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老年日报启动“哈尔滨家庭急救培训计划” 普及急救常识 抓住黄金4分钟||附:必看!急救知识

2017-06-10 老年日报

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老年日报  点击关注

您将免费得到一位夕阳助手

年长者的精神家园

生命珍贵而脆弱,

消逝时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急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我们想让你了解,

你的双手可以拯救自己,

也可以拯救你爱的人。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心梗、猝死等突发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的发生。9日9时许,“哈尔滨家庭急救培训计划”在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发布厅正式启动,300名读者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本次活动由老年日报社联合中国应急急救科普联盟、中国保健协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肺复苏专业组等部门主办。


9日的哈尔滨细雨沥沥,气温降低,市民穿上了久违的厚衣。但雨水和低温阻挡不了读者参加本报活动的热情,本次活动9时开始,可刚过8时,读者就陆陆续续走进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大部分突发猝死都发生在家庭和公众场所,业内的急救专家早已经达成了共识,黄金救治时间只有短短4分钟左右。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然而,我国人民群众的急救技能严重不足,尽快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已刻不容缓。


据《老年日报》读者服务馆李阳介绍,该馆将根据读者报名情况分批次系统的培训,进行手把手的授课,内容涉及心肺复苏技能、儿童哽噎的急救与自救等方面。


“通过今天的学习,才知道急救知识的重要。学会了急救知识,才能在危急时刻,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现场读者对老年日报的为老服务精神赞不绝口,并积极报名参与培训,希望能学好急救知识既能自救也能救人,为亲朋守护好生命的急救线。


黄金四分钟怎么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49ip01p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段音频的背景来自于武汉的120急救中心,国庆期间,43岁的彭先生经历了一两天的胸口不适后,突然晕倒在家中,他的妻子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接线员长达26分钟的电话指导下,妻子对心脏骤停的彭先生进行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救护车到来前,为丈夫赢得了生机。


彭先生随后被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当时他的心跳已经停近一小时。诊断为心肌梗死。医生紧急抢救打通闭塞血管,3天后才脱离危险。


类似的心脏骤停案例,即使是在医院,能救回的几率都不过1%。


一项得到全球医学界普遍共识的试验告诉我们:在温度正常的环境中,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极限只有4分钟。


心跳停止 

3秒钟 ----黑朦

5-10秒钟 -- --晕厥

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45秒钟 ----瞳孔散大

1-2分钟 ----瞳孔固定

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10min ----无存活希望


也就是说一个猝死患者只有在4分钟内得到及时有效的复苏,才有望生还,才能把病后致残率降到最低。



 现状

  •  60~70%猝死发生在家中,待急救车到达时病人已死亡

  • 总存活率在10%以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多

  • 院外复苏的存活率明显低于院内复苏者

  • 少有目击者接受过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

 

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有资料统计:从目击者发现到急救人员赶到平均时间为9分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生命危在旦夕,此时他的生命其实就掌握在现场目击者的您手上。


国外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普及率高,这大大提高了高危人群的生存率,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为28.7%;而我国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街头心肺复苏救回率不足2%!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应该惊醒了,过去一味依赖院前急救被动等待的传统理念应该抛弃了。普及心肺复苏、提高抢救意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304q7kcsr&width=500&height=375&auto=0△黄金救援4分钟公益广告


说到心肺复苏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需要非专业人士参与抢救一般都是院外急救,例如溺水,电击,心脏猝死等等,这就对现场目击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尽早和有效!


目前全世界都在遵循美国心脏病协会组织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的开展和认识的不断加深,该指南也几易其稿,但是始终没有改变的就是核心内容:心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很经典简炼,可总结为6个字:三呼按压通气。


视频学习↓↓(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81apg71u&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三呼


“三呼”指的是三个动作,用来判断患者的情况,以及启动急救系统和寻求帮助,即呼唤,呼吸和呼救。


当发现身边有人突然倒地,首先要尽快判断是否心跳骤停,主要通过检查有无意识和呼吸。


① 呼唤:呼唤患者,看有无反应,注意重呼轻拍;


② 呼吸:同时俯下身去,用我们的面颊部感知患者口鼻处有没有气流,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是否停止消失或者患者是否呼吸呈叹气样短而慢;


③ 呼救:如果患者真的没有呼吸,那么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启动急救系统或者寻求帮助,请人或者自己拨打“120”或者“999”急救电话。


按压


或许很多人在影视剧中看到过类似的桥段,或许你感觉按压很简单,但姿势是否规范,按压是否有效,与最终临床转归息息相关。


按压位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按压的力度过大容易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


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其实只要注意了三个点和两个度,就能保证按压质量。


三个点:按压点、着力点和用力点。


按压点:是患者两乳头中点;


着力点:是施救者双手交叉后双手掌根部;


用力点:是施救者两肩中点双臂垂直地面靠身体重力施力。


这样才会按压有力省劲!

两个度:按压速度和深度。


速度:频率100-120次/分钟,大概就是一秒两次按压的频率;


深度:为了保证有效的按压,患者每次按压胸骨下降深度5-6cm。


这样按压才会抢救高效!同时注意患者按压后胸廓的充分回弹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通气


按压三十次后需要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包括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① 开放气道:施救者一只手按住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抬起患者下颌,仰头抬颌,充分清理分泌物及假牙开放气道。


接下来可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② 人工呼吸:由施救者深吸一口气,一只手捏紧患者鼻翼,另一只手充分抬起下颌,施救者的口完全包住患者口腔用力吹气,吹气时间1秒左右,通气的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以判断人工呼吸是否有效。实施两次人工通气后,按照每30次心脏按压2次人工呼吸比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尽量减少中断,直到有人替换或者急救车赶到现场。

记住“三呼按压通气”这6个字你就能有条不紊地单人徒手的进行心肺复苏术。在救人一命的黄金四分钟里,我们只有尽早有效的实施了心肺复苏术,才能实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高深境界,


另外在临床上,及时使用除颤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如果猝死发生的附近配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那么,胸外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能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本文整理自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原出处,敬请谅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