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源龙川的这个古村落,央视曾经来拍摄围龙屋

2016-11-28 河源晚报




   历史的眼眸总不曾遗落这一片淳朴的热土地,而今,她温柔地俯瞰着这座古老的村庄——龙川岩镇山池村。山池,据传曾是南越王赵佗的屯兵之地之一。因村庄地处岩镇龙池山盆地,四周山峦叠翠,村内地势平坦,呈盆状,五条小河蜿蜒而流,其形状似“池”,古代乡贤引用唐初诗人沈佺期诗句“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故称“山池”。

   世代的村人栖息在这个“池”中,悠然而居,斗转星移间感受着不甚分明的春夏秋冬。记者踏访时,正值秋冬交替,细雨淋漓,雨中的山池,格外纯净,分外安谧,四周山头云雾萦绕,整个山村如在画中,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走在村头巷尾,古色古香,那斑驳陆离的墙壁无一不烙下历史的烙印,山池先民迁于斯,长于斯,这不由让人想起陶渊明咏诵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怡然自得。漫步过几个世纪,纯朴的村民们仍徜徉其间,悠然书写着新的痕迹,彰显着山池亘古的飘香。

山池原为“珊池”


群山环抱下的山池村,美的让人窒息。



山池原为“珊池”


   山池村历史久远,族谱记载至元末明初。据谢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宗韶公(1332-1411年)官至大明吏部左侍郎,曾居于此。明代早期先后有罗、张、薛姓先民居住,其祠堂遗址至今尚存。元末明初后有谢、王、杨、黄、吴、温、叶氏开基繁衍生息,目前谢氏人口占多数。

  据当地老人讲,山池原名珊池,因池中曾有七墩,则像池中珊瑚,因此称为珊池。但谢氏落居后,背护墩、下尾墩分别建造彦良公祠、林广公祠,族人认为村庄处于丘陵地带,中间落湖,因此将珊池改名山池。新中国成立以前,族人几乎每人都会一句顺口溜“鸡笼无底是我县名(龙川),半山挖塘是我地名(山池),梅花落地是我姓(谢)”。


   山池村还素有“石灰之乡”美誉,早至明清时期,因村内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传统的柴草烧造出来的石灰洁白细腻,质量上乘,远销赣南各地,鼎盛之时有十多座石灰窑在生产。因上世纪80年代响应“绿化广东”的号召,石灰窑厂已全部关闭,至今留有不同时期的窑址数十座。


粤赣古道话沧桑


   山池虽地处偏远,也有些破败,但却大有历史,曾是粤赣古道重要中转站之一。

   明清时期,山池处于龙川县城,通往麻布岗、上坪、江西省的陆路商贸要道之中。山池又盛产石灰,远销赣南各地,源源不断的货物从岩下经山池、大古、上寨、麻布岗、上坪到达江西寻乌、定南、信丰等地。1929年至1935年山池村还为中央苏区输送大量物资,特别是食盐、山池石灰等。清末民初,山池还设有当铺、豆腐坊、铁业、裁缝等各类店铺。当地手工业作坊也较发达,如有传统的高岭自然村吴氏竹编坊,主要编织斗笠、簸箕、棕绳、蓑衣、麻绳等日常生活用具。木匠坊师傅谢如光经营的木匠坊,因其木工技艺精湛,远近闻名,而获“一刨”称号。


村支书谢振南(右)对古建筑有浓厚的兴趣。

   如今的山池还有商街,有10多家店铺还在经营,其中早餐档就有4家。村民至今都保持着赶集的习俗,农历逢初二、初五、初八(俗称二五八)去麻布岗赶集,旧时还有相约去兴宁罗浮、江西赣南各地街市赶集。


一桥两亭尽风流


   清朝乾隆年间兵部右侍郎谢裕容曾为山池题诗一首:五马归朝望京城,护龙桥上客如云;梅花落地化七星,八仙过海拜观音。据谢氏族谱记载,谢氏先人谢梓,号九牧,明万历年生。乐善好施,崇祯三年庚午考取科举进士后,袖领数人置基创业,建立正庵庙一座,捐资招僧祀佛,顺治十三年丙辰,在山池村高寨下建立一座护龙桥,此桥为全石结构拱桥,至今保存非常完好,雄姿依然。


   高寨下不但有桥,还有一亭。《龙川县志》记载 ,“高寨下茶亭,在山池约,国朝雍正十三年监生杨杰建捐租三十石以膳茶夫”。在山池村,当风坳处,谢氏族人捐建有茶亭,并从中心塘引水煮茶给过往行人喝。该茶亭以寿八公(山池村谢氏入粤始祖)名义所建,由族内秋分会田出资,过往行人喝茶不用出钱。据谢任敬老人讲,茶亭田1.5亩左右,谁煮茶谁收租,但需要向族人申请。谢松添曾从1930年左右开始煮茶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止。

   除茶亭外,当风坳还建有驿站供过往商旅夜宿,驿站主要提供住宿,并建造马厩。

央视曾来拍摄围龙屋


   山池围龙屋有大小围屋10多个,大多年久失修,仅存遗址。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规模最大的是崇兴围,崇兴围始建于1790年前后,又名仰倡夏,占地20亩,房间150多间,有现代楼屋的三层半高,大小天井22个,大小厅堂25个,气派非凡。围屋大门口还有一占地3亩的石灰地禾场,有一口用石灰墙砌成占地2亩鲤鱼形状的塘,当地人称鲤嫲塘,现在还保存完好,可供村民平时活动。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围屋还有280多人居住,可见人丁之兴旺。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还来过这里拍摄,并在“崇兴围”举办文艺大演。


山池围龙屋。

   淋漓细雨之中,记者驻足于崇兴围前,被犹如泛墨的墙面所吸引,墙面上一道道斑驳陆离的印记和长短不一的裂纹,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崇兴围的构造独特,它既不像闽南粤东许多山村的圆寨,也不像普通的民居住宅,而好似一个圆形的城堡式的宅院。围屋添了外墙,外墙高约11米,墙边有两排枪口窗,墙厚60厘米,墙本身就很有特色,用的是坚硬无比的石灰墙。老人们说,此种墙由石灰粉、沙、石按比例混合建造,非常坚固严实。围屋有两层,第一层北面还有个炮楼。围屋中间三纵四横,防御力强,陌生人进围屋是找不到路出去的,可以迷惑敌人。俗话说树大招风,如此壮观的围屋肯定会招来不少人觊觎,听老一辈人说这里曾对付好几次土匪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外圆内方”之山池


   据记载,山池村在明清时期,授有“节孝牌坊”一座,授牌匾“熙朝瑞叟”“盛世嘉宾”“芷若生辉”“才优政府”等20多块。村内有古井12口,至今仍在使用的有6口,其中“井头”老井历史较为久远,据族谱推算大至建于明末清初,其水质清纯甘甜。老井一般按三级分由高至低而建,饮用水居上,洗食物类居二,洗衣物类居三。山池是圆的,井是方的,应证了“外圆内方”之说。

山池村如今声名远扬。为了深度认识中国农村,深度调查中国农村,今年春节,有着30多年“三农研究历史”的专业性学术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胡平江博士进驻山池,进行重点“观察”,撰写了分量颇重的观察日记。至今说起此事,山池村村支书谢振南还是一脸的自豪,因为整个河源,就山池被“观察”过。岩镇镇委书记曾洪基也表示,如今岩镇即将通高速路,山池古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历经了朝代更迭的风风雨雨,山池村日渐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当记者驻足冥神,遥望无涯的天际,感受着苍穹之下这个古老村落的古朴典雅。逝去的岁月在每个角落留下了点点印记,在山池村代代村民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试想怎么有理由忘却过去?而今,这个飘散着浓浓客家气息的古村落,愈发出落得颇具神韵。也许,只有当真正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山池村的迷人气息,和亘古飘香……




记者张涛  

特约记者刘伟东  

通讯员骆达光

编辑:萧筱













也许你感兴趣:(点击可查看)

湿冷干冷轮番上,河源下周天气看这里!"取暖神器"别这样用...

因微信聊天生口角,河源4名学生被人打伤

河源一妻子为了孩子忍受家暴20余年,终于......

林丹谌龙要来河源打球啦,比赛时间表快收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