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终于出手!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被封杀,凉的是谁?
微信在营造生态上的洁癖再一次让局面发生了变化,朋友圈的刷屏营销似乎到了落幕终场的时候,接下来的运营还能怎么玩?
作者 | 陈出木&小曼
责编 | 大红
出品 | 微果酱
昨天,微信陆续给行业投下了两个重磅炸弹,一个是果酱妹在《公众号500粉丝就能开通流量主!微信一降再降,是慌了还是急了?》提到的流量主开通门槛又一次降低,另一个就是今天想聊一聊的《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
公告里明确指出:
近期,某些公众号、APP软件等主体通过以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微信用户分享其链接(包括二维码图片等)到朋友圈打卡,严重影响朋友圈用户体验,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公众号:微信安全中心关于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处理公告
一经发现,微信将作如下处理:
公告中点名了流利阅读、火箭单词、潘多拉英语、薄荷阅读等常出现在朋友圈的几个产品。
很快,多个产品在其公众号上回应,称用户不在朋友圈分享打卡也不会影响获得奖学金或者返学费。
公告一出,便在运营圈引发了热议,毕竟在此之前,朋友圈刷屏营销一直都是裂变的重要一环。那么微信怎么盯上“分享朋友圈打卡”了呢?
在讨论微信为什么要这么做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常在朋友圈出现的“打卡”套路。
据果酱妹观察,这些打卡产品多数为学习教育类产品,或是一些知识付费的课程,大都是以打卡换取奖学金、优惠券、实体书,返还学费等方式诱导用户在朋友圈打卡。
简单来说,在某个产品上打卡一段时间,例如一个月甚至100天,就可以获得产品派发的奖金红包、奖品,甚至返还学费。看着是用户一本万利,其实能坚持每天打卡的用户寥寥无几,而品牌宣传却几乎零成本地触达了更多用户,并且优惠券也是用在自家的其他产品,可以提高复购率。
这样的套路并不难懂,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人热衷在朋友圈分享打卡呢?果酱妹认为,会出现这种刷屏现象的最大原因还是人们的趋利心理,有奖品的驱动,大部分人还是会抱着乐观的心态参与分享。
除此之外,督促自己学习也是原因之一。同时,打卡的仪式感会让部分人沉迷其中,仿佛离“自律的自己”又近了一步,还能打造认真好学、坚持不懈的正面人设。当形成一片热闹景象之后,人类最普遍的“跟风”心理就会让更多用户加入打卡的队伍。这钟“自来水”的半安利方式,是极低成本且效果相当好的朋友圈广告之一。
正是有这种双方共同获利的前提,所以“分享朋友圈打卡”开始风靡,直到泛滥。
一方面,随着参与人数爆炸式增长,打卡开始泛滥,用户刷朋友圈却看到满屏都是同质的打卡内容时,少不了抱怨和失望,这在微信的认定中,便是严重影响朋友圈体验的表现。这就不是微信能够容忍的了,所以此次处理公告其实也是张小龙产品理念的体现。
另一方面,这些学习产品利用朋友圈流量赚得钵满盆满,微信作为平台方自然是不愿意被白白薅羊毛的。所以,微信用一则公告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几乎是清清楚楚地用强硬态度警告其他产品多收敛,别肆无忌惮地利用朋友圈搭桥引流。
但微信也并非心血来潮才进行整顿。
在《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中,微信就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公众号文章,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集赞、拼团、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以积分或金钱利益诱导用户分享、点击、点赞公众号文章等;从其他软件诱导用户分享到朋友圈也属违规。
因此这次的公告不过是微信在《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基础上的一次实践,之后的裂变越来越难了。
事实上,微信对朋友圈一直保有克制。朋友圈一旦因各种刷屏营销失控,微信绝不会睁一眼闭一只眼。
去年年初,网易、新世相、千聊等就曾相继在朋友圈裂变玩法中,被微信“一锅端”:
• 1月16日晚,网易云课程《网易运营方法论》刷屏,朋友圈一片红海,仅一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达13万+;
• 1月30日晚,新世相上线知识付费课程《教你怎样在工作里赚更多钱》。据悉,该课程没正式推出就有1万多人盲订;
• 1月31日下午,知识付费平台“千聊”推出的知识付费课程《掌握知识付费的底层逻辑》刷爆朋友圈。
这些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刷屏的课程,无一例外在刷屏后的几个小时内就被停止访问网页。在经历这波打击后,我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在朋友圈频繁看到刷屏的海报,甚至各种测试海报也很少再见到。
所以微信这次重拳整顿“分享朋友圈打卡”,也是给更多人一个警醒,影响必定要持续一段时间。
那除了朋友圈的刷屏营销,裂变接下来还能怎么玩?果酱妹猜测,在朋友圈“戒严”的情况下,裂变或许将更多地往社群方向,例如,将“分享至朋友圈”改为“分享给X个好友/群组”。这样的裂变或许没有朋友圈刷屏来得快,但粉丝的精准度还是不会太差的。
总之,过去利用微信裂变一举成功的很多,但如今微信腾出手来清理,定时炸弹终于炸了,新一轮的摸索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