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台悦读丨40年前顺德的底色——陈村

顺德档案馆叶卉时 顺德发布 2019-07-04

兰台是什么?

►“兰台”是东汉修建专门存放中央档案、图书的专门建筑,史官也被称为“兰台史”。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傅毅等都曾担任此职。为纪念成就卓著的前辈,档案工作者自称为“兰台人”。

►“兰台悦读”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带领读者了解顺德历史、顺德文化的古往今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顺德陈村素有"千年花乡"的美誉


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汉武帝始,顺德陈村花卉就已经作为贡品每年进奉朝廷,在清朝的文献中就有陈村"村前望皆为花"的记载。


回望顺德40年,看看陈村如何为顺德添上重彩一笔?


打开197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和陈村公社革命委员会联合编绘的《顺德县陈村公社平面图》,你会十分惊讶:怎么陈村的地理平面形状与现在的相差那么远,东部和北部多出了那么多的土地?


但若仔细看一下,你会发现多出的部分是南海的,县界范围内的形状与现在虽然不完全重合,但总体差不多,因为几十年间有过地界勘察,有些地方出现过微调。


那为什么陈村的地图要把南海县的部分地方也详细绘制呢?原因是这些地方可说是南海的插花地,与顺德同处在一个围内,可能是陈村公社在绘制地图时考虑到水利防洪的需要,把整个南顺联安围都标注了。


事实上那个时候堤围的防护标准低,防洪是头等大事,而南顺联安围的防护主要由顺德负责,受益的也主要是陈村。



千年花乡,亦以粮为纲


1978年陈村的农田,除了靠近堤围处分布了一些鱼塘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禾田区,只有很少地方种植甘蔗,更不用说花卉。这或许对我们现在的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陈村不是千年花乡吗?


那是物资短缺的年代,温饱都不能解决,粮食生产当然是第一位的,所以有“以粮为纲”的口号,花卉欣赏真的是“吃饱了撑的”美梦罢了。


该地图对地名的标注十分详尽,许多田地都有名称。当时农田的名字保留着农耕社会的气息,除了与顺德其他地方差不多的“××围”“××沙”等按地理特征命名的外,还有不少是“×字号”的地名。


大体上文海河以北、银河以东的地区多以“字号”为名,首字为天地玄黄宇宙日月丁财贵寿之类,如“天字号”“寒字号”等,以便每块田地都有自己的标记,颇具特色。

这些地方经过开发和土地整理,如今大多已面目全非,要问哪里是“义字号”,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了。


北面的西淋山面积相当大,四周几乎是被河流包围。东至石洲村,接近文登河与石场河交界处;西至今西庄北路,接近南海地界;南麓差不多贴近石场河。


那时已经建立了几个采石场开挖花岗石,如石洲石场、庄头石场等。经过多年的采挖,现在仍可见到的山体只有西侧的一小部分,叫做西淋头,高峰处当时海拔95.6米。


南面的金字沙当时已经构筑了堤围,里面全是农田,包括鱼塘、禾田和少量蔗田,没有任何建筑物,农民就是自己扒艇来或者通过南涌渡头摆渡过来耕种。


曾是农田一片,今为载誉花城



至于陈村镇区,当时新圩和旧圩可谓泾渭分明,以现在陈村大道(白陈路)跨陈村河的桥为界,东为新圩西为旧圩。旧圩有镇府、文化公园(今沙洲公园)、园林处(今园林路以南)等,新圩有公社革命委员会、新圩市场、中山公园、合成花园(今钊林公园)等,其中园林处、合成花园就是种植桔果的地方。

一个小镇有那么多公园,也不愧花乡之誉,所幸的是这些公园基本上都得以延续至今天。交界桥以北的白陈路段即为当时的广中公路(即今105国道),公路由北至南以此桥为拐点,沿河东行,即今安宁路,在新圩市场处转入新栏路南行,沿陈村水道北岸行至南涌大桥、林头大桥出陈村。

现在交界桥至南涌大桥之间白陈路南段是1980年代建设的,随后成为镇区开放的重点区域,但40年前只是一片农田。




来源:顺德档案馆史志(作者叶卉时)

编辑:佛山新闻网 李攀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关键词获取便民服务

天气 | 台风 | 公交 | 班车

路况 | 违章 | 停水 | 停电

公积金 | 社保 | 挂号

    办证预约 | 出入境 | 快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