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首批医疗队已有11人进“舱”工作!他们写下战“疫”日记....
过去两天,
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
多名医护人员进入武汉方舱医院工作
他们工作情况如何?
昨天(15日)下午5点半
多名医护人员通过微信语音
接受了本台记者采访
江门医疗队5位医生和梅州医生薛永泉(左一)合影,左二至六依次为廖国宁、吴靖升、钟景良、黄景培、罗永乐。
新会区中医院护士赵照祥表示,他与鹤山以及福建的护士共3人,负责48个病人,主要是测量病人血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此外,为了避免个别患者之间可能产生的小争执,“我们每次分派饭菜和水果,都是一份一份亲自送到患者手上。”个别患者轮候拍胸部CT片时也会因先后次序而发生矛盾,赵照祥对此表示理解。“早一天照CT片,就意味着早一天知道自己的病情,甚至早一天出院。”不过在医护人员的劝解下,患者很快恢复了秩序。
医疗队队员赵照祥(左)与谢海燕(右)。
鹤山市沙坪卫生院护士谢海燕与赵照祥一起搭班。她说,上班时吃喝拉撒都不可以,所以上班前不敢喝水也不敢吃饱,由于要不停地与患者沟通,时间长了还会口干舌燥,不过,耐心的解说和安抚是有效果的。有个病人因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平时服用“倍他乐克片”,进舱后缺药,病人很焦虑,一直反复强调自己没药了,心跳快怎么办?“我们反复解释、安抚,说如果不舒服可以吸氧、打针,只要放松心情,好好休息就可以了。果然下班的时候,他一切都正常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不少。”谢海燕说。
医疗队队员秦世英。为方便穿戴防护装备,秦世英剪短了一头秀发,面部可见戴口罩留下的印痕。
A舱A区一名患者因全家人被隔离,自己又不能照顾卧床的老母亲而产生了焦虑,新会区人民医院护士秦世英值班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来到患者身边进行安抚和心理辅导,还特别交代接班的同事,多照顾一下这名患者。
医疗队队员吴靖升(左)、廖国宁(右)在工作。
新会区中医院医生吴靖升14日晚第一次进舱,他坦言自己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因为要穿纸尿裤和防护服工作,行动不便,对电脑系统又不熟悉,不过这些随着工作的开展,也逐渐适应了。他的工作围绕巡房、识别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而展开,如果病情危重,就需要进行吸氧、药物治疗,病情再加重就要转院。“习惯了各种不适应,其实与平常的工作没有差别,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上班而已。”吴靖升说。
江门第一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黄景培。
15日晚8点,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黄景培也是第一次入舱,他的心情同样有点紧张,因为舱内的情况不清楚,面对的病人是怎样?能甄别出重症病人吗?自己可以做到穿脱防护服完全不被污染吗?戴护目镜容易起雾的问题能解决吗?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得进舱之后才能揭晓。黄景培说,入舱前用了碘伏涂抹了眼镜和护目镜,起雾问题改善了,但耳朵被口罩的绳子勒得很痛,只能坚持。另外,进舱后刚开始感觉有些缺氧,要慢慢适应。
第一次进舱的新会区人民医院护士黄绍琼15日上白天班,下班后回到住处,下午只吃了泡面。她颇为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与中山、珠海的护士共3人值班,负责53个病人,幸好病人病情稳定,病人所需自己全部都能解决。
医疗队队员罗永乐。
鹤山市中医院医生罗永乐14日晚8点第一次进舱工作,15日凌晨2点下班。他说,经常有患者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安排复查核酸和拍胸部CT片?一些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比如一名重症患者一连几天在吸氧,问什么时候才不用吸了?诸如这些都要经过医护人员多番解释,让患者的心绪平静下来。
据了解,截至15日下午,
江门凯旋医疗队15人当中,
已有11名队员进舱工作,
3名护士未排班,
1名护士确定今天进舱。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
江门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战“疫”日记
首次接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希望她康复
2月15日 武汉 小雪 -3—4 ℃
记录:钟景良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长、
新会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早上10点左右,武汉开始下雪,且越下越大,估计现在属于中雪吧,马路两旁都是积雪,在宿舍里打开窗户,寒风刺骨。
昨天晚上感触最深刻的是,我的病区有个重症病人,血氧饱和度才83%,吸着高流量的氧气才刚刚到90%,属于重症肺炎患者,是一个67岁的老年女性,后来联系住院总,凌晨12点转去金银潭医院了。这个病人估计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护车来到我们方舱的病人出口,等待病人转院。
转院前我负责在抢救室守着病人,一守就是一个多小时。转院前患者不停咳嗽,老实说,站在旁边的我的确还是有点害怕。转院的时候,患者神志已经有点迷糊,希望她能身体健康,尽早康复。
在我守着这个转院病人的时候,外面600个病人全靠其他5名队员(4名江门队的医生,1名梅州市的医生)守候着。我们回到宿舍时已经3点半,按常规把所有的衣服用含氯液浸泡,洗澡洗衣服搞定已经4点半,吃个泡面和八宝粥,倒下就睡。
今天(15日)目前没事发生,睡觉休息。17号凌晨2点到8点,我们江门的5名队员将再次进舱。
第一次密切接触重症病人
2月15日 武汉 小雪 -3—4 ℃
记录:廖国宁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
鹤山市桃源镇卫生院医生)
向上滑动阅览
2月14日晚上8时—2月15日凌晨2时夜班,是我来武汉方舱医院的第二个夜班,也是江门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第一次全队作战的夜班。我们团队一共有5名医生,除了领队钟景良医生和我,其他3位医生都是第一次入舱工作。
接送医疗队往返酒店与医院的应急班车发车非常准时,为了有充分时间穿戴防护装备入舱及接班,医生们必须提前1小时准时坐车出发上班。
今晚夜班我们江门医疗队加上一位梅州的薛医生共6人负责A舱,约600多名病人。接班时才获知,原来A舱是三个舱中病人最多的,分ABCD四个区。根据病人数及舱区布局,领队马上做好分工。我负责C区158名患者。刚刚坐到办公区电脑前,我已经被焦急的患者们包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她们有些追问核算检测结果,有些询问何时安排检测核酸或胸部CT,有些需要医生开药处理,有些询问自己的病情及诊治,有些想医生给自己解读检验结果和胸部CT片……从晚上8时到10时30分,一共150分钟,我的嘴巴根本没有暂停过。病人们的心情好多都很焦急很焦虑。
方舱医院由大型展厅改造过来使用,刚好今晚又刮风下雨,医院的天花板会传来洪亮的风声雨声,还有雨滴敲打金属板的爵士鼓曲。全程戴着N95口罩的我必须要使上全劲,才能与病人顺利的沟通交流。当最后一名病人处理完以后,前胸顿时有疼痛的感觉,这疼痛感伴随着气流从气管一进一出的愈发明显。我明白,医护人员在高强度的临床工作中会有亢奋的状态,呼吸心率都会伴随着工作节奏而加快,但自己更看到病人们那一张又一张焦急的脸孔,已经全然忘记了这个时候是持续戴着N95口罩讲话和工作的,所以胸痛症状在上班不到3个小时就出现了。我狠狠地怪责自己,以后在方舱医院工作,在N95口罩保护下必须要控制好语速与呼吸,保持战斗力,绝不能提前退出战线 。
刚刚忙完轻症病人的处理,这时候,忽然A区护士过来汇报,几分钟前我们才查看过的那位老奶奶,病情突然变坏,她的脉搏只有47次/分钟。听到这病情汇报,我顾不上胸痛症状了,一边让黄景培医生留守医生办公区大本营,一边和负责A区的吴靖升医生赶紧过去病房查看病人。领队钟景良医生则负责统筹与支援调度,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精神。当我们跑来到老奶奶病床前,只见原来在吃晚餐的老奶奶成昏睡状态,气促,但呼吸浅,面色发绀,马上予监测血氧饱和度和检查脉搏,并让老奶奶睡好体位。原来老奶奶的脉搏还好,代偿增快到112次/分钟,但血氧饱和度只有68%。老奶奶缺氧明显,而且病情急剧变化。我们马上送老奶奶到急救室吸氧,并让领队安排好转院衔接工作(转诊到对面的金银潭医院)。
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奶奶的病情终于好转些,在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也达88%啦,人也清醒过来。等到她上了转诊的救护车,队员们终于放下心来…
这个夜班,正如队员们说,新收病人、转诊病人、轻症病人、重症病人都给我们遇上了。
经过细致的交班,我们走出方舱医院,冒着冷风雨,坐上了回宿舍的大巴。足足戴了8个小时N95口罩的我已经不愿说话啦,默默的看着车窗外的雨水,还有武汉宁静的霓虹灯夜景……天气预报说几个小时候后武汉就会下雪啦,我相信武汉的雪会格外的迷人……
瑞雪兆丰年
希望这场雪对抗击疫情来说是个好兆头
2月15日 武汉 小雪 -3—4 ℃
记录:黄景培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
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
向上滑动阅览
昨晚(14日)八点开始我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开始时心情有点紧张,因为舱内的情况不清楚,面对的病人是怎样的?里面有适合我穿的防护服吗?我可以做到穿脱防护服完全合格不被污染吗?戴护目镜容易起雾的问题能解决吗?我们医生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和护士的配合好不好呢?我会甄别出重症病人吗?所有这些疑问的答案都得进舱之后才能揭晓。
终于到了目的地,因为之前曾来这里学过开医嘱的电脑操作培训,没有很大的陌生感。我们循着指示标志来到更衣室,里面已经聚集了一些医护人员。快速地更好洗手衣,进去另一个更衣室里去穿隔离衣和防护服。在穿的过程中,队员们互相帮忙,互相提醒。幸好那里有XXL型号的防护服,我的心更加平静下来。
为了改善眼镜和护目镜容易起雾的问题,我们入舱前用碘伏均匀地涂抹在眼镜和护目镜上,希望起雾的问题会有改善。各位队员穿戴整齐后,拿油性笔互相在防护服上写上对方的名字,因为穿戴完毕后谁也认不出谁来,这方便我们的工作。
进舱之后发现“病房”是由整个会展大厅改造而成的,里面用夹板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房间,权当是病房,男女病人分开。整个病房比较嘈杂,病人们或三五个聚在一起看电视,或独自一人躺在床上玩手机,或三三两两地去洗漱。医生的临时办公室就夹在病房的中间,我们来到办公室后就和上一班的医生进行了交班。其中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虽然她一再声称并无任何不适,但我们检查发现她的血氧饱和度较低,只有84%,经吸氧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我们把她迁到抢救室,加大吸氧浓度(5-6L/min)后血氧饱和度才上升至90%,随后患者逐渐出现精神差,很快就进入昏睡状态。我们迅速甄别出她属于危重病人,经请示后,我们为她办理了转院手续。
今天凌晨开始,武汉气温骤降,刮风下雨,方舱医院没有暖气,我是一个很容易出汗的人,防护服里面只穿了一件洗手衣,在分诊病人的工作室里待了一阵,外面风呼啦啦地刮着,简陋的工作室出现了小的震动,我赶紧进去舱内,很快雨也来凑热闹了,一开始就是倾盆大雨,打在会展厅的屋顶上,发出扑通的声音。我越来越感到冷,寒气直窜到我的背部,索性在厅内来回走动,过一阵子寒冷的感觉才慢慢消退。
我和吴医生一上班不久就新收了两个病人,询问病史,开好医嘱,写好病程记录,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工作的医院。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穿着一身防护服,不能做太大的动作,由于带着护目镜,视野比较小,而且戴着N95和外科口罩,呼吸有点困难,脑袋开始缺氧。所幸经过一两个小时后这些不适都能适应,但耳朵由于被口罩的带子扣着,随着时间的延长,耳朵被勒得好痛,只能坚持下去。
因为是第一次入舱,很多东西都不熟悉,一进到工作室,我们很快就被病人团团围住,纷纷询问核酸检测和CT的结果。什么时候要复查核酸和CT?我们一下子就被问懵了。有些病人由于心情焦虑,还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全身不适等症状,我们镇静下来,一一地给他们解答疑惑,安抚好他们的情绪。等我们忙完了,时间已经过了凌晨,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凌晨两点钟时,下一班的医生过来了,我们才可以松一口气,跟他们交好班,就回到更衣室,严格按照指示,逐渐脱下防护服和隔离衣,做好手消毒。由于脱防护服的更衣室离我们开始换衣服的更衣室有一段距离,周围没有东西遮挡,晚上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我们冷得直哆嗦。
回到酒店后已经三点半了,赶快用消毒液浸泡洗手衣,然后洗澡、洗衣服,五点钟才睡觉。
起床时发现窗外下着细雨,仔细一看,雨水中夹着一点小雪,雪越下越大,到了下午时,只见屋顶、地面全都白茫茫的一片,立刻变得银装素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意境真美!瑞雪兆丰年,希望这场雪对于持续日久的疫情来说,也是个好兆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记战地中医乐哥神技之降毒神针
2月15日 武汉 小雪 -3—4 ℃
记录:区向仪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
鹤山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休息,在酒店宿舍里休息得很好,跟舍友们一起分享昨天进舱的情况,同时,也传授一些小技巧,交流注意事项,强大的渲染力一下子把我们小伙伴的紧张不安的情绪都清除了。
午休后一觉醒来,望向窗外,惊喜地发现原来外面下雪了,雨夹雪,气温很低,但是我们心情很兴奋,很高涨的情绪,医疗队的战友们都在群里兴奋地讨论着这个雨雪纷飞的话题。走遍大江南北的我,此时此刻再次看到雪花飘扬,也难掩激动。随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感悟,哈哈,随心随意,人生乐态,保持好最佳的状态。
来到武汉,可能是天气的原因,前天鼻炎发作,鼻塞严重,还好有我院优秀的针灸中医师乐哥(鹤山市中医院医生罗永乐)。前天找乐哥给我施穴位针灸,症状明显有好转,以致我昨天入舱工作的时候能如此的顺畅。今天下午,刚好乐哥轮休在宿舍,再次请他帮我施神针,第二次的感觉更加好转,不到20分钟,就觉得鼻腔往上呼吸非常通畅、轻松了,夸张点就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打通任督二脉”,确实是神针,哈哈哈!
罗永乐医生是我院神经内科主治中医师,工作多年,中医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平日里热爱研究针灸调治的医术。他勤学古训,好学上进,在平日工作中,用最真诚的心、最精湛的医术为中风、卒中等脑神经的内科病人提供最好的医治,而且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经常收到康复患者及其家属送来的锦旗。我也谢谢乐哥,为您点赞!
感受针灸推拿,了解国粹中医,用最传统的医学来诠释我们中华民族的医学史!
点击链接阅读↓↓↓区向仪第1篇战“疫”日记
为了战胜疫情
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
2月15日 武汉 小雪 -3—4 ℃
记录:吴靖升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
新会区中医院医生)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15日)下雪了,不过没有天气预报所说的大雪,就是雨夹雪,可能还不够冷吧,现在才有空回想一下入舱的感受。
经过短暂的强化训练,昨天第一次入舱。成人以来第一次穿纸尿裤,难怪我女儿不喜欢穿,虽然不是很难受,但也是怪怪的。其实上班也没有什么特别,和我们平时值班差不多吧。就是穿的防护服多了一点,口罩带压得脸痛了一点。
这里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人,但有些人比较焦虑。我们在做好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做些心理疏导。病人虽然焦虑,但对我们医护人员的态度都是很好的。有的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加观察。也有些病人大大咧咧的,明明指脉血氧指数都跌到80多了,明明已经喘得很厉害,还笑着说没什么不舒服,这种时候就需要我们的专业判断了。如果病情加重,就要及时地把他转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点忙,有些许不适应,但我们的队员都能很快调整过来,投入战斗!为了战胜疫情,我们什么困难都不怕!
我们市里、区里、院里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对我们很关心。特别是医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的事情,能够准备这么多的物资,我们都很感动。
“太空舱”初体验 “太空人”不易当
2月14日 武汉 小雨 13 ℃
记录:罗永乐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
鹤山中医院医生)
向上滑动阅览
2020年2月14日是一个什么日子? 我只知道这一天是我第一次进入武汉方舱医院工作的日子。晚上7点,小雨,整个武汉城一片宁静。带着一丝丝兴奋、紧张和不安的心情,我们向方舱医院出发,马路上只有搭载医务人员的公交车在奔驰。
2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方舱医院,经过认真细心地穿戴及战友们的互相监督,我们终于以“太空人”的形象进入属于我们的“太空舱”。
“太空人”真的不是那么威风,N95真的不适合戴太久,为了密封性好要塑型,时间稍长就会鼻塞,并且有缺氧感,只能用口呼吸。但用力呼吸,护目镜又容易蒙上水汽,一旦发生那就是“睁眼瞎”了。另外,工作一两个小时后,口罩的绑带就会勒得耳朵及后脑勺疼痛,为了安全又不能动,也只能忍着。
进舱后的瞬间有点凌乱,几分钟后才找到我要去的办公区。刚进办公区,就能感受到上一班医生对我们到来的期待,经过简单的交班,他带着幸福的笑容下班了。留下一脸懵(护目镜蒙了,电脑系统不熟悉,不知从何下手工作)的我,对着一串串数字(床号)焦急(天生对数字不敏感)。当时气温已是个位数了,我却开始冒汗,连外层塑料脚套都起水珠了,瞬间让我“享受”了一回桑拿的感觉。
经过慢慢摸索及战友的帮助,我逐渐对工作及患者应付自如。今晚我主要负责D区87名患者,熟悉后就去巡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会恶变的患者,重点查询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还有开导精神焦虑患者等。查完房后回来开相关的医嘱,期间还要不停解答患者各种的询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转眼间就来到凌晨时分了,患者也都睡着了,我也闲了下来。身体永远不会骗人,此时门口那提供给患者喝的桶装水以及那堆积如山的酸奶是如此地吸引人,我能说酸奶是酸的,但我总不能说桶装水也是酸的吧。
幸福来得就是那么简单,凌晨2点多,我们终于可以下班了,回到宿舍赶紧洗澡、补水、补觉,一觉睡到天亮吧。
患者的声声“感谢”
让我们忙碌得很有动力
2月14日 武汉 小雨 13℃
记录:谢海燕
(江门首批支援湖北凯旋医疗队队员、
鹤山市沙坪街道卫生院护士)
向上滑动阅览
武汉,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幸,我曾以三种身份3次踏足这里。第一次,2010年7月,我以预备党员的身份来此接受红色爱国教育;第二次,2012年3月,我以纯游客的身份来赏樱花、尝鸭脖…;第三次,2020年2月,这一次,我以党员的身份,肩负使命、驰援湖北,打一场抗击“新冠”疫情的阻击战,身穿“太空服”进入“方舱”消灭病毒!
2020年2月14日,这一天是我在武汉“披甲上阵”的第一天,紧张、兴奋、不安,对未知环境工作的陌生,让我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了…临时领命,准备得不够充分,好在我们江门团队,真的是一个非常团结、友爱、互助的团队,15个队员来自7家医院,聚在一起都是兄弟姐妹。上班前,洗手液、拖鞋、外科口罩都是队员支援的,军大衣也是我们强大的后方,鹤山卫健局邮寄过来的,像及时雨一般,在上班前一个小时收到,马上就穿上暖乎乎地去上班了。
和我一起搭班的是我们江门团队的新会医院的队员,大家都羡慕我有伴,可以相互照应。13:00–19:00的班,我们11:30就出发了,那时还没到饭点,随便吃了块饼干就出发了。到了医院,一步一步按指引进入,口罩、手术帽、隔离衣、手套、防护服、护目镜…一步步照指引穿戴好,“太空人”式进入我们的工作区域。一进场护目镜就已经起雾模糊了,还好适应了大半个小时左右,水雾形成水珠流到镜框又清晰了,还能看到镜框内水珠随着头部转动而滑动,短暂适应过后,我就能穿着防护装备快步走、推车、搬运了。今天负责的区域有48个患者,护士站就在患者中间,工作量不算重,但随时会被患者围着像“问题宝宝”那样一遍遍反复地提问,除了耐心解答安抚还是耐心解答安抚…真有点口干舌燥了,大部分患者还是很理解支持我们工作的,一声声的“感谢”“感谢”…真的会让我们忙碌得很有动力。
真心希望疫情快快过去,等樱花盛开、马路上车水马龙、街道上人声鼎沸、大家摘下口罩…我们一起赏樱花、吃热干面,然后…回家。
【更多相关新闻】
江门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抗疫路上很温暖
江门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
于14日抵达湖北省荆州市
昨天(15日)开展防护培训
昨天中午,
医疗队队长、台山市中医院医师甄新现
与本台记者进行视频连线时表示
他们在抗疫路上感觉很温暖
14日晚大约12点多,江门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荆州市。近两天,荆州有寒潮来袭,雨雪交加,下午的温度只有1℃,晚上更冷了,但甄新现说,他们前往荆州的过程中,心里都是温暖的。
甄新现:“我们过来的路程中,在飞机上、大巴上、入住酒店的每一刻,每个人都为我们鼓励打气加油,酒店人员也很热情,嘘寒问暖,尽可能提供方便,酒店还提供了很多御寒的衣服,又给了我们方便面和热水,怕我们饿着。”
甄新现说,
让他和队员们最为感动的是
他们乘坐大巴车
下荆州高速的那一幕。
甄新现:“那时候已经凌晨很晚了,但是我们还看到,当地防疫部门、交警,他们都很整齐地给我们敬礼,让我们很感动。我们知道,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看到他们这样,我们的信心更加强了,要一起为战胜疫情努力。”
虽然凌晨2点才休息,但早上7点左右,闹钟还没响,医疗队队员们就都早早起床了,进行理论培训和防护服穿脱的实操培训。他们说,只有更好地保护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15日下午,他们又背上行李,赶赴荆州的石首市,了解对口支援单位——石首市中医院的情况,为即将进行的抗疫战做准备。
甄新现:“我们的方向就是跟前线的医疗队取得联系,一方面对轻症病人进行管理;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从轻症转为重症甚至极为重症的患者救治,阻断发展途径,加强对重症病人的救治,减低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