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壮士,干了这碗鸡汤、鹰汤、青蛙汤!

2015-08-09 赵皓阳 大浪淘沙



一、青蛙不是傻X,老鹰也不是自虐狂

有多少动物死在了人类的鸡汤段子里啊!

我们所熟知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不知起于何时,故事说如果把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会一跃而起,得以逃生。如果把青蛙置于温水中,慢慢加热,青蛙会在舒适中丧失警惕,待发现不妙时,已无力跃起,只好被煮熟。这个故事被用来说明要防微杜渐、要保持警惕的哲理。后经许多文章反复引用,竟有了“温水煮青蛙现象”、“温水煮青蛙效应”等说法。

说实话,在我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还天真善良的相信了,后来上学的时候,结果还真有一个心(求)理(真)变(务)态(实)的外国教授做过这实验——美国动物学教授霍奇森,研究的就是两栖类可以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多少,霍奇森选定的加热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钟1.1摄氏度。他发现到了一定温度以后,青蛙会开始躁动不安,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容器允许,青蛙还是坚定不移地跳出来。另外,青蛙放到沸腾的开水里面肯定会被烫死的。水沸腾差不多要100度,加上水蒸气,很容易对两栖动物的皮肤与神经造成烫伤,足够让青蛙丧失运动的能力了,更不可能从沸水里跳出来了。

还有我记得这是一年的高考题,老鹰刚生出来的时候,残忍的老鹰妈妈会折断老鹰宝宝的翅膀:


这种文章实在是懒得批驳,顺便说一句,此文中所提到的“雕鹰”并不是正式的中文物种名,只有鹰雕(学名:Spizaetus nipalensis)与其名称类似,但是其分布地不在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你都亚马逊平原了,还TMD哪来的悬崖。

而且完全无法理解这个SB逻辑啊,你鹰妈妈想要鹰宝宝高飞的话,也应该打断狗腿,啊不,鹰爪才对吧?折断翅膀了还怎么飞呢?果然,愚蠢的鸟类毕竟是鸟类,继承了它们先祖恐龙一贯的小大脑,这个世界终究是哺乳动物的天下啊。编这个段子的人显然是武侠看多了,这是挑断手筋脚筋再推下山崖然后绝处逢生的桥段,想必这个作者成年之时,他亲父母必然是一刀阉了他,让后天天念叨让他快找个媳妇好抱孙子。

更有甚者,你们欺负鸟类脑容量小,不会跳起来骂你脑残,说什么“鹰的重生”——据说在鸟类世界中鹰的寿命最长,可以活到70岁。然而,并不是任何一只鹰都能活这么长时间。原来,鹰要想活到70岁,必须在它40岁时完成一次蜕变。因为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一切功能都已退化……它要飞到人迹罕至的山顶,用喙猛力击打岩石,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再用它把爪上的指甲一根根拔出来,等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身体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这一残忍的重生过程历时150天,只要熬过150天,获得新生的鹰又可以再活三十年,重新称霸蓝天了。

这真是自虐狂啊!虐完孩子虐自己。事实上,鹰科里有60多种鸟,平均寿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鹫或神鹰科鸟类可以活到六七十岁。而鸟喙是头骨的延伸,断裂后无法再生,可以试试敲掉这个作者的下巴来看看能不能再长出来。而鸟的指甲就象任何动物的指甲一样,是通过趾端的甲母细胞不断分生延长的,根本不需要连根拔的,至于什么拔掉羽毛之类的,你当时蛇蜕皮啊。我特么看着都疼,这作者还好意思写出来,恬不知耻。

再说一个鸡汤美文:《浩荡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约》,转自《读者》2005年第15期,据说是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随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顿悟了生命的真谛:无须畏惧死亡,因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内容和文笔看,不像是翻译作品,当是某个国内作家的假冒之作,里面绘声绘色地描绘自己跟踪目睹数百万只旅鼠为了物种的利益,在浩浩荡荡的长途跋涉之后集体跳海自杀的场面,其实是从国内介绍“旅鼠之谜”的科普文章改编而来。

这是方舟子博客里写的,这位仁兄打假已经达到美帝了:迪斯尼在1958年拍摄的记录片《白色荒野》中,就记录了旅鼠成群结队地迁徙、最终跳海自杀的场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说。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影响深远,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约的动人传说在西方家喻户晓。不过那部记录片的场面是伪造出来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拍摄的,那个地区并不产旅鼠。摄影组到北极地区向因纽特小孩买了几十只旅鼠,让它们在一个覆盖着雪的转盘上奔跑,从各个角度拍摄,剪辑后就出现了成千上万只旅鼠大迁移的情景。之后,摄影组把这些旅鼠带到悬崖上,希望拍摄它们跳到悬崖下的河中淹死的场面。不料旅鼠却不愿往下跳,在等了两天之后,不耐烦的摄影组把这些旅鼠赶下了悬崖,人为制造了跳海自杀。

最重要的是,跳海是没有用的,旅鼠会游泳……

你们歪果仁真会玩!

二、是美食还是兑水的鸡精

其实对于这类脑残鸡汤文我们需要辩证的来看,还曾记得,当年出台了谣言转发五百条入罪的规定时(其实这本身就有一定误读在里,不详说),有一堆公知编了这样的段子: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谣言,要被抓起来;吴承恩造谣玄奘取经带了只猴子,要被抓起来……其实这是一种智商情商兼低的行为,恶意混淆了造谣与文学创作的边界。

我们也要注意的是,区分脑残鸡汤造谣文和文学创作的差异,也就是说要区分是美食还是兑水的鸡精。许多人喜欢用《斑羚飞渡》来说事情,认为这是我们教科书带头造谣反智的典范。但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选入了初一下学期人教版语文课本第六单元27课——这个第六单元主题的是什么呢?不是科普文,而是动物散文与小说。再来看看作者沈石溪,他同样不是一位动物学科普作家,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先生写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等作品是我儿时的枕边读物,他所创作的斑羚飞渡是一部成熟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一部优秀小说所有的美感需求,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不应该与那些脑残鸡汤文放在一起诟病的。

记得马伯庸在《Vista看天下》一篇专栏里写道,为什么说如今的抗战神剧被人骂,而同样丑化对手的国外作品《虎口脱险》、我国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却成为一代经典,原因很简单——因为后者好看啊!

其实对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如果仔细考证还会有另一种说法:两栖动物是否丧失运动功能与加热速率有关,如果加热速率降低到0.2摄氏度/分钟,超过了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约是36-37摄氏度,那么青蛙即使没有立即死亡,已经丧失一跃而起的能力了。不过这就涉及到动物学的讨论范畴了,我想说的是,像什么温水煮青蛙这种段子,写得实在是太蠢了,毫无美感,你要真把青蛙的故事写成像辛弃疾这样——“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那我也敬你是条汉子,也不算你是兑水的鸡精了。

同样,为什么《伊索寓言》能成为人类文学史上的宝库,他首先有一个话题语境——我不是科普,我只是对于动物的文学创作,而诸如老鹰折翅、青蛙泡汤这种包裹着一种科普文的外皮,妄图给你讲点道理,然而一没文采,二没事实,三来情节还那么侮辱智商,靠贩卖一些廉价的“励志激情”“心灵满足”内容来骗取眼球,不骂你骂谁?

三、鸡汤有屎,屎中含毒

为什么批判心灵鸡汤,除了它不好看,最关键的还是会误导我们对于现实的判断。

譬如说,许多心灵鸡汤喜欢鼓吹“金钱无用论”,告诉你心灵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结果我们所有人都发现,穷的叮当响的时候实在是不知道心灵用什么来满足;再譬如心灵鸡汤喜欢把所有原因归咎于“你努不努力”,就比如你去驾校的时候教练不告诉你怎么踩离合怎么换挡怎么打方向盘,而是跟你说,“加油!白岩松说过:你只要努力,一定能学会开车的!”

所以说,心灵鸡汤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其立意在于给你“讲道理”,然而这些“道理”往往是错的,是在现实社会中行不通的。毫无疑问,人们是需要一些“正能量”的,是需要一些“心灵慰藉”的,这也是鸡汤文为什么曾经大行其道,然而这种反智主义的流行是有危害的,说实话,心灵空虚可怕,无知更可怕。长期阅读这种垃圾鸡汤,会对我们独立思考能力产生重大的危害。

从知乎上扒下来两个例子,你们可以再感受一下什么叫做“讲错误的道理”:


「我朋友出车祸了,好难受。」
「出去走走,散散心,时间久了就好」
——不是鸡汤

「我没钱,好难受。」
「出去走走,散散心,时间久了就好」
——是鸡汤

第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某公司求职,老板说,千万别去推公司里一扇门,大家说好。然后老板也没解释为什么,说自己有点事情马上回来,就把一群人晾那儿走了。然后那个年轻人去把门打开了,里面一张纸条:你被录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敢于尝试。

第二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帮一个老人看住一个什么东西,老人说不能打开,也没解释为什么,然后年轻人就老老实实没打开。老人回来,对他狡黠一笑,你没打开吧?你真是一个好青年,给你几百万之类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诚信。

两个故事在一个系列的鸡汤书里。

珍爱健康,远离鸡汤。


大浪淘沙

knowledgewealth

客观 理性 思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