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北非遗 | 廖记装裱:为字画着新衣

江北区融媒体中心 江北新闻 2022-10-12



▷ 

JIANG BEI FEI YI

 ◁



廖记传统装裱技艺








展平、浸泡、揭裱、托心、揭笔……一家古色古香的装裱门店内,非遗传承人廖炳德正忙着将桌上摆放的古画揭裱修复。


廖老先生是廖记传统装裱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十四岁开始学艺,至今已经从事装裱三十六七年。如今,他开了一家装裱店,繁杂众多的画作和络绎不绝的客人,无不彰显了其装裱水平的精湛。


提起书画,不少人都有所了解和欣赏,提起装裱,人们却知之甚少。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品能够被保存、衬托出来,需要依靠装裱的技艺。


装裱可以分为原裱重新装裱,原裱就是装裱新画好的画,重新装裱则是指对破损古旧的字画作品进行修复、重裱等。


 巧手细活

 字画生辉


新画装裱,首先需要的是看,审视字画,分辨书画作品使用的纸张,了解墨性,分析颜色。缺乏对书画作品详细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装裱过程中出现问题。

“大红、胭脂……这些颜料就容易花。你需要了解每一种颜料的属性,才能开始去刷浆糊托心。”

装裱时,首先需要喷水让纸沾湿,然后刷上浆糊。

|          

作为装裱中所用唯一的粘结剂,浆糊的品质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传统浆糊不仅是对制作工艺的传承,更有着防腐防虫的作用。如果作品需要揭裱、翻新、修补,传统浆糊更易操作。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廖记传统装裱,也有着自家的秘制浆糊。

之后则是托心上复背,将纸托裱在作品的背后。





在排除纸间气泡后,沿纸边打上浆糊,就可以上墙晾干了。

晾干后,需要进行方裁,按照最佳的分割比例对画外的部分进行裁剪。方裁之后,结合画面内容,搭配上相应的材料,镶边和画框。


挂轴、对联、单条、手卷、册页……使用不同的装裱方式,衬托出作品的美感。


 妙手回春

 旧画如新


作为廖记装裱的传承人,廖老先生自然还有一项修复古旧破损的书画的绝活手艺。

书画作品保存的过程中,有可能遭遇意外,也有可能是收藏者缺乏保存书画作品的常识,导致书画作品出现破损、虫蛀等。

这时候,就需要依靠旧画重裱来进行修复。


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修复古旧字画时,廖老先生便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医”。

廖老先生展示一待修复的古画

古旧字画的修复要经过繁琐的工序,残旧的画面非常脆弱,修复起来如履薄冰。


修复古画,首先需要“揭裱”,即把画心从旧裱上揭下。

廖老先生以一张浸泡过几天的旧画为例,向我们展示如何进行“揭裱”:用镊子小心翼翼的将作品背面老旧的装裱去掉,需要一层一层缓慢的撕下,避免损害到作品本身。

“这幅画是八十年代装裱的,因为保存不善,已经破损完了。”

揭裱时,旧画本身的装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难度。“生宣好揭,熟宣不好揭”、“绢本比纸本更麻烦”。

|

“揭裱首先要保证原画的完整,不要伤到画心,尽量把它的面子揭干净。揭完之后,按照新画装裱的流程,托心、方裁、配料……全部做完”

廖老先生称,做旧画重裱这么久以来,也遇到过旧画粘接剂不是浆糊的情况。“有些人不懂得装裱的重要性,用化学粘接剂替代浆糊,给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也只有慢慢浸泡,一点一点揭下旧裱。”


揭裱完成后,进行托心,然后上墙晾干。

“有些画面没有了,烂了,我们需要给它填上,这就叫做揭笔”

晾干后,会对画面上的虫蛀、残缺部分揭笔。这一步完成后,再经历一次通常装裱的流程,古画修复就算是结束了。


据廖老先生称,新画装裱只需要一个礼拜,而旧画修复则是起码十天半个月,十分不易。


薪火相传

匠人匠心


装裱,自纸张、书画产生就伴随着它们而生,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装裱的技术就有了详细的文字记载。




“书画装裱能大致分为南北派,我们川裱属于南派。”

中国传统装裱大致有着京裱、苏裱、沪裱、岭南裱、川裱等几大流派。


廖老先生传承的装裱技艺,便是典型的川裱。


在吸收素静淡雅、裱工精佳的苏裱等传统书画装裱艺术的基础上,廖记传统装裱技艺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装裱的书画作品大气又不失精致。


提起自己学艺并从事装裱的过程,廖老先生侃侃而谈。


“以前的手艺人只传内姓不传外姓,为了学这份手艺,我在长辈家磨刀、擦桌子,三年。”


“最开始只是对老一辈传下来的技术好奇。后来,在和书法家画家近距离打交道的过程里,无形中慢慢爱上了收藏,裱每一幅画都会认真欣赏。”

在三十多年的传承中,原本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变成了廖老先生的兴趣、爱好,结交文人雅士的渠道、欣赏字画的机会。

2018年2月,廖记传统装裱技艺成为了江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6月,廖记传统装裱技艺成为了第六批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今,廖老先生更认识到了这份传承的重要,对于装裱工艺的传承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如果没有装裱人,历朝历代留下的字画珍品将化为乌有。装裱,不仅仅是装裱字画,更是在守护中华的传统文化和技术。



总编辑:谷杰

副总编辑:刘昆责任编辑:瞿泽娟编辑:谭裕文视频:周蜜

推荐  阅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