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可能是河源最有传奇色彩的街道,你去过没有?

2016-09-25 河源晚报

河源城有一条街,很多河源人都去过,但可能鲜有人知道,这条街背后的传奇故事。



清末民初,这条街名为

「中道陆街」。


当年某日,河源上郭的李氏与仙塘的潘氏发生纠纷,潘氏人一把火烧了中道陆街,李氏人又打了潘氏人。随后,这条街被修建好,并改了个与放火、打架格格不入的名字。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香港、惠州、东莞等地相继沦陷,大批珠三角一带的难民涌入水陆交通便利,又是东江、新丰江流域商品集散地的河源。1938年,还是县城的河源商贸活动开始频繁,来自广东各地的商人逐渐由行商变为定居、纷纷落脚在这条街中,加上许多慕名而来的商贾,顿时让这条街无比繁荣。

据说,这条全长仅700多米的街道,鼎盛时期有300多家商铺进驻其中,经营范围之广,涵盖了药材、布匹、陶瓷、饮食、日用百货等各行各业。正是由于这条街的带动,其周边地区也跟着繁荣起来,形成了河源最早的商业区。而在街道商铺自发组建的工会推动下,这条街甚至成为了当时粤东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这条街的沿街建筑以木骑楼风格为主,局部渗入了西方建筑风格,楼房大多高二至三层,首层用于经商,二三层用于存货和居住。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街道的古色古风,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能够在城市中留存下来这样的街道,已非常罕见。

广州、南海的百货,东莞的水产,兴宁的布匹,潮汕的药材,大埔的陶瓷,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产品曾经均在这条街中有售。当时,街中商铺规模最大的茶楼自然楼,设有茶位20围,请有伙计40多个;最大的旅馆中山旅馆建有4层高楼,开业时,一副对联从旅馆屋顶挂至地面,上联“地点适合水陆交通四屋高楼”,下联“适应防空主君光顾唯命是从”,堪称霸气外露。




时光一晃而过。百年过去,这条街始终在原地见证着从繁荣到繁荣不再的沧海桑田。如今,街道已从700多米缩减至300米,商铺数量也大不如前,一些商人在这里经营着服饰、文具、五金、钟表、元宝蜡烛等小本买卖。不过,人始终有着一份情怀,一些老人家至今仍习惯到这里购置些旧式货品。

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条已经显得老旧、甚至有些破败的老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街区道路、市政管线、建筑立面等开展改造修缮,目标则是要将其从一条纯商业街变为集文化、商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商业步行街”。

机器的轰鸣替代了街道往日叫卖的热闹。虽然这条街早已不复当年之繁华,但真正当这条街封闭修缮后,人们还是怀念着过去途经此路、或在此置办货品时的情景。今年4月底,尚未完成修缮工程的街道暂时停下施工,开展了一场“寻味”文化节,汇集河源最传统的非遗文化和客家美食,让人们提前感受街道修缮后的文化韵味。据了解,3天的活动期间,这条街成为整个河源游客最多的地方,仿佛当年的繁华盛世重现。




说到这里,恐怕有人早已猜出这条街的名字。没错,它就是河源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街道——「太平古街」。

再过几天,10月1日,太平古街的修缮工程就将彻底结束,实现华丽升级。如果你是一位有情怀的河源人,应该去看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