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致敬这位科学家,他让中国人挺直腰杆!

2017-11-01 公大资讯


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溘然长逝。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作为一名“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宝库,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今天,每当中国的导弹火箭腾空而起,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光芒的源头正是钱学森在一片空白中,引领中国导弹和火箭事业走过的最初十年。



1955年初冬,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时任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陈赓拍案大呼:“好!就要你这句话!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20ne69yx&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纪录片:钱学森





钱学森语录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党,是国家!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不要以为受到挫折便是坏事,科学家往往与百千万次的失败结为伴侣。不要以为鲜花、掌声、赞扬是科学家的生活。依我看,从事航天科技事业最不惧怕的应当是失败。


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宋代大儒张载认为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钱学森正是这样一位为中华民族崛起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人民科学家。他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用智慧锻造大国重器,用学识栽培后继之人,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老对“人民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他理所当然地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将继承钱老未竟的事业,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历史使命,为建设航天强国而不懈攀登!








欢迎文末评论留言^_^

既可让读友看到你清新脱俗的文采

点赞过10还可以获赠图书作为奖品

重磅!公大资讯(微信号gongdazixun)有偿征稿啦!邮箱:1486736319@qq.com,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50—500元),具体数额根据文章质量和点击量确定。


本公众号由部委青年志愿者运营,致力于民生、党政、财经资讯的整合,每日6:30为您奉上美味资讯大餐,开启一天精彩生活。信息太多,时间有限,我们为矢志前行者提供有温度的资讯。投稿、建议、合作,请联系公大君QQ:3396141562。


加公大君好友 进入公大资讯读友圈
请注明:单位+职业/专业




↓↓↓长按下面指纹,可第一时间获得公大资讯每日新闻早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