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地产人:你可能长期无效加班了!长期加班年薪却不高的可以看看

2018-03-08 实效吴昊 地产观察

成都实效机构的老大吴昊晚上对我说,他刚推送的这篇文章,值得让更多的地产人看到,我严重同意。试试12点还有多少人在加班,请仔细阅读,睡不着不要怪我!


每年都有地产人累死在工位的新闻,愿逝者安息。


累和压力大,不是一件事


活着的地产人,还在加班。


这是房地产行业甲乙丙丁方的常态。那些百亿千亿的公司业绩,都是用人命填出来的。


而不是用更高效率的方法。


我认识那些管10-20个项目的营销总,如果每周开一次项目例会,一周连会都开不完。但我只是觉得他们压力很大,而不是累,因为他们会根据项目多寡而调整管理架构,也即是换方法。


累是事情多导致的,压力大是责任导致的。这两者有质的不同。


做10个项目未必累,但做1个项目也可以很累。


比如,每个节气都要做一张微信稿,每天发一篇公账号文章,但项目并未取得市场影响力

每周都做一次暖场活动,每天都拉业主返场,但并未得到老业主认可

已经开过一次案名发布会,一次产品发布会,N次业内交流会,但户型都还没最终敲定

有纸质楼书,有电子楼书,还有3套宣传片,一个影音室,以及10套VR设备,但客户停留售楼部的时间只有30分钟

要听取经理意见,总监意见,乙方意见,丙方意见,最后不知道听谁的意见


这些套路,每天都在业内分享,相互克隆对方的成功经验,如果你不怕累,还有更多的“成功”经验,供你复制到项目。


最近陆续见过很多老的地产策划,深感痛心的是,他们工作5年、8年、10年,都是用命在填项目业绩,但是薪水不见上涨

什么叫有价值的辛苦,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但年薪百万。如果年薪不高又很辛苦,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是用两只手摸牌

你就能摸两张牌

我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地产人有那么多事情要做?


就像打麻将一样,不是用两只手去摸牌,就能摸两张牌。一只手摸牌和了2翻,难道4只手脚齐上阵就能和8翻?


就是你乐意做更多的事情,一个项目,也只有“一笔钱,一支队伍,一个售楼部”,只有“一次性的产品,做一次动作”,然后卖完就是卖完了,没卖完,就只能找公司申请“本金”,再打一局,公司脸都是绿的。


所以打牌说手艺,千万别去说多勤奋。


也别在朋友圈发“如果你有朋友是做房地产的,请多关心他”这样的段子。这会显得你很LOW,至少我没看到过一个薪水高责任重的地产人发过类似的段子。

 

“一批货,一笔钱,一支队伍”,只能一次性做成功,最多显得压力大,而不是事情多。如果事情多,可能从源头就犯了错误:

营销套路狗

无视自家“货品和任务”的边界

 想必很多地产人,都要去“麓湖、阿拉亚、聚龙小镇”等中国四大神盘学习。没去的至少也在朋友圈学习过保利的活动、绿城的建筑、恒碧的行销等等,然后齐刷刷的每天做朋友圈广告。

 做地产呢,当然要学习优秀,这逻辑完美得埋葬多少人的生命。

 

有个段子说:你要砍柴,他要放牛,你和他在草地上聊了一下午,他的牛吃饱了,你的柴还没砍。

别人的路都是你的套路。你的路,只产生于你家的“货品和任务”。所有“事情做不完”的地产人,请拿出纸笔,写出以下三个问题:


1)、你家的货品,类别、面积、户型、数量,单价和总价;

2)、你家的货品,是什么“产品”

3)、任务是多少,拆分到各类货品具体是多少数量,每类月均去化能否完成。


马上能写出来的,是“压力大”的操盘手;不能写出来的,都是“来捣乱”的。


1)、连货品的详情都不知道,你好意思说你在干地产么?所以这条不讨论;


2)、知道货品,就知道产品吗?这两者区别很大,货品是物理化的,有参数;但产品是货品的社会属性,同一套户型,在不同的区域,是不同的产品,因为地缘人脉有区别。


你说你一个主城区做快销盘的,走啥麓湖路线呢?即便货品参数一模一样,但产品肯定不同。


3)、知道产品,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才能真正解读公司的任务。


任务也很收割智商,如果你不能将任务拆分。任务由三部分构成:时间、价格、数量,最后都要落位到库存的货品。


并非产品有竞争力,就没有难题,比如说:100万的产品,一个月卖掉10个亿。努努力也能完成,当你拆分成1000套成交,你会发现难点在于,售楼部面积太小。


最近我遇到一个项目,不是产品有多难,但是要求两个月卖45万房,我拆分了一下任务,大约是4000套。

所以我对任务的解读是:楼市奇迹之一。


好吧,当你解读了“货品和任务”,全中国都没有套路可供你走;如果坚持走套路,你一定没有懂得“货品和任务”。


这不过是地产人工作的开始。

操盘“军火商”

错将公司任务当做营销任务

 如果营销是一场战争,有一类战士,并没有死在敌人的子弹下,而是累死于自己身上背的武器太重

 

公司的销售任务重,当然要配置更多的“武器”,从匕首到手枪冲锋枪狙击枪迫击炮子弹5箱,还没出门呢,就被自己身上的武器压垮了。

 

太多地产人,加了三个月班,一群人累得生无可恋,但是对外一点动静都还没有。就是陷于采购“武器”:媒介、渠道、活动、物料、推广、网络、数字设备、行销,计划、招采一轮二轮,从项目到公司,从公司到集团,这感受你有没有?

 

关键是,决策人并不会同情你,因为你虽然累得要死,但是对外还没发一枪。

 

问题在哪里呢?你认为你在奔公司任务,但是公司任务不等于营销任务

 

“营销任务,始于公司任务所产生的难点,营销难点不等于项目难题

 

有可能是价格难题,比如市场接受3万,而你的价格是3.5万。

有可能是数量难题,比如月去化200套,但是任务是400套。


数量和价格的难题,同时只有一个,如果你同时遇到了2个以上难题,一种情况是,你没有认真解读任务;另一种情况是:你遇到了终极难题,产品的市场难题。

 

以前我遇到一个郊区大盘,来访量不足,客户出价预期低于成本。项目总急慌慌的要我想点办法,如何增加来访量,用行销么?以及用什么手段提高价格,是做精装还是改别墅么?

 

我懒得理他,因为项目遇到的是终极难题客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买这个郊区大盘,产品缺乏社会属性。换句话说,只要城市社会的人群,认为自己应该需要这种郊区大盘的房子,量和价都不是难题了;如果不解决产品的社会性问题,加精装不会提高溢价,行销拉来的客也不会买。

 

所以,营销的难题不等于任务难题,是公司任务制造了营销的难题,解决营销难题就等于完成公司任务

 

值得庆幸的是,营销同时只有一个难题。


如果你是真正的“战略家”,就会很快找到这唯一的难题,然后集中火力解决,兄弟们只辛苦一段时间。如果你没有找到这唯一的难题,那么,你就会变成“军火商”,什么手段都采购一次,武器多到把自己给重死。

情怀从商

是不知道真正的“敌人

 手机界有个产品卖得不好,但情怀卖得很好的罗永浩。地产界的“罗永浩”越来越多了。


把产品讲得高大上,把产品包装得美轮美奂,不能说不对。但如果发布会可以卖房,调性可以卖房,你信不信?


找不到项目“敌人”的人,才卖情怀。


项目的敌人是谁,来自于货品和任务到总难点的推理:


1)、产品和任务,决定了难点;

2)、项目的难点,来自于敌人。


谁制造了项目的营销难点,谁就是“敌人”,就如社会哥说,谁给我制造麻烦,谁就是哥的敌人。看,敌人都是同理的。


通常,你会找到几个竞品,同街区同片区同城区的。


1)、它品牌比你大;

2)、它舒适度比你高;

3)、它价格比你便宜。


所以顾客买它,而不是买你,这就是敌人,我将其称为有形的“敌人”:看得见,摸得着

但真正的敌人,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


所有“有形”的敌人,都只是无形敌人“判刑”的结果。


比如:如果顾客选择对手,是它的舒适度更高,说明顾客的观念是更看重舒适度,任凭你怎么去调价,都不能解决问题。


货品好不好,可以用物理指标比较;产品好不好,完全就是顾客的消费观在判断。未必物理指数好的货品,就会变成顾客眼中的好产品。

 

给你“判刑”的,是无形的观念。

 

找到真正的无形“敌人”,楼盘的定位、营销、推广、销售,才找到目标

地产专业层发生断代

产生批量的加班狗

地产人浪费生命的累,很可能是你把营销十八般武器用完,把钱花完,把人累死,但是连“敌人”的毛都没碰到


如此干个十年八年的,人老珠黄了,肯定不会有百万年薪。向谁去哭啊?

 

以上非常清晰的列出了地产人工作的线索:从货品和任务,找到难点,从难点找到敌人。然后再调兵遣将,布局千里之外。

 

写了这文章有多少用?我并不清楚。

 

因为套路、军火和情怀,已经让地产人浪费生命已经是批量现象,千亿级的公司业绩,都是用人命去填了:招一批小鲜肉,10年榨成甘蔗渣,再以年轻化的理由,又招新的一批小鲜肉

 

你还别不乐意,取得千亿业绩的公司,都是战略取胜在前。是决策层那几个或者十几个人的成绩。 

早就有老鸟说: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缺失。庖丁解牛,不是用棍子,说这些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很多人手都砸起泡了,还骂牛不死。

 

因为房地产专业经历过断代:大约在2012年左右,一批50后的将董事长交给60后,60后将总经理交给70后,70后将总监位置交给80后,80后将项目责任人的位置,交给了90后

 

是哪个环节,没交接好,造成今天做地产是拼命,我就不多说了。


爱加班的来,吱一声,让我在评论区听到你的声音!

你或许还关注:
这家房企为何能成名校"收割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