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协作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敬请关注☞ 内蒙古日报 2022-06-20



他们用泪水、汗水、热血

展示着新中国的力量

 

他们用坚持、坚韧、坚毅

背负着新中国的希望



百名新闻人致敬百年

今天我们来朗读周光召

发表的署名文章

《大协作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周光召,1929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向上滑动启阅)  

我是1961年2月奉召归国从事“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此前我在前苏联著名的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学的研究。当时中苏关系已破裂,去留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恰在此时,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赴苏,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就我国如何发展核武器谈了自己的观点。这次谈话对我影响很大,使我知道了党中央发展核武器以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决定回国,将自己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去。 我记得回国以后不久,聆听过周总理的一次报告,是在核工业部的一次大会上讲的。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讲了中国自己制造原子弹的重大意义。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名科研工作者的重任。中国有100多年遭受屈辱的历史,所以中国人对主权、独立的意识非常强烈。解放以后,我们又面临着西方的封锁,如何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是中国人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刚从那个黑暗的时期过来,亲身经历过列强统治中国的痛苦,所以如何使中国尽快富裕、强盛在全民族中已达成共识。我们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造出“两弹一星”。 原子弹和导弹的结合研制很早就开始了,甚至在第一颗原子弹还没有爆炸之前,就已经知道必须要结合了。核武器是不准备用的,毛主席讲了没有原子弹是不算数的。但是有了以后没有运载工具也是不算数的。核武器如果作为一种威慑力的话,就必须让人家知道这是可以用的,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起到威慑作用以后,也许反而大家就都不用了。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全国大协作的成果。我们知道,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战争年代如此,在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牺牲个人的利益,为民族大业默默奉献。当时研制“两弹一星”,必须将全国各个领域的优秀科学家集中起来。对这些单位来说科研要受到影响,会造成一定损失,因为当时各单位人才都是稀缺的;对个人来说,也会影响到自己的科研进度,影响到出成果,因为当时这些优秀的科学家都在进行自己的实验,有的人可能还会有重大的突破。但是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去了科研基地,而将单位的或自己的科研课题停了下来。不仅中国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参加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全国的许多大学和科研单位也都参加了这项工作。 那时能达到这样一种大协作的状态与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有关系。在那种环境中工作,没有人会太重视个人,因为这是那么多人工作的结果。而且每个人负责一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部件都不能出问题。每个人都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所以你会觉得你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所以每次谈到这里,我都会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两弹一星”还是自力更生的成果。它实际是从很基础的数据做起。当时国外也有一些发表的数据,但是可靠程度是不能肯定的。比如辐射条件下是否安全,原子核的放射性,铀的浓缩,各种材料的适用条件,用什么样的炸药等等,都需要研究。实际上世界各国都对原子弹的理论和数据高度保密,我们根本没有详尽的参考资料。此外,当时在设备上也十分落后,我们还在使用乌提尔式手摇计算机。每进行一次简单的计算,都要摇多次。 这期间,搞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也都是在尽最大的努力使设备完善起来。比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很快就研制出每秒1万次的计算机,而且是64位的。以后又建造了10万次的、100万次的,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还是真正的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样板。我们完全是按照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的。 “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实验与理论是并行进行的。因为有些理论在大体上论证之后,实验就要开始了。有些理论的正确与否是建立在实验的结果之上的。理论与实验又是互相促进的。 当时我们在进行学术讨论的时候,民主空气十分浓厚,完全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年纪大小的区别,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那时的领导干部非常重视科研人员,在一项决定做出之前,总是征询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才慎重作出结论,不是随意的。所以这些结论大部分是正确的。核武器进行过多次实验,几乎没有失败过,这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现象。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等待原子弹爆炸时的紧张心情。整个研制过程中,最紧张的是爆炸的前一刻,因为你不知道爆炸是否会成功,而你又是承担原子弹研制的一个部分,成功了当然会感到很兴奋。 中国人终于成功了。回顾“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我相信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科学家和聪明、勤劳的全国人民,一定能够发达、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章有删减)







他倡导和身体力行的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术平等、提携后进”的大家风范

已成为中国科学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他的科学成就、爱国情怀、光辉人格

将彪炳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史册

激励着全国人民走向富强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内蒙古日报社

猫爪工作室出品 


策划:李霞

监制:崔楠 张敏 赵静 蒋芳

协调:赵文萃

执行策划:王静超 牛繁  于海娟

海报制作:王霞

配音:贾艺东


相关新闻

启明,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墙缝里的家书

23岁的她,多么希望能等到胜利的那一天

盼儿踏着父母之足迹建设新中国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母亲用实行来教育你

发奋做一改造社会之人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人民总归要做主人

共艰苦,共生死!

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他们都是爱自由的人

我的死是光荣的!

警惕旧习气,做个新青年!

读书要像细雨一样,一点一滴的浸入

希望滋养生命之光

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

同天共乐,亦我辈之责任

祖国危难时 ,竭我一滴力!

春天一定会来到

喜如妹收

妈妈,稻子熟了

因国而忘家,为公而忘私!

个人是没有两次死的

加入共产党为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

把全部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

为后来女子求幸福!

请欢欣鼓舞地为我送行

一直以来,他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儿子

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

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

担负起他未完成的事业!

如果你是一滴水

许多事情在农村办不好,革命果实农民就不完全享受得到

珍惜学习机会,不负大好时光!

你们必须完成你们这一代的责任!

一定要想群众的困难!

青年要长久保持内心的火热

我这个官是“焦官”

不辜负光荣的共产党员称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爸爸不是在做官,更没有财可发!

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深入了群众中去,就真正会了解社会主义如何建设

一切均从人民出发,儿窃愿勿愧於此!

为伟大而生!

你知道朝鲜秋天的景象吗?

让人类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回到祖国,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我们终于实现“三连冠”的宏伟目标

学英文不是让学生学会ABC

我这人是不大知道怕的!

我在部队生活得很快乐

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思想是什么呢?

革命者是要经常保持乐观主义态度的

思想上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就会不断进步!

外公,您魂牵梦绕的兰考,如今脱贫了!

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我万分欢喜,你要学习和看书了

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团结,对工作都有好处!

写作要从生活出发,给人以力量!

可以为革命多做一些工作

在不断的帮助中建立革命友谊

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

一个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不能丢!

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我要给他们找到第二个家

希望你们对社会作出有益贡献

为祖国和民族的振兴而工作和贡献一切

努力地向“新生”猛进!

我把自己的一切交给祖国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力量

一定要服从祖国的需要,不惜从零开始

希望你们不惧艰辛、勇敢前行

期盼大家都能怀着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我天生是太阳底下晒的人

共产党人要像松柏杨柳一样,不怕狂风暴雨

咱们都是军人,要舍小家顾大家!

神圣的科学给了我无穷力量!



编辑:张艳利 张涛

校对:李珍

声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