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六大任务两大行动 促进工业领域碳达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16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主题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翁啟文,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赵荣贵主持。
会上介绍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部署安排。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赵荣贵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 赵荣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出席发布会的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先生,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翁啟文先生和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我是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赵荣贵。
首先,请黄利斌司长作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黄利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黄利斌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今天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节能节水行动,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工作层面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行业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1.5亿吨去产能目标。新兴产业壮大发展,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1%和33.7%,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3.3和1.9个百分点。
二是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工业是用能用水大户,也是资源能源消费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我们积极推进工业能效、水效提升,加大工业节能监察力度,广泛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打造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系统推进工业节水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的基础上,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35%和近40%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下降7.1%。
三是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我们实施废钢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培育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力量。我们积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建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四是加大绿色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我们加强技术突破、标准引领、示范推广,累计推荐节能技术装备产品3561项、节水工艺技术装备353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及装备350项,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培育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53个,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
五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我们编制《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扎实推进绿色制造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绿色制造典型,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支撑起绿色制造的“基本面”,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着力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一个行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制造支撑“两个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六个转型”,同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支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我就简单介绍这些,下面我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答记者问
中国财经报记者
绿色制造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在推行绿色制造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的效果如何?工信部将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绿色制造是一种现代化制造模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就在于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十三五”时期,我们把绿色制造作为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为纽带,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支撑起绿色制造的“基本面”。截至2021年底,组织实施了300余项绿色制造重大工程项目,发布了184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制定绿色制造相关标准500多项,培育建设了2783家绿色工厂,223家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作出了部署安排。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从以下六方面深入推行绿色制造:一是建立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出台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指导意见,统筹部署“十四五”绿色制造推行工作。二是构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政策体系。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统筹用好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各类政策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一揽子支持政策体系,支持引导企业持续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三是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各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四是完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建立完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结合近几年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培育建设工作,打造梯度培育的绿色制造领军标杆。五是建立数字赋能绿色制造引导机制。推动利用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六是深化绿色制造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依托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围绕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标准等方面合作交流,加强绿色制造国际合作交流。谢谢!
新京报记者
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为推进工业领域的碳达峰,目前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请介绍一下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工信部如何推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工业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对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按照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部署,8月初,我们会同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18%,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十五五”期间,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起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部署安排,着力推进“六大任务、两大行动”的落地见效。“六大任务”:一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三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六是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要综合施策,深挖潜力,在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的同时,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工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两大行动”:一是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发布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分业施策、持续推进,循序渐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总量;二是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行动,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装备。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
近年来,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产融合作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工业领域“双碳”目标如期达成,工信部在产融合作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翁啟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翁啟文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我部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开展产融合作工作,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牵引,系统谋划支持方向和路径。联合“一行两会”出台《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研发、生产、供应、消费、国际合作”提出8个重点支持方向和9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包括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指导目录和项目库等。工业领域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也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别的行业绿色发展,工业自身绿和赋能绿为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提供了空间,工业和金融业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新方法。支持全国51个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鼓励率先开展碳核算、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促进绿色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稳链强链,我部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和“补贷保”联动两项试点。目前,“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首批征集的大部分硬科技项目与绿色或赋能绿色相关,青岛等地出台了“补贷保”联动相应配套政策,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有望降低1—3个百分点。
三是注重标准建设,开展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工业领域,尤其是传统碳密集型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缺口较大,需要更加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的转型金融支持。为此,我部牵头组织了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工作,通过确立相关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对传统行业绿色改造投入,目前初步形成9类39项标准,条件成熟后将公开发布。
四是依托平台支撑,提升产融合作质效。为提升产融合作支持工业绿色发展质效,我部去年上线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开设“工业绿色发展”专区,收录绿色相关企业标签数据,并实现与国务院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部委相关数据共享。截至8月底,金融机构上线绿色金融产品81个,累计助企融资突破3000亿元,其中绿色相关企业融资超过1400亿元。
五是强化生态汇聚,协调多方资源协同推进。我部加强与金融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通过信息共享、政策协同、政府采购、绩效导向、尽职免责等强化产融合作支持工业绿色发展效果。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设立制造业专项贷款,制定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将工业绿色发展作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举办路演、培训、论坛、会展等活动,促进各方交流、加强产融对接、凝聚发展共识。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有关部门和地方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尤其是我部相关战略合作金融机构,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中充分彰显使命担当。在此,我们对一直以来关注、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的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下一步,我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引导金融资源为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和信息化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对降低工业企业生产能源成本、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能效提升进展如何?工信部在推动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节能提效有哪些考虑和重点部署?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坚持节能优先,把节能提效作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积极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3%的工业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6.2%,为支撑工业用能需求和平稳发展、完成全社会能耗“双控”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发布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聚焦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会同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制定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能效提升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二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发布年度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等,在组织业内专家评审基础上,累计向社会推介了3561项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组织实施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行动,加大节能装备产品供给和应用力度。三是加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聚焦重点用煤行业、领域,推动煤炭逐步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和高质材料转变。据初步测算,我国工业领域用作原料、材料的煤年转化量超过1亿吨标准煤。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2021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贯彻落实好《“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统筹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工业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围绕重点行业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等方向,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提效技术装备,推动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帮助企业发掘节能潜力,促进节能降碳、降本增效,为实现工业碳达峰奠定坚实能效基础。谢谢!
新华财经记者
近年来,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对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有较大作用,其自身的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请问工信部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下一步准备开展哪些工作?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数据中心、5G是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也是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有序推动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数字基础设施加快节能与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以来,我们向社会推荐百余项为数据中心、5G节能提效服务的先进适用技术产品。为打造典型标杆,发布三批共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组织制定《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能效标准,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升级。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了20%以上,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比值已降到1.3。
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数字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科学有序推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开展“东数西算”,引导企业向气候适宜、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部署数据中心。持续发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目录及典型应用案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节能设备革新和技术应用。深入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组织对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实施节能诊断,深挖节能潜力,促进节能降碳、降本增效。
二是打造典型标杆。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管局、银保监会、能源局等部门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发布生产制造、通信、互联网、公共机构、金融等领域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及典型案例,加强绿色设计、运维和能源计量审查,带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是完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节能提效相关标准制修订,支持开展信息通信设备能效、绿色运维、高效制冷等标准研制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开展数据中心等能效监察,促进重点用能领域依法依规合理用能。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请问工信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退役的动力电池得到合理处置?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部坚持问题导向,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政策,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监测,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组织京津冀等地区和中国铁塔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探索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截至8月底,190余家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企业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6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0235个回收服务网点,同时,培育了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探索形成“梯次电池以租代售”“废料换原材料”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回收利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下一步,我部将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着力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大监管约束力,强化电池流向管理,压实各方主体责任。二是加大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好标准宣贯落实,强化标准引领支撑。三是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总结,遴选推广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成熟经验和典型项目,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引导各方高质量推进回收体系建设。四是持续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培育壮大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谢谢!
中国证券报记者
工信部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有色金属、建材等细分领域碳达峰方案,目前进度如何?为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碳达峰目标作出了哪些部署?
冯猛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冯猛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我部牵头制定了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同时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为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我们重点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梳理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情况。摸底调研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情况。开展典型企业碳排放“解剖麻雀”专题调研,分析全产品流程的碳排放和能耗情况,明确节能降碳潜力和着力点。组织遴选原材料工业“二十大低碳技术”,编制重点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推动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
二是引导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编制建材、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遴选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召开先进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
三是坚定不移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和指导。编制实施《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促进产业发展模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引导石化化工行业科学布局,推进化工项目进区入园,加快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开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推动光伏压延玻璃行业科学发展、合理布局。
四是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新材料发展系列指导文件。搭建民机材料等上下游合作机制,引导整机牵引、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攻关。健全新材料统计和标准体系。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推动190多个新材料产品进入初期市场。建设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等三类29个平台。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记者
今年1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请问工信部将怎样进一步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持续拓宽。据行业协会测算,“十三五”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由2015年的5500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9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同时也应看到,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存在部分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不足、先进环保装备应用推广不畅等问题。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统筹推进行业发展。聚焦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补短板”“锻长板”“聚优势”“蓄后势”四大行动,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二是引导行业技术进步。滚动编制《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和供需对接指南,搭建装备制造企业与需求用户的有效对接平台,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新型装备应用,加快先进装备推广。引导企业从设计制造单一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向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装备转变,满足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系统治理需求。三是大力培育优质企业。引导环保装备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分层次打造一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产业基础好、集聚特征突出的地区,优化产业链布局,培育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环保装备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报记者
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高速发展,大量工业固废产生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还具有环境风险。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推动固体废物“化害为利”?
黄利斌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是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部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创建6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发布推广350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制定200余项行业标准,培育近800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骨干企业,以政策、技术、标准为引领,大力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探索资源型地区和大型产废企业绿色转型路径。工业固废已成为水泥等重要工业产品的有效替代原料,大宗固废生产企业“以渣定产”等典型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集成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跨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十年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一是贯彻落实固废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总结凝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经验,推动再建50个基地,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导作用,用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稳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二是强化技术创新驱动。适时更新发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目录,鼓励开展复杂难用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推动行业新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激发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三是超前谋划新兴固废利用路径。聚焦退役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新兴固废,强化技术创新和管理制度保障,积极研究部署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和产业路径。谢谢!
赵荣贵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财务司、原材料工业司
相关阅读
★政策 | 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
来源:工信微报,先进制造业公众号推荐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但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编辑:微明
投稿及商务合作:13386409839(同微信)
微信号:am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