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人的回望与忧思:富裕起来的农民仍有返贫的可能
文/知情不具(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
关于农村与故乡的话题,从王磊光博士到黄灯教授等学者,近年来在新媒体平台引发公众广泛的社会关注。此话题热度的背后,是大家都意识到,当城市化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同时也要加紧补足农村建设的短板。
▼
农村迷茫与危机
(上篇)
每当岁末冬寒,年关到来,返乡是大部分在外打拼的国人的共同关键词。但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返乡其实已日渐成为种仪式。在故乡与异乡的轮回中,故乡可能早已失去原有的模样并日益淡漠,唯余少许亲人维系。
对于曾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并在毕业后每年春节都会回家的我来说,必须承认,这三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故乡和农村的变化是巨大的。无论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是农民整体收入,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在感受上,农村的短板也相当明显。
这是全方位的感受,不仅有精神上更有经济及社会结构层面,不仅关乎当下还波及未来。至少以我在故乡的所见所得,富裕起来的农民,其返贫的危险仍然存在。同时,因为农村人口的外流及“候鸟化”,农村持续发展的根基也处于动摇的危机中。
脱贫的迷茫
十多年前,因为邻村两位当时还年轻的搬运工的无意带动,邻村、我们村及周边村的诸多家庭都在武汉经商并收获不菲。没有经商的部分家庭,基本上也都有青壮劳动力在发达区域打工或工作。所以,基本上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拥有明亮的2层小楼,部分家庭还在县城购置了商品房及轿车,以及相当数量的存款。因此我的家乡,湖北省孝感下属安陆市农村的经济条件,在中部区域而言其实并不差。至少在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都已无忧。
但在武汉等发达区域的经历及经济条件的改善,并没有丰富大家的视野,农村的生活仍然单调贫乏。春节前后的假期里,大家休闲最集中的活动是“打麻将”和“炸金花”。基本上每个湾里都有人凑角打麻将,而在些同姓聚居的湾子里,可能是全湾集中在某一家“炸金花”。曾有人炸金花持续了一天一夜,还有的人被桌下的火盆烫伤了脚板而不自知。
与休闲活动单一相伴的是大家平时闲聊,关注的依旧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诸如,某家今年赚了多少钱,某家的儿子娶了什么样的媳妇及各种内情,还有某家女儿嫁到了哪里及男方出了多少财礼。如果自觉自家小孩嫁得好或娶得好或收入高,自然不忘主动向邻里介绍。全方位“攀比”心态可以想见。如我这等大龄未婚青年,每次过年时虽然乡邻和族人不会当面说什么,但父母在人前总觉脸上无光。
同时,不少乡邻对于教育不再重视,“读书无用论”重新流行。现在老家很多的小孩初中毕业,甚至初中没毕业都不再读书,而家长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告诫小孩读书很重要,如今他们的观点是读了再多书还不是要出来打工,与其这样不如早点不读。对于未来,无论是大人还是未成人基本都没有什么规划,随大流被动行动。
潜在的危机
农村婚恋状况的忧虑,也非空穴来风。现在农家男孩娶媳妇不仅有办酒和三金,很多女家还要求男方在城里或镇上买房(虽然基本上不会去住),其成本并不低于很多城市。
小姨家小表弟16年春节结婚,女方家虽然没要求在城里买房(新娘是同湾的),但小姨家对房子重新装修、购置家俱、办酒及赠送礼金的投入累计近20万,而表弟还有个哥哥没有结婚。
与返贫危机同时存在的,是农村传统宗族结构与乡邻结构的日益消解。因为个体及单个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还有各家庭主体力量日常都在外地,农村的人情开始淡漠,宗族与乡邻之间的联系基本也限于春节期间。
平时谁家有事办酒,若不是在春节期间,同族人基本上是不会回来帮忙的。如有人建房子基本上都包给建设方,像十多年前那样同族出人协助、借钱支援的互助景象,现在已经消失了。
与此同时,因为人口的流失与候鸟化,农村常住少量的“老弱”留守人员,青壮年常年在外。而且当前基层组织与村民的联系十分有限,村干部只有支书、村长、会计3人,原有各组长和民兵连长已不复存在。而且部分区域村干部口碑不佳,存在私设名目收取费用的情况,村民对他们缺乏认同。
上述原因的综合,导致当前农村池塘淤积、河道失修,重点区域和设施缺乏日常的巡视与排查,基层动员与风险防范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因为乡邻的主要经济来源已不再是农业,农民对土地已不再呵护。无论是耕种自家土地,还是兼带耕种别家土地的农户,都不再培育农用肥补充于农田中,农田开始板结、土地肥力开始流失。同时,农民为追求高效的驱虫效果,会使用高毒性的农药并把药瓶随手扔至池塘或河道。长此以往,农业持续种植的土地和生态环境基础基本被破坏,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
农村复兴的思考
(下篇)
私以为,对当下的中国而言,如果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那农村就是社会经济稳定的总后方。没有城市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繁荣与富强;但如果没有农村的有机存在,中国社会抵御风险的基本能力也会削弱;因此,农村的振兴与重建,对我们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农村人口的流失与候鸟化,是农村没落的主要因素之一,毕竟人是所有力量的源泉所系。因此,农村振兴与重建的核心是通过人与生产力的融合,吸引相应农村主力人口的回归,并在此基础上重建基层形态进而形成农村的底层力量与秩序。
同时,基层党委和政府作为纽带,具有人才、政策和资源优势,是农村振兴与重建中当然的领导力量。因此,充分并正确发挥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能与优势,是农村振兴与重建中的关键所在。当然,农民自救与互助对于农村的振兴同样重要。
人口与生产力的融合
比如,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通过驻村包片等制度性安排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产业和农村带头人的培育上发挥更大作用,培养基层干部的能力并带动和吸引农村人才回流。当然,对于在农村产业培育上取得实际进展的村官,可以通过制度性的安排提拔使用,从而保证农村产业培育的持续推进。
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各部门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服务于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发展。基层的农技及其他技术性部门可以实行分村包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各村,协助村干部和农民解决农村生产与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应该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让基层公务员形成同理心与实际工作能力,党和政府的温暖才会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政府要为农村的振兴与重建配套必要的资金,并从政策上为“新农民工”群体反哺农村提供支持和吸引力。农村大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眼界,熟悉城市和农村并能熟练运用各类现代工具,他们如回农村发展对于当地的生产力与人才层次都是促进。
家庭自救与群体互助
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农民整体在世代的更迭中保持相应程度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并实现部分家庭代际身份的迁跃。因此,基于家庭和教育的代际与家族传承,其力量不该被低估。
农业经营的集约化与深度化,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农村的振兴同样需要农业经营的深度化。但农民个体家庭是无法进行集约化和深度化的农业经营活动,而且农民群体在不拥有稳定并经确认的替代性经济来源之前,农村土地使用所有权的转移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通过相应形式的村民互助形成合力,实现农村的集约化与深度化经营对于农村的振兴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还需要推进和完善基层村民自治,鼓励并推动村民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治理和自我保护,推动村民投入村级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与公共建设。毕竟,只有共同的投入与利益联系,村民才会对所在区域形成感情、产生认同并推动区域的发展。当然,上述基层村民自治应依托基层党委和政府的指导,遵守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并在推进农村基层建设的同时兼顾社会建设与公共利益。
▼
结语:任重道远
中国农村是城市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所在,其状况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农村振兴都迫在眉睫。
在农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组织是启动者与领导者,但农村的良性发展还是有赖于对农村和当地怀有感情,熟悉市场、熟悉技术并具有现代经营思路和方法的人员带动和推动。所以,农村大学生的回流和农村带头人的培育,值得重视。同时,也要防止农村的振兴与重建纯粹成为资本和权力的盛宴。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content@ishiju.com
人才应聘请联系hr@ishiju.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yanghao@ishiju.com
申请转载请联系 zhangxy@ishij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