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4次:除了公务员,她没想过别的
又是一年国考季,自2009年算起,国考已经连续11年报名在百万人以上。
公考热,这不是个新话题,却每年都会引发社会讨论。
“铁饭碗”、“体制内”、“想当官”……网络上,舆论对于公考热的解读似乎难逃这些刻板印象。
然而,聚焦到个体,那些走上公考之路的年轻人,他们或是为了让自己的毕业求职更多一次机会,或是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有了重新规划,总之,他们希望在一场平等的竞争中,为自己奋力一搏。
资料图:山西太原一国考考点,考生准备进入考场。武俊杰 摄
公考4次:除了公务员,我没想过别的
今年4月,张珂然第四次参加公务员省考招录,然而她再次败北,距离录取分数线只差0.5分。
她心灰意冷,在床上不吃不喝躺了7天,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又没有考上,为什么和别人差那么一点?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张珂然仿佛人间蒸发。
她的崩溃可以理解,毕竟从2015年大学毕业开始到现在,全部生活都围绕着公考进行,成为公务员甚至成了她的梦想。
作为独生女,她不想离家太远,用她自己的话说:公务员的“稳定”和“有保障”,最能给予她安全感。
26岁了,单身的张珂然也为以后结婚成家做打算,在家乡一个有编制、在体制内的公职身份,甚至还是谈婚论嫁时重要的筹码。
“虽然不会大富大贵,但是公务员的工作可以保障我的基本生活。”她说。
资料图:考生在寻找考场。张斌 摄
4年的公考征途,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从大四做出公考的决定开始,爷爷就是张珂然最坚定的支持者,这位已经退休的公务员对体制有一定的了解,毕竟公务员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在老人家眼里,公职人员是吃“皇粮”的,旱涝保收。
公平,是张珂然选择公务员之路的又一重要理由。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张珂然深深觉得,就业压力太大了,而公务员队伍越来越规范,选拔方式也较为公平,对她而言,实在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准备第四次考试,家里花了3万多送她参加了公培机构53天的封闭式培训班。临行前,妈妈说:“这是你最后一次考试,还考不上的话就别再给我考了!”带着压力,从每天早上8:30到晚上11点,张珂然不敢有一丝松懈,夜不能寐。
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高度紧张的复习节奏之后,依然没有换来理想的结果,她接受不了。
但她还是不甘心,计划参加第五次公务员考试。
正在封闭班学习的考生 受访者供图
职业抉择:公考只是选择之一
考了这么多年公务员,张珂然的梦想依然是有朝一日能够“上岸”,这是公考考生之间的一句行话,指代考试成功。在他们看来,如果离开体制内叫“下海”,那么,他们的目标就应称作“上岸”。
梁益辉和韩笑现在都是“岸上的人”。
三年前,大学临近毕业,梁益辉想留在深圳,而在这么大的城市里立足,获得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可以帮自己打下比较稳定的基础。
大三下学期,梁益辉开始了毕业季的忙碌。实习、校园招聘会、毕业设计、笔试面试……试做了模拟题后,梁益辉觉得公务员考试是有可能拿下的,于是提前结束实习开始集中复习。
零碎的复习+3个月的突击,梁益辉从2017年上百万的国考大军中突破重围,“上岸”了,在此之前求职中,他也拿到了企业的offer。
“给自己留一点退路,考不上就干别的呗。”他说。
和梁益辉相比,韩笑当年的毕业季有些迷茫。
考研失败的他并没有职业规划,只是觉得怎么样都该有份工作,稀里糊涂跟着大家投简历,毕业5年换了5份工作,最终才确定公考。
“之前的工作都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没有存在的价值感,”韩笑说,不甘心自己就这么混下去。
辗转近十座城市,经历了二十二场考试,迫切想“上岸”的他甚至连公路收费员都考过,最终,韩笑在河北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成功“上岸”。
资料图 孟德龙 摄
“上岸”后:公务员职业“一眼望得到头”?
千辛万苦终于“上岸”,那“上岸”之后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正如他们为了稳定选择公务员一样,“稳定”这一特点也让他们受到外界的质疑。
在网络上,每逢公考话题,网友对于公职的评价多是“铁饭碗”、“想当官”、“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体制内的舒适”……然而,作为过来人,已经工作两年的梁益辉感受到了工作带来的挑战。
“沟通协调、统筹规划、部署执行、总结提升,只要勤做事善思考,都能让人成长。” 梁益辉说,公务员只是一个职业身份,从岗位、职级角度而言,不同的高度做不同的事,充满了变化和丰富性。
对他来说,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选择了做公务员,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即使当初去了其他岗位,他也是这样的态度。
“我没有想象过自己理想的工作状态,但是公务员的这种状态,是我能够接受的。”梁益辉说。
资料图:考生走出考场 王中举 摄
韩笑一度也是看不上体制内的工作的,潜在的办公室“生存法则”,和重复的工作内容让他觉得,这是只有没有志向的人才会选择的工作。然而在社会上摔打之后,他对这份工作有了改观。
“考上公务员或许看不到上限,但是能保证你的下限,”韩笑说,“去企业,生活的下限是保证不了的,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都难。”
“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是对那些一辈子不求上进的人而言的。”执着选择公考之路,张珂然也颇为反感外界关于“公考就是图舒适”的看法,她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是自身生活态度的问题,而不是公务员职业的问题。
“如果只把工作当工作的话,那任何工作都是一眼望到头的,做销售,一辈子都是销售;做老师,一辈子都是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一眼望到头的呢?”
张珂然显然还有更高的追求,这份理想中的工作给她带来了自我认同感。她不觉得公务员的工作特别简单,而是像小齿轮一样,在重复的、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资料图:山西太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走进考点 韦亮 摄
“公考热”背后的冷思考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有媒体曾统计,当年的国考提供了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名额,最终4400人正式报考,相当于9个人争考一个职位。
真正的“公考热”发生在最近十几年,回顾近10年的国考报考人数,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2019年国考招录,国考报名人数连续11年都在百万以上。而报名中,动辄“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竞争比,更是让“公考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在众多就业选择中,很多人还是选择公务员作为职业,毕竟这是比较稳定的,待遇有保障的行业。”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来看,公务员职业的优势,一方面是职业体面而受人尊重,另一方面是职业保障和职业预期较为稳定。
资料图:考生进入考场,陈骥旻 摄
“不能否认,每年的公考大军中,很多大学生是盲从中决定备考,在就业竞争面前,他们将公考作为毕业出路之一,给自己多个机会。”公考辅导专家丁亚表示,面对毕业时的迷茫,公务员系统内有比较完善的成长体系和职业通道,这也是吸引年轻人报考公考的因素之一。
丁亚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国家需要充实更多的人才到公务员队伍中,公考对于人才的选拔也更趋专业性和高素质,大学生群体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来源,要吸引他们到基层去建功立业。
正如专家所言,从近年来公考本身的要求来看,招录政策向基层倾斜,报名门槛逐步提高,职位要求越发明晰等等,国家对准公务员的选拔越来越精细和严格。
“就公考本身来说,考生需要理性选择、认真备考,应该分岗位有效备考,分岗位的意思是要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专业来选择适合的岗位,有的放矢,最大程度上做到人岗匹配。”丁亚说。
丁亚表示,每年公考报名都有考生扎堆报名的职位,一些职位的竞争比过高,其实公务员考试只是公职考试中的一种,还有事业单位、选调生考试,一些屡败屡战的考生,可以放下对某一个岗位的执着,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匹配的单位。
汪玉凯表示,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招录政策更多在向基层倾斜,“这其实也是给报考公务员的人发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不要好高骛远,要务实。可以去基层踏踏实实获得锻炼。”
编辑:吴明泽 责任编辑:文燕 来源:中国新闻网