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5岁院士“探班”实验室:“科技成果要有硬通货”

欢迎关注 浙江工业大学 2024-05-20

2020年,大三的徐婷正在上生物学实验课,一位老先生在“探班”莫干山实验室时走到了她面前,仔细观察着她的实验操作,这一次偶然间的缘分被相机记录下来。


2020年沈院士在“探班”实验室时与徐婷交流


而在两年后,她成为了生物工程专业2022级的硕士研究生,再次遇到了这位老先生——85岁的浙江工业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生物农药之父沈寅初院士。他再次来到实验室“探班”,坚持走了三层楼的实验室,关心师生科研发展,通过“院士有约”活动,与师生亲切交流座谈。




4月7日,在“院士有约”沙龙活动中,这位中国生物农药之父“大先生”、生工学院团宠“大家长”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生涯经历,讲述了井冈霉素、阿维菌素与丙烯酰胺研发历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回顾了他投身生物化工事业,开展生物农药研发的心路历程。



“你坐下,你坐下说,不用站着。”当每一位师生逐一起立向院士进行自我介绍和分享科研进展时,沈院士总是边伸手示意对方坐下,还时不时俯身前倾,认真听着青年教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并给出了建议和鼓励,温文尔雅、认真谦逊。他勉励青年师生,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激情求解的过程,要坚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科研作风和敢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研工作要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实现从“有趣”的基础研究到“有用”的应用研究的转化,努力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科研成果要有“硬通货”,着力为国家科技创新“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两年前,沈院士在我做实验时轻声指导。这一次,我坐在沈院士面前,听他说故事。”再次见到沈寅初院士,徐婷已经是生物工程专业2022级的硕士研究生,能与沈院士两次面对面交流她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这难得的缘分让她更坚定了内心的目标,“沈院士未曾放弃过对科研的渴望与追求。如今的沈院士也紧跟时事,生物前沿领域的研究和成果都非常了解,这让我感受到沈院士其实更像一位热爱科研、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年轻科学家。我会努力向沈院士这样的杰出科学家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像沈院士一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在十多年前,沈寅初院士的一节导论课上,让当时刚入学的乔沛心底埋下了科研的种子,“2009年我入学工大,2022年我入职工大。还记得大学里的第一节《微生物学》导论课就是沈院士上的,到现在我依旧记忆犹新,这节课为我打开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大门,让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沈寅初院士是乔沛科研之路的启蒙人,2022年他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了生物工程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沈院士‘探索未知,激情求解’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向前努力。现在能有机会回到母校工作,我要继续努力,尽快成长,早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向沈院士赠送了纪念画


1964年,沈寅初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工作。当时,我国还没解决温饱问题,粮食安全仍是重点,而纹枯病是我国水稻的第一大病害,每年发病面积上亿亩,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沈寅初等人经历了上万次实验失败后,在井冈山革命老区吉安县发现了一种微生物,其代谢产物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并由此研发了“井冈霉素”,至今仍是我国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首选药物。据统计,“井冈霉素”年防治面积达2亿多亩,每年可挽回约50亿公斤的粮食损失。



半个世纪以来,井冈霉素一直为我国水稻高产保驾护航,老百姓吃的每一粒粮食几乎都和它相关。


20世纪80年代,沈寅初又成功研发高效杀虫杀螨抗生素——阿维菌素(7501杀虫素)和浏阳霉素。1992年,阿维菌素技术成果转让给一家浙江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作为一种有效替代高毒农药的绿色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备受市场宠爱,在多种高毒农药禁用后,阿维菌素获得迅速发展。


和袁隆平院士一样,沈寅初院士解决的也是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常常说:“我其实这个初心是要在生物化学这个事业上,对人类对国家要做一些事情,要有所贡献。所以我现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人生也过得值了。”




“好的高校教师一定要搞科研,而且科研成果要有硬通货,”沈寅初在浙工大任教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为生物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搭建了高层次国际研究及学术交流平台。不仅如此,他还教导自己的学生:“科研选题要有创新性,要选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成果要有产业化前景,教师和科研人员一定要摸准国民经济发展的脉搏,一定要了解国家的需要和世界的前沿。”



在浙工大,沈寅初组建了一支继承发扬他科研理想的年轻团队,创造出一项又一项令人激动的科研成果。“我们的选题总能结合区域、国家的重大需求并实现产业化,所以显示度高,影响力也大,”团队成员郑仁朝并不认为他们所获的成功是偶然,“我们团队经常深入到各大企业调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积累来排定科研选题。”


沈寅初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精心培养,为团队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许多奖项中,沈寅初却把自己的名字排在了后面,他说,“做科研,要有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团队合作精神。老教师要真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团队领头人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在奖金分配、成果分享等方面都要体现高风亮节。”



沈院士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践行了他“探索未知、激情求解”的科学精神,充分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勇攀高峰的崇高追求,激励着全校师生在科研路上不懈奋斗前行。



学生感想


1

2020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  洪亮


今天十分有幸能够参与沈寅初院士的座谈会,作为生工学院的“大家长”,沈院士耐心地倾听着我们的提问,温柔细腻地给予我们解答。谈到当下药物的发展时,沈院士的一句“讲的清楚的病看西医,讲不清楚的病看中医”惹得全场发笑,却又引人深思,一方面,当下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需要科研工作者去攻克,需要我们努力去把病“讲清楚”,另一方面,传承中国数千年的中医也需要更多的人将其发扬光大。之后又谈到了研究型实验与应用型实验的矛盾,沈院士用其大学时期的故事予以解答,举例深入浅出,教诲声声入耳,使我对这两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愿今后能以沈院士为榜样,潜心研究,无私大爱,在学习科研中有所成绩。

2

2022级生物工程硕士研究生 徐婷


沈院士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对于老师分享的课题,他总能提出许多不一样的角度与看法。沈院士更能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看待事情更加地高瞻远瞩。对于同学的提问,他总是很耐心的解答。沈院士看待问题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跟随着他的思路走,便会觉得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沈院士也很乐观开朗,在和我们交谈的过程中,经常会举一些自己身上的例子,还会加上一些幽默的比喻。

沈院士未曾放弃过对科研的渴望与追求。如今的沈院士也紧跟时事,生物前沿领域的研究和成果都非常了解,这让我感受到沈院士其实更像一位热爱科研、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年轻科学家。

3

2022级生物化工专业博士研究生 顾越浩


感谢能有机会面对面聆听沈院士的教导,他将“大师”二字真正诠释在我眼前:是智慧,是奉献,更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从“阿维菌素”的例子,让我明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不矛盾,但沈院士也强调最好要将基础研究继续深入到实际应用,不能让基础研究停留在“实验室”,要造福国家,造福人民,要积极推动建立产学研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不仅让我在今后的科研中明确了正确的方向,更让我更加敬佩老一辈科研大师的思想!



淡泊名利

勇攀高峰

科研路上不懈奋斗前行

向沈寅初院士致敬!


 往期回顾 

通讯员 / 何允部分图文来源 / 生物工程学院文字记者 / 余明月编辑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金逸文校对 / 余明月责任编辑 / 徐铖铖 包晗终审 / 王方 周杰投稿邮箱 / officialzjut@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