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货币世界大战:欧元惨遭美国绞杀,东方神秘大国借势布局|大棋局之欧洲篇

戎评说策 戎评 2018-09-09


“戎评” | 独家原创 侵权必究 转载授权联系:xiaoyuxy3520

点击下面收听语音版

可爱的戎评粉丝们,不知不觉已经43期了,感谢您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戎评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朋友的精彩留言,大家的每一条留言戎评都认真看过,很感动。所以戎评决定从本期开始,戎评会对留言点赞数排名前3的朋友送戎评的纪念T恤帽子,更有歼10模型等着你。另外高质量回复戎评也会有礼物的哟!爱你们。

194年前,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总统门罗,用一句激昂的外交辞令,拉开了美利坚帝国时代的序幕: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194年后,面对特朗普在关税、军费、难民问题上的重重打压,以德国铁娘子著称的默克尔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喊出一个破旧帝国的愤怒: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风水轮流转,你以为美欧的矛盾只是一个“同宗同源”能解决的?


——前言


7月25日,容克代表欧盟与美国媾和,美欧休战,双方同意推进贸易自由化。


在特朗普若有似无的言辞引导下,原本只停留于纸面的美欧意向性和解协议,迅速演变成一种阴谋论: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和第三的经济体,欧美单独建立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自由贸易区,无疑会彻底架空WTO。而中国,正是WTO最大的受益者与拥护者。


一夜之间,阴谋论笔下的中国,仿佛成了孤家寡人。



然而,作为欧洲搅屎棍、美国最忠实小弟的英国,其官方媒体《金融时报》却是谨小慎微的画风:


美欧双方一致同意,将朝着“三零”的目标,共同努力


只是目标与努力,并非实质性协议。欧美之间的矛盾,你以为是一个“同宗同源”能解决的吗?

非也非也,今天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就跟大家聊聊中美欧之间的恩怨情仇。


衰落:四战之地的欧罗巴


1945年,当二次大战的硝烟在柏林城中散尽后,昔日世界的中心,已沦为大国交锋下的四战之地。


在大西洋西岸,西方世界的新老大:美国,权倾天下一时无两

在柏林墙东面,东方世界的新领袖:苏联,冉冉升起欲夺世界


作为彼时最强盛的两大帝国,他们不约而同的把主战场放在了同一个地方:欧洲



为什么是欧洲?答案大家都很熟悉:地缘政治


众所周知,欧亚大陆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也是布热津斯基地缘战略的根本。而美国到欧亚大陆最近的地方,就是通过大西洋到达欧洲。由于西欧所处的西部棋局既是向欧亚大陆渗透势力的基础,也是制衡苏俄崛起的关键。所以,美国断然不会放弃欧洲。


对于苏联或俄罗斯而言,向东部亚太地区扩张的阻碍有两点:


第一、西伯利亚自然环境恶劣,除了石油、天然气与木材,基本没有什么经济利益。而且苏俄人口稀少,根本无力支撑对1300万平方千米的西伯利亚,进行大规模开发。


第二、虽然冷战时期苏联在亚洲有影响力,但追本溯源,中国才是这一地区主导者。从中越战争可以看出,苏联对亚洲的控制力是比较弱的。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更是无力插手亚太地区的事务。



所以,苏俄想要成就世界性帝国,必须向西扩张,控制欧洲地缘战略支轴乌克兰,再通过巴尔干半岛南下中东,最终凭借自身与中东的天量原油,挟石油以令诸侯。


欧洲,就是从大国博弈开始,彻底沦为一个四战之地。


控制:傀儡化的欧洲


从冷战的结果来看,美国在欧洲的经营之法,显然比苏联更出色。


美国是如何控制欧洲的呢?想必大家脑海里已经浮现了一个答案: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马歇尔计划出炉。


在长达4年的援助中,美国以13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对西欧进行了技术转移、设备供应、金融支援等援助。在1951年马歇尔计划结束时,西欧已承接了美国部分中高端产业链。


PS:按照当时购买力换算,13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2000亿美元。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项战略工程无非两层目的:


第一、扶持欧洲对抗苏联。

第二、通过提高欧洲居民经济收入,以压制共产主义事业在欧洲的兴起。


在这两层表面之下,还隐藏着美国更深层次的“阴谋”:


第一、利用产业转移的国际化运动刺激美元的需求,增强美元霸权的地位。

第二、通过天量金援,大量美国资本涌入欧洲市场,对欧洲重要企业或民生工程完成控制。

第三、在前者的基础上,以政治献金的模式扶持欧洲亲美阵营。


利用马歇尔计划,美国财团以控股的形势,涉足了几乎欧洲各大重要企业。


在法国地面工业兵器集团的身后,是美国克莱斯勒重工。再比如欧洲两大原油巨头:道达尔公司与皇家壳牌石油,他们控股方一个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还有一个是美国科氏工业集团。


PS:洛克菲勒财团大家都了解,重点介绍一下后者。科氏工业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坐拥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大约拥有60000员工。在原油贸易领域,科氏年贸易量超过七亿吨。


达索重工旗舰产品:阵风战斗机


除了经济渗透外,美国还在欧洲政坛搞事儿。


7月29日,从美国政坛销声匿迹后,特朗普前军师班农现身欧洲。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在欧洲成立发展民粹主义右翼运动的基金会,目标直指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


虽然新闻大篇幅报道的是,班农的“运动”基金与索罗斯的“开放基金会”在欧洲抢地盘。


但不可否认的是,班农代表美国扶持的欧洲右翼势力,一直是政坛的搅屎棍。


去年马克龙大选时,他最大的对手不是来自拥有强大政经实力的左翼政党,而是以煽动民粹主义的极右翼领袖勒庞。



如今,在美国各种基金的扶持下、在难民问题引爆的民粹主义集中爆发的当口,右翼运动以洪流之势席卷整个欧洲!


欧洲右翼代表的是什么?


反俄、反华、反对经济全球化、白人至上。从欧洲右翼的本质不难看出,他们在欧洲代表的立场,完全符合美国联欧抗俄抗中的政策。


联合:大欧洲合众国


对于每个欧洲人来说,没有谁是不想重温近代史的。


从15世纪荷兰的海上车夫开始,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葡萄牙的黑人贸易、英吉利的日不落帝国、法兰西的拿破仑铁骑、德意志的王朝战争。那是一个辉煌时代,在这五百年里欧洲几乎是世界权利的象征。


然而,信息化时代短频快的节奏,注定了只有庞大体量的国家,才能成为新的帝国。


法英德意虽然经济强大、工业发达。但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人口稀薄,没有支撑长期作战的兵员。在类似于海湾战争的新模式下,此类国家不堪一击。一旦敌人获得制空权,只需要几个波次的战略轰炸,完全可以摧毁他们引以为豪的工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洲帝国开始走向联合。


法德想要建立大统一的欧洲合众国,必须先完成三点:防务统一、外交统一、经济统一


防务统一困境


戎评在《大棋局美国篇》中讲过,由于美国通过北约长期把持欧洲防务,除了法国之外,包括英德意西在内的欧洲诸国,都十分依赖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伞。


欧洲要想实现统一,必须要废除北约,自成一体。


然而现实却是美国通过引爆乌克兰危机,加深欧洲底层民众对俄罗斯的恐慌,迫使绝大多数欧洲国家更加依赖北约保护伞。欧洲防务独立最新的进展,也仅限于英国脱欧后,欧洲列强于11月建立“永久结构性合作”的联合防务机制。


欧洲防务统一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路漫漫其修远兮



外交统一的分歧


因为地缘战略需求不同,欧洲各国的外交方向也是各种背道而驰。


就拿促进欧洲统一的三大列强来说,法德意三国的外交方向非常冲突。法国与意大利希望欧盟越过地中海,控制法意传统殖民地——北非大陆,最终形成一个“大地中海联盟”。


而德国却希望通过整合东欧,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对接,然后南下中东控制波斯湾丰富的石油。最后再以欧洲能源阀门的位置,增强其在欧盟的影响力。


PS:①.欧盟统一的三驾马车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只是搅屎棍。②.德国所处中部欧洲,在战争年代是四战之地,在和平年代却是各种线路的中转站。在输入西欧的三条天然气管道中,输入北欧的北溪线与输入东西两欧的乌克兰线的中转站,都要经过德国。正是凭借着掐住欧洲三分之二的能源命脉,德国才在政治与军事不独立的情况下,仍与法国平起平坐。


相对于外交防务统一的重重矛盾,欧洲各国在经济统一的问题上高度一致。


原因很简单,东欧欠发达地区需要西欧强大资本的注入,以带动经济的腾飞。而已经迈入高端产业的西欧发达国家,既需要东欧诸国承接低端产业链,也需要东欧未开发完全的市场做内部循环。



在各取所需却又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欧洲诸国一拍即合,从经济统一开始,迈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999年1月1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


在欧洲19个国家的见证下,世界第二大货币——欧元,横空出世。自此,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完全公开化,双发爆发了长达15年的货币绞杀战!


颓势:美国货币绞杀战


中国有个成语,树大招风。这词儿用在欧盟身上,一点也没有错。


欧元区诞生初期,欧盟GDP冠绝天下,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桂冠下,如痴如梦的欧洲对美国掀起了货币霸权争夺战。


在欧元诞生前,欧盟高官就频繁与中东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接触,希望伊拉克能与欧盟达成合作,用未来的欧元结算石油贸易。


不过,在欧伊结盟前,欧洲需要控制两个地方: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因为巴尔干半岛与土耳其,是欧洲南下中东的必经之路。而且,欧洲要想建立欧元石油霸权,首先得稳定自身能源供给。仅此一点,欧洲都必须控制巴土两地。



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在《大棋局美国篇》也提到过,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只要两者能摆脱中西部棋局的困境,必然会南下中东,控制南部棋局最重要的棋子:石油。


PS:俄罗斯在中部棋局的困境是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叛变;欧洲在西部棋局面临的困境则是美国利用北约和英国脱欧分化欧盟。


美元霸权那是什么?美国的祖坟啊!你连人家祖坟都挖了,人家能放过你吗。


对于欧洲而言,这是重塑欧洲辉煌的复兴之战;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保卫货币霸权的生死之战。从这一刻起,欧美彻底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在核武器限制热战争爆发的今天,新兴大国的战争与老牌帝国的战争进入超限战阶段。


PS:一切可以打击敌人的手段,都可以被称为超限战。在21世纪,大多数超限战的体现形式是非军事手段战争。比如货币战、金融战、生化战、贸易战、网络战等等。



美国对欧元的绞杀战,统共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掐断欧洲南下中东的必经之路,巴尔干半岛


虽然欧元在1999年才投入使用,但欧元区却在1992年就已经成立。


三年后,CIA与美国投资基金秘密通过摩萨德进入巴尔干半岛,并以经济援助与武器援助的方式,煽动巴尔干半岛的种族冲突。


在美国情报机构的策划下,巴尔干半岛的种族冲突迅速激化,并逐渐演变成一场独立与镇压的内战。


1998年,美国引爆科索沃战争。风雨飘摇的南联盟,步入了生命最后的一层。


南联盟解体后,美国扶持的力量迅速把持各个国家的内政,致使欧盟无法插手。此外,科索沃战争引发了资本对欧洲不安全的恐慌。



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在《大分流》系列中多次提到过,资本有避险需求。当某地爆发战争,就会恶化该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引发资本逃出。1998年,国际资本有7000亿美元在欧洲流动。科索沃战争爆发后,4000亿资本火速逃出,阻止欧洲金融资本的回流。随后,资本对欧洲市场的增长信心与投资信心双双下降,直接导致欧元贬值。


第二步,追本溯源,拔除欧元石油霸权基石:伊拉克


引爆欧洲货币风险后,美国于2003年再次发兵伊拉克。这次的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府,因为他与欧盟达成协议,以欧元结算石油。


拿下伊拉克后,美国不仅拔除欧元霸权的基石,还从源头与途径控制了欧洲的两大能源命脉之一。最重要的一点,通过控制中东的石油,再配合原有的美元石油霸权,美国基本上控制了国际油价。


在欧洲,除了英国有北海石油供应外,60%的国家都需要进口。尤其是德国,对外石油依赖度达到了90%。不论是石油出口大国还是进口大国,任何油价涨跌都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长。



美国通过控制国家油价,使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沦为一纸空谈,彻底将欧元涨跌控制在自己手中。


PS:《稳定与增长公约》是为了保证欧元的稳定,防止欧元区通货膨胀而制定的。美国打压油价,可以向欧盟输出通缩,抬高油价,则可以输出通胀。不论是通缩通胀,都会影响货币的走势。


第三步:赶尽杀绝,引爆希腊债务危机,屠杀欧元


在回首整个希腊债务危机的前后,美国所扮演的角色,远不是“落井下石”的黑手那么简单。


2001年,希腊谋求加入欧元区,以刺激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加入欧元区有诸多规定,而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远超欧元区的1.2%规定。如果任由希腊加入,欧盟不得不为希腊庞大的债务背锅。


怎么办呢?借钱!


该年,希腊找上全球顶级投资银行高盛借钱,并与高盛签署了一份协议。高盛则以希腊博彩业和机场税等未来收入作抵押,替希腊背锅100亿美元和日元国债,并规定希腊政府十年后必须用欧元还清所有债务,希腊欣然接受。



于是,在通过一番金融操纵后,希腊债务短暂将至1.2%以下,使其成功加入欧元区。


买下地雷,接下来要做的,自然是等待时机引爆地雷。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元区成为重灾区。趁他病,要他命。2009年,高盛大肆宣扬希腊惊天债务,并称希腊还不起钱,从而使希腊CDS狂涨三倍。随后,美国掌控的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希腊信用评级。至此,希腊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PS:CDS全称信用违约互换。CDS越高,风险范围越广,债务国支出的赔款越多。


短短4个月,危机的雪球越滚越大,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先后遭殃。美国评级机构再次出击,接连下调欧元区多个债务国的信用评级,引发市场空前恐慌,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在美国三重打击下,欧元币值断崖式下跌,从最初的1:11(与人民币)跌至今天的1:7.9


连横:中国的大欧洲战略


如果说中俄关系是地缘上的唇亡齿寒,那么人民币与欧元关系,则是国际货币上的唇亡齿寒。毋庸置疑,欧元被打垮后,彼时还不成熟的人民币必然是美国下一个目标。


所以,欧元区不能垮!


2015年,在希腊债务危机的巅峰时刻,德国咬牙以默认中国进军中东欧为筹码,来换取中国不抛售天价欧债的承诺。搂草打兔子,人要救,好处我们也要拿。


在得到中国的鼎力支持后,欧元区终于度过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危机。


不过,对于中国而言,欧盟作为一个联合的经济体,是可以接受的。但欧盟真的实现大一统,对任何大国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原因很简单,经济是不断增长的,所以世界市场的蛋糕可以不断做大。但地缘政治的蛋糕是固定的,多一个大国,就意味着少一分蛋糕。基于这一点,大家还是有战略共识的。


怎么搞呢?均势制衡。


中国制衡欧洲的战略有两点:一是“中国—中东欧1+16对话合作”,扶持中东欧国家平衡法德传统帝国的影响力。这一点,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在《中国篇下卷》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累述。二是与西欧战略之锚的英国,进行经济“互盟”。


长期以来,由于中德互动频繁,让很多人以为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伙伴”。


实则不然,中国在欧洲关系最好的国家,是英国。在我们的外交等级划分中,英国是唯一一个“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其在中国的外交地位仅次于巴基斯坦与俄罗斯。


为什么是英国?


因为英国是西部棋局的战略之锚,美国利用英国制衡欧盟,我们同样也可以如此。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嘛,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了?



还有一点,中英没有根本性的战略冲突,且英国多次配合中国的大战略。


PS:香港和南海算不上根本性战略冲突,那都是一些穷酸贵族搞出来的事儿。


比如一带一路,英国高调支持;又比如对标美国TPP的亚投行,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参加的西方国家。更重要的是,在特朗普阴谋建立美欧自贸区架空WTO的紧要关头,英国外交大臣亨特却与中国大谈特谈建立中英自贸区的事宜。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英国这个战略之锚,充分发挥了他应有的作用——


替大国制衡欧洲陆权联盟


解局:美欧贸易的结构性冲突


针对这次美欧拉上日本建立自贸区的事儿,篇幅有限,戎评(微信公众号:戎评)只说最重要的。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美日欧三国都有不可调解的结构性冲突,他们都是高端产业国家。比如汽车产业,三方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再比如欧洲的空客与美国的波音,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已然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在产业结构高度重合的情况下,美日欧三者的互补性并不强,所以还需要一个拥有庞大消费人口、且互补性极强的市场做对接。



那么,这个市场是谁呢?


公知大V们会说,是印度。没错,但从产业链和体量来说,印度的确很适合。但问题在于,印度硬件设施不够。


第一、印度经济结构畸形


印度要想成为发达国家互补性市场,必须拥有一个基数庞大的制造业。


然而,与腾飞的第三产业对比,印度第二产业发展非常缓慢。2013年,第三产业对印度经济增速的贡献,高达100%


而到了2016年,印度第三产业比重再次飞升,已达到GDP的70%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6年印度第二产业还不及11年前中国的三分之一。试问,一个第二产业如此颓废的国家,有什么能力与美欧日的制造业进行互补?


第二、适用劳动力短缺


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适用劳动力却极其短缺。


什么叫适用劳动力?非农民、非文盲、非军人,有一定知识从事工业化生产的劳动力人口。


根据印度官方数据,2017年,印度总人口13亿人,农民约为9亿人,文盲率高达36%。在拥有1亿人口的比哈尔邦,超过5000万人口是文盲。更严重的是,印度统计文盲方法有很大的水分:只要写出自己名字之外的任何一个字就不算文盲


在除掉9亿农村人口、以及文盲、不适龄的妇女、儿童、老人,整个印度只剩下1.5亿人能从事第二产业。而在中国,如果将适用劳动力全部投入第二产业,这一数值将高达8亿人。就算在老龄化严重的2030年,我们仍有5亿人可以投入工业制造。



适用劳动力优势,是印度和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第三、市场消费能力不足


美欧日三方市场加起来才9亿人,不足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但三者生产的高端产品却占据全球的85%。内需消费能力追不上生产速度,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找一个庞大的市场,来消费他们的高端产品。


市场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居民消费


印度的政府消费无非是高铁、飞机、武器装备,这一块,只占西方高端产业的20%,剩下的80%仍然依赖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怎么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人均GDP。



从上图可知,过去十年,伴随着中国GDP的增长,我们的人均GDP也在增长。我们生活提高有多大,消费能力比十年前变得有多强,想必大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而印度虽然GDP也在飞速增长,但人均GDP基本没有啥涨幅。


钱去哪了呢?税收军费


2016年各国军费占GDP比重


印度是全球宏观税控最大的国家,个别税收超过50%。收上来的钱,要么进了高官权贵的口袋,要么投入了军费开支。


高额的国家支出,是限制人均GDP增长的根本原因。


人均收入没提高,消费能力怎么提高。发达国家的需求那么大,一个需求严重被限制的国家,有能力一口吃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相比于印度,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在中国,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工业体系。


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我们应有尽有。其他国家半个月完成的配套制造,中国顶多一天就能完成。


在中国,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工业适用人才。


8亿人口劳动力,98%以上的识字率,每年750万的大学毕业生,600万技术对口的中职院校毕业生...他们,都是中国工业霸权的基石。


在中国,我们拥有全世界需求最大的消费市场


82万亿的GDP总量,6.9%的增速,每年4万亿美元的消费需求,打造了全球最庞大的消费市场。


戎评相信,只要欧日的领导人还有点脑子,都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当然,就算他们没脑子,诸如大众、奔驰、雪铁龙、空客这类的西方资本领袖,也不敢轻易放弃!要知道,在资本为王的西方,金钱利益才是决定国家政策的根本。


最后,请大家相信一句话: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工业集成体,当今世界能够打败中国的,只有中国人自己!


关注戎评看《大棋局》系列点评。为您献上一卷波澜壮阔的大国博弈录!点击下面链接查阅近期好文

每篇辛苦原创,只愿得到您的认同和帮助,把我们推荐给身边朋友,让真相广为传播。谢谢您。

戎评每天我都能收到很多粉丝给我们的留言,有时不能及时回复大家,希望朋友们谅解,戎评建了个粉丝群,想进群的朋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就可以进啦!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