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本正经”的道学

2016-06-14 黄信振道长 道教之音

今天的夜不像往常那么热,透着丝丝凉爽。白云观退居楼的淡淡灯光下残留着求道者的气息,我忽然想起了四个字——“一本正经”。


从小到大,老师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一本正经”,长辈们又担心孩子容易古板。两者之间似乎有机地陪伴在每个人的人生路途,很多人就这样长大了。


我比同龄人多了多了一份深入玄门的经历。自从走上证悟参道后,自己在师父的指引下,于荆棘丛中开辟很多障碍。有很多前人成功登顶观赏着破迷后的“日出”,也有人半途而废,疲惫地带着“信仰”无功而返。古往今来,各种宗教的参修者都在登一座山,这座山有各种路,然而登这种山的路途,由于境界的变化,就会出现最终的差异。道教也不例外,各种世外高人,给我们留下了指点的痕迹,如何穿行于世外与尘世之间,考验着证道者的境界。


修道走着,就会只剩下高度的内心孤独,只有上升一层面,才能堪破天地,提灯度化。基于这样的感怀,我们一直致力于刻苦求真,每日精行功行。


中华民族文化的背后,蕴含了极深的道意,其中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借此好好地体悟,比如说“一本正经”这四个字。


成语既可以全部拆解,也可以再把它合起来,无论整体和个体都可以独立圆融。这就是道学所谓的分分合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合久必分的状态,真正的和谐也就在此多种变化中不断地均衡,让各个方面高度一致。我们中国人的成语就体现了这样的境界。“一本正经”四个字,八竿子打不到一边,但它们折射了我们每个社会体,都天然拥有独立地个性,只要在共识的前提下,就可以发挥整体的“德”,用“价值观”为身处的共同体付出,却不影响每个“个体”的需求。即可分,也可合,体现了“不争”的理念,是优良的社会秩序的体现,大家搁置个性化的部分,避免争执,努力为确定下来的共性凝聚发挥。


道学者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的根,没有对“根”的认知,文化很容易变成架空的“儿皇帝”,浮动不稳,作为炎黄子孙,我想每一位华夏民族的血脉传人都应该深入思考、感受其中价值。


“一”,在传统意义上,非常关键。它深刻地象征着道学的博大精深。“一”,可以代表起始;也可以代表贯穿;可以代表至简;也可以代表社会、人生、宇宙最关键的部分......《道德经》里面记载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阴阳的浓缩,天地之间有“一”的存在。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伏羲一画开天地意义重大,充满着对世界的探索与开拓。


当咱们将面临困难的抉择,也许很无奈。即便如此,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动力,迎接未来的日子。因为“一”揭示着无论路途多么曲折与难走,总是充满着温暖与力量的,就像种子最初的萌发,可以撑爆巨大的石头。每个人在天地所赐予的如此启示下,应该不忘初心,才有可能方得始终。


“本”是什么呢?“本”经常会配合一个字叫“根”。加起来就是“根本”。“本”是指我们最需要基础的状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方式,已经少有人愿意追寻“本”的位置。许多人都在滚滚红尘中,狂求一夜成名与瞬间暴富。我们那与生俱来的宁静与感动越走越远,为道日损。人性中最朴素的感动与爱变得烟消云散。很多人会习惯把理由归咎到外部讯息的变化。我们想想,小时候,妈妈的微笑,爸爸的拥抱,邻居小孩的糖果,足以让我们感觉到开心万分。现在很多人却将抱怨充满整个世界,同时责怪父母的落后,笑话他人的贫穷,这些都是社会的求生需要而产生的吗?请问父母给小孩爱的时候,他又能听明白多少成人的话?邻居小孩给你的那颗糖,难道当时他就和我们家庭背景一样吗?不是,社会的客观环境会改变,但是真正能给予心灵深处以慰藉的,永远不会是上述的那些内容。正是有共识的“本”存在于人,才有机会让我们融合的同时,所有个体都得到尊重。


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国际接轨,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而舍弃人性中最真性的“本”。中华民族在未来的时代,的确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但是绝对不能唯西方价值论而马首是瞻,中国文化的根之所以绵延不断,是因为经济的优越吗?不。伟大的国家,经济往往是属于次要的问题,经济的循坏与良性运转无非是与国家上层意志延伸出来的执行事实。国家就像人,如果你的立国意志是“小人同而不和”的强盗理念对待他国,那么无论做多少的美化,都无法掩饰这个“本”太坏,同时不难理解,由这样的“本”延伸出来的枝叶必有众多潜在毒害。


中国当今的上层意志是“和”为“本”。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与他国的相处是“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是广传圣道,平衡不同困难的人,但是一切执行的事实均以尽可能不伤害的战略前提下进行,维护大家的幸福。小人反之,他们更乐于破坏他人幸福成就自己的私利。

很多西方列强,在立国强盛之时,均以主动掠夺他人的上层意志作为“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再好,无可避免都是人所想出来的技术性预测,建立在所谓的科学框架之上,他们挡住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吗?没有。建立完整的经济金融手段很多,要摧毁国家的经济与金融方式更多,其中包括天灾与人祸,这些都超越经济之上。经济模型迷信地运用不是“本”,是相对经验的设想。谁有资格保证这些经济模型的迷信哪天不出问题?谁都没有保证的资格。谁知道所谓进口现代文明不会自我摧残?道经中所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莽夫无论如何包装文明,依然难以剔除文明外衣下的野蛮,而君子即便是两袖清风,仍不失境界的超越。当我们用单一的富与不富去衡量两者的时候,就已经显出自己的价值境界了。我们常常用金钱地位衡量他人是否值得交往,常常会被人责怪太肤浅,然而当我们用这种标准去嘲笑鄙视自己的国家呢?怎么就变成社会精英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这种表现方式的意识形态,不也是俗不可耐吗?


请选择做有人性光辉的个体,滋养自我,与天地同在。不要为这个社会增加悲观论调,一动一静的念头之间皆有功过,我们都有着爱这个国家的赤诚之心,如果只看到“隔壁家的老黄孩子”怎么“富足与高贵”,是自卑的表现。我家自有我家的进步,我家自有我家的学习,妄自菲薄与夸大的夜郎自大主义皆不可取。但是,要知道这个国家经历了历史多少沧桑,才有这突飞猛进的几十年,按照这样的成长,我们不应该公平地给国家更多的鼓励与付出吗?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本”,无本之力犹如无根之水,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


“正”是什么意思呢?“正”代表着发展过程中,您可能会有弯曲、偏差的状态,这个“正”不是意味着调整。如何调整?“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的运转中离不开“本”,好好地以此为准则,总会有纠正过来的时候,国家有国家之“本”,人有人“本”。邪恶可以代表对“本”的偏离。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本”回到原来的轨道,时刻把握原则,不偏离中正。因此“正”最重要的本质问题就是要让它回归“本”,让它处于平衡的状态,优越、良性与持续地发展。


“经”是什么?“经”代表着所有发展过程当中,离不开固定往复的运转,影响着万事万物大大小小的变化。只要违背,可能就会破败衰亡。所谓的顺其自然,就是顺的是大大小小的“自”体,“然”后遵循“经”的指引,顺应而行,而不是放纵自我。

“一本正经”,拥有丰富的内涵。“一”代表着从无到有的状态,它慢慢地从“种子”生发出“根”,这个“根”就是“本”的体现,吸取世间养分,然后它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因素产生影响。比如天气、人为干扰...等等。它需要外部介入、观察与呵护。持续不断的修正能力,就是“正”的表现。生命与世界正是在此前提下不断成长,逐渐适应了天地间的运化,这就是与“经”相符合的状态。


“一本正经”从道教的意义来讲,它象征着运化的几个阶段,从“无到有”,然后“发展”、“壮大”与“回归”。天人合“一”与“一”本正经的道学内涵是一致的,天人合“一”的前提就是不断在前进的路途中,灵活顺应上天的境界。红尘中,我们真的需要拘泥各种各样的修行方式吗?有人选择出家入道、有人选择在家修行,有人选择出入肮脏之地......无论如何,保持一颗“本”心才是求道的起步,只要冲破黑暗,划破长空,谁都有资格“上道”,只是机缘高低、时空有别罢了。


愿诸君能心中有“一”,“本”来不失,“正”己为先,“经”意深研。

谨以奉道之心,共享些许体会,承蒙不弃。


(道教之音专稿,转载请标注来源)

相关链接: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神形兼备,道教养生原来是这样


1、回复9,查看道教之音官方微信关键词回复简表,了解你必须知道的道教常识。

2、回复35,查看道教之音举行的线下活动。

3、道教之音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