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蜗居》到《安家》,身价过亿的六六买房观变了吗?

屯屯 金融八卦女频道 2020-08-28

在中国,房子是家的载体。因此,无论是11年前,还是11年后,关于买房的话题,以及其背后牵扯出的家庭矛盾与人性本恶,始终影响着想要在大城市“安家立命”的家庭。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屯屯

· · ·
没想到,《蜗居》的热播已经是11年前的事了。
11年后,同样是六六作为编剧,又一部围绕买房主题展开的《安家》,凭借着中国人对家的执念,屡屡冲上热搜,引发讨论。
编剧六六声称,她一开始不愿意接手这个改编剧,但出品方有一句话打动了她:
——到2019年《蜗居》播出就十年了。这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觉得该回顾一下吗?
《蜗居》之后写《安家》 六六:中国人自己的买房故事
而当年《蜗居》中的海萍跟苏淳,11年后再次出演《安家》中的宫蓓蓓夫妇时,他们的买房需求与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1.

 / 蜗居时代:不惜一切,

 拼命也要上船 / 


每一个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拼的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个安稳的家,郭海萍也不例外。
本来和苏淳都是来自小城市,毕业之后就决定来大城市打拼,刚参加工作的他们只能租得起弄堂里十几平的小房子。
卫生间和厨房都是和邻居共用,他们会因为谁偷用了谁的调料据理力争,也会因为今天轮到谁刷马桶而破口大骂。
原本浪漫的爱情变成了一地鸡毛,再加上上海不断攀升的房价、孩子的出生,都让海萍买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即便在上海打拼七年存了8万块,他们依然交不起首付。
在剧中,海萍在一家日企做文员,每月工资3600元左右,丈夫苏淳在一家船厂是一名普通技术性员工,每月工资5400元左右,夫妻两人每月一共赚9000块。
而当年,海萍想要在上海买一套两居,预算是八十万。于是,夫妻两人就开始绞尽脑汁的想办法省钱。
他们可以一周连吃5天挂面;
坐公交车浪费钱,那就买自行车上下班,按海萍的说法,这样每月能省33块;
还要求老公不许抽烟、和女儿打长途都要争分夺秒……平时仅仅是点头之交的同事结婚,她躲,就为了节省份子钱;
甚至会因为苏淳弄丢1块钱,和他吵架。
可能海萍生气也并不是出于本意,顶着生活的压力,或许是积攒了太多委屈与怨言,但没办法,现实总是有着重重铠甲,我们总是赤手空拳,充满无奈。
但在买房这件事上,海萍和苏淳夫妻两人从未停止努力,即便这个过程异常艰辛:
买房子的人会像菜市场甩卖一样哄抢;
随便一个老破小要价38万,还有人争着抢着加价。
两人终于看上了一个,加价4万付了定金,还没到家呢就被告知又不卖了,简直是扣了一盆凉水。

现实告诉了他们,甭管房价多高,都有人削尖脑袋去买,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房子、炒房、囤房,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会有一种恐惧感,特别不稳定的感觉。
最后,夫妻两人差点反目,搭进去了所有的存款,自己的妹妹还成了别人的情妇。终于买下一套126平的房子,总价90万,均价7100元/平。每月还着6000块的月供,成功跻身“房奴”。
在《蜗居》大结局中,海萍有这样一段独白:
“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
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
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
想必这也说出了不少人想要扎根大城市的辛酸。
生活的琐碎、房价的压力、家庭的矛盾……都是站在一般平民的角度,《蜗居》注定能引发普通人的共鸣。播出之后,关于买房、卖房、炒房的话题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很多人说郭海萍的买房之路不仅真实,更现实。

2.

 / 安家时代:置换优质 

 房产成另一难题 /

 
11年后,《安家》中第一个关于买房的故事,还是由海清和郝平饰演,只不过他们的身份变成了宫蓓蓓和刘斯里。
两人都是博士学历,在上海打拼七八年,宫蓓蓓是一名妇科医生,老公是一名IT男。
根据丁香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妇科医生无论在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收入排名都仅次于儿科医生。


况且宫蓓蓓还是在上海做了七年的妇科博士医生,月收入和平均值相比肯定是只多不少。
至于她老公的收入,随便在招聘网站上搜索一下上海网络工程师的职位,薪资平均都在20K以上,更别说他还是个有着八年工作经验的博士。
这样的家庭无论在哪座城市都算得上是中产家庭了吧?可一家五口依然住在60平米的房子里,如今又有了二胎,换房子便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在剧中,三代同堂一家人住房辛酸,在宫蓓蓓下班回到家里的那一瞬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也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家里的东西堆得满满的,老人带着孩子在卧室睡觉,丈夫只能睡在客厅的地板上。为了帮学生修改论文,她也只好拿着电脑进了厕所,坐在马桶上工作。
抬头就能碰到挂在卫生间里的各种衣服,也正是那一刻,宫蓓蓓决定必须要换个大房子。
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学区房、交通便利的房子并不好买,还得把第一套房子卖掉才能买得起。
一句“工资涨得没有人口涨得快,人口没有房价涨得快”也说出了现实中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即使是博士毕业的高薪酬,在房价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
就连宫蓓蓓自己也自嘲:“我觉得我们俩挺可怜的。俩博士毕业,两个人在这个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连一套像样的两句室都买不起,可笑吧?”
直到遇到房似锦,给他们介绍了一套单价5.51万/平的跑道房,并且被辅以“诗和远方”的感情牌营销概念。
虽然有人会质疑现实中怎么可能有人卖这样户型的房子?但仔细想想,房似锦能把房子卖掉并无道理,因为户型的原因,均价相比其他房型更低,又有足够的总面积,正好符合了宫蓓蓓换房难的需求。
有人说,十多年过去了,海清两口子成功把房价从5000/平看到了5万/平,从38万/套熬到了320万/套。但很明显,十年后,有房的人都开始抛弃老破小,想要置换更优质的房产资源,可没房的人依旧为能拥有自己的小家而奋斗。

3.

 / 从《蜗居》到《安家》,是六六的

 买房史,也是时代缩影 /

 
六六也曾在自己的微博中透露:自己95年参加工作,2010年才买的房,自己也从没有因为买房找过父母求助。可见即便是知名作家、编剧,同样会受到房价的困扰。
也会因为儿子的上学问题,购买学区房。
也会和普通人一样,惊讶于猛烈上涨的房价。
其实回顾上海这十年来的房价变化,从2007年到2015年,涨幅和收入涨幅基本是一致的,买房难度并没有变大。
2008-2017年上海平均工资涨幅9.5%
但经过2016年的暴涨,到现在上海均价超5万+/平的房价,让很多人只能“望房兴叹”,这是现实比电视剧更魔幻的一点。
所以,无论是《蜗居》中的月月还房贷,还是《安家》中全家挤在“老破小”里,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中国人买房的意义以及带来的家庭矛盾,也成了这类以“房”为话题的电视剧最关注的问题。
从《蜗居》到《安家》,我们都可以说是六六在借 “房子”为主题,呈现出不同时代的本地化热血买房记,但十年岁月蹉跎,成了“双博士”的海清夫妻,依然还在买房路上。
知识能改变命运,尽早买房也能?让时间来证明吧。

—end—

金融八卦女招人啦 》》点击查看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八妹微信,爱我,就别错过~*



极扬文化(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1000万人的选择,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