会想到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的确,这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是丑恶的时代,那么,我们的选择该有多重要,青春的选择该是多么重要!


徐庆群的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