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下中国如果有一把小镇钥匙,该请谁来保管?这位小镇使者给出了答案

2017-12-28 侃叔 地产观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259jo5d3&width=500&height=375&auto=0

  ● ● ●  ● ● 


2016年,中国特色小镇元年。

随着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公示、住建部三部委提出4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等一系列政策的确立,能够带动3-5万亿的投资建设,于是小镇开始大火。

小镇的概念从建制镇放大,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的符号。

 

至此,小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目前小镇的模式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就是「产城融合、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


 

全国各地跃跃欲试,借鉴国外小镇的发展案例、全国范围内寻找样本经验,小镇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新尝试。

中央甚至明确了方向:学习借鉴浙江小镇的成功经验。

 

为什么是浙江?


浙江是最早提出特色小镇并开展建设的省份。时任浙江省长的李强在参观云计算产业时提出了特色小镇的概念,之后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重要决策。

 

 

 

特别是今年,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今年下发了《2017年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杭州全年共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63个,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杭州将全力推进西湖云栖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的建设。

浙江的小镇尝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为什么是绿城?

 

绿城是最早提出建设小镇,并把开发重心和操作运营看得同等重要的房企。

起源于杭州的绿城,小镇之梦由来已久。

 

从1995年绿城成立之初,创始人宋卫平就一直坚持“建筑是生活的容器”理念,认为生活才是房产品的本质内涵。绿城从2013年就开始系统地召开了很多的研讨会,去研究小镇的问题:包括小镇的由来,小镇应怎么发展、如何平衡?今后的空间怎么样,内容怎么样,发展如何。

 

甚至,绿城二十二年前就有的英文缩写「Green Town」就与小镇不谋而合,也深度蕴含了特色小镇的特点:绿色生态,理想小镇。

 

宋卫平认为,高品质的生活是小镇存在的唯一的理由,人不是机器,人的出发点是生活,人的整个过程也是生活。人的追求,是理想生活。


 

海南蓝湾小镇


源于理想生活,绿城小镇厚积薄发。

2014年1月,中国大三亚清水湾,由宋卫平先生亲自主导,在绿城蓝湾小镇举办的“理想小镇专题研讨会”上,“小镇之蓝”理想小镇计划孕育而出。


绿城,作为中国理想小镇的提出者,开始了小镇探索与实践之路

目前,绿城小镇研发的全龄教育小镇、城市耕读小镇、康养小镇、农业小镇、文旅小镇,已经形成了小镇样本,被视为中国的小镇教科书。


   ● ● ●  ● ● ●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设想,在我看来,都与小镇有关。”

——绿城小镇集团执行总经理 俞丽娅

  

宋卫平先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100位项目总里面,能担任小镇镇长的合格率只有5%。”俞丽娅就是其中之一。

 

“小镇应该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我和所有绿城人一样,是一名‘服务者’”。如今被唤作“小镇使者”的俞丽娅,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 ● ● ● ● ●  

 

曾有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为她送来了一碗亲手做的红烧肉和一封感谢信


“这位老人以前住的房子没有电梯,就因为这样,老人十多年几乎没有下过楼。”

俞丽娅说绿城不仅仅是卖房子,而是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生活。为了让老人住上满意的房子,她亲自接待,和老人及家属沟通了很多次,总算住上了合适的电梯洋房。

 

“没想到,住进去后不久,老人特意给我送来了一碗亲手做的红烧肉,和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聊起这位老人,俞丽娅还是觉得很感动,很自豪,“我觉得我为小镇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是快乐的。”


为了更全面了解小镇家人们的心声,俞丽娅镇长特地开通了“镇长服务”微信号,小镇业主们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号给镇长留言建言献策, 同时还有特别的“镇长接待日”,这一切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小镇的一切。


镇长接待日


俞丽娅说,小镇的核心是先解决生活问题,其次是解决人的问题。

2017 年,为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绿城小镇做了一次互联网的跨界,将“共享”的概念引入到小镇中。他们先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音乐引入了小镇,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弥补了度假型小镇里面的缺失部分,完善了“最后一公里”的生活服务。


 

共享单车


而未来,绿城还会有N个共享概念在小镇逐步呈现。而这所有的共享概念,其实都源自对生活需求的关注和洞悉。

 

对绿城小镇而言,第一件事情是要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配套,除了原来老体系以外,第二次升级就是绿城的园区服务体系,而现在升级的就是绿城生活服务,这也就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绿城小镇的蓝图轮廓是宋卫平画下的,俞丽娅如今对于小镇的情怀,早在宋卫平的影响下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 ● ● ● ● ●  


“做小镇的理念,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模式。”俞丽娅自言做小镇不“专业”,但是第一年她就花了几乎全部时间全身心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了小镇建设中,“我不敢说我是小镇的专家,但我愿意去做最用功、最用心的小镇学生。

 

绿城小镇使者 俞丽娅


绿城本身就拥有极具优势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从一开始所说的郊县大盘,转变成生活小镇。从房产、设计、教育、颐养、医疗、健康、物业、足球、农业到诸多专业公司,都在为小镇的生长提供充沛的内驱力。

 

到今天,绿城已经开始从“生活小镇”迈向了“产业小镇”


其实,每一个绿城小镇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标签,比如,杭州龙坞茶镇、嵊州越剧小镇、台依湖酒庄酒小镇……龙井茶、越剧、葡萄酒都是小镇的特色衍生。

 

杭州桃源小镇


很多人会认为,绿城每一个小镇都不一样,这是一种很难复制的模板。

 

在俞丽娅看来,绿城小镇虽各有千秋,却是有一定“套路”可循的:

背靠强大的产业基础,绿城小镇通过生活小镇,开始着手以文旅为基础,以农业、教育、康养为核心,以多元N为特色,形成了“1+3+N”的小镇产业资源体系,塑造了小镇多样开发与产业特色定制能力


这也意味着:下一步,绿城小镇可以根据项目自身情况进行特色产业的组合导入,开启全国小镇特色定制之路,致力于成为中国小镇特色定制专家

 

比如天台莲花小镇,绿城和天台山的佛教文化做了一个融合,在小镇里面做了很多佛文化和茶文化的落地。比如杭州桃源小镇,定位城市耕读小镇,除了耕心田,小镇还有春耕大典和丰年庆等节庆文化的植入。


自去年绿城小镇集团成立以来,其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制定绿城小镇未来的战略方向。如今他们找到的1+3+N的模式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使道路艰难,却也充满机会。

 

一个特色小镇所需要的资源和支撑远远不是一个房地产大盘开发那样的资源模式,因此,房地产企业应通过广泛链接更多资源,以推动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可以避免房企转型后缺乏产业支撑的“一条腿”模式,想必绿城小镇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正如小镇使者所言:作为绿城中国新模式的践行者,绿城小镇提供的不仅仅是美好生活,更致力于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级


2018年1月20号,绿城小镇集团将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一场以“中国镇当时”为主题的发布会,届时在现场,或许会有更多对小镇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解答。

我会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生活安宁,理想澎湃,用最初的心,走更远的路。”

与此共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