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发力、巨头垂涎,消费金融“肥水”会流进哪家的田地?

段誉​ 金融八卦女频道 2020-08-28

种种迹象表明,消费金融将有可能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力“推手”。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段誉

· · ·
近日,建行出了申请消费金融(简称消金)牌照的消息,引起不少议论热潮。
建行的零售贷款金额,2019年在国有银行中位居第一,房贷占比超过80%,除房贷、车贷的消费贷却占比不多。有人觉得建行申请消金牌意味着看准了消费金融市场,雄心勃勃。
实际上,在各大行都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已成为各行的发力方向。即便去年多家中大型银行的消费贷余额增速整体呈现放缓的趋势,但仍挡不住各方入局的决心。今年以来,已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牌照。
据《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估算,我国消费贷款规模已超过13万亿元。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预计,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仍会有5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
截至4月13日,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有6家消金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合计营业收入超300亿元;8家消金公司实现盈利,合计净利润达38.07亿元。
市场潜力如此之大,也难怪建行即使在疫情背景下,要宣布加入战局。
而从第一批持牌消金公司诞生到各家争相入局,不过短短3、4年。起先是银行,互联网公司紧随其后,目前已形成银行、保险、信托、互联网公司、产业公司争相厮杀的局面。
此外,中央近期多次强调,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2月15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如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3月15日,银保监会再度强调,将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型消费和消费复苏。
4月3日,商务部发文称将统筹运用信贷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个人消费。
种种迹象表明,消费金融将有可能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有力“推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消费金融格局

1.

 / 消费金融的利益有多“厚”?/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成了居民“刚需”。根据资料,从2016年至2018年,拉动经济“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消费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
三大需求累计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海关总署 
消费的增长离不开消费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0.68万亿快速上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占境内贷款的比重由1.7%上升至6.3%。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变化曲线逐渐平缓,短期消费贷款比重仍保持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贷款率与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增长了35.3%。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贷款率与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
也就是说,短期消费贷款总体增速较快。短期消费贷款不仅包括了信用卡消费贷,还有有场景的消费购物等。随着银行的零售转型、楼市调控,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发力消费贷。近期,为了吸引更多客户,有国有银行消费贷产品年利率降至4%打头。
目前,短期消费贷产品多用于装修、教育、医美等场景 
许多银行还会与助贷、小贷公司合作放款消费贷、现金贷产品。企业平台产品借款的门槛更低,吸引了更多人群借贷。
以招商银行为例,个人消费贷款无抵押贷款对申请人有较多资质要求,比如为公务员、教师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来源:风控圈子 
银行系消费金融如中银消费,企业类消费金融如苏宁消费对消费贷、现金贷客户要求多为征信良好、有稳定收入。来源:风控圈子 
消金公司“群雄逐鹿”、“遍地开花”,而高额的息差、手续费,都增厚了利润。
银行系的消金公司靠着较低的资金端成本,同业借款利率一般为5%左右,因此即便在消金公司中利率不高、不占优势,获得的利润反而更多。
与巨头成立互金公司相比,持牌消金公司银行资金成本较低。来源:网络 
若银行系消金公司利率再调高,其中无论现金贷还是消费贷产品,利润都将更高。
根据媒体报道,中邮消金年利率在14.04%-35.28%之间,以2020年2月的借款为例,使用IRR公式后年利率为35.28%,也接近36%的红线。2018年,中邮消费的增长速度就达到了250%。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2.38%。 
亮眼数据曾惹来不少争议。中邮消费金业务包含“邮你花”、“邮你购”、“邮你贷”等,其中,“邮你贷”被投诉利息、罚息太高的现象普遍。根据聚投诉,用户通过邮你贷借款6500元,分24期还清,每期需还370.29元。办理延期还款后,延期1天的逾期费用就有50元。
图片来源:聚投诉 
其他持牌消金公司中,捷信也以高利率“闻名”。捷信是一家外资公司,是PPF(中东欧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为捷信最大市场。 
2019年7月,捷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根据媒体报道,招股书显示2016年到2018年,捷信集团现金贷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和31%,只有2018年年利率在中国处于合法范围。 
捷信201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460多亿元,实现经营收入约100.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人民币8.3亿元。2016—2018年三个年度,现金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50.9%、59%、69%,占比逐年增加。
从2019年上半年资料可得知,在三类贷款(销售点贷款、现金贷、循环贷)中,金贷的均利息为30%高于销售点贷款,而循环贷占贷款总额很少。 
也就是说,相较于其他持牌消金,高利息、高市场份额的现金贷业务增厚了捷信的利润。
捷信在大型持牌消金公司中,2016、2018年净利润为最高。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丰厚的利润,也离不开政策的“东风”。 
在90年代,信用卡消费在中国已经有了大幅增长。银行信用卡信贷1994年至1995年就增长了77%,而消费信贷1990年至1995年则增长了近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了影响。国家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政策。2008年,GDP增速达到了9.65%,政策下,居民消费热情空前。 
2009年8月13日,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将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设置消费金融机构进行试点。中央财经大学专家郭田勇曾表示,监管部门是为了扩大消费而颁布这一管理办法。
政策出台后落地速度很快,短短几年,第一批持牌消金公司北银、中银、捷信、锦程诞生,随后,多家持牌消金公司成立。 
经济学家、知名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认为,这一阶段消金公司对贷款对象要求比较严格,效果一般。余丰慧还认为,消金公司黄金发展时期是在2013年前后,金融科技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激活了消费金融。 
事实上,余丰慧所说的繁荣时期也是蚂蚁金服等非持牌消金公司大步发展时期,这个阶段政策上对消费金融有了进一步支持。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降低了消金公司出资人最低持股比例,发放贷款额度也适当调高,这一措施在某种程度降低了消金公司的准入门槛。 
不过,到了2016年,根据官方数据与报道,互联网信贷竞争激烈,加上校园贷乱象众多,监管力度加大,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发展放缓时期。 
2016年3月,央行、银监会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余丰慧认为,意见没有对消费金融起到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因是基于线上场景的消费金融发展越来越快,有关部门需要把目光更多集中在更下沉的“草根”消金市场,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着业务需求下降与逾期率较高等诸多问题,但疫情期间激发的线上消费场景,也让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
随着全面复工复产的实现,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消费金融业务回款也将回归正常。未来,伴随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商业模式持续创新,消费金融和金融科技为消费者及金融机构赋能、为国内新消费提供动力的意义将进一步彰显。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8日 19 版)

2.

 /“高利贷”与“黑产”/


其实,从一些非法民间借贷现象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市场需求巨大,“高利贷”、黑色产业也随之产生。
一位多年从事催收行业的创业者小A向笔者表示,去年监管部门开始整顿涉嫌高利贷的违规借贷公司,现在类似“高炮(泛指利率高于银行同期4倍)” 的“高利贷”现象已经少了,但仍存在。 
小A举了个例子。约10年以前的民间借贷“高利贷”基本都是短期贷款,利率按周算,借10万块钱一周,周利率约9%(9000元,相当于年利率在400%以上)。若借款人第二周没有还上,在原有基础上,一周再加3%—5%,如此高的利率中获得的盈利,不仅足以覆盖贷款人违约的成本,还多到能再放贷,再往后都是“净利”,“高利贷”对于借贷机构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近年屡被媒体曝光的“高炮”也是如此,借款人借了1000元,实际放款只有850元,最后还款需要还1120元,这一笔就赚了270元。 
有人在网贷平台借钱,很多产品都包含“砍头息”,借1000到手750,2000到手1200多元等,而借款期限一般都是5—6天。
来源:网络 
或许正是需求的影响,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平台开始出现类“高利贷”。 
据黑猫投诉平台4月16日投诉内容,消费者在马上消费金融贷款6800,借款一年,还款近9000,每个月都要扣300多利息,其中包括了保证险、服务费、寿险计划服务费等捆绑项目,并事先不告知消费者。 
来源:黑猫投诉 
来源:黑猫投诉 
根据其他媒体报道,类似的保险还有亚太保险等消费者购买银行贷款时的附加保险,消费者致电马上消金客服,被告知保险属于默认状态购买,具备强制性。 
对于保险问题,马上消金在官网上说明客户选择参加保险计划,就等于承认成为“被保险人”,并且认可同意了保险金额。公司因策略调整,不再向新客户提供购买服务入口。有人觉得因策略调整不提供服务入口这样的解释过于敷衍。
还有网友投诉兴业消费金融存在“高利贷”现象,贷款20000元,还了6期,实际利率是35.4%。这个利率已经接近36%的IRR利率合法红线。
来源:黑猫投诉 
兴业消费此类纠纷不在少数。根据2019年6月《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与郭朝阳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被告2016年7月向兴业消费金融借款20万元用于消费,后被告出现违约,要求被告偿还欠款部分
法院查明,兴业消费在放贷同时收取了4000元账户管理费,这部分费用应当从本金中扣除。此外,兴业消费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应该有更严格限制,对于兴业消费主张超出年利率24%的利息、罚息及违约金,法院不予支持。
来源:裁判文书网APP
除了争议较大的“高利贷”,还有不少隐藏的“套路贷”。 
在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弹个车以买车为名,欺骗消费“先租后买”,后又擅自改变合约,强制以分期还款形式购车,且分期36个月,利息高出原本很多。 
弹个车投诉用户租车1年后,不能付尾款,仍需要月供,否则需要付清36期连本带利汽车贷款 
在消费金融领域,还有“黑色产业”。 
小A告诉笔者,“黑色产业”在租房、消费等领域均有存在。房屋中介公司会以暂时没有房源为由,让消费者先交费、签租房协议(通常为押二付三或押一付三),后以各种理由爽约拒不退款,若消费者上门要退款,就会有几个“膀大腰圆”的员工出现,震慑维权者。 
比如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要买手机,到了消费金融机构指定商户,商家以暂时无货为由,让年轻人先办理消费分期,晚点再拿货。两个月后,商家跑路。 
前两年,“整容贷款”黑色产业链曝光,一些公司以高薪名义招聘年轻女性,并以各种理由让求职女性进行“整容”,在背上高额的“整容贷”后,女性的工作并没有被安排,取而代之的则是被要求“接客”来还债。
一家名叫“巨鹏国际”公司要求求职者整容“微调” 。图片来源:网络 
“隐形”的高利贷与黑产问题迭出,而资产质量也是消金平台的心头隐患。 
“校园贷鼻祖”趣店(前名趣分期)近日被曝出部分资金方与其停止合作,可能与资产质量有关。 
趣店成立于2014年3月。在上市前,趣店与蚂蚁金服有紧密合作关系。2017年下半年,趣店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刚上市的趣店资产质量还保持稳健,2017前三季度M1+逾期率低于同行,但到了2019年四季度末,资产质量不断恶化,D1逾期率已为13%左右,2020年2月份升至20%。 
此外消费贷真实用途、第三方逾期带来的风险问题依然存疑。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师曾表示,消费贷款自贷款公司流向个人之后,由于缺乏监督和统计机制,对其流向很难加以判别。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央行彻查房抵经营贷、消费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与楼市出现反弹有很大关系。
“在疫情之前,不少借款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已经下降”,一位常年在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工作的资深人士房女士告诉笔者。房女士表示,疫情会影响所有银行与非持牌消金公司业务,从增量业务看,由于线下消费场景大量减少,业务受到损害,已有的存量业务随着疫情期间借款群体收入大幅下降,逾期率、坏账率会上升,资产质量受到影响。 
从风控角度看,从24%—36%贷款产品借钱多为“次级客户”,风险评分一般,收入下降直接影响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 

3.

 / 巨头争相入局 /


在消费金融领域,互联网巨头虽然入局时间不如银行系消金,但凭着更多针对消费者的大数据,很快就占领了一席之地。 
2013年之后,第一批巨头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纷纷入局消费金融领域。 
巨头们各有千秋,阿里优势明显。2014年,阿里推出了“花呗(一款消费贷产品)”,或许是借支付宝的优势,“花呗”的成绩在巨头中算是最亮眼的。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双十一期间,“花呗”就占到了支付宝整体交易的8.5%,到了2016年,可以说用户超前消费的习惯已经养成,双十一“花呗”半小时交易额就达到了45亿,2017年上半年,“花呗”的贷款余额已达到992亿元,年净利润34亿元,加上现金贷产品“借呗”,蚂蚁金服2017年全年利润达到了约132亿元。 
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花呗的消费场景与淘宝直接挂钩,这让阿里有先天场景优势,其次阿里在消费金融方面借着支付宝不断迭代,已经形成良好风控,技术上有优势。 
相比之下,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的优势稍逊。目前来看,腾讯现金贷产品微粒贷主要是依据日常社交、生活等数据。并且,微粒贷还有用户“共债”的风险。与支付宝一个身份证只能注册一个账号不同目前腾讯1人可以注册多个微信账号,这种情况下,风控难度明显加大。 
而百度的消金产品度小满,营销不及阿里、腾讯,获客成本较高,京东白条没有第三方金融机构介入,在究竟是信用赊销还是金融信贷上有争议,不少银行认为白条表面是赊销,实际是贷款产品,信用卡还款白条“以贷还贷”有较高坏账风险,不与其合作,合作通道变窄,发展自然受限。 
除了BAT之外,今日头条、美团、滴滴也想在消费金融市场分一杯羹。其中滴滴、今日头条已经联合银行、持牌消金公司相继推出借贷产品。美团2016年就握有小贷与第三方支付牌照,2017年开始试水现金贷业务,推出现金贷产品“美团生活费”。 
凭借对消费者更多的大数据分析,更多的风控模型,巨头可能打破旧的市场格局,不容小觑。 


 / 结语 /


去年年末,有消息爆出监管部门明确要求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将部分消金公司贷款产品利率调整至IRR口径年化24%以下,如今,包括蚂蚁金服在内多家持牌与非持牌公司都下调了利率。 
若政策明确了,意味着以高利率覆盖风险成本的消金时代即将过去,同时巨头入场更加剧行业洗牌,潮水褪去究竟谁在裸泳,可以拭目以待。

—end—



金八传媒往期获得奖项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八妹微信,爱我,就别错过~*



极扬文化(股票代码:873375)旗下金融八卦女APP,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1000万人的选择,这里有更大的视界,金融八卦女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