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历史追溯 | 从一段史料分析:宋朝究竟是崇道还是贬道

2018-01-08 游彪 道教之音

在宋朝,除了宋真宗和宋徽宗在位时期有过短暂时间格外崇奉道教以外,朝廷对道教大体上采取两种政策:一方面,逐渐加强对道教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消除道教势力对朝廷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适当地利用道教来为政权服务,充分发挥其神权的作用。

(宋徽宗像)

宋人王栐对宋初以来朝廷对道教的管理措施的演变作了以下评述:

“黄冠之教,始于汉张陵,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曰道士。不奉其教不诵经,惟假其冠服,则曰寄褐,皆游惰无所业者。亦有凶岁无所给食,假寄褐之名,挈家以入者,大抵主首之亲故也。太祖皇帝深疾之。开宝五年闰二月戊午,诏曰:末俗窃假服冠裳,号为寄褐,杂居宫观者,一切禁断。道士不得蓄养妻孥,已有家者,遣出外居止。今后不许私度,须本师、知观同诣长吏陈牒,给公凭,违者捕系抵罪。自是宫观不许停著妇女,亦无寄食者矣。而黄冠之兄弟、父子、孙、侄犹依凭以居,不肯去也,名曰亲属。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庚子,真宗皇帝诏道士不得以亲属住宫观,犯者严惩之。自后始与僧同其禁约矣。”

 从这一记载来看,首先,宋太祖时期,禁止道士、道姑婚嫁。开宝八年(975)以前,道士与世俗之人并无太大差别,只要奉其教而诵经,就算是道士、道姑了。他们虽然居住在道观之中,但却与出家的僧人不一样,可以结婚生子,拥有家庭。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居住在道观的人,只是穿戴道士的服装、冠帽而已,根本不是入道之人。宋太祖对此深恶痛绝,于是下令加以禁断,同时勒令已有妻室的道士离开道观。

其次,严禁私度道士。要成为道士,必须由师父、道观的观主一起去当地行政长官处申请,然后再由官府颁发公据,否则就是犯罪行为。

再次,宋真宗又进一步下令禁止道士的亲属在道观居住。凡是违反规定者,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些措施意义深远。对于道观来说,清除了诸多闲杂人等,使之成为真正清静无为之地。而对求道之人来说,这些政策也能使道士、道姑们潜心道家的学问,专心致志地诵经修炼,进而纯洁了道士队伍。这对道教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宋初以来的这些举措本质上是世俗权力控制道教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是将道教及其信徒纳入了规范管理的范畴,基本上取消了原来道教徒享有的种种特权,这就迫使道教徒更多地接受行政体制的管束,而不是道教上层人物的管理,因而大大削弱了道教的势力。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