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夜扯淡:经济不景气下对就业形势的担忧(顺便给应届生找工作提点建议)

2015-11-05 赵皓阳 大浪淘沙

上次那篇文章又被和谐掉了,而且腾讯大爷也不给任何解释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真是吓死宝宝了_(:зゝ∠)_


到底是哪里违规了也不说,四十多条规则让我自己去找吗……但是我看着哪个也不像啊,独生子女政策都被国家废了,凭啥还不许我吐槽一下QVQ

好担心啊,真要是这样发一篇和谐一篇到时候平台被封了怎么办啊,好歹也是一年多时间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这样慢慢积累起来,怎么说也是心血啊,被封了多心痛_(┐「ε:)_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本来还有篇文章,酝酿三四个月了,准备憋一个大招放出来(你们猜猜是什么主题?)但是现在不敢了,还是好多敏感话题啊,所以赶紧谈一谈风月缓和一下气氛啊,总不能一个大招删一篇迟早平台要被封。



所以我打算定期发一些闲扯淡的文章,谈一谈人生,谈一谈理想,谈一谈酒和打油诗,谈一谈旅行和远方,不喜欢看的朋友直接关掉就好了,千万不要取关啊~( ̄▽ ̄~)(~ ̄▽ ̄)~


真的,不喜欢看的朋友直接关掉就好了,千万不要取关啊~( ̄▽ ̄~)(~ ̄▽ ̄)~,干货还是有的,不要急。



如果万一真被封了号,肯定会再新弄一个公众号的,你们就去微博找我吧,我微信zhy5812也可以加,就是好友太多加不过来,通过看缘分了(怎么有种交代后事的感觉)……微博ID:


所以进入今天正题环节吧……我们谈一谈人生,谈一谈理想,谈一谈饭碗对的问题,现在正好是校招季(虽然大公司基本都结束了)毕竟我也是过来人,有一些新鲜热乎的校招经验可以跟应届生谈谈。


一、史上最最最难得毕业季?


还曾记得,2013年夏天,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媒体称作“史上最难的毕业季”,因为当年的本科、硕士毕业生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在我2014年夏天,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准确的说当时还没毕业,因为毕业证年底才发),媒体称作“史上更难的毕业季”,因为那年的应届生人数比13年还多。转眼又到了2015年,应该是16届的校招,目测今年肯定是比前两年难了,我不知道媒体会不会用个“史上最最最难的毕业季”……

经济学上有一个定律,GDP每上涨1%,就业率就会增加1%,这个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是经过复杂的计算推导出来的,具体过程就不详述,之前温相在的时候,一直把“保增长”、“保8”看作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因为这个关系到就业率,而就业率关系到国家稳定。所以是由于GDP放缓,就业形势注定要比前两年严峻的,更何况……今年毕业人数又增加了……


很明显的,这两年,实体经济不景气对于就业的冲击很大,拿我本科学校来说,土木、机电、信工这些学院的就业率每年都将近100%,而且工作很好找,待遇也不错,基本上校招头两个月就全签了。还记得我大一、大二那时候,正好赶上四万亿刺激的余波,房地产疯狂发展,当时土木系流传着一个传说:上半学期结束之后全班同学都签了三方,就剩一个挂了十三科的学渣没人要,结果下半学期一个大企业来春招,实在招不到人啊,于是就把这个学渣招走了,起薪八千,整个班都红了眼……脑补一下学渣的表情:

其实现在一些创业公司招程序员差不多也是这个节奏,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啊不,时势造英雄,谁能想到我当初选的专业这么火呢。人的一生啊,就是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今年找学弟学妹打听了打听,发现工科类专业都不好找工作,因为实体经济就不景气,各大企业缩招,土木、机电的好日子到头了,信工类的因为遇上了互联网大爆发,还能再续上几年。我问一个土木的学弟,说他们班今年考研的比率特别大,因为平时这种工科专业非常好找工作待遇也不错,考不考研就那么回事,今年他们七十多人的班大概就签了十几个,签了对口专业的就更少了,所以都盼着考研“曲线救国”,盼着三年读完之后国家经济能回暖。


金融业受到的冲击也很大,各大金融机构缩招的很厉害,我问了一个在北大光华学金融的学妹,今年他们到现在才签了两个农总(农业银行总行),还有一些在证券公司实习的说不准能留下来,剩下的工作还都悬着。


要知道,这可是北大啊,都是抢着要啊,按照往常的经验差不多大三他们就都有去处了。今年中关村股权交易所面试,就一个五十人不到的小公司,一轮面试就只有清北人财四个学校的,二轮面试就只剩下清北两家了……


话说,不知道今年北大青鸟就业率如何,跟北大光华比怎么样呢?


当然,虽然说互联网寒冬来了,但是前几年大跃进的惯性还留着,程序员依然抢手到爆,许多找工作困难的经济管理类、新闻中文类应届生,还是涌向了运营岗、市场岗、新媒体编辑……


然而互联网大企业都开始缩招了,反映了整个行业经过三四年丧心病狂的扩张之后,必将会慢慢回归理性。虽然现在还有因为阿里缩招确高调宣布对应届生敞开怀抱的企业,但目测那大多数只是从公关角度出发的。大企业这一波缩招潮很快就会波及到创业公司,而随着各种野蛮生长不讲究优生优育的创业公司倒闭,互联网的人才还将进一步饱和。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教育部近日发布的一项年末例行公告《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这一条内容被“置顶”为最重要的部分。创业课程算学分、允许休学创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这份通知传递了国家对扶持创业愈发重视的信号。


来看看明年的毕业人数吧,指望读几年研错过人数高峰是不现实的……

知道国家为啥老催你们创业了吧……容我食一粒药丸压压惊_(:зゝ∠)_





二、逃不出的北上广深


有不少学弟学妹问我,是在大城市飘着好,还是回家乡,吃家里的住家里的,家里人介绍关系找工作好啊。


没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搬一个小板凳,给他们讲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叫做“城市集群效应”和“劳动力流失”。


我上大学那时候,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逃离北上广”,现在却有一种说法叫“逃回北上广”。这是一种很有趣却是必然的变化。


知乎上面团支书有一个回答,叫《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

至203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亿人;

至204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5亿人;

至2050年,建国100周年之际,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下降2.5亿。差不多扣掉两个日本。

看上去只有19%的缩减,但实际上却会使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缩水了27%,直接下降到51%的危险地带;同时相应地,全国的老龄化率也将从13.7%暴涨到31.3%。这是毋庸置疑的人口危机啊。虽然有些城市可以幸免,单这2.5亿劳动力缺口的黑锅,总是需要有人来背的。


那么,到底是谁来背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全国尺度的人口流动图:

我们把省内流动数据剥离出去,只保留省级之间的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这六个省级单位的跨省人口流动,全部都是净流入。

是的,它们不生产人口,它们只是人口的抽水机。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在犹豫。究竟是要回归生活惬意的小城镇家乡,还是奔赴大城市或者“北上广”辛苦打拼开拓人生?比如我的学长学姐,问我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是每个人自己需要去做的选择,我们无法干预。

但我想对他们说的是: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

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说实话,你学的专业并不很重要,因为大约70%的人最后从事的工作跟他们的本专业都没啥关系,然而第一份工作却决定了你职业生涯所要从事的领域,非常重要。大多数人自己第一份工作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然而以后再换工作跳来跳去也都是这个行业的了,感觉就像到了年龄结婚,找了一个自己并不讨厌的人就这样啪啪生娃过一辈子了。

所以说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思考清楚,自己想要在哪个行业发展。


就我自己一点点浅薄的工作经验来说,我还是推荐现在的年轻人来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毕竟这是一个新兴行业,机会多,待遇也比传统行业要好,至于加班什么的,年轻的时候还不吃点苦等着啥时候吃呢。虽然说好多不靠谱的扯一张互联网大旗就敢创业拉风投的公司迟早要被淘汰,互联网行业的泡沫也是很明显的,然而这毕竟是一次科技革命下的大潮流,在这一波潮流里弄潮,感觉像当年工业革命中用蒸汽机挖煤一样光荣——我们也在体验历史性的变革哦。


推荐一个新兴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没有完全封死,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平民阶层。你要是当公务员,如果上面没有关系,副局级差不多就是你的最终归宿,除非你是那种天生的政治生物,对权力有一种嗜血般的敏感与天赋,当然这种人是极少数;如果你去了银行,如果没有总行的关系,差不多经理、行助也就到头了,除非你有极其高明的商业头脑或手腕,别人算不出来的你能算出来,别人搞不定的客户你能搞定,当然这种人也是极少数。何况,就算你是这种天赋秉异的极少数人,到了中层也是你的天花板了,想要突破天花板还是要投靠权贵,说白了就是必须站队,这就是要赌运气了,难保你站的人在权力斗争出了事啥的,你的职业生涯也跟着毁。


而一些权贵也乐于选拔底层的优秀苗子,毕竟权力的竞技场有时候真的要靠“门生故吏”的。讲真,现在中国的官场、大企业里,像极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


……唔草我怎么又口不择言说敏感话题了。


新兴行业既然是新兴行业,就是阶级流动性依然很强,像刘强东,就是一个中关村买盘的,一点一点做出这么大的产业,这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完全是搭上了科技革命的东风。还是那句话“人那,就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同时互联网毕竟是个新兴行业,从事人员都比较年轻的80、90后,办公室政治都不是很明显(当然,BAT这样的大公司除外),不像某些传统行业办公室里勾心斗角头破血流。这里我忍不住想黑一下金融业。因为我是商科学生,我的同学、朋友里将近60%的人都去了银行,30%的去了证券公司,这个行业里面员工之间的勾心斗角简直触目惊心啊(我才不说公务员的事,本文一点都不敏感)……为了业绩、为了晋升,你身边真的是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到处有人挖坑,到处有人下套,听别人句话还要拐三个弯琢磨琢磨意思,真的是感累不爱啊。


金融行业收入确实高,但是工作压力大的让人发指……理财产品卖不出去,扣工资;存款没拉到,扣工资;信用卡指标没达到,扣工资。我工作的时候,经常有些人敲公司门,问办不办信用卡,然后被粗鲁的赶走,一开始我以为这些都是银行外包给一些推销公司或者找那种类似发传单的兼职,后来我才听说,都是银行的“客户经理”亲自去扫楼推销信用卡啊!人家堂堂金融硕士、985毕业生,去扫楼办信用卡啊!!!木有尊严了啊!!

替某银行妹子带一句话,“以后请对扫楼办信用卡的人温柔一点”。


至于金融行业的工作强度,我就不吐槽了,目测程序员都望尘莫及,每次跟银行的朋友说起工作,哪个都是一把屎一把泪的。不是银行的也好不到哪去,我有个港大的朋友,毕业了去高盛了,每天真是像牲口一样干活,有一天凌晨两点给我发微信,拍了他们公司的文件的照片,大致意思“高盛大中华区实习生工作时间每天不应超过17小时”,还非常兴奋的给我发了一段语音,说我终于能有一个充足的睡眠了!


当时我刚刚撸完了黑石铸造厂,有一点神志模糊的告诉他,这文件说的不是实习生么,你丫不是正式员工么?


深夜中,对面沉默了,我感觉自己失去了一段友谊。



至于四大啊,审计啊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感觉五十年代土改的时候,贫农诉苦会也不过如此了。



四、年轻的心,要有梦想和远方


说实话,虽然有些行业辛苦,但是如果自己兴趣在那里,也是无所谓的。


应届生,首要的,还是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宏图大业?采菊南山?


比如说我喜欢大城市,不管是北京还是香港,虽然竞争压力大,但是机会也多,能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也多,好吃的多,好玩得多。我七月份看了一场暴雪音乐会,这个月看《歌剧魅影》首演,各种博物馆、展览,是小城市无法想象的。


也有一些朋友毕业就回家乡,住着家里的房子,开着家里的车,父母找个关系进了银行,再靠父母关系拉拉存款,每个月能挣个小一万,完全净落给自己,然后父母介绍一个相亲对象……他们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哪个生活好,看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有一点,在很多情况下,去了大城市,你的天花板是你自己的能力;在家乡,你的天花板是你父母的关系。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


况且,感受一下新鲜的生活,是件很让人期待的事情。



晚安。


大浪淘沙

knowledgewealth

客观 理性 思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