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5月宝宝肝衰竭变身“小黄人”,33岁妈妈“劈肝”救子让人泪目……
男婴文文(化名)一出生就患有罕见病
急性肝衰竭,变身“小黄人”
生死攸关,妈妈劈肝救子
将部分肝脏移植给5个月大的儿子
文文重获新生,妈妈的身体也在恢复中
图为患儿。
罗女士家住深圳,小文文是她第二个宝宝,小生命的来临让一家人充满了喜悦。
2019年12月中旬,出生仅1个月20天的小文文被发现皮肤变黄,尿色变深,在当地医院检查怀疑“溶血性贫血”。此后的基因检测证实,小文文患上了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希特林(Citrin)蛋白缺乏症。
Citrin是一种线粒体内钙结合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蛋白,在尿素循环及其他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itrin缺乏症包含成年发作Ⅱ型瓜氨酸血症和Citrin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两种不同表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itrin缺乏症最初见于日本,不同地区发病率明显不同。研究表明日本人群中NICCD发病率为1/17,000-34,000,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NICCD患儿通过选择合适的奶粉多数在一岁内有自然缓解。少数病情严重患儿需进行肝移植。
小文文经过改换深度水解的奶粉,病情一度有所好转,但病情仍时有反复。
2020年春节后,小文文皮肤和眼睛突然明显变黄,尿液变成茶水色,病情逐渐加重。4月1日22时左右,小文文妈妈准备喂奶时发现小文文无法被叫醒。
一家人紧急驱车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接诊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抢救及后续检查后,小文文被确诊为“急性肝衰竭、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同时合并有“严重脑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重度贫血同时凝血障碍”等多种危急重症。
更为糟糕的是,小文文昏迷不醒的原因是由于急性肝衰竭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造成的颅内出血,由于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力很大,需要紧急开颅清除血肿。
图为患儿家长。
2020年4月2日,仅仅5月零9天的小文文接受了“左侧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加两侧去骨瓣减压术”,去掉的颅骨骨瓣暂时埋置在小文文的左侧肋弓的皮肤下。术后6天,小文文就撤除了呼吸机,但脑部损害依然严重,一侧肢体偏瘫、意识差,偶尔对爸爸妈妈的喊声有些反应。
小文文的妈妈和爸爸非常坚强,积极检查身体,希望自己的肝脏可以移植给孩子。罗女士说:“这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救他。”
但头部的手术和全身情况的恶化,使得临床救治的难度难以预估,同时给肝移植手术带来不可预测的难度。如此危重的儿童病例在国内外报道中均十分罕见。如何才能保住这个命运多舛的可爱小宝贝呢?
4月22日,小文文父母抱着最后的希望,紧急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病区主任易述红求助。
易述红教授介经过初步评估后,为小文文拟定了活体肝移植方案,并紧急将小文文转院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器官移植ICU,同时开通了绿色通道,尽快安排母子两人的术前检查。
幸运的是母亲的左外叶非常适合小文文(爸爸体检因为有脂肪肝并不适合),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上报省卫生健康委也很快得到批复。
真正的战役马上展开,该院肝脏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杨扬教授从武汉抗疫前线返粤并解除隔离后,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召集了多学科会诊讨论,并制定了详细的术前、术中、术后应急预案。
4月29日,刚满6月零6天的小文文接受了活体肝移植手术,由妈妈捐献了自己的左肝外叶。易述红教授负责妈妈左外叶供肝的获取术,胆道造影下,易述红精细地分离肝脏的血管、止血,劈离……2个多小时后成功获取左肝外叶。
图为医生团队正在手术现场。
接着,受体小文文手术开始,杨扬教授担任主刀,手术团队克服了患儿体重轻、血管细的困难,历时7小时17分,顺利完成了这台高难度的儿童肝移植手术。
术后2个多小时,小文文睁开了双眼;手术后8个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呼吸机,术后3天,刚经历大手术的罗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从一个“小黄人”变白了,她无比欣慰。
4天后,小文文便转出器官移植ICU进入普通病房。如今,小文文肝功能已经完全正常,脑部神经损坏症状也基本痊愈,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灵气。易述红教授介绍,“ 术前,小文文有偏瘫,右手不能动,如今肢体偏瘫明显减轻,小手臂可以正常抬高了,眼睛也更有神了”。
图为医院主治医师带队查房。
回忆起救子之路,爸爸郭先生说,“其实孩子1个多月时就已经发现不正常了,但很多人认为黄疸高是正常的,不是什么大事。经历这次个病后,我想说的是,其实,黄疸高一定要重视的,及时就医。”
为伟大的妈妈手动点赞~
愿宝宝一生健康平安
来源:南方+、信息时报
编辑:曹思扬、陈佳、赵然然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提醒】太危险!2岁女童因它悬空挂在电梯门上,不少爸妈也在用!
【最新】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揪心】宝宝高烧3个月,全身充血皮疹!这“怪病”竟是全国首例!
↙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栏!
祝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