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又出良心综艺,全都是实力唱将,这档节目火了!

2018-02-24 央视网

(一)


自去年以来,

央视综艺节目频繁刷屏,

汉字大会 、成语大会 、诗词大会,

到为你唱经典,

不同风格不同特色,

展示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

 

这一系列制作精良的良心文化类节目,

不仅形式新颖,而且颇有深度,

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

让真正的艺术得到了展现,

带给观众的是知识和美的享受!


如今,

回溯文化经典、追读诗词

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新潮流。


2月16日大年初一,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

节目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

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5zpfx2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播出仅几天,

豆瓣评分高达9.3!



好评如潮!



《经典咏流传》是

央视2018年推出的重点创新节目,

节目以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

邀请经典传唱人

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经典咏流传》的总导演田梅,

也是之前《朗读者》的总导演。



如何解决诗词和音乐两种形态的跨界融合?

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

表示找到了两把钥匙。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


第一个是时代性,所选的诗词要对当下的中国社会有普世的观照性,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团队选取的诗词都应该具有普世的情感,只有这些普世的情感能够穿越时空,被当下的中国人读懂,比如古人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才具备二度创作再流传的可能性;


第二个是时尚性,邀请明星和有特点的素人来唱,他们本身都是时尚的载体和符号,再用什么样的歌曲演绎方式,什么方向的故事去包装。节目不是在展示品鉴一件件古董,而是要让经典通过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认为:


“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性,让主流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真正做到了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


“我们用最流行和最易于传播的方式,让那些传世经典再度叩响当代人们的心灵。节目的立意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立足当下,再造流行。”


《经典咏流传》在创意、文化、传播和制作

四个方面达到了文化节目的新高度。


一首诗,一支曲,一个人,

每个传唱人对经典的骨,

填上了自身经历与感悟的血肉,

演绎出芸芸众生。


一个个传唱的经典,

一个个背后的故事,

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今天分享的三个故事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

一夜之间,

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 清 · 袁枚


平凡唯美的诗词,

孩子们干净空灵的眼神,

歌曲一开口就跪了。

网友直呼:“好诗,好老师,好孩子,

怎能不让人动容落泪!”

 

在灿如银河的诗词星空,

《苔》也许是一首不怎么起眼的小诗,

就像文中所写的那样,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但正是因为有了梁老师这样的人,

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

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

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

然而,短短数分钟内,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300年总和。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鉴赏团的老师们,

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



一首只有二十个字的小诗,

却听得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

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它也是写给你我,时刻提醒着我们:

每一个人,都平凡而可贵!

 

(三)

 

88岁的她用苍老的双手按下琴键,

世界立刻安静了,

然后,又沸腾了!



长沙铜官窑瓷器题词

唐·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025ic1rk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为《梁祝》首位钢琴伴奏(缩谱)

编写者与首演者,

巫漪丽用59年的时光,

在琴键上倾诉了这个中国

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当88岁的钢琴大师巫漪丽,

蹒跚步履,双手皱纹,

按下琴键瞬间才知道她

“人未老,正青春”!


巫漪丽老师出身名门望族,

外公李云书曾资助孙中山辛亥革命,

但她却受“文革”影响,

颠沛流离,客居海外。

她已88岁高龄,

身边却从不带助理和随从,

只身一人独步天下……


她6岁开始学琴,

18岁便成为上海滩夺目的钢琴演奏家。

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也是中国钢琴第一代的著名女钢琴家。

 


老人家一生极富盛名

却极为淡泊。

她曾说:

“我一辈子想着跟音乐作伴儿,

我们这些人就是老知识分子,

不求闻名于诸侯。”

 

巫漪丽老师用自己大半生的时光诠释了:

芳华璀璨,经典永流传!

 

(四)

 

用千年古谣读懂余光中的乡愁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0259m9qz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胡德夫,台湾民歌之父,

也是张惠妹的叔叔,

他将一首元曲融入台湾的千年古谣《来甦》,

在和缓却雄厚的声音中唱出了思念和缱绻。


胡德夫浑厚的嗓音像一条

在湖面上缓缓行进的船,

让被年龄困扰和生活压榨焦虑的你我,

重获片刻宁静和自由。

 

正如余光中曾评价说:

“胡德夫的体内彷佛有着一只巨大的

充满生命力的风箱,

他演唱的声音,以及旋律带来的震动,

都是充满生命力的。”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扎根心底的乡愁,

也让人思怀起已经逝世的余光中老先生。



斯人已去,乡愁犹在。


(五)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

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

当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

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

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

 

经典的厚重在于,

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

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

和今天的我们紧密握手,

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军迷 更多硬核军事资讯 长按上图扫描二维码

要解渴 尽在 威虎堂!


更多热文



编辑:李琨 责任编辑:张雯

来源:央视网综合本台视频、灼见(ID:penetrating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