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公司查贪腐,一番操作猛如虎

铁马 金融八卦女频道 2019-10-06


别以为揪出贪污和腐败是什么大数据风控,敏锐的洞察,其实最简单粗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内部举报。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铁马


· · ·


十天前,在2019年万达商业年会的场外,竖立着一块没有企业成绩的宣传牌,底部公布了万达集团审计中心的联系方式。
不仅如此,百度搜关键词“万达举报”没有广告链接,没有无效信息,直达举报页面。
8月30日,万达集团发布内部公告称,4名管理人员严重违反集团制度,向商户、供方及员工索贿,金额巨大,已涉嫌犯罪,据封面新闻报道,万达集团这起腐败窝案发生在武汉,涉及金额总数近亿元。
除了万达外,两个月前,小米内部通报两员工贪腐问题,涉及一位市场部的“美女总监”,经常在抖音露脸。
就在小米通报内部贪腐前几天,360就通报了其知识产权部资深总监收受多家代理商贿赂被捕的消息。
“红衣教主”还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虽然老板们斗起嘴来不饶人,但是面对贪腐,大家都是一个态度:“给我查到底”。
随着近两年“挖蛀虫”的深入,企业中专门治理内部贪腐的部门,也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来源:虎嗅网、华夏时报、裁判文书网等网络公开资料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报道,一名万达前员工表示,“我们对审计部门的主要感受是怕,我们希望永远不要和他们那边(审计中心)的人有交集。因为当他们找到你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事儿。很多人对‘审计中心’真的……真的……是怕。
在铁马的调查中,有三位在企业中做反舞弊/廉政合规/内部审计的朋友讲了他们在企业抓贪腐的故事。

1.
 / 查贪腐,不仅要把自己
当成坏人,还要会演戏 / 

阿敏,某房地产公司,反舞弊部门。
万达这次的通报事情其实在房地产圈里很正常,只不过目前许多公司的自查都流于形式,所以放过了很多“害群之马”。
据我所知,万达很重视内审,所以相关的审计通知都是由王健林亲自签发:
一个审计经理到了当地说“我要查XX的账,该地区的负责人就会乖乖的安排”。
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贪腐多发于三个地方,第一是采购,第二是招投标,第三是营销。
之前采购是最易发生漏洞的,现在却不容易造假,因为现在一切都有日志痕迹,造假要造一整套,风险大,水平高,所以很多人已经放弃了这个方式,多的都是小红包、小礼品的小打小闹。
剩下就是招投标中的操纵行为和营销中的一系列漏洞。
很多人好奇我们是怎么发现这些蛛丝马迹的,主要是两个方法,第一是勤于探听公司的小道消息,其实这个和举报差不多。
曾经我们的一个分公司有一项大额招标,那项业务的招标价格比平时高了30%左右,当时我的组长便让我也去招标现场看看。
一切进行的顺利而又平稳,材料流程非常齐全,让我相信这就是一次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
但是,万万没想到啊,那天我在等人送材料,所以走得晚了一点,在酒店的厕所里,我听到两个来投标的人一个向另一个打听,这次来投标的一个公司是不是X总的弟弟的公司(X总是我司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另一个她也说不太清楚,听说是有点关系。
当时人都走光了,估计她们也没注意我,因为一切进行的太顺了,所以我就把这个情况当作异常情况报告给我的组长。
后来组长通过人脉(强大的内审需要具备自己独有的人脉,才能挖掘真正的内幕)外加我们在相关软件上的查询,发现参与投标的三个公司的实控人都是X总的弟弟/弟弟的老婆,再查另外四家公司标书上传的电脑MAC地址,都是同一个,妥妥地陪标没跑。
发现石锤的那天,我们部门的老大带着我的组长连夜赶赴分公司所在地,第二天直接在分公司地库里等这个X总,直接game over。
第二个发现蛛丝马迹的方法是,把自己当成坏人,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我要在这个项目里牟取不当利得,我应该怎么办。
例如现在最容易出问题的条线——营销。
营销费用一般占到一个项目的3%,常会在2~3年内使用完毕,很多时候都会通过供应商、代理公司联合操作。过长的业务时间+其他机构的联手,让营销过程里的权力寻租有了可乘之机。
当我还是个新来的小年轻时,在季度性例行检查中我和同事发现了一个新一线城市的楼盘几栋的黄金楼层都没有卖,但是发函调查也没说有批示不能卖。
而这个盘卖得很好,别的房子都已经卖出去了,我俩当时觉得比较奇怪,但是判断不出来是什么情况,就把这个情况汇报组长。
组长问我们,如果让你们做营销,你们想在楼盘的买卖上多赚钱,会怎么办?
职业的敏感让我们立刻想到把好的房源留出来找别的代理赚溢价和代理分成。
于是我们就像记者暗访一样带着录音笔去往该楼盘,周围的某家中介(非合作方)接待我们很热情,一再宣称有资源,预留的都是最好楼层,但是单价要贵一点。
其实拿到这个证据真相也就昭然若揭了,当地的营销负责人通过预留比较好的房源,伙同非指定的代理方谋取利益。
另外,一名合格的房地产公司反舞弊人员还得会演戏,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人对检查很敏感。我的同事就因为看房太生硬,人太害羞被中介看出来不像买房的,我们的“暗访”也差点露馅。

2.
 / 侦探剧的故事发生在现实 / 

小雪,互联网公司,廉政部门。
很多人经常问我,互联网公司的贪腐是哪里来的,大家不都是程序员吗?
错了,朋友,凡是能与供应商接触的职位都是腐败的高发地带,例如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供应链采购、渠道部、乃至于行政部等部门。
而小到中性笔芯,大到广告、设备,都有可能拿到回扣。
我的前公司是个百人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我做证代也顺便管管公司的内控、内审、合规,其实那个公司的内控制度并不健全。
我们曾在一个行政人员离任盘点公司库房物品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短缺,这个人工作三年靠文具等一些耗材虚报发票+拿回扣,保守估计吞了十几万,因为人已经联系不到了,老板忙着再融资就没追究。
我这下相信了那句“最高明的采购,最安全的标的物是那些不起眼的耗材”。
例如A4纸、中性笔、白板笔、透明胶,这些东西用了就再无对证,用完了就买,入不入库都行。
自此以后,我的前东家员工领用一根笔芯,一卷胶带都要登记。
说实话,目前高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很多管理规则还没设立清楚,可能产生了贪腐问题都不知道,毕竟老板就像我的前东家一样,没时间来管理这个问题,他的所有心思都应该在对付高速发展的公司业务。
另外,在和同行交流时,我觉得互联网公司除了举报以外,其实更依赖一些偏侦察的手段发现不合常理的地方。
例如前年年底检查时,发现一个部门有一笔几十万的广告费,买了别的省一些公交站灯箱广告。当提出实地盘点时,他们说广告牌和灯箱已经撤了,但是拍了照片存档,我和广告公司也打电话确认了这笔业务没问题。
本来我都准备交报告了,我同事(以前做经侦的)陪我整理材料,发现广告投放是夏天,但是公交站的照片影子没有夏天那么长那么深角度也不对,像是冬天拍的。
根据他发现的这个线索,结合公交站电子屏显示的时间,我们找了个当地的朋友特意在同样时间、同样的地点去拍了照片。发现基本没差,就是冬天照的,部门很可能是为了糊弄我们临时和广告公司串通塞了一张大海报进去拍个照留档。
时间已经过了,现场没办法查看,光用影子说事儿可能会被当成神经病,还是得进行访谈。
因为涉及到联系广告公司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怀疑不仅是一个人干的。而越是集体舞弊,越容易查,因为知道的人多了,嘴巴也就多了,就有管不住嘴的人。所以后续谈话很简单就知道了这次“虚打广告”事件的始末。
在我们谈话时,对一些管理岗上的人来说,做到中高层,没有特殊技能或者长处的话,其实很怕丢这个岗位,所以诈一诈心理防线很快就崩溃了。
在互联网公司还有个特点,大概因为大家学历水平都比较高,所以很多人自作聪明,心想“我把支付宝、微信账单提供给你也查不出来”。但实际上往往这样的人无法解释的大额资金往来一抓一大把,每年都能这样找出许多“索贿”情况。

3.
 / 容易卷入漩涡,
成为内斗的牺牲品 / 

阿龙,某外企世界五百强,内审。
其实内审是一个最孤独的职业,累死累活得罪人,把企业各部门得罪光之日,就是我的跳槽之时。
我进入内审岗位的第一天,我的师傅没教刚大学毕业的我更多的财务知识,而是让我先记下了各业务线上的领导和他们的脾气,告诉我不要成为办公室内斗的牺牲品。
别人以为我的工作是一天查这个查那个,威风八面。但其实我的工作是——接受各种小报告。
对没错,就是接受举报,我们就是看那些举报箱的人。
所以别以为揪出贪污和腐败是什么大数据风控,敏锐的洞察,其实最简单粗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内部举报。
现在举报渠道很多,收到的举报信息越来越多,这其中也不是所有信息都是真的。实际上在这些举报中:
有30%是忽悠(无效)信息;
有30%都是生活作风问题,这个我们在理论上没有权利处理;
有30%是几个部门之间的办公室斗争,也就是俗称的“狗咬狗”;
当然要这么说你可能就觉得我们是打酱油的了,其实不然。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曾经我们接到举报,一个部门经理虚报了几十万的物料费。部门经理有一定的财务背景,说实话是个老手,因为他有着自己开票渠道,有些物料甚至他都是通过自己的资源借的,我们去盘点东西就在那,所以光从发票入手可能查不出来什么。
但是我们把当时同意购买的单子给老板的时候,老板说并没有签过,但是签名又确确实实是自己的,老板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忘了。
后来我们发现,这个经理每次都会复印一份领导签字的审批文件,然后他在淘宝买了签名印章,但是由于那种印章没有写过的痕迹,他会用一支用完了的笔芯在签名上划下笔迹,伪造称老板的签名。
这是怎么发现的呢?有一天我看侦探剧里面的人在笔迹鉴定时突然来了灵感,我把这十几份疑似伪造了签名的文件都扫描下来,然后用PS清除了白色的纸张后,发现几份文件的字大字小虽然不一样,但是笔弯笔顺的弧度等完美重合。
人就算是每次都写一样的字,也不会每个都是一样的,更何况这几份文件的时间跨度有一年多。
后来我的师傅屡次找这个部门经理谈话,各种心理施压,最终这个经理还是交代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们把几个有签字权的领导的笔迹都做了一个笔迹库,公司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了笔迹鉴定的课程。
不过不是每一次出击都是这么“英明神勇”。内审是一个处于公司漩涡中心的部门,除了平时的协调和平衡外,同时还要防范不适当的操作被抓到把柄而投诉,成为公司内斗的替罪羔羊。
这还是我刚工作时候的事儿,当时快过新年了,一个业务部门给客户订购了一批电子产品,我们接到举报说这笔采购有问题,去调查时当然是对着发票先盘点,当时我走程序就让这个部门的员工当着我们的面把电子产品拆开看东西到底在不在里面。
盘点结束后,确实发现数量有一点偏差,但是还没等我汇报结果,这个部门的老大就去老板那里把我们整个部门告了,说我们拆封了电子产品,没办法送给客户,要求我们赔偿损失。
闹了好几周,事情平息下来才发现,这是另一个部门和这个被投诉部门之间的内部斗争,因为这个业务部门处于被调查阶段的话,审批、报送、签字的流程都会减慢,另一个业务部刚好通过时间差撬了这个部门的几个客户。
其实我经历的这只是比较初阶的内斗,曾经内审因为卷入内斗丢了饭碗的也不在少数,所以现在我的学弟学妹问我,我都不建议大学刚毕业就来做内审,太嫩!

4.
 / 后记 / 

普华永道发布《2018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舞弊者的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40岁以下的占到81%。

来源:《2018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现状调查》

参与舞弊的人员中,工作年限在1-5年的比例最高,占58%;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6%。

来源:《2018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现状调查》

老员工虽然参与舞弊的机率低,但据数据显示: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舞弊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工作不到5年者的4.7倍,可见老手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大。
工作年限超过5年,基本属于公司、企业的骨干人员,或掌握一定的实权,在实施犯罪时有一定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31-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济需求的压力最大,都会促使这类人群更可能产生侵占公司财产的动机。
另外,内部人员舞弊案件占比较高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9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5%)、房地产业(73%)。
据了解,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基本难以全部挽回,挽回的经济损失不到损失总额的五分之一。
除了损失以外,一起贪腐事件被查处,受损的还有企业声誉、运营中断、工作无法开展等造成的间接损失,这些都无法精确统计,因此全部实际损失可能比账面数字要大得多。
另外就是违法成本不高,与查明的舞弊案件总数相比,平均每1.25起舞弊调查才有1名舞弊者受到企业行政处分,每1.4起调查才有1名舞弊者被解除劳动合同,每9起调查才有1名舞弊者被提请司法机关处置。
但真正在企业内抓贪腐不好做,就像前文所述,很多公司的内控内审机构流于形式,或者直接就被作为了内部斗争的“枪”,另外还需要人员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警惕性。
不然就会像这样,工作中什么都发现不了,还容易卷入漩涡:
某电商公司曾招过一个小伙子,理论水平还不错,安排他单独去某子公司审计。两星期以后,他回来了,说是什么发现都没有。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被审单位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给他提供了一条异常,好让他交差。
所以防着点你身边在企业抓贪腐的朋友吧,他们可都是生活中的福尔摩斯啊。
—end—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八妹微信,爱我,就别错过~*



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700万人的选择。点击阅读原文,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