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考生考上大学,同学“接受不了这样的室友”怎么办?
今年高考期间,一条山西首次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独立高考考场的新闻曾引发诸多争议。
现在,事件有了新的进展,这16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15人考上了大学。
这本是一件高兴事,但是孩子们除了面临经济压力,更大的担忧是上大学后如何吃药、如何交友。
一位感染者翠翠说,“我害怕大学里没有人跟我说话,没有人跟我做朋友,这比死还难受。”
这则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舆论波澜,在某媒体的官微下面,被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是——
今年高考期间,山西临汾市红丝带学校高中班的16名毕业生,在该校设立的标准化考场单独进行高考,这是中国首次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立独立的高考考场。
此事迅速在互联网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单独设立考场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有人关心这些考生能否顺利进入大学,也有人担心艾滋病感染者进入大学的风险。
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表示,“之所以设立独立考场,是希望他们在考试时可以专心答题,不用顾及旁人的眼光,对他们来说,专注于考试才重要。实际上,教育主管部门是允许他们和普通孩子一起考试的,只是那些孩子的家长会反对。”
录取之路一波三折 是“各位好心人帮忙的结果”
当时,也有理性的声音对这些学生高考之后的大学生活担忧起来,尚不知哪所大学愿意接纳他们。
当时郭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们很想上大学,觉得读了大学就会让命运发生改变。我会告诉他们可能面临的困境,比如进入宿舍被同学知道了怎么办,面临歧视不被理解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挺过去,不能因此放弃读书。我相信我的学生,他们的善良、能力会让别人带来改观。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孩子们的录取之路确实一波三折。
查看微博发现,今年8月7日,校长郭小平曾发消息称:“八月份了,孩子们的录取还没有着落,真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等!”
到了8月18日,临汾红丝带学校的校长郭小平再次发微博称,“这段时间天天都是好日子,每天基本都有孩子们录取的喜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5个孩子被不同的大学录取!”并表示,“是各位好心人帮忙的结果”。
15人获录取 然而求学之路是否平坦?
据了解,截止目前,今年16名参加高考学生,已经有15人被北京、青岛、太原等地各所大学录取,其中2人本科,13人专科。
郭小平介绍,由于这些艾滋病的孩子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目前这样的高考录取结果,孩子们都挺高兴的。但在高兴的同时,这些艾滋病的孩子们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扰。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孤儿,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上大学后的生活费目前还有一些困难。
据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已联系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该组织愿意提供这些孩子们部分上大学费用。
而对于考上大学的15名孩子来说,他们自己也在积极努力赚取生活费。翠翠今年19岁,母亲生下她就去世了,父亲在去年也喝毒药死亡,庆幸的是,今年高考中,她有幸被自己心仪的电子类专业录取。不过没有家庭的支持,大学的费用对她来说压力不小。目前她正在做微商,想通过这个方法来挣点生活费。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买一台电脑的钱,方便今后的学习。
心声:“我害怕大学里没有人跟我说话,这比死还难受”
然而,相较于经济上的压力,在这些艾滋病孩子的内心深处有着更大的担忧。上大学之后要如何吃药、如何交友等都将成为问题。
“我害怕大学里没有人跟我说话,没有人跟我做朋友,这比死还难受。”翠翠对我们的记者说道。对于翠翠这样从小生活在红丝带学校的孩子来说,上大学意味着要离开原来的避风港,更意味着将面临更多的困扰。
对于这些困扰校长郭小平说:“我们不需要社会给我们多大的政策,我们就希望我们考取了同样的大学,周围的老师、同学能平等的对待我们。”
再过几天,这些准大一新生们将进入全新的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隐藏自己的身份。
网友热议 热度最高评论却是这一条
在社交媒体上,这则新闻再次引发巨大的关注。
然而,在媒体微博评论区里,热度最高的评论却是——
短短3个小时,12000名网友给它点了赞。这背后,是对艾滋病的恐惧。这种恐惧,谈不上是对感染者的歧视,只是对自己暴露于这种风险中的担忧。
这种担忧本身,与艾滋病在人们心中等于绝症甚至比绝症更可怕的刻板印象密不可分。
要去指责担忧的人们吗?
也许有点苛刻。他们,只是也会脆弱的普通人。面临生死大事,会有怯懦的那一念。英雄,可以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可是,更多的只是贪恋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这种困局该怎么解开?
或许,随着未来医学的进步,当我们可以治疗艾滋病如同感冒一样,当我们不再闻之色变,当我们不再拿这个当话题的时候,就会解开。
走进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听这些孩子们说说心里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41qza7q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肖潇
来源:央视网综合本台视频、央广新闻( ID:peoplefujian)、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时间,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