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立春的除夕里~


冬去春来,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的歌声里~~~

春天在那小朋友的欢声笑语里~~~


小编小时候,一年当中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

哈哈哈~

有没有猜中你家小朋友的小心思?


立春,

二十四节气的首个节气,

孩子马上要长大一岁了,

知识也要跟着涨一岁呀~

陪着孩子,

跟着小编我一起发现节气歌里的秘密吧! 

    

    二十四节气萌生于三千多年前,它的产生与太阳有关。古人发现每年腊月的某一天日影最长,六月的某一天日影最短。日影最长的那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最短的那天就是夏至。后来,人们又发现了春分和秋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是最早确定的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除了依靠太阳,还依靠北斗七星。两千多年前古人通过北斗七星斗柄的方向,划分出一年四季。

    

    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这便是惊蛰了。


   太阳到达黄经60°,小满三日望麦黄,麦田的颜色渐渐由绿变黄,籽粒也越发饱满,稻田里的秧苗已经长成绿油油的一片,杂草也长得飞快,我们就知道是小满了。


    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是我们所说的农忙时节,也就是节气芒种

    芒种的名字有两层含义:

    一是说大麦、小麦等有芒的作物成熟了,需要抓紧抢收。

    二是说黍、稷等夏播作物该播种了。 

    收获、播种农事繁忙,所以芒种又谐音“忙种”。

    说到这里,还记得“五谷”都是哪几种吗,快来戳链接和我回顾一下吧!

    五谷指的是什么?

    现在粮食的收割用的都是机械化农机具,收割机和脱粒机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一环。

    而中国的农耕文明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代种植起源以来,一件件传统农具在先人的智慧中创造而来。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视频,了解一下传统农具是怎样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吧!


    “知了...... 知了...... 知了......”

    阳光直射大地,天气越来越热,树上的知了一直叫个不停,田里的秧苗也都耷拉下头,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到了。

    

    立秋节气的到来,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凉爽的秋天就要来了。农民们也迎来了忙碌的丰收季节,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


    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天气转凉,露珠凝结成了一片片小雪花,就到了霜降节气。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太阳到达黄经270°,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进入冬天,天气变得寒冷,农作物不再生长,种地的农民们进入一段很长的农闲日子,等到来年春天再次耕种。


    到了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形成,名称与今 天完全一样。 之后,人们开始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 根据二十四节气和农事的结合,农民们总结出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等农事民谚。


    好啦,节气歌里的秘密都给你们透露得差不多了....

    除了这些农事民谚,习惯了春节贴春联、穿新衣、发红包的我们,还有哪些立春习俗要了解呢?

   今年在2月4日11:14:14立春,作为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代表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     

    古时候,立春这一天帝王要率领三公九卿到东郊去迎接春天和春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浙江衢(qú)州的梧桐祖殿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每年的立春时节,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


    立春有一个习俗叫“鞭打春牛”。旧时,立春这天全村按辈分大小,依次用鞭子鞭打一头土做的春牛。把打烂的碎土扔进农田里,预示着这一年丰收。如今,有些地方延续着这种习俗,但更多是作为旅游观赏节目展示。



    早在汉代就有了立春吃生菜来迎新的饮食习俗。魏晋时期人们用五种味道辛辣的蔬菜组成五辛盘来“咬春”。到了唐代,五辛盘变成了味道更好的春盘。

    直到现在,在立春这一天也有北方吃春饼、南方吃春卷的食俗。


这个新年,让我们春满家园,

陪伴家人走向来年的24个节气,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

每一天都要浓情蜜意,

每一季都要充满“农农”的爱~~~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之节气歌里的秘密

 

围观的家长快扫下方二维码,千万不要错过哦~


我回老家过年,拿什么拯救五谷不分的城里娃?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