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襄阳人,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11月5日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
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襄阳3人
熊子勋、孙红梅、赵福兰
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评选表彰,共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类全国道德模范。
来自我市的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熊子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孙红梅、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村民赵福兰分别获全国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提名奖。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道德是文明的基石。长期以来,襄阳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加强市民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摆在首要位置,以“德耀襄阳”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襄阳楷模、感动襄阳人物评选及宣传教育活动,全市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性示范性强的道德标杆。
据统计
2007年至今
我市已6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今年的获奖人员为历史最多
位居全省前列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刻写凡人善举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
彰显精神力量
60年坚持寻找58名失踪战友的
抗战老兵熊子勋
敬业至毫厘、护航远万里的
大国工匠孙红梅
勤劳改变家庭命运的
好媳妇赵福兰
这三位襄阳人的故事
你听过吗?
熊子勋
熊子勋,男,汉族,1927年6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
凭着一诺千金的执著信念,熊子勋用60余年时间寻遍每一座山头,查清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两度患癌、一眼失明,仍然坚守承诺、不言放弃,每找到一人,便为他们造墓竖碑。熊子勋用毕生践行诺言,被誉为“信义战友”。
熊子勋近照
1949年3月,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园沟遭伏,58名解放军战士下落不明。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再次进山剿匪。9个月后,成功解放谷城西南山区。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尸骨却不见下落。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埋葬,并在心中立下重誓:“哪怕用尽一生时间,我也要找到58名战友!”
1951年,在湖北日报社工作的熊子勋主动申请调回谷城。工作之余,多次进山寻访牺牲战友的下落,搜集战争史料。千里辗转,终于在四川找到一份珍贵的名单。正是根据熊子勋找到的这份名单,牺牲的战友被一一追认为烈士。
1982年,熊子勋被诊断出罹患胃癌。家人和领导怕他出意外,阻止他进山。他却悄悄留下遗嘱,独自进山。1988年6月,他在茶园沟寻访两名牺牲战友的坟,快爬到半山腰时突遇大雨,一股泥石流把他冲下山去。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性命,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1989年,熊子勋又罹患肝癌。他再次给老伴写下遗嘱:“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完成我对死去战友的承诺!”就这样,直到2011年,最后2份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子孙手中,58位战友及另外2名革命群众的牺牲经过、掩埋地点被他全部查清,60余年的艰辛寻找终告圆满。
1979年以来,他着手为牺牲战友写书立传,在患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24年间数易其稿,于2003年完成50多万字的手稿《磨盘山平暴记》。2008年7月,该书以《黎明的钟声》为名正式出版。那天,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纪念碑前,将新书摆在烈士坟前告慰英灵:“书写出来了,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熊子勋荣获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孙红梅
孙红梅,女,汉族,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
22年如一日,孙红梅凭借一颗匠心扎根鄂西北老“三线”工厂,专攻航空发动机焊修技术。破解62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她似傲霜斗雪的红梅,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绽放出大国工匠的光彩。
孙红梅 王斌/摄
永葆初心,勤奋刻苦超越自我。1999年,孙红梅从西安理工大学焊接专业本科毕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位于深山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焊工师傅带领的一次技术创新试验,给她种下了“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凡”的信念。她迅速调整状态,苦练技术本领。白天穿行在生产现场,熟悉产品性能,钻研产品原理,晚上则捡起专业书本为自己充电,一天工作学习十几个小时。凭着一股勤学苦干的劲儿,孙红梅用两年时间成长为技术骨干。
攻坚克难,毫厘之间精益求精。2002年,孙红梅被抽调至襄樊航空发动机修理公司,承担整个工厂的焊接维修工作,刚来不久就遇到难啃的“硬骨头”。在维修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叶冠时,由于焊接部位太薄,极易出现塌陷,甚至产生看不到的微观裂纹。整个夏天,她“闷”在蒸笼似的厂房里不停地试焊,握焊枪的手臂酸痛到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眼睛也经常被电弧光打伤。历经上百次查资料、分析、试验,最终通过控制电流参数攻克氩弧焊堆焊修理难题。2008年,工厂修理某型发动机高导内机匣时,遇到焊接变形超差的难题,她再次从零开始,反复实验,带领团队掌握了激光焊技术,使许多采用传统方式无法修复的产品获得新生。
坚守匠心,持之以恒不断创新。2013年,孙红梅组建成立了“红梅工作室”,吸纳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培养潜质的年轻技术骨干,主攻科研项目开发、故障攻关、技术创新。成立当年,孙红梅就带领团队修复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通过开“窗口”利用镜面反射原理精准把脉,配合仰焊将漏气部位修复,且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仅有头发丝(0.075毫米)的二十五分之一,帮助30多架飞机重返蓝天,这道工序也被命名为“镜面反光仰焊法”推广使用。
孙红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并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赵福兰
赵福兰,女,壮族,1989年5月生,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村民。
“85后”壮族好媳妇赵福兰,用双肩扛起风雨飘摇的家庭,用坚守传递不离不弃的家风,用勤劳实现改变家庭命运的心愿。十余年时间里,她和丈夫一起照料家中老幼亲人,发扬智慧与坚韧,将特困家庭转变为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小康之家。
2021年6月18日,赵福兰抱着小孩,与丈夫石红波在家里的大型收割机前合影。
笃定初心结连理。来自云南文山的赵福兰与丈夫石红波相识于深圳电子厂。她被石洪波细心体贴、奋发向上的精神所打动,跟随回到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初到婆家,她得知婆婆年迈体弱,丈夫的两个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嫂子患上精神病后双目失明,侄女还在上学。面对此种境遇,她并未退缩拒绝,反而牢记父亲“决定了就要有始有终”的叮嘱,与石洪波组建家庭,共同面对人生风雨彩虹。
真情付出共患难。2007年,赵福兰的孩子出生,但大哥也在同年去世,原本在深圳上班的石红波决定回乡务农,忙时种田、闲时零工,赵福兰则默默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婆婆因患白内障视力严重衰退,只能勉强走路,赵福兰就成了她的“眼”;二哥、三哥不会洗衣做饭,且需每天服药,赵福兰就成了他们的“手”;嫂嫂不能下床,赵福兰就成了她的“足”。懂事的侄女想要休学打工减轻负担,赵福兰百般敦促她安心读书,家里一切不用担心。在赵福兰的悉心照料下,婆婆恢复了精气神,二哥渐渐不用吃药,还能偶尔帮忙干活。侄女毕业找到工作后,每月仅留下基本生活费,剩余工资都寄回家,不离不弃的家庭美德在赵福兰的潜移默化下悄然传承。
勤奋顽强守云开。日子不仅要过得去,还要过得好。2009年,赊账购入三头猪仔后,石红波专攻养猪知识,赵福兰则全心看护喂养。打猪草、喂猪食、扫猪圈、整夜守着母猪生仔,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小两口的第一次创业取得成功。有了资金积累,他们又开始投资农田耕种和农机出租,把自家承包的耕地扩大到了百余亩,养猪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家庭和睦,家风朴厚,家业兴旺,村里人都赞叹赵福兰是个“招福来”的好媳妇。
赵福兰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获湖北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向他们致敬!
XIANGYANG
襄阳日报官方视频号上线
欢迎关注
学习新思想 北翼微宣讲
——“襄十随神”城市群理论微宣讲云上联动展播
片名:《方志敏: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报送单位:中共枣阳市委宣传部
◆双预警!暴跌12℃!襄阳要下雪了
◆停水、降压!除襄城外,市区高楼全受影响
◆51岁的汉江一桥,准备维修!
◆新开通!直达襄阳新地标
来源:通讯员刘小利 全媒体记者黄金晶 徐勇
编辑:陈忱|审核:王卫华
校对:张文进|终审:邹燕 王少哲
运营:襄阳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