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两学一做:思考篇】赶考不止,奋斗不息;不忘初心,担当前行

2016-07-22 马文权 深圳宝安法院
点击上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可订阅哦!
编者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文系本院马文权院长2014年9月份参加深圳市委党校中青班"三同"锻炼学习,在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严峻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与当地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写下的一篇心得体会,文中表达了一份作为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奋斗不息、胸怀家国、情系民生的真情实感。

在我院"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活动中,马文权院长作为党组书记,带头给党员讲党课,与大家一起重温了这篇文章。全院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了本文,认真思考了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如何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定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认真思考了在当下繁重的审执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应有的责任担当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人文关怀。

在此,小编也想跟微信公众号的各位粉丝朋友们分享这一篇好文。阅读之后,如果您有什么感想,欢迎在本文底部点击"写留言",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感受。


赶考不止  奋斗不息不忘初心  担当前行­——中青班"三同"锻炼学习引发的感悟和思考
马文权


       如果说我们党的事业如同一个"赶考"接着一个"赶考",继续"赶考"的任务远未结束,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刻面临着"备考"、"赶考",始终走在"赶考"的路上吗?
        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高考"闯过去了,全家人欣喜若狂,我们把书都抛向了空中;大学毕业了,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时觉得再不用考试了,豪情万丈,甩开膀子干就是了;后来渐渐发觉不是那么回事,每前进一步都要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应试应对,个人成长进步的环境氛围复杂多变,人生就像车轮一样越滚越圆,我们被迫学着改变忍受、随波逐流,激情、抱负、锐气慢慢在时光中磨蚀,凭着初心默默地耕耘前行,而"赶考"之心却渐行渐远,几近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2014年的秋天发生了改变,因为我幸运地被推荐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而且更加幸运地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农村——一个传说中比我们豫东平原不知贫瘠多少的地方——宁夏西海固干旱落后的山区接受"三同"锻炼。整个封闭的九月,我们在山村夜空下独自仰望思索,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挥汗如雨,在现实和历史的长廊里交叉穿行,在反思、愧疚、振奋、重生中昂首挺胸。在这里,我们洗涤了心灵、开启了心智,开拓了视野、开阔了胸襟。我又觉得像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骄傲自信地站在了人民群众中间,时刻准备着、等待着党和人民的召唤,浑身充满了力量,激情、梦想、责任、担当再次在心中徜徉激荡。
        去宁夏西海固农村锻炼之前,我们心里嘀咕,去那里干什么?那里到底怎么样?我们能改变什么、能收获什么?结果一踏上这片土地,马上喜欢上了这里、很快融入到了这里、最后恋恋不舍离开了这里。





(一)诧异,惊喜。

在我的印象里,最早了解西海固这个地方,还是2007年秋天,我们单位执行局周晓迪处长参加第二期中青班"三同"锻炼回来后给我们做的一场报告。那时的西海固干旱少雨,贫瘠落后,条件十分艰苦,真是不适宜人类居住。我当时纳闷:为什么那里的人们那样安于现状、安分守己?为什么不搬迁逃离?国家难道没管没问?可我作为第11期的中青班学员,时隔七年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映入眼帘的却是诧异,惊喜,就像我在日记中写到:"荒山披上浅浅绿衣,田野绽放着斑斓秋意,村庄高高低低散入眼底,道路庭院铺上光滑的水泥地,舀一勺清凉的窑藏水,痛饮毫不犹豫;夜雨敲打着房顶,窗外淅淅沥沥,清晨牧羊站在山岗,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这里的生态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的退耕还林、环境保护、富农政策终于开花结果,呈现出一派盎盎生机。我家的丁成学大爷说,以前连续十二、三年不下雨,这两年山上、沟里植被多了很多,雨水也跟着多了很多,再也没有风沙漫天、干旱无雨的时候了,家的窖水多的吃不完。


(二)淳朴,幸福。

南坪村隶属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为纯回族聚居村,辖9个自然村,有562户2921人,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30亩,退耕地4868.1亩,村级主干道3条17公里,支干道9条41.5公里。家家住上了砖瓦屋,用上了水泥制水窑,去年几乎全村通了自来水,装上了数字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用丁大爷的话说,现在国家政府好,干什么都给钱,盖新房每家补2200元,看病报销,孩子上学免费还提供早餐午餐,种地给钱,养牛羊也给钱。现在的日子真是好,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还想多活几年享清福呢。这里的人们天性淳朴善良,安分守己,重情感恩,乐观坚强,加上近些年党和国家持续不断地对老少边区大力扶持,今天的西海固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祥和团结的气氛。套用楚云在《陕行纪实》中描写陕北延安那样,可以描写现在的固原南坪,"在打扫颇为洁净的庭院街衢,在忙碌的山坡田畴间,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人群中,你若留神去观察每个人的表情,他们的眉宇间都洋溢着一种满足安详的神情,这种气氛不仅在南坪村,整个炭山乡都难看见一个苦脸相的人"。幸福真的是写在了南坪村每个人的脸上。


(三)宗教,信仰。

这里是纯回民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职业人士掌教称阿訇,学徒称满拉,宗教活动场所为清真寺。回族穆斯林每天分时辰做五次礼拜,现在能坚持的都是上年纪的回族人。南坪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光清真寺就有三个。回族人既有阿拉伯语经名,又有汉名汉姓。他们礼拜前必须洗"大净"或"小净",保证身体洁净。他们有严格的饮食习惯和禁忌,不吃动物的血液和自死动物及凶猛禽兽的肉,禁忌烟酒,尤其禁忌猪肉(大肉)。这里的老人告诉我,《古兰经》宣扬公平合理,合情合法,不搞特殊,阿訇讲经时还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带领大家学文件,学法律,要求大家爱教更爱国,要懂法遵法。因此,这里的人们友善和睦、勤奋质朴、修行重礼,邻里之间很少有矛盾冲突。因此,这里历来民风纯朴、治安出奇地好,真是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据了解,当地的公安,法院基本没事做,因为治安案件少,民事纠纷在村里阿訇主持下或在乡司法所调解下大都解决了,很少闹到法院对簿公堂的。这就是宗教的作用,信仰使然。


(四)简朴,健康。

这里与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奢华浮夸没法比,尽管较之以前,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这里的人们仍然坚持坚守着简朴、简单甚至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回族有洁净的起居卫生习惯,是喜欢干净的民族,看看每家每户打扫干净的庭院、房间、牛圈,乃至少有苍蝇的旱厕,你便能知道这一点。他们源于宗教信仰形成的每天都要洗涤和沐浴的习惯,哪怕在干旱缺水的山区,回族们也要一年四季身体力行,这既是当地风俗,也是重要的道德要求。现在虽然雨水多了,还接通了自来水,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节约用水的传统方式。也许是农忙,也许是遵循传统,这里人们饮食仍然简单。有时一天两餐,更没有丰盛的大鱼大肉。大爷经常讲,这里的人不仅讲究身体的干净,更看重精神上的清洁,要做到身体与心灵的清洁并重,既要做到身体与环境的基本清洁,还要做到内心灵魂的清洁。他们不羡都市里的繁荣与富足,他们依然安心过着简单低调却又环保健康的传统生活。





(一)了解了国情,工作信心倍增。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成了从家门、校门到单位门的"三门"干部,平时只关注自己从事的局部工作,没有了胸怀天下、把握全局的认知和意识,对国家的大体方针缺乏深刻了解、理解和支持,这一切都源于缺少对国情、社情的深入感知,缺乏基层工作的实战经验,更是多多少少丢掉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作风和精神。固原作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地处贫瘠的大西北腹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农村生活等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来这里开展"三同"锻炼,为我们这些发达地区的年轻干部着实补上了解国情这一课。中国的事情要搞好,要发展,还要根基于中国这块土地,还要从符合中国国情这一根本出发,找出路,这比频繁出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更加需要、必要,更有意义和收获。我庆幸我来到了这里,我高兴我看到了这里的变化,我由衷为我们党的好政策为百姓改善了民生带来的幸福而光荣自豪。还记得习总书记说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们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西海固原的巨大变化,让我看到了中国梦实现的强大基础和强劲的动力,内心平添了无限的冲动、激情、信心和憧憬,也增强了更大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做!


(二)党性得到了锤炼升华,思想再次绽放火花。

通过与老百姓真正地睡土炕、喝窑水、干农活、聊家常等一系列的艰苦实践和现实教育,我们在"三同"农村生活体验中磨炼了意志,在远离繁华闹市环境里净化了心灵,在与农民朝夕相处中陶冶了情操,陡然增强了对锤炼党性修养的自律和自觉,加深了对艰苦奋斗作风的体会和感悟。就像我日记写道:"从南海之滨处处绿意盎然,到西海固那片连绵的苍山,仿佛时空变幻;从南坪村庄那份简陋安宁,到鹏城都市这厢繁华喧嚣,真是天上人间;从我富足并不满足的酸楚,到你艰难困苦笑着的幸福,人生从此改观;我恍惚着,游走着,留恋着,牵挂着,心里洒满阳光,满脸灿烂。"我要把固原百姓那份沉静的质朴、坚韧的朴素所传递的正能量,带回到以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我要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牢记我们的身份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是有着特殊政治责任的公民,我们要学会主动放弃不适当的权力和自由,承担应该担负的义务和责任,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要坚决打掉想享乐、享受、追求奢靡的不良思想,坚守艰苦奋斗、勿骄勿躁"两个务必"的底线,加倍学习焦裕禄同志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务实办事的高尚精神,勤政廉政,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党性在我们每位党员干部身上闪光芒,照耀祖国大地和百姓。


(三)群众路线的价值和意义,和人民荣辱与共。

我们本身就来自于人民群众,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围绕着人民群众。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你对老百姓有多好,老百姓对我们就有多好。群众是最懂情重情,最懂得感恩报恩的。只有你始终与老百姓站在一起,心里装着百姓,老百姓才会发自内心的拥戴、支持、拥护,甚至不惜财产生命。去年参加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没有完全明白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现实意义、作用和价值。环顾当下,我们是不是密切联系着群众,有没有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有没有真正帮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是否真心拥护我们、支持我们?党群关系,官民之间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和谐坚固、牢不可破?我们心里都清楚,都明白。老百姓真好,就像我们短暂的"三同"锻炼,他们没把我们当过客,把我们当自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干活、一起聊天、一起讨论家里的喜事和烦恼。当我们帮忙孩子辅导功课,鼓励引导孩子有理想、学知识、干大事,当我们帮助大爷联系医院安排住院治疗,当我们为学校捐献校服、图书文具,当我们向他们普及法律常识、卫生常识时,他们由衷地感受到我们的真心、用心、真情。我们也在与百姓和谐互动中,切身体验了农民群众的冷暖疾苦、喜怒哀乐和所需所想,深刻感受到西部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苦不易,增添了我们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方略,对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和理解,在对待群众的态度、务实为民的情怀、勤劳节俭的作风等诸多方面有了极快极大的转变和升华。让我们更加明白,用真情实意与人民群众交朋友,靠真抓实干帮人民群众谋幸福,不是大话,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责任、义务,更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期许。


(一)环境和氛围的作用。

好的作风培养、维系并发挥好的影响,应该有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在起作用。为什么回民聚居区民风淳朴,治安良好?而回汉杂居区就不是这样呢?我记得南坪村的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无忧虑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变坏了,一到你们外面的花花世界就变得"懒散松吃喝嫖赌抽"了。我也渐渐发现和了解,村里多数年轻人农闲时都外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抽烟喝酒打牌,甚至养小老婆的大有人在,可他们一回到村里,在老人眼皮底下,又变得信守教规回到以前状态。这个现象引起我关注和深思。我们以前生活的乡下和社会不也是这样吗?我们绝大多数人尤其我们很多共产党员,在起初不也是品行党性让人放心吗?可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太快,环境污染太厉害,出污泥而不染太难。我真担心,我们在这里重新转变的作风以及培养起来的诸如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回到物欲横流的繁华都市里,回到大家对铺张浪费熟视无睹的环境里,是否真的能够一直秉承并发挥下去。尤其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自己坚持好的作风,并影响下属及周围的人都养成好的作风,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庆幸地是,党中央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大刀阔斧持续不断地纠正革新。作为党员个体,我们必须坚决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极端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让他律和自律充分结合起来,弘扬正气,让共产党员身上的清正之风高高扬起,星星之火再次燎原。


(二)心有所属方能幸福。

从南坪村回民朋友那里,我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的人民安分守己,健康乐观,善良厚道,看不出他们对简陋贫困生活的失望、烦躁和不安,每个人脸上都呈现着安然、淡定,可以说他们穷并快乐着,内心总是那样沉静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与社会上呈现出的大面积贪婪、浮躁、悲观、不安,构成强烈对比,值得我们探究和深思。白岩松讲的好:不平静,就不会幸福。我说:心无所属,哪有幸福?粱漱溟先生《这个世界会好吗》后记有段话:"人类面临三个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问题。"当前社会,早就解决了人和物的关系,至少温饱问题不再是问题,生活生存的物质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为什么人们还是那么忙碌不安,焦虑、怀疑、悲观?人们并没有因为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幸福伴随着如约而至,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老百姓抱怨,党员干部也抱怨,抱怨别人,抱怨社会,还抱怨党和国家,都在发泄不满。人们似乎更加焦躁不满,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幸福终于成了大问题,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追求目标。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到底信仰什么,信仰又在哪里?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尤其党员干部都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当下的时代,最缺失的、最重要的是人们内心的平静。如何让内心平静,南坪村民给出了一种答案,那就是人内心必须有信仰,有精神寄托。信仰信什么?可以信仰宗教,可以从杂揉后的中国文化里、唐诗宋词里、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人们的日常行为礼仪里找寻。但作为共产党员,还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撑,除了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更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作为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坚守。


(三)公平正义的追求与实现。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2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国家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维护公民公平发展、公平竞争的权利,在严格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行。党和国家的美好愿景以及积极努力所呈现出来的成效有目共睹,不容、不能否定。的确,即使是在贫穷落后的西海固南坪村,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在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和变化。但纵观整个国家,尤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多元利益与多元思想并存,各种冲突大量涌现,矛盾错综复杂,诱发性群体事件一再发生,无不集中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满和渴望。必须客观真实地说,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鸿沟和差距并没有日益缩减,这种鸿沟和差距还不仅仅反映在物质的富足程度,而是突出反映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是否平等,是否给予人民群众可以看到、等到平等的前景,是否让人们真正融入到整个社会共同品尝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不能画饼充饥,只能正视、重视、尽快妥善解决。可喜地是,党和中央正在花大力气打破、消除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全面反腐就是要坚决破除、整饬影响公平正义的氛围和土壤,走群众路线、强力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迈进富强文明社会、共同践行中国伟大的复兴梦的前奏和举措,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结 语


在写下前面的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过南坪经历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握过的一双双粗糙的手,看到的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重温这一段日子,内心依然感动不已。


我本是来自农村清贫家庭的孩子,党和人民给了我机会,来到了繁华的大城市求学,并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这次回到农村,发现它跟我们想象的贫困落后已经很不一样,党和政府,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关爱着老少边穷地区。面对群众发自内心的对于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内心充满了骄傲和自信,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赶考路上,没有终点,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考验,永远不会停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住那份初心,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不断前行,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2014年10月5日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
微信:szsbafy
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