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专精特新……你关心的热点,部长们都回答了
3月8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过后,“部长通道”再次开启。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他们就工业经济、制造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科学防疫等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肖亚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未来重点努力的方向
“2022年1-2月份,我国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十分明显,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特别是市场主体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体上保持了2021年四季度稳健的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充满信心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对我国整个经济运行非常重要。肖亚庆表示:“我们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有着非常充分的信心,当然也要看到,当前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交通运输的困难和费用的提升、疫情散发出现以后一些不畅通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造成影响。”
工信部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
首先就是把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落细落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提振工业经济政策,同时全国各个地方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其中既有减税降费的大措施,也有加计扣除、鼓励创新、鼓励增加出口、鼓励提升消费的具体举措,工信部将和各部门共同把这些政策解读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到位。
❖
第二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大宗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问题等对一些企业或行业造成影响,工信部将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使得供应链畅通、产业链完整,发挥好产业门类齐全优势。
❖
第三是抓工业经济的提质升级。目前,我国工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特别是工业现代化进程中,总量上已经很大,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与高水平、高端来比还有不少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是挑战也是潜力。我国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上、在制造业水平提升上、工业整体能力提升上、工业核心能力提升上进一步下功夫。
❖
第四是积极创办一流的企业。我国企业总量大,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要在创办一流企业上下功夫,使得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有明显提升,为稳定工业经济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工业经济整体提升。
支持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
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措施。肖亚庆认为,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做好服务工作,做好政策支撑工作,形成合力,支持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经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31个大类、工业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齐全,这在全世界独有,为我国工业经济和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肖亚庆表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仍然是重点努力的方向,工信部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要求。
❖
一是加大制造业投入力度,保持制造业占比总体稳定。我国制造业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在此过程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有非常多的开拓机会,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需要继续努力,这些都是投资的空间、发展的空间。
❖
二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优势,有非常好的基础,把现有的基础存量发挥好作用、提质升级、取得更大进步等方面,产业集群的作用发挥就显得更为重要。
❖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对制造业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制造业行业领域里有千军万马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制造业生态,要在维护和培育生态上下功夫,特别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制造业要在提升水平上、自立自强上下功夫。
“制造业在向高端迈进的过程中,要解决自立自强的关键核心问题,使制造业水平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突破基础上,整体水平能够不断跃升,从而支撑整个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增长。”肖亚庆强调。
“专精特新”需要形成合力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量中的绝大多数,我国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肖亚庆表示,我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创造的环境,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从而支撑工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和壮大需要形成合力,目前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在此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本身、企业本身,工信部会把这些政策要求和已经取得的实践一项一项总结好,一项一项推广下去,支持更多的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果非常丰硕,从2021年数据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比例虽然不高,但是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都分别达到了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说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非常正确。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在已有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增加数量。
2022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肖亚庆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示范,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能给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像“专精特新”取得更好的业绩。
王志刚:我国科技能够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技工作在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2021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达到了第12位,提高了22个位次。
创新不问出身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一个问题。王志刚指出,企业是市场主体,我国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必然要成为创新主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创新贡献上已经有很大提高,在创新决策、创新组织、创新投入、创新成果转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
首先从投入方面来看,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其中76%是企业投入,这个投入强度非常大。在产出方面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同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7万亿元,大大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2.79万亿元。
❖
二是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我国3.7万亿技术合同交易额,其中90%来自企业。而且,国家高新区人均劳动生产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
三是在研发组织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79%由企业牵头或者企业参与,同时高铁、5G、核电、新能源汽车以及科技冬奥、抗疫很多都是企业在其中发挥着牵头或者主力作用。“有一个趋势,原来企业更多的是技术改造,目前在技术创新、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企业逐步成为主力。”王志刚表示。
王志刚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科技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关键力量,下一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科技项目,让企业能够有更好的政策环境,要引导企业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既考虑国家导向,也考虑企业发展,也考虑市场回报,从而实现共赢。要鼓励企业聚集更多人才在产学研联盟中发挥牵头作用,能带着更多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中小企业一起创新。需要强调的是,创新不问出身,不管是大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作为创新的主体,只要自己能够有这个能力,就会在国家层面上提供机会。对科技型大型企业重点是怎么样牵好头、当好盟主、当好链长。对中小企业重点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在专门产品方面有自己的特长,通过科技创新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要通过国家高新区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比如国家高新区从中关村开始已经发展三十多年,发展数据非常可观,说明高科技企业必然产生高质量发展,但需要共同为高科技企业、为企业发展创新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技部始终坚持五大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包括疫苗、药物、检测、动物模型和科学溯源。”王志刚介绍,“在疫苗方面,原来有3个灭活疫苗、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上市,今年又有1个重组蛋白疫苗附条件上市。还有2条技术路线取得积极进展:一个是mRNA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另一个是DNA疫苗,也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这都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用他们的水平、操守、奉献和执着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目前,病毒变异很多,一会儿是奥密克戎,一会儿又是德尔塔。王志刚透露,一些对付冠状病毒或者新冠病毒广谱药正在积极研发,而且通过鼻喷式、吸入式方式来接种疫苗的工作也在研究中,目前已经有很好的进展。在检测方面,最快可在30分钟内完成样本检测,一个集成检测系统一天可以检测20万份样本,能力大大提高。
“从科技部工作来讲,我们是科研攻关组组长单位。这次抗击疫情,科技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科技的手段越多,方法越多,我们防控的方案就会越丰富,越有针对性,越科学。”王志刚认为,科技发展离不开全人类的共同交流合作,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技开放一直走在国家开放的前列,未来科技开放合作仍将走在前列。
❖
一是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通过科技交流、学术研讨、项目合作、课题研究等形式,在产业、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二是注重民间科技合作。推动大学之间、企业之间、科研单位之间、地方之间开展科研合作,包括项目合作、人文交流等,2021年我国接待了外国青年科学家3500多人次。
相关阅读
★肖亚庆在“部长通道”回应工业经济、制造业、5G、中小企业等相关热点问题
来源:中国工业报,先进制造业公众号推荐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编辑:微明
商务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
投稿邮箱:lilyzhang@wintimechina.com
微信号:am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